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炳武,张新跃
(1.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 兰州730020; 2.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食物结构,优质动物性蛋白的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南方人多地少,地貌多样,水热资源丰沛,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获取更多的粮食和优质动物性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南方传统的种植系统以水稻(Oryzasativa)、小麦(Triticumaestivum)和玉米(Zeamays)等粮食作物为主,养殖系统以猪、禽养殖为主,种植系统生产的蛋白质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猪、禽营养需求,需大量进口蛋白质饲料进行补充。传统种植系统以生产籽实为目的,大量作物秸秆等生物资源被浪费。高效草地农业系统是指将现有的土地资源通过牧草及饲用作物进行合理的配置,以草地系统工程和营养体农业理论为基础,通过高效率的第一性生产和第二性生产,实现农业系统优化和可持续发展[1]。高效牧草种植系统通过第一性饲草料生产子系统和第二性畜牧业生产子系统的有机耦合,带来巨大生产潜力和经济效益,这对我国南方种植业和畜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南方主要的牧草种植系统是在现有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基础上,综合气候、土地资源和社会需求等方面因素,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制度,形成了不同牧草种植系统,并通过对牧草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1.1粮草轮作系统 粮草轮作系统是指在传统农作物栽培基础上,将牧草引入种植系统,进行合理的时空配置,通过对土地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在保持传统粮食作物稳产的前提下,生产一季牧草青饲料,以满足畜牧业生产需要所形成的种植系统。
水稻-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轮作系统是指在传统的水稻种植区,利用冬闲田,增种一季多花黑麦草,形成粮草轮作种植系统。我国水稻-黑麦草种植系统由杨中艺借鉴日本水稻-黑麦草轮作系统(Italian Ryegrass-Rice Rotation,以下简称IRR系统)于1988年提出的。经1994―1999年的探索与研究,在广东、四川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推广,该系统在解决我国水稻产区青饲料缺乏、减少畜牧业生产对粮食的消耗、改善农田土壤特性及提高后作产量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IRR系统中,一季多花黑麦草在5个月的冬闲田内可割草4~5次,鲜草产量62.25~96.00 t·hm-2,牧草干物质产量9.96~15.36 t·hm-2,牧草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20%,粗纤维含量25.0%[2]。在IRR系统中,冬种多花黑麦草对后作水稻具有增产作用,早稻增产14%,晚稻增产7%[3];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肥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壤容重降低9.4%,有机质提高66%,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分别提高26%、32%、14%、67%、33%和78%[4]。冬种多花黑麦草还增加了土壤酶的活性,尿酶活性提高2.75倍,转化酶活性提高92.6%;改善微生物区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加13倍,细菌数量增加1.2倍,放线菌增加3.4倍,真菌数量下降44%[5]。张新跃等[6]对四川白鹅进行育肥试验,以多花黑麦草为青饲料,每日补饲配合饲料99 g,10周龄肉鹅平均空腹体质量达3.44 kg,每只鹅平均干物质采食量12.7 kg,精料占49.7%,青饲料占50.3%,平均料肉比为2.12∶1,粮肉比为1.36∶1。
四川省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盆周山区和半农半牧区冬春季节饲草缺乏且草质低劣,影响畜牧业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凉山州利用玉米收获后冬闲地种植耐寒、耐旱的光叶紫花苕(Viciavillosavar.glabrescens),形成“玉米+光叶紫花苕”种植系统[7]。凉山光叶紫花苕产草量较高,鲜草产量为30.0~37.5 t·hm-2,营养期、现蕾期和盛花期加工的光叶紫花苕草粉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9.31%、26.67%和23.25%[8]。种植光叶紫花苕可提高土壤肥力,年土壤残留氮量为72 kg·hm-2,相当于施尿素156.5 kg·hm-2,具有促进后作增产、保持水土和改善环境的作用。郑洪明等[9]在四川昭觉羊场用光叶紫花苕盛花期风干草粉分别代替20%、40%和60%精料补饲绵羊的研究表明,冬春季饲养148 d后,光叶紫花苕代替20%精料组补饲效果较好,活体体质量增加17.84 kg,较补饲混合精料的对照组高1.16 kg,羊毛生产性能略有提高;代替40%精料组活体体质量增加和羊毛生产性能与对照组相近;代替60%精料组羊毛生产性能略优于对照组。光叶紫花苕代替部分精料用作冬春季补饲牧草,能满足牲畜生长营养需求。2011年,凉山州光叶紫花苕推广种植面积达13.5万hm2,有效解决了当地冬春季节牲畜补饲缺草的问题,满足了畜牧业发展需要。
