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细兰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库尔勒 841002)
语文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对人的全面与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然而,各高职院校在大规模扩招和注重专业教育的背景下,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人文教育,致使高职语文课程边缘化的趋势越演越烈,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由于缺乏理论上的引导和政策上的支持,语文课程的开设处于边缘化状态,一直在专业课的夹缝中求生存,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其教学活动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其次,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鉴于这一职业性特点,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过于强调专业教学,存在办学理念功利化和课程设置取向实用化的情况,导致语文课程虽然被确定为基础性公共课,但处境却很尴尬,课时是能少则少,能缩则缩。或是逐年减少课时,为各种专业课与实训课“让路”;或是以应用文写作或少量的选修课替代;或是实行超大班级授课,或者干脆将语文课程直接“砍掉”。语文课程边缘化现象日益突出。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高职语文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以教材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以课堂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灌输性,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由于不能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改革实践,致使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积重难返。
当前高职语文教材编写不规范,实用性不强,内容参差不齐。即使是部分自行组织编写的校本教材,也因侧重点不同,或偏爱工具性,或侧重人文性,或强调文学性,或只选“好文章”等。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导致教材内容顾此失彼,要么忽视了基础性功能,要么忽视了人文性功能,要么忽视了实用性功能,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大多数高职语文的课堂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实施“粉笔加黑板”的“哑巴式”教学,教学方法生硬、刻板。这种单一、陈旧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足,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由于各高职院校对语文课程定位不准确,致使语文课程边缘化现象严重,并进而导致其师资队伍建设边缘化。由于高职语文既不是独立学科,也不是专业课,因而也就无法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一是高职语文教师不能像专业教师那样经常外出进修培训,理念更新与知识更新较慢;二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很少愿意花大力气引进专业语文师资,语文教学基本由行政兼职人员承担;三是课程的边缘化地位,导致语文师资稳定困难,转岗转行较多,人才流失严重。以上种种,最终导致了高职语文师资队伍建设的薄弱乏力。
当前,高职语文教学普遍实行的仍是以闭卷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试卷仍是评定学生成绩的主要甚至是唯一依据。这就容易出现平常学习不努力,考前突击复习也能顺利通过考试的现象。这种为考试而考试、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评价,无法达到以评促教与以评促学的目的,因而也就无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教育的不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职教育已成为高等阶段的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其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全面发展与主动发展的人,不仅要求其掌握娴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更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高职语文作为大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高职学生职业特征和综合水平拓展的公共人文类通识课程。它不仅是应用技术的传授,而且是人文素养的熏陶,更是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为开阔学生眼界、培育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夯实基础。此外,在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构成中,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团队精神、解决矛盾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学习迁移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等职业素质,也在高职语文课程中得到很好的培养。因此,高职语文教学是为高职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服务的。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全面发展与主动发展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因而高职语文既要坚持实用性原则,将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教会学生必需的语文实际运用技能;又要坚持基础性原则,增强学生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准确定位高职语文的功能,是解决制约高职语文教学发展瓶颈的根本出路。
首先,要树立大语文理念。以生活为知识源泉,全方位、多角度地实施语文教学,让学生在观察生活、认识社会的过程中多观察、多体验、多领悟,知行结合、学用互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要准确定位角色。明确教师只是主导、学生才是主体,相互要不缺位、不越位。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主动加工知识信息、积极建构课堂生态。
再次,要从高职教育的实用性要求出发,结合专业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强化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实践,为学生成功就业与可持续发展积累资本。
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根据高职语文基础性、实用性、人文性相统一的功能定位,可以将语文教材整合为三个系列,即:人文素质系列、表达能力系列、职业能力系列。人文素质系列是利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作为教学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表达能力系列是利用信息处理方面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职业能力系列是利用与学生今后职业需求相关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作为教学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方法。首先,要加强对学习对象的研究,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其次,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会学、乐学、善学,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再次,要灵活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教学媒介,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激发动力,让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辩论、实战演习、实地参观、情景表演、经典影视作品赏析、研究性课题、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奋点,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究,全面优化教学效果。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这个领路人作用发挥如何。高职院校能否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结构合理、队伍稳定、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各高职院校要正确定位语文功能,高度重视语文师资建设,采取与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一样的方式,“请进来、送出去”,加强“岗位练兵”,全面提升语文教师的业务水平。要加大专业课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引导专业课教师将专业教学与语文教育有机结合,让专业课也成为语文学习与检验的大舞台,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要尊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多出台优惠激励政策鼓舞人心,确保人才队伍稳定。
考核的主要目的在于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全面优化教学效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改变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靠死记硬背通过考试的局面,必须建立合理、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将“一锤定音式”的成绩评定转变为综合性考核。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面试、调查研究、论文写作等形式,考查学生对阅读、理解、鉴赏、表达等基本应用能力的情况。同时,注重过程考核,把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表现的评价贯穿教学始终,以评促学。
[1] 朱玲.谈大学语文的定位[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5).
[2] 刘海燕.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7,(8).
[3] 郭珊珊.试论高职语文教学现状与改革的思路[J].语文学刊,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