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思考*

2013-04-01 03:35林蓉蓉
关键词:民族宗教民族工作

林蓉蓉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89)

民族宗教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贯穿高校管理工作始终,体现在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充分认识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准确把握民族宗教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及时总结有益经验和做法,是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基本内容。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巩固统一战线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做好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性

(一)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是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进行分裂和渗透,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屏障

利用民族和宗教问题进行分裂渗透活动是国际反华势力的惯用手段。近些年来,一些国外敌对势力和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互相勾结,歪曲历史上的民族问题,煽动民族分裂,挑动民族矛盾,不断制造事端,破坏民族地区稳定和国家统一。此外在一些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新中国成立以前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和歧视政策造成的民族冲突,以及不同的语言、文化产生的交流隔阂,民族宗教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在高校中,一些来自偏远民族地区的学生,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上与内地差异较大,导致他们不愿意过多地与其他民族学生交流,学习成绩、工作能力、社交范围等都受到一定影响。因此以“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为宗旨,教育和引导各民族学生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统一的中华民族国家观念,既是当前维稳形势的需要,也是人民幸福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二)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是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当今社会,各种文化的交织、交融、交锋出现新的态势,境外各种宗教传播在国内呈现出迅速发展的势头。一些非法宗教和地下组织把高校作为宗教渗透的重点目标,以课余活动、组织培训、资助学生等的名义,推销其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一些学生由于对此缺少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政治信仰,有的被利用参加传教,个别学生甚至参与了宗教极端主义活动。这些非法宗教活动对大学生成长的现实危害和长远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大学阶段是青年人思想最活跃、发展成长最旺盛和最快的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对世界、对人生、对未来、对各种未知领域的好奇和探究欲望在这个阶段得到充分释放。据一项调查显示:有50%以上的学生和30%以上的教师表示对宗教知识十分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且渴望对宗教起源、历史、现状有所了解。因此,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正确选择自己的思想信仰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引导和教育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需要。

(三)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是解决部分大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加速转型时期,由各种不适应带来的苦闷与彷徨也折射在高校中。一些来自贫困家庭或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生活上的困难、习俗上的差异、交流上的隔阂,往往倾向于从宗教中寻求慰藉,在情感和精神出现困惑和无助的情况下表现得更为明显。一些非法传教者和宗教团体往往会以扶贫济困、恳谈交友等为幌子,吸引学生参与聚会,进而信教入教。一些在经济上并不困难的学生,为了在情感与精神上寻求某种寄托,也参与其中。因此,必须切实关注贫困学生的生活和情感需求,关心他们的学业、就业、交友和婚恋状况,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和现实问题;切实关注大学生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大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大力宣传中华民族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学生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归属感。

(四)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是社会主义大学功能的体现

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高校理应担负起增进民族团结、抵御宗教分裂、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责任。作为一所负责任的大学,无论地处边疆还是发达地区,都应彰显社会责任,服务少数民族师生、服务民族地区发展,努力提高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消除贫困、歧视、愚昧和落后,缩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差别,实现共同富裕做出积极贡献。这是现代大学的功能,更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重要标志。

二、加强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途径

(一)切实加强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

高校领导应切实重视高校民族宗教工作,有的学校成立了少数民族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民族宗教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建立了党委书记牵头、分管党政领导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学校民族宗教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加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

高校要把民族宗教政策理论学习纳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中开设民族宗教方面的多门公共选修课,全面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宣传教育活动,使党的民族宗教理论和政策深入人心。

(三)建立健全民族宗教工作体制机制

高校应结合实际,逐步建立统战部门、教学科研、学工系统、安全保卫、生活后勤等各单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协调配合机制;建立科学预算、经费投入、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条件保障机制;建立对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常态管理、目标任务、责任追究的监督检查机制以及定期联谊、动态分析、舆情通报、危机预警、应急处理等工作制度,真正把民族宗教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的良性循环轨道。

(四)加强高校学生宗教教育

高校应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进课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逐步形成一个依托人才培养主渠道,面向全体学生的多层次、多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体系,提高高校学生宗教教育的时效性。

