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生态幸福生态产品

2013-04-01 10:24黄娟李枥霖
创新 2013年5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产品

黄娟 李枥霖

生态文明生态幸福生态产品

黄娟 李枥霖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因此,必须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文章提出了生态幸福的概念,论述了生态幸福的重要地位,分析了我国人民生态幸福现状与问题,揭示了生态幸福缺失的实质是生态产品缺乏,重点探讨了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六大措施。

生态文明;生态幸福;生态需要;生态产品

生态幸福,是人们对所处生态环境满足程度的愉快感受,就是人们对生态产品需要的基本满足。随着生态需求成为现代人的基本需求、生态幸福成为现代人的基本幸福,生态产品将成为生态文明时代的主流产品。幸福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生态幸福、生态产品都是新问题,生态幸福的地位、生态幸福的现状与问题,生态产品的缺失及其生产等问题都有待深入探讨。

一、生态幸福的重要地位

恩格斯指出:“每个人都追求幸福,这是颠扑不破的、无需加以证明的原则。”[1]45建设幸福国家、创造幸福生活、提高人民幸福,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引导人民追求幸福、依靠人民共创幸福、实现人民共享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幸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生态幸福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一)生态幸福是人民幸福的重要内容

幸福是人们对客观条件的一种心理感受,真正的幸福是主观感受与客观内容的统一。其中,良好生态环境是影响幸福的重要客观因素,因此,满足生态需求是提升国民幸福的重要方面,生态幸福是人民幸福的重要内容。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良好生态环境对身心健康与快乐满足具有极端重要性,具有净化人的灵魂、愉悦人的身心等巨大功能。人类的需要包含极其广泛:和谐的人际关系、优美的自然环境,健康、亲情、创造与爱等,都是获得快乐满足的重要内容。[2]20北欧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如芬兰是全球十大最适宜居住的绿色环保国家,享有“千湖之国”、“绿色金库”的美誉,生态幸福是北欧被评为世界上最幸福国家的重要原因。不丹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其森林覆盖率高达72%,被称为森林之国、花卉之国、绿色王国,是世界上最后的香格里拉,是世界上十大环保国家之一,2005年获得联合国环保署“地球卫士”奖。这是不丹成为世界上最幸福国家,并受到世界各国热烈追捧的重要方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也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越来越渴望优美的自然环境,亲近大自然成为提高幸福的重要方面,生态幸福在人民幸福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二)生态幸福是生态文明的建设目的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相并列的一大领域。建设生态文明的本质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3]39这意味着,建设生态文明是提高人民生态幸福的根本手段,提高人民生态幸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直接目的。在人类犯下的诸多错误中,名列前茅的是,“一心一意致力于增加财富,已经使地球生态系统濒临崩溃边缘,我们都没有因此变得更快乐”[4]37。当前,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成为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喝不上干净的水、呼吸不上清洁空气、吃不上放心食物成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因此,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解决这些问题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三)生态幸福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是其基本内涵。人与人之间、人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好坏深浅决定了幸福的质量,良好的、深厚的关系能带来更大的幸福。[5]30从某种意义上讲,和谐社会就是实现了生态和谐与社会和谐相统一的幸福社会。其中,生态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6]。自然是幸福的源泉,环保是幸福的基石,生态和谐带来生态幸福,生态幸福就是和谐社会即幸福社会的重要基础。正如著名快乐经济学家陈惠雄所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命根,人与自然的和谐永远是人类快乐幸福生活的基础条件。[2]103人类的幸福只有建立在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保证幸福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幸福的缺失及其实质

