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苹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系 ,安徽 芜湖 241006)
《数字电路》课程是高职院校电气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基础课,也是职业能力必修课程,它在人才培养和学生的知识构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基于工作过程,采取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数字电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工作任务导向、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较好地解决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两个系统性问题,即系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内容是系统化专业知识培养的基石,应以职业实践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即过程性知识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即陈述性知识的理解为辅,应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职业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培养的载体,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应是在对职业岗位和岗位技能进行充分的调研,并了解其实际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典型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得到培养,社会能力(与人交流合作能力)得到锻炼。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将职业能力培养、专业知识培养以及社会能力的培养融于一体。
我们通过专家研讨、企业调研、毕业生走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行业、企业专家对电子、电气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紧密结合《电子设备装接工》、《无线电调试工》和《维修电工》职业资格中的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数字电路》课程的单元教学内容,设计了六个典型单元工作任务。教学单元和单元典型工作任务以及相关的职业岗位、职业技能见表1。其中数字钟制作(如图1所示)和流水灯控制电路的制作(如图2所示)是对前4个工作任务的综合,涵盖了数字电路的所有的知识点。学生在利用单元知识完成单元任务的过程中,器件检测、插件、焊接、装配、调试、检修等基本职业技能得到培养。此外,学生之间交流合作、团队精神、组织领导等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表1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单元及单元工作任务
图1 数字钟制作组成框图
图2 流水灯制作组成框图
融专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培养和社会能力培养于一体的教学内容及工作任务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来实现。传统的以老师为本、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要求,必须打破原有的老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改变原来理论教学与实践在空间和时间上分隔的局面,营造一个比较自然、师生容易互动的教与学环境。我们建立全新教学模式,即采取单元工作任务驱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5~6人一个学习小组)、教师全程指导(至少配备两名教师,其中一名是年轻教师)、重点难点师生共同讲授的教学模式。
首先,我们创建了“理实一体化”教室。将实验、实训室与教室三者整合为一,同时配置了多媒体大屏幕投影、无线话筒音响等设备,为“工作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自然、互动、理实一体的教学平台。
其次,依据实际工作任务完成过程来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包括“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环节,学生最后提交的工作任务报告书也是针对这六个方面来述说的。其实施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工作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实施过程示意图
此外课时安排以天(六课时)或半天(4课时)为单位,便于“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实施。
“工作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本师生双赢模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团结协作、领导组织的能力,也有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使从学校直接进入课堂的年轻教师教学能力迅速得到提升。
传统的课程考核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采取一次考试定优劣的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也是造成考试作弊的原因之一。为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课程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理论考试只占总成绩的40%;单元工作任务的实训考核占总成绩的40%,重点检查学生的焊接技能、布局布线、装配技能、调试和检修技能;平时表现、作业、工作报告、交流协作等占总成绩的20%。此外还有20%附加奖励。
基于工作过程的《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突破了以往基于学科体系的压缩饼干式、理实分离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理实一体,以6个典型单元任务,12个典型子任务为载体,将“系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融为一体,解决了以往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综合能力难以胜任岗位要求等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组织领导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升,取得了很好的教与学效果。
[1]张学亮,柯国琴,王苹.探索建立“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15/16):57-58.
[2]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