蒋晓岚,蔡常胜
(1.安徽社科院 城乡经济所,安徽 合肥 230051;2.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设计院,北京 108123)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760平方公里,水系流域面积1.3万 km2,入湖河流达34条,每年接纳四周二市七县近40亿立方米的来水[1]。巢湖流域面向沿江城市带的南京、芜湖、马鞍山、铜陵等大中城市,是皖中地区乃至周边区域的生态屏障。巢湖周边地势平缓,目前尚未开发面积较大,具有广阔的滨水旅游开发空间。在环巢湖旅游发展的宏远愿景和重大使命下,在新的旅游发展时代背景下,要从泛旅游时代的大旅游资源视角来认识环巢湖地区的旅游资源禀赋,以国际通行开发模式对旅游资源综合利用。
由于旅游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是旅游交通网尚未形成。便捷、畅通的交通是旅游业良性、高速发展的先决条件,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都具有决定性意义[2]。目前环巢湖旅游带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城际客运专线为骨架、机动性较强、多方式的对外交通网络交通体系,但是城市景区内部交通网络体系不健全,环湖旅游及重要旅游景区景点之间交通连接未能实现大贯通。环巢湖旅游公路全长约154公里,其中已建和在建63.4公里(含南淝河桥),未实施的路段长90.6公里(含S316改建工程26.2公里),占了2/3。针对旅游市场自驾游、自行车游、徒步游等不同旅游群体需要,需要提供专用自行车道、机非混行车道、步行游径、栈道等多种交通选择,但是除了环湖道路设计建设水平较高,全线将设置临湖慢行步道,局部有条件段落将预留观景台[3],其余各景点交通道路等级不高,设施建设水平偏低,普遍缺少大型停车场。此外,水上交通包括环巢湖游船码头、航道及救助服务体系建设尚未建立。
二是旅游服务功能不够完善。以“吃、住、行、游、购、娱”为六要素齐全的旅游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尚未形成集餐饮、酒店住宿、交通、旅游景区、娱乐场所、购物商店等服务为一体的“立体型”旅游集散综合体,特别是美食开发、购物市场建设、娱乐设施建设上严重不配套。全市星级宾馆饭店104家,星级农家乐达124家,其中达到五星级标准仅有10家,数量少;缺乏特色餐饮与配合旅游的专业性购物,尤其景点区宾馆饭店接待能力不大,供水供电通讯不健全,旅行社服务不到位,甚至服务态度差,旅游景区和旅游城镇的交通、通讯、环保和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4]。除了巢湖三珍以外,地方特色美食及土特产品整理开发不够,缺乏知名度,定点生产企业少,经营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没有形成旅游产业延伸链。2012年,合肥旅游总收入为达到459.6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1%,规模及比重均低于长沙、武汉等周边城市[5]。
按照湖泊旅游分层开发理论,第一圈层是以巢湖为中心的30平方公里区域,落在合肥市境内,应以湖滨观光、城郊休闲为主;50平方公里区域为第二圈层,串联周边舒城、无为等县的旅游景点,适合城市居民双休日自驾游;100平方公里则覆盖芜湖、马鞍山、铜陵等地市,可设计三日游线路。根据市场调查,游客对巢湖旅游兴趣点[6]依次是:历史文化类景点32%、山水风光21%、饮食烹调17%、文化艺术13%、民俗风情8%。因此,巢湖旅游应以提供观光娱乐产品为主,辅之以商务、会议、度假类产品。
由于巢湖旅游资源整合利用水平较差,缺少整体规划,人文景观毁损严重,文化旅游项目较少;并且由于仅局限于知识性、趣味性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的传播,缺乏对地方文化精神提炼与深层次的人文材料发掘,影响旅游的文化内涵及附加值的提高。目前巢湖旅游尚处于初步开发阶段,景点规模小且分散,产品较为单调,缺少支柱性项目支撑;缺乏区域旅游协作机制,客源市场不够广泛,据[6]张珵2010年数据分析,48%来自合肥经济圈,37%来源江浙沪,18%为周边的湖南、湖北等其他地区,境外游客只有7%。
旅游环境涉及行业发展环境和社会服务环境等内外两个方面,需要政府和民间组织相互配合,旅游管理部门应在规划指导、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管理中发挥作用;各级旅游协会在标准制定、信息咨询、纠纷仲裁、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作用,从而不断提升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人员培训、环境保护、市场秩序水平。
随着旅游业市场的日益扩大,环巢湖旅游业发展面临着高素质的行政管理人员及高级策划人才短缺的困境。目前合肥拥有各类旅行社145家,专兼职导游3145人[7],但是由于薪金待遇、执业素质、管理投诉、培训进修等方面原因,旅游专业人才流动过于频繁,国际化的高级策划管理人才奇缺;有必要完善行业用人机制,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软环境,旨在建立预测预警、人才培养、专业化服务、游客投诉反馈机制等市场运作机制,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为游客提供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