(五)牢牢把握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要牢牢把握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认真落实抵御境外宗教势力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2013年中央办公厅18号文件精神,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问题进行渗透、破坏、分裂活动,禁止在校园传教和其他宗教活动。第一定期摸底排查,全面掌握师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和思想动态,确定重点对象,查找隐患漏洞,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第二制订工作预案,明确基层院、系工作职责,对重点对象做到了一人一组、一人一策,定期了解,长期关注,完善处置涉及宗教问题突发事件的工作方案。第三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思想文化阵地管理和校园安全管理,注意研究高校中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新情况,动态监控,及时处置,防止境外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向高校渗透。

三、加强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将高校民族宗教思想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必须从事关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事关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事关国家未来和民族命运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教育的重要而深远意义。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并加紧用传教方式向高校校园渗透的形势告诫我们:责任重大,绝不可掉以轻心。高校党委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头脑,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和宣传普及活动。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纳入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开设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核心的选修课,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提高他们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健康积极的民族意识。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多地开展各类文化科技体育活动,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把思想理论教育融入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避免和减少学生因精神生活枯燥和空虚、文体活动缺乏而受到宗教的诱惑。

(二)加强高校民族宗教工作队伍建设

要培养一支善于从事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问题教学的师资队伍和一支熟悉政策、富有经验、善于工作的专兼职干部队伍。注意在哲学和社会科学相关领域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一方面要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民族和宗教的理论进行深入阐析,另一方面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并敢于回答学生关注的某些现实的和深层次的问题,并做出合乎逻辑、令学生信服的或可以接受的解释。坚持发挥党团组织和辅导员、班主任在开展民族宗教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专题培训,加强工作交流研讨,努力提高学生工作干部开展民族宗教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要加强少数民族学生骨干队伍建设

要加强少数民族学生骨干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努力提高其政治素质,提高他们对国家统一昌盛、中华民族一家人的认识,通过理论学习、国情教育、社会实践和各种社会工作锻炼开阔视野。要积极为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创造机会,鼓励和引导他们参与各类学生组织,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在与各民族同学交往中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并通过他们发挥辐射带动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作用。

(四)加强民族宗教政策法制的宣传教育活动

大力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制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各种方式在大学生中开展“三个离不开”的民族团结教育,在各民族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营造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增强各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五)加强高校心理健康建设

着力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防止贫困学生和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因生活困难、心理问题、就业压力转向宗教寻求精神寄托。要逐步完善奖、勤、助、贷、补、减、免的贫困生资助保障体系,确保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影响学业。针对转型时期学生心理问题突出的新情况,全面加强心理健康中心建设,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及时、便捷的心理辅导和人文关怀。要高度关注贫困学生和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问题,针对他们的具体问题和特殊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服务,为学生就业创业搭建平台。

(六)加强民族交融的物质和文化条件建设

在对少数民族学生事务管理上,坚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的原则。不脱离学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整体格局,在管理制度上与汉族和内地学生保持一致,不另搞一套,不过分关照。无论哪个民族的学生都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优秀者都要表扬,困难者都要帮助,违法违纪者都要追究责任并做出处理。创造不歧视不特殊不偏袒、平等互助团结和谐的育人氛围,创造有利于民族交融的物质和文化条件,使支持帮扶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成为促进各民族学生团结交融的过程,成为巩固国家统一的过程。

(七)民族宗教工作必须坚持党政齐抓共管的原则

按照中央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学校民族宗教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由学生工作部门(处)和统战部牵头,保卫处、宣传部、留学生管理部门、后勤部门和院系党团组织、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参加共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信息通报会,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民族宗教工作中的问题,努力帮助贫困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办实事、解难事。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排查不稳定因素,及时沟通信息,及时化解矛盾,科学果断处理突发事件,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税国洪,等.大学生宗教价值观调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猜你喜欢
民族宗教民族工作
杨宁在省民族宗教委调研时强调努力开创我省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跨国民族宗教因素与丝绸之路的和平共建
不工作,爽飞了?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习仲勋的民族宗教统战思想探析
选工作
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民族宗教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