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理学院外语系,四川达州 635000)
国际经贸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既懂外贸业务、又能熟练使用外语的专门人才。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商务英语及其教学也因顺应时代的需要而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反思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认知、社会文化以及情感等因素多方论证多模态教学模式对商务英语教学及商务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在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倾注于对相关经贸知识的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理解和翻译,导致学生缺乏对整体信息和知识结构的把握,更谈不上对商务背景、专业知识和语言三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经过数年的专业学习,很多学生仍无法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写出的商务文书错误百出,无论是英语语言能力还是经贸知识都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听说能力欠佳,难以把握所听内容的重点;二是学生缺乏国际商务专业知识,难以应对处理具体国际商务事务;三是在国际商务交际中,缺乏对多种信息符号的把握及正确理解,降低了工作效率。
商务英语交际不但对学生提出了高要求,同样也要求教师素质高、知识全面、教法灵活。但是,商务英语师资队伍无论是在教学观念、专业知识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不少商务英语教师是因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而转向从事商务英语教学,对于这一部分老师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商务知识和实践技能,没有商务知识背景,也没有相关工作经历,不太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因此,教师无法给学生创设自然有效的商务英语学习环境,只能依赖书本,单纯靠老师口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主要局限于教材,学生对商务英语交际的了解也仅限于教材和教师课堂教授的内容。对于相关的商务知识的应用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这方面的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因此,在输入不足的情况下,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商务交际活动中必备的商务知识及语言技巧,更不要说让学生在真实的商务活动中去理解除了语言之外的其他信息了。
多模态教学这一概念是由New London Group[1]在 1996年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主张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运作参与语言学习,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以达到加深印象、强化记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国内,顾曰国[2]区分了多媒体学习和多模态学习两个概念,构建了一个用于剖析两种意义建构的模型;胡壮麟[3]指出随着人类进入社会符号学多模态时代,应更加重视对多模态读写能力的培养;朱永生[4]探讨了多模态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认为多模态表达的出现对受教育者的多元识读能力即对多元信息的理解与构建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认知心理专家认为:从生理学上说,随着新信息的输入,代表各种感觉的神经元激活某些记忆模型,并统一的表现为知觉、影像、意念等。认知元是一个在联想过程或符号操作中起作用的心理反应的单位,可以把复杂的输入综合处理,以决定是否需要引起反应。认知元一经形成后,就成为物体、空间关系、单词或其他知觉单位的相对固定的神经符号,成为我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在外语学习输入过程中,学习者的外语认知发展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大关系,新知识的习得与应用是建立在自身已有的生活体验基础之上。因而,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媒介的使用,有利于学习者通过各种感觉如视、听、触觉等获取信息,激活起联想作用的认知元,完成对信息的复杂处理过程。“多模态教学方式通过使用不同的媒介把静态的资源,包括服饰、发型、脸型等和动态的资源,包括语言、声音、表情、动作、姿势、目视等纳入教学过程,给学生以全方位的多感官充盈的体验,引起多层次的联想。实践已证明,大脑记忆东西与联想密切相关,联想越多记忆越深刻”[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两者关系十分紧密。在社会交际中,交际者需要根据所处的文化环境和语境来选择意义,然后再在语言或其他模态中选择相应的符号来表达意义,因此,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不可分割的[5]。人在习得母语的过程中,会有意或无意地通过观察和实践接受母语文化的信念与价值取向的影响,自然而然地习得母语文化。这一过程不仅限于语言文字信息进行传达和接受,还需要对通过视、听、触觉等多种模态表达的信息进行正确的处理。但是,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往往不能或者很少给学生提供进行所学语言文化实践的机会,缺乏对情境学习和情境认知方面的教学活动,不能促使学生有效地习得语言文化。
人文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的情感需求和情商的发展,把学生当作有智力和情感需求的完整的人来对待,因而在外语教学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克拉申[6]认为,影响语言输入或学习的是情感过滤,阻碍了学习者把可理解的语言成分全部运用到语言交际中,他把这种障碍叫做“情感过滤”。情感因素阻碍越大,对语言输入的刺激过滤作用就大,语言学习效率就越低。所谓情感主要是指动机、态度、兴趣等因素,语言学习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7]。多模态教学模式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的、动态的、形象的商务英语学习环境,刺激学习者的多种感官系统,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下降低情感过滤程度,进而增加学习者信息输入量,提高学习者的英语综合素质。
多模态商务英语教学指教师和学生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模态传递和接收信息。在商务英语课堂上,教师可采用视频、录音、图画、图表、实物、道具等方式传递信息,模拟真实的商务交际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通道获取、加工课堂上所提供的各类与语篇信息相关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在多模态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信息通过多种模态输入,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在应用中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多模态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是一个由多模态信息、教师和学生构成的教与学的交互教学模式。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多模态的教学环境,以语篇和非语篇信息为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交际活动多种信息符号的认知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计划、组织、管理教学活动,通过行动,反思建构设计,解决新问题;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主动完成相关的教学活动,并对教师课堂行为作出回应。
教学设计是以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用科学的方法确定教学需要,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计划过程。商务英语强调的是在商务环境下的一种交际活动,即将特定的工作内容融合在特定工作环境下的交际活动。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把自己所具有的语言知识与商务背景知识结合起来以实现特定的交流目的;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求教学设计围绕主题, 精心安排与主体密切相关的课外知识,摆脱过分使用形式化的成绩测试与评估方法;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上,要基于从业者真实活动,借助信息技术、仿真环境和虚拟实境来设置学习环境,提高外语学习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应该认真备课,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最好每堂课都能组织一些以实际商务背景为基础的交流活动;学生应按照教师的要求预习学习内容,做好课前准备。其次,在课堂上,教师着装应以商务交际活动的要求为准,以非语篇的形式向学生传递商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形成良好的商务英语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如视频、录音、会话等来辅助教学,使学生掌握在具体情境下的语言使用规则,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商务谈判的整个业务过程的时候,可以将播放商务谈判视频与讲解演示相结合,引导学生利用的视、听、触觉等多种模态把握信息,启发学生对视频中传递的语篇及非语篇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教师在课堂用语方面力求准确、发音标准,同时通过语气、语调、节奏以及身势语引导学生对多种模态信息进行理解和表达。最后,教师还可以在课外指定一组学生就所习得的某项商务交际内容进行分角色模拟表演,或者通过问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可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商贸背景材料来组织辩论,内化商务背景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依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对教学活动作出分析和判断,而学生也正好利用教师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在多模态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学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还要善于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种模态传递出的信息,以此综合判断学生对多种模态信息输入的把握与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商务英语教学质量。
多模态商务英语教学是对传统商务英语教学的一种创新,是应对时代发展对商务人才提出新要求的一种尝试。它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同时能够创立一个真实生动的商务英语学习环境,培养出能处理多种模态信息的、实践能力较强的商务英语人才。
[1]New London Group. 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Designing Social Futures[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96(1):60-90.
[2]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3):12.
[3]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1-9.
[4]朱永生.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8(4):10-14.
[5]何筱莉.关于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思考[J].国外外语教学,2001(3):40-42.
[6]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New York:Longman,1985.
[7]刘晓玲.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改革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