1.2高大禾本科牧草种植系统 象草(Pennisetumpurpureum)、高丹草(Sorghumbicolor×S.sudanense)、坚尼草(Panicummaximum)、王草(P.purpureum×P.typhoideum)、狼尾草(P.americanum)等高大禾本科牧草属C4植物,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分蘖能力强,耐热,喜肥水,适宜在水肥条件好的区域种植。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海南、四川、重庆等南方多省(市)区,高大禾草产量高、生产成本低、便于贮存,主要用作饲喂奶牛、肉牛的粗饲料。刘小飞等[10]在典型红黄壤低山丘陵区对象草的研究表明,6月5日开始刈割,共刈割4次,每次刈后施碳酸铵821.4 kg·hm-2,获得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93.84 t·hm-2、40.52 t·hm-2和7.3%。于卓等[11-12]研究表明,高丹草以株高150~170 cm刈割为宜,全年刈割3次,可产鲜草132 t·hm-2左右,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拔节期为11.7%~13.7%,开花期为9.32%~11.12%。韦家少和何华玄[13]的研究表明,在不施肥条件下,热研8号坚尼草生长75~90 d刈割一次,全年刈割5次,可产鲜草70.1 t·hm-2、干草20.9 t·hm-2,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7.35%。刘国道等[14]在海南省儋州市进行热研4号王草的研究表明,在无灌溉、中等肥力条件下种植,全年刈割5次,干物质产量为56.97 t·hm-2,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7.76%。陈勇等[15]研究表明,在施尿素800 kg·hm-2条件下,株高220 cm进行一次性刈割,王草鲜草产量211.4 t·hm-2,干物质产量30.01 t·hm-2,粗蛋白含量7.84%。林洁荣等[16]在福建漳州对狼尾草属牧草品种的研究表明,杂交狼尾草全年刈割5次,平均鲜草产量为283.33 t·hm-2,干草产量达38.35 t·hm-2,粗蛋白含量为10.55%。刘建成[17]对高丹草青饲料饲喂奶牛的研究表明,在精料相同的情况下,饲喂高丹草青饲料组奶牛的产奶量为每天23.4 kg,较饲喂青贮玉米组产奶量提高6.36%。涂旭川等[18]用王草育肥杂交水牛研究表明,牧草采食量每天36 kg,育肥63 d,每头水牛体质量增加41.10 kg,平均每头体质量日增加0.65 kg。
1.3多年生混播牧草种植系统 云贵高原及相邻区域是我国南方主要的天然草地分布区,但季节性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十分突出。1981-1990年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为探索我国南方栽培草地开发和畜牧业发展途径,在贵州威宁等地开展适宜牧草品种筛选、天然草地改良、栽培混播草地持续放牧利用、草地畜牧系统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为南方多年生栽培草地建植和发展草地畜牧业提供科技支持和管理经验。任继周[19]在贵州高原试验站威宁灼圃示范场进行的草地草畜研究表明,在补播和施肥的条件下,混播栽培草地鲜草产量达37.5 t·hm-2(折合干草9.375 t·hm-2),高产草地鲜草产量可达66 t·hm-2(折合干草16.50 t·hm-2),草地平均载畜量达7.5只羊·hm-2,栽培混播草地优势牧草比例为96.0%,不可食牧草和毒草比例为3.5%,栽培草地产草量为天然草地的10倍,粗蛋白产量为天然草地的13倍以上。对绵羊放牧越冬的研究表明,在不补饲精料的情况下,绵羊在白三叶(Trifoliumrepens)+紫羊茅(Festucarubra)/多花黑麦草混播草地进行纯放牧饲养,可安全越冬,毛质不受影响,体质量变化不明显;绵羊产羔率达104.30%,繁殖成活率89.08%。蒋文兰等[20]在贵州威宁进行引种优良牧草竞争性研究表明,引种牧草种植9年之后仍保持较高牧草干物质产量水平,禾本科牧草鸭茅(Dactlylisglomerata)和紫羊茅干物质产量分别为9 088和7 750 kg·hm-2,豆科牧草白三叶干物质产量保持在5 000 kg·hm-2左右,占地上总生物量的56%,均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优良混播牧草组合鸭茅+白三叶或绒毛草(Holcuslanatus)+白三叶草地经施肥管理,牧草年干物质产量达11 t·hm-2,基本无杂草侵占;土壤肥力提高,有机质含量增加了51%,有效氮33%,有效磷460%,有效钾211%,pH值由5.6升高至6.4[21]。王元素等[22]研究表明,长期(20年)适度放牧利用下,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鸭茅混播草地表现出群落地上生物量高产和长期稳定,植被盖度达97%,对杂草入侵抵抗力较强;红三叶+多年生黑麦草(L.perenne)混播草地前10年间草地净生产力平均达4 498 kg·hm-2,之后开始降低。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混播草地不仅无性分蘖能力强,而且因适应草食牲畜采食而具有超补偿效应,表现出很强的侵占力,混播群落在中等放牧强度下(70%利用率)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23-24]。此外,20世纪70年代,李连捷、贾慎修等一些专家对南山天然草地进行考察与研究后,经中澳国际合作于1979―1981年建成设施配套的南山示范牧场,建植以禾本科多年生黑麦草和豆科三叶草等牧草为主的多年生混播草地,该草地枯黄晚、返青早,鲜草产量为37 500~45 000 kg·hm-2,11月干物质粗蛋白含量23%,较天然草地高16.7%,放牧利用后奶牛产奶量由2 000 kg·头-1·a-1提高到了3 500 kg·头-1·a-1。