(一)生态幸福现状不容乐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染,“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以及“生态环境”、“食品安全”[3]5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幸福生活。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人们的美好回忆,灰天雾霾、荒山黑水成为国民的普遍感受。“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报告显示,60.7%的公众对食品安全不放心,39.7%的公众担忧“装修涂料安全”,25.8%的公众对于本地区的空气质量不满意,41.8%的公众把服装材料污染视为“心腹之患”。[7]中国民生指数课题组“中国人幸福观调查”结果显示,环境质量成为影响人民幸福的第七大因素(共19个指数)。[8]陈惠雄调查研究表明,身心健康、亲情、经济状况、职业、社会状况,以及生态状况是影响快乐的主要因素。他认为,生态环境是人类无上快乐的一个自然源泉,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的生态问题比较大,喝不上干净的水、吃不上放心的食物、呼吸不上清新的空气。[2]98-99郜翔及其他学者列数了种种生态环境问题带给人们的不幸福感:沙尘、洪涝、干旱、地震、蝗虫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干扰民众的正常生活;一些地方政府大量征占农村土地,剥夺农民利益;一些地方矿难、水质污染、自然灾害等重特大安全事故、突发事件频繁,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害。[9]北京地球村创办人兼主任、知名民间环保事业倡导者和活动家廖晓义认为,幸福并不仅仅意味着财富,幸福指数还包括生态安全、身体健康、心情愉快。[10]多项调查与研究显示,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幸福的主要杀手。

(二)生态幸福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是心理疾病增多。人类来自于自然界的事实,决定了只有与自然相融人才能获得幸福。优美的自然环境,能够抚慰心灵、健康身心、减轻压抑,化解心中矛盾和困惑,舒缓压力和紧张感。“人与周围环境关系一旦破坏,就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疾病——抑郁。在城市化地区,人们的精神抑郁状况十分严重。”[5]42现实生活中,灰色的天空、污浊的江河、滚滚的浓烟、刺鼻的气味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人民幸福,而且成为心理疾病的原因之一。二是生命受到威胁。我国每年200多万癌症病死者中,70%跟环境污染有关;4亿城市人口受到严重空气污染,1500万人因为空气污染患上了呼吸道的各种疾病;[11]有毒化工生产更是吞噬工人生命,箱包厂、鞋厂使用含苯有机化学胶粘剂,工人被关在封闭车间,长期暴露在含苯环境里,有可能导致血癌发生,有些年轻女孩子患上疾病。[12]健康权、生命权是基本人权却正在受到极大挑战。三是经济遭受损失。物质生活水平是影响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但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生态环境,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生态恶化还会减少经济收入乃至加剧贫困。我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10%左右;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还加剧自然灾害发生,给我国造成巨额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环北京、天津周边272万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脆弱的山区丘陵地区。[13]26-29四是社会矛盾加剧。目前,生态不和谐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成为诱发我国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

(三)生态产品的严重缺乏

生态幸福的极度缺失,说明我国人民生态需要得不到基本满足;而生态需要的难以满足,其实质是我国生态产品的严重缺乏。人类需求既包括对物质产品、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包括对生态产品的需求。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提供物质产品的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提供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也在快速提高,但提供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却在不断减弱。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认为,我国刚刚结束了物质短缺时代,又迎来了生态短缺的时代。生态差距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之一,生态产品成为我国最短缺最急需大力发展的产品。生态产品短缺的危害十分严重,不仅直接影响到人和经济的承载能力,而且直接影响人的生存。[14]国情专家胡鞍钢指出:“无论是全国还是各地方,生态资本都是最稀缺的资本,生态产品都是最短缺的产品,生态服务都是最紧缺的服务。”“当中国到2020年GDP总量可能是1978年的42倍时,中国就不缺GDP,而严重缺乏生态产品、生态服务、生态资产了。”[15]174-178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教授更是指出,人的需要是生态需要、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等多种要素的统一,在全部消费需要中,增进人民身心健康、保障生命安全和促进全面发展的生态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需要同落后的生态生产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重要表现。因此,发展社会主义生产,不仅要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而且还要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生产出符合人类本性的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保证满足人民的生态需要。[16]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3]41要求,将其确立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

三、增强我国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关系着我国人民生态幸福。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树立生态产品理念为前提,以形成生态产业结构为途径,以培养生态企业为关键主体,以创新生态技术为重要支撑,以完善生态政策为重要保障,以扩大生态消费为重要引擎,增强我国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