巢湖水环境不佳由来已久,20世纪80年代前后就出现因水体污染而造成的水质型缺水现象;90年代初湖泊的平均水质仅能满足我国饮用水的Ⅲ类标准;90年代末,因污染负荷高、湖泊换水率等原因,湖泊水质日趋严重,特别是在夏季,长期水质出现在Ⅴ类甚至Ⅴ类以上,整个湖区呈重富营养状态,局部地区(南淝河等入湖河汊口)达异常富营养状态。
环巢湖县市在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不够,大多数地区污水处理方式为直排式,年注入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垃圾物等废水总量为4633万吨,富营养化水面占湖面73.3%[8]。近几年经过治理,环境状况有所好转,富营养化水面面积减少了20%,主要污染指标总体上达到三类标准,可是N、P指标仍超过四类标准,并且夏季蓝藻集聚,严重影响水质和景观,降低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
传统意义的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生态景观和历史人文社会两类,泛旅游时代的大旅游资源观[9]不仅如此,还考虑社会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重视工农产业、特色乡村、特色街道、城乡面貌、商务商贸、会展中心、各类节事活动及其他特有的事象,考虑其旅游开发利用的可能性和价值。因而,在环巢湖地区旅游开发过程中,除了关注传统资源之外,还应重点关注新型的旅游、土地、产业和环境资源,进行资源价值评估和旅游项目开发。
环巢湖地区自然类资源种类丰富,集山、水、岛屿、温泉、溶洞等资源于一体,其中水资源最为丰富,包括河流、湖泊、温泉、湿地等多形态,可充分利用多形态水体带来的不同水景观,打造类型丰富高品质的产品。
表1 环巢湖地区重点自然生态景观资源
环巢湖地区历史悠久,可开发利用的文化传说、历史遗迹、古村古镇、名人故居等众多,是凸显巢湖文化丰富内涵,提高旅游度假产品品位的重要依托。
表2 环巢湖地区重点历史文化资源一览表
滨水地带是世界上旅游度假和城市开发的热点区域之一,环巢湖地区资源丰富、景色优美,滨湖岸线长达180公里,且目前除中庙附近有较大强度的集中开发之外,大部分的滨水岸线资源尚处于未开发状态,具有较高景观环境品质的土地资源及分布滨湖沿线、岛、湖滨山地、河流沿线,土地可开发等级较高。
表3 环巢湖地区景观环境品质较高的土地资源
2.4.1 农业资源 环巢湖地区包括四大农业产业园,包河区万亩蔬菜园艺观光农业产业园、牛角大圩万亩休闲农业观光园、蒋口河生态农业示范区、白山生态农业示范区。
表4 环巢湖地区农业旅游资源
2.4.2 商务会议资源 商务会展旅游是合肥旅游经济的重要内容。2011年,合肥市共举办了家居博览会、坚果炒货节、啤酒节、皖粤经贸合作发展会议、文博会、徽商大会等150多场大型展览和专项会议,已跻身全国二级会展城市之列,成为全国“最具魅力”和“最具竞争力”会展新锐城市。
环巢湖地区良好的滨水自然生态环境,为开展商务会议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撑,滨湖新区国际会展中心、高星级商务酒店、主题度假酒店的开发建设为商务会展提供了设施支撑,发展商务会展旅游发展潜力将进一步提升。
2.4.3 文化产业资源 环巢湖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有巢氏文化、淮军文化、古镇古村落文化等影响深远,是文化旅游创意发展的源泉。同时,合肥是科技之城,在文化、科技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将有更大的发展作为,也为文化旅游创新奠定了基础。
2.4.4 较好的环境气候资源 环巢湖地区丰富的水域、温泉、湿地、绿地资源为开展环湖自行车、户外运动、拓展项目、空中旅游、水上运动、高尔夫、温泉保健疗养等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平台。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环巢湖地区形成了种类多样、类型齐全、比较丰富的资源基础。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形成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
2.4.5 四类旅游产品开发价值 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课题组,从资源组合吸引力、景观环境品质、土地利用空间、生态敏感性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提供了不同资源片区的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四类产品开发价值评估,结论如下表:
表5 资源组合开发价值评价表
从上述分析结果来看,湖北资源片区是未来旅游度假发展最具开发价值的区域,适宜开发高端滨水休闲度假,有望成为环巢湖旅游度假发展的核心;湖东资源片区依托山水温泉资源和巢湖市区服务支撑,适宜发展温泉养生度假、亲水休闲运动和山水观光休闲等产品;滨湖新区资源片区在新区建设中将城市建设、生态营造和旅游利用有机结合,以商务会展旅游为核心,结合两大休闲农业示范区,打造成为合肥的时尚地标和RBD(游憩商业区);湖西南资源片区可以三河古镇为中心,整合周边的湿地、农业、滨水岸线资源,适宜开发以生态田园水乡为特色的旅游产品;湖东南片区资源品质一般,当前开发时机尚不成熟,近期以营造生态为主,远期可引进新型生态旅游项目,主打滨湖生态与民俗风情旅游。
对环巢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限于对资源单体的开发,也不应该局限于旅游的单一角度,而是从长远保护与开发需要出发,采用国际先进模式,促进整个区域生态、文化、产业、城乡协调方面综合发展。
