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环境下初中课堂历史图片教学探讨

2013-04-01 01:42吴艺红
现代教育信息 2013年1期
关键词:多媒体环境优势

吴艺红

【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推动,图片型试题的出现,现代教育的推广,使得多媒体环境下历史图片教学备受关注,也备受重视。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环境下历史图片教学的优势,要科学把握,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环境下历史图片教学的优势。

【关键词】 多媒体环境 历史图片教学 优势 科学把握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各地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中考改革越来越深入。自从2005年历史学科首次作为一门独立的考试科目列入我市中考必考科目以来,我市在中考历史学科改革上更是推陈出新。中考历史试题设计紧跟改革浪潮,紧贴时代气息,紧扣课改精神,其设计日益新颖,其考查方式日益多样,其中比较突出的体现就是图片型试题的频频出现,从2005年的含6幅图片的5题试题,到2006年的含16幅图片的9题试题,至今年年都有。图片型试题已成为各地中考历史试题设计的一种新趋势。图片型试题的出现,丰富了试题的表现形式,使试题卷面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答题当中体味到历史空间运转变迁的美妙意境,同时考察了学生的基本历史技能,与中考命题原则相扣,与课改精神相吻合。

图片型试题的出现,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充分发挥历史图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当今的教育形势下,社会高度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传播环境日趋完善,现代教育技术逐步推广,使得在多媒体环境下的历史图片教学成为一种可能,备受关注,也备受重视。

1.重视多媒体环境下历史图片教学的重要性

1.1 这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课堂沉闷,教学手段单一,正所谓“一本书(课本),一张嘴,一支笔(粉笔),一言堂(一讲到底)。”再加上受应试中考的影响,不少教师只追求知识点的落实,讲得很干瘪,忽视史实的“再现”,忽视图片教学的作用,致使学生普遍存在像识图能力较弱等众多不足。传统的图片教学主要应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历史挂图,这些展示法形式单一,存在较多不足,而多媒体环境下展示的图片教学则以其声像结合、动态展示、色彩丰富、表现效果强烈等优点成为新时期开展课程改革进行教改探索的首选方式。

1.2 这是历史学科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播方式的日益先进,人们进入到了“读图时代”,图片与文字共同促进了信息传播的优化,图片的重要性也日渐突显出来。由于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点,许多历史课讲授的内容是不能真实地再现与重演的。历史图片作为历史信息的一个重要载体,其载负的图片信息有着文字表述所不易或不能获致的效果。因此,对于很多生动的历史场景、鲜活的历史人物,如果仅仅靠语言描绘是难以全面展现的,而运用多媒体环境展示历史图片,可以打破时空界限,最大限度地"再现"历史。因此,多媒体环境下的历史图片教学可以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提高历史课堂实效。

1.3 这是初中学生心理认知水平的需要

《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活动要注重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认知水平出发。初中学生是正处于13岁至15岁年龄段的青少年,他们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感性认识仍然占据主要地位,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思维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的特点。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所以,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不超出当时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运用多媒体环境下的历史图片教学,以其在传播历史信息时展现的众多功能:可视性强,易于理解;富有感染力;生动形象,易于感知历史,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

2.充分发挥多媒体环境下历史图片教学的优势

历史图片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左图右史”、“索象于图,索理于书”,这些早已是古今学者治学和读史的方法。而且“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可见历史图片与文字的表现形式相比,历史图片以其简明直观,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有着文字表述所没有的优势。因此,多媒体环境下图片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工作中具有众多的优势。

2.1 利用图片教学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求知的前提。有了兴趣,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环境下的历史图片创设优化的教学情景,利用图片中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再现历史”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从尚未激发兴趣到兴趣盎然至求知心切。比如在上《美国独立战争》时,我先投影了两张图片:美国1美元的纸钞和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并打出问题:①图一中的1美元纸钞上面的人物是谁?他为何会出现在纸钞上面?②图二是美国纽约市的“路标”,叫什么?有什么由来?有什么含义?这样就成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学生们兴趣盎然,图片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2.2 利用图片教学生动地再现历史,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历史

《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比如在上《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时,讲到了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伟大之处,若用文字表述则较为抽象,于是我巧妙地利用了图片教学:利用图片“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把各个根据地按建立的先后顺序用动画效果链接起来播放,形象生动,富有动态,真实地再现那"星星之火在中国大地上燃成燎原之势"的过程。

2.3 利用图片教学进行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教育

《课程标准》中讲到:“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巧妙利用图片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乐学”到最基本的历史知识,而且能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教育。比如在进行"红军长征"的教学时,我并没有单纯地仅讲正文,而是将长征途中的各个重要历史史实图片有机结合起来,巧妙地穿插于正文的讲解中,使得历史场景图文并茂,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有血有肉,学生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长征途中。当讲到“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时,我又利用图片“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要求学生根据这张图归纳出“红军长征路线”,从中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用图能力、初步搜集历史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红军长征路线”归纳完后,我进而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从这些图片当中,你可以看出红军长征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呢?红军战士们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呢?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你认为长征精神的内涵有哪些?这一系列问题引导着学生们去积极思考,去表达情感,由此学生们的情感得到教育,人生观得到引导,价值观得到培养。图片教学,可谓“一箭三雕”。

3.科学把握多媒体环境下的历史图片教学

多媒体环境下的历史图片教学具有众多优势,但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到好处地利用呢?要科学把握,才能恰到好处。

3.1 要有所选择,有的放矢

历史图片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图片很丰富,但教学时间却有限,因此选择图片要遵循服务性原则和最优化原则,选取的历史图片所展示的内容要紧扣教材目的,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更不能为了纯粹追求趣味性,或为了赶时髦,或为了应付公开课,贪多求全,哗众取宠,浪费时间,就有可能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或者冲淡了主题,影响了教学效果的达成。

3.2 要注意时效性,增强有效性

在进行历史图片教学时,要注意关注时效性,要注意历史图片使用的方式、时间,特别是切入点要与课堂讲授的过程有机结合,两者之间的衔接要巧妙自然,天衣无缝。

此外,对图片的选择要增强有效性,所选择的图片要有深度,也就是说,在运用历史图片进行教学时,不仅要有传授基础知识之效,而且还要有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教育。这既是中考图片型试题的要求,同时也是课程改革三维立体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林起讯.重视历史图片教学.[J].中学文科.2007.(8).

[2]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教育心理学.[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多媒体环境优势
画与话
多媒体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多媒体环境下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研究
多媒体环境下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浅议多媒体环境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数字化教学环境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分析
第二优势
从优势的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