(一)树立生态产品理念

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首先,必须正确认识生态产品,树立正确的生态产品理念。目前,学术界对生态产品还没有形成权威定义。《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指出:生态产品指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生态产品同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一样,都是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17]曾刚认为,生态产品具有资源节约、可持续使用、环境友好的特征,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价值,是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生态产品可以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有形生态产品如生态农产品、工业产品等,无形生态产品如服务、风景等。[18]44生态产品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态产品,主要指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宜人气候、舒适环境等产品,与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并列。这类产品过去不需要经过人类劳动,是由生态系统免费无偿提供,但现在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花费越来越昂贵的代价才能取得。除了这类生态产品外,也需要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和文化产品,但今天需要的是生态农产品、生态工业产品、生态服务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这些应该是广义生态产品的内容。生态产品也被称为绿色产品,本文在同一意义上使用。

(二)形成生态产业结构

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必须尽快形成生态产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等生态产业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生态产品结构。一是发展生态产业。森林是“天然氧吧”、“地球之肺”,林业是提供生态产品的主要行业。要加大造林绿化、森林植被和湿地保护的国家投入力度,扩大生态产品生产基地面积,并采取像保护耕地一样的严格措施保护现有的林地和湿地;强化现有森林和湿地的经营管理,加大营林投入,强化科学营林措施,提高森林安全和林地生态产品的生产力。[14]二是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要以基地生态化、品质多样化、产品优质化为目标,建设一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大力开发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是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工业就是根据工业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建立和发展一种“资源利用—清洁生产—资源再生”现代工业模式,发展生态工业可以发展绿色汽车、绿色家电、绿色建筑、绿色等行业及其产品。四是发展生态服务业。可以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宾馆、生态运输、生态餐饮等产业及其产品,还可以发展绿色影视、绿色广告、绿色演艺、绿色会展,绿色文化创意、绿色移动多媒体、绿色动漫游戏等生态文化产业及其产品。

(三)积极培育生态企业

发展生态产业、提供生态产品的主体是企业,创建生态企业是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关键。近年来,一些优秀跨国公司通过开发绿色产品与树立绿色品牌形象获得了竞争优势,绿色产品研发优势成为许多跨国公司抢占市场先机的法宝。目前,我国绿色食品、绿色家电产品发展较为迅速,绿色服装、绿色装修材料等也有一定发展。但总体上绿色产品品种有限,结构单一,不具规模效应,而且科技含量低。因此,我国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建立生态企业、实现绿色发展、开发绿色产品的重要性:绿色产品符合国家大政方针以及未来消费者意愿,因而市场机会多、潜力大,捷足先登者必能获得丰厚回报;绿色产品具有较高的绿色价值,其售价往往比普通商品高20%~50%,有些甚至高出200%,可以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绿色产品还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和优惠条件,无疑会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等等。[19]目前,我国一些企业通过研发绿色产品、树立绿色品牌形象,也获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绿色竞争力成为企业新的竞争力,其强弱极大制约着企业整体竞争力。因此,必须根据国际标准培育更多生态企业,通过实施绿色战略、进行绿色设计、创新绿色技术、开发绿色产品、实行绿色包装、实行绿色管理、争取绿色认证,占领绿色市场,赢取绿色利润。

(四)推进生态技术创新

发展生态产业、建立生态企业,都离不开生态技术创新,这是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重要支撑。面对生态危机日趋严峻的形势,科学技术成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方式。绿色技术创新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重要趋势,发达国家纷纷抢占绿色技术高地,通过设置绿色技术及其贸易壁垒,确保其国家实力及国际领先地位。由于绿色技术开发周期长、费用高、风险大、利润低、市场需求预测难度大,而且采用绿色技术生产还需大量资金投入,加上绿色技术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需要厂家技术服务等等,严重制约着我国绿色技术的创新和扩散。[20]绿色技术的落后使我国绿色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制约了我国绿色企业和绿色产业发展。以绿色食品为例,我国绿色食品增值率大约在1∶1.9左右,而国外一般能达到1∶3以上。此外,我国绿色产品出口后,经外方再加工后所卖的价格高出原价几倍,如果作为最终产品出口其附加值可以大大提高。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绿色技术将成为各国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绿色技术创新,积极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只有创新绿色技术,形成绿色技术竞争优势,才能为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提供强有力支持。