当今旅游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新兴服务产业,是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国内的旅游城市发展实践来看,曲江模式是以大唐文化旅游主导的城市化模式,华侨城模式是主题游乐为主导的城市化模式。环巢湖地区应该坚持大生态、大旅游、大产业理念,探索出一条新型的旅游型城市化道路,通过生态修复、发展创意旅游、空间组团式开发、发展泛旅游产业、旅游地产开发、城乡产业空间优化等方式,实现生态、旅游、产业、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见图 1)。
图1 “生态、旅游、产业、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环巢湖地区的发展必须以生态可持续为前提,通过发展低碳的旅游产业,将区域内污染较为严重,资源掠夺性强的产业置换出去。以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主要抓手,将“引江济巢”、环湖人工湿地、岸线综合治理、防浪生态岛等巢湖生态治理工程与旅游景观营造、旅游项目开发相结合,统领环巢湖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统领合肥城市、产业、社会、文化转型升级等方面,变“工业城市”为“生态城市”,迅速整合和提升环巢湖地区生态品质与产业品质。
创意旅游综合体开发模式[10](CTC)是以不依赖于原有自然或文化吸引物而独立存在、根据人为创意和现代科技进行规划建设的旅游吸引物为核心,带动用地关系密切、综合功能互补、整体品牌共享的区域实现综合发展的模式。
鉴于目前环巢湖地区的旅游资源存在分散而规模小的特点,以及旅游产业处于传统观光旅游向观光、娱乐、休闲度假转型的跨越期要求,环巢湖旅游开发宜采取CTC创意旅游综合体的开发模式。以创意景区为基础,规划建设一系列为旅游者和当地访客服务的接待、餐饮、会议、购物等服务设施;同时以创意景区的品牌、景观和环境为依托,进行衍生产品与服务设施建设和推广,衍生开发体育运动、商业开发、节事会展、文化教育、景观地产、农林牧场等综合功能项目,形成综合功能互补、整体品牌共享、为外来访客和本地居民服务的相对独立的综合发展区域。环巢湖地区CTC创意旅游综合体开发模式将包括CTC能力评估体系、社交综合体、旅游演艺、基于CTC的目的地建设等内容。
以环巢湖地区生态环境为本底,以超出观光、休闲、度假等传统旅游概念的更加泛化的旅游产业概念,构建 “旅游+X”的产业发展模式,X包括会展、运动、康体、娱乐、酒店、商业、运输、农业等等,形成高度融合的泛旅游产业集聚区。
从全球角度看旅游业的变化,“泛旅游时代”的已经到来,旅游产品呈现多样化、复合型的特点。结合泛旅游时代的旅游产业开发特点,采用以生态为基础的泛旅游产业模式。主要是以环巢湖地区生态环境为本底,开发以生态为导向的泛旅游时代旅游综合体,即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为功能导向,以高档服务配套设施为物质载体,以品质高、功能全、服务好为根本的综合体。以泛旅游产业模式开发促进环巢湖地区形成品牌主题鲜明,管理体制创新,产业要素集聚,规模效应凸现等旅游品牌示范和要素集聚区。
采用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开发模式(TOLD)[10],在一片相当大规模的地区范围(从几平方公里到数百平方公里)内,以旅游开发为先导和主要功能方向,形成具有一种或多种主题,兼容多种旅游或非旅游活动,集中多种休闲、游憩、娱乐、商业、运动、度假等功能的复合型土地开发。
[1]郭茂,王新华.探索湖泊与人类和谐共存的新模式[EB/0L].[2013-04-21].http://www.hefei.gov.cn/n1070/index.html.
[2]白云.重点打好“九张牌”构筑旅游产业高地[EB/0L].[2012-07-21].http://www.hlhtrip.com/hlh/lyzx/2012-7-21/1272110168H426_2.html.
[3]宋丽,吴敏.环巢湖旅游公路加紧建设[N].中国交通报,2012-02-08(5).
[4]郭艳蕊.环巢湖旅游发展现状与打造巢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对策研究[J].华人时刊:中旬刊,2012(7):130-133.
[5]张骞.沿长江经济带成为中国第四极[EB/0N].[2013-03-28].http://www.cntour2.com/viewnews/2013/03/28/nAl03S0f8uZXIZsOEt0.shtml.
[6]张珵.基于旅游合作的环巢湖旅游圈开发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7]李远峰.合肥导游现状调查[EB/0L].[2013-04-01].http://www.toptour.cn/tabid/66/InfoID/85568/frtid/1049/Default.aspx.
[8]徐子敏.关于巢湖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的建议[EB/0L].[2012-07-23].http://www.hefei.gov.cn/n1105/n32932/n193134/n193510/248120 71.html.
[9]蔡常胜.合肥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及环巢湖生态修复与旅游规划报告[R].北京:北京大地风景规划设计院,2012.
[10]盛永利,黎筱筱,吴瑜兰.TOLD模式: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开发[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31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