(五)健全完善生态政策

一般而言,企业不会主动积极从事绿色产品开发,大多数企业不具有生产绿色产品的强烈动机。因此,健全完备的绿色政策是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必要保证。一是制定强制性绿色政策。只有改变企业政策环境,才能迫使企业放弃非绿色产品,转向绿色产品开发与生产。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完善绿色法规,针对不同行业制定绿色标准和绿色标志制度,并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尤其要制定严厉的惩罚性政策,严惩非绿色产品以及假冒绿色产品的生产企业,为真正的绿色产品生产企业提供良好环境。二是出台鼓励性绿色政策。政府应采用绿色投资、绿色税收、绿色补贴、绿色认证、绿色信贷等经济政策,支持和激励企业积极研发并生产绿色产品;建立绿色技术专利保护制度和绿色技术转让机制,防止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及其产品被盗用或模仿,从而为企业积极开发绿色产品提供创新动力。三是实行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各级政府具有庞大的绿色采购能力,这是促使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强大动力。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大量采购绿色产品,支持绿色需求、引导绿色消费,从而鼓励企业不断开发并推出更多更好的绿色产品。此外,政府还可以扩大资源配额交易、组建国际市场等途径来培养绿色产品市场;建立绿色产品评判机构,确立绿色产品营销资格等来健全市场监管制度等。

(六)养成绿色消费习惯

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必须培养消费者绿色消费习惯。这是因为,在消费引导生产的大背景下,绿色消费是绿色生产的重要引擎,也就是说,人们对绿色食品、绿色电器、绿色汽车等绿色产品的需求越高,就越能激发企业生产绿色产品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近年来,以适度消费、重复性消费和循环消费为特色的绿色消费,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社会时尚和国际社会消费主流,许多国家消费者视绿色产品为首选产品,为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提供了良好社会氛围。目前,我国人民绿色消费习惯尚未养成,加上绿色产品价格相对偏高,选择绿色产品的愿望还不太强烈,使绿色产品开发与推广受到一定限制。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入人心,促使我国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主动选择绿色产品,这将为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奠定良好社会基础。面对这些复杂情况,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3]41-42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绿色消费与绿色产品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生态文明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将增强消费者使用绿色产品意识,促使其主动积极消费绿色产品,从而引导我国更多企业生产更多更好的绿色产品。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陈惠雄.陈惠雄解读快乐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美]比尔·麦吉本.幸福经济——从“更多”到“更好”[M].林丽冠,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0.

[5]沈颢,[不丹]卡玛·尤拉.国民幸福:一个国家发展的指标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编辑.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7]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编.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绿皮书(2007)[EB/OL].[2013-04-12].www.tt65.net/zhuanti/zhishu /2007m insh.

[8]中国民生指数课题组.中国人幸福观调查出炉国人最看重家庭和谐[EB/OL].[2013-04-15].http://www.sina.com.cn.

[9]郜翔.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问题研究——现阶段如何使人民更加幸福[J].魅力中国,2010,(17).

[10]廖晓义.生态安全:幸福的生命线——奢侈消费畸变启示录[J].人民论坛,2005,(1).

[11]潘岳.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几点看法(上)[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10).

[12]张泽.“社会幸福”之外的劳动工人们——劳工工作环境调查[J].环境,2006,(2).

[13]姜春云.偿还生态欠债——人与自然和谐探索[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14]尹伟伦.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J].瞭望新闻周刊,2007,(10).

[15]胡鞍钢.中国创新绿色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6]刘思华.保证生态需要应当放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首位[J].当代财经,2005,(6).

[17]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EB/OL].[2013-04-20].http:// www.gov.cn/zwgk/2011-06/08/content 1879180.htm.

[18]曾刚,等.生态经济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9]李洪伟,王炳成,马媛,等.绿色产品开发的制约因素分析[J].生态经济,2008,(12).

[20]凤蕴.论我国企业绿色产品营销策略[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11).

[责任编辑:宁春园]

B82-058

A

1673-8616(2013)05-0027-05

2013-05-0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幸福观视角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反思与前瞻研究》(13BKS04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和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11ZD04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11BKS045)、湖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文明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与实践》(2011133)

黄娟,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湖北武汉,430074);李枥霖,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4)。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产品
绿色低碳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生态
新产品
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