1.4饲用玉米-黑麦草系统 我国南方农区人多地少,传统的种养业受规模化生产的限制,农民增收困难,改变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高效草地畜牧业,可实现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20世纪90年代末,张新跃等[25]提出饲用玉米-黑麦草种植系统(Corn-Italian Ryegrass System,以下简称CIS系统)。CIS系统是指在保留南方坡耕地种植玉米的基础之上,改玉米籽实利用为全株利用,并利用冬春季土地和水热资源等条件种植多花黑麦草,形成饲用玉米和多花黑麦草种植模式,并通过饲养肉牛、奶牛进行高效转化,以实现高效的第一性生产向第二性生产的转化。CIS系统在四川农区牧草种植系统中具有很高的牧草干物质产量,其中饲用玉米干物质产量为27.14 t·hm-2,多花黑麦草干物质产量为11.82 t·hm-2,系统总可利用干物质产量达38.96 t·hm-2,是传统的水稻-小麦种植系统可利用干物质总产量的3~4倍。该系统不仅牧草产量高,而且营养价值较好,多花黑麦草粗蛋白含量超过20%,饲用玉米蜡熟期刈割收获粗蛋白含量达7.0%~8.6%。将两种饲草加工青贮,进行科学搭配饲喂奶牛、肉牛,可平衡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需要,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养畜效益。
自CIS系统提出以来,为优化系统结构、实现系统高效率转化,在牧草品种选育、丰产栽培技术、畜禽转化利用及时空配置等方面做了相关研究,并逐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2.1品种选育 我国多花黑麦草选育工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开始了较为系统的多花黑麦草品种选育工作,先后从德国、荷兰、瑞士、美国、丹麦等国家引进数百个黑麦草属牧草品种或原始材料,在我国南方进行引种筛选、品种选育、丰产栽培等研究。选育并审定登记的引进多花黑麦草品种有阿伯德(1988年)、勒普(1991年)、特高德(2001年)、杰威(2004年)等十多个品种。育成有赣选1号(1994年)、长江2号(2004年)、南农1号(1998年)等5个多花黑麦草或杂交黑麦草品种。对11个多花黑麦草品种材料在四川的研究表明,多花黑麦草冬春季节可刈割5~6 次,不同多花黑麦草品种干物质产量不同,其中勃发为15 089 kg·hm-2、特高为15 068 kg·hm-2、阿伯德为13 825 kg·hm-2、飓风为13 287 kg·hm-2、赣选1号为13 812 kg·hm-2,生产性能均表现较好;杰威、飓风、勒普等四倍体多花黑麦草品种的牧草产量差异不显著[26]。对特高、杰威、蓝天堂等8个黑麦草品种在四川广元的研究表明,特高多花黑麦草干物质产量达19 397 kg·hm-2,蓝天堂多花黑麦草为18 242 kg·hm-2[27]。张瑞珍等[28]在四川5个试验点进行了杰威多花黑麦草的研究表明,杰威多花黑麦草平均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分别达95 145和11 766 kg·hm-2,比对照品种阿伯德产草量分别高15.9%和17.0%。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饲用玉米品种选育工作,全国各相关单位相继育成登记了京多1号、辽原1号、科多4号、龙牧1号、吉单185、吉饲8、吉饲9、吉单29、吉饲10等数十个饲用玉米新品种,对我国饲用玉米生产和畜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国在高产饲用型、优质饲用型、粮饲兼用型等玉米品种选育方面都取得了研究进展。四川有育成的雅玉8号青贮玉米和玉草1号两个饲用玉米品种。 四川农区目前种植的主要是北方饲用玉米品种。南方山区的籽用玉米品种,因其植株高大、适应性强、叶量大也常被用作饲用玉米,专属饲用玉米品种较少。张新跃等[24]在四川对10个不同饲用玉米品种进行生产性能比较,在种植密度10万株·hm-2条件下,饲用玉米生长119~129 d,不同饲用玉米品种干物质产量为19 558~27 144 kg·hm-2,粗蛋白含量为7.0%~8.6%,其中,表现较好的3个品种为中原单32(129 d),干物质产量达27 144 kg·hm-2,郑单-14达20 824 kg·hm-2,雅玉8号达20 660 kg·hm-2。张瑞珍等[29]在四川洪雅、达州、德阳3个试验点对不同饲用玉米新品种进行筛选,在种植密度78 430株·hm-2(85 cm×15 cm)、蜡熟期刈割,奥玉5102平均干物质产量达21 419.61 kg·hm-2,临奥1号为20 078.41 kg·hm-2,资玉1号为16 358.82 kg·hm-2。杨成勇等[30]在川北对不同饲用玉米品种的筛选表明,饲用玉米在种植密度78 430株·hm-2(85 cm×15 cm)、蜡熟期刈割,全株干物质产量鄂玉10号为21 060.75 kg·hm-2,燎原2号为20 933.4 kg·hm-2。
2.2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多花黑麦草牧草产量和品质受播种量、刈割高度、刈割次数及播种时间等影响[31-32]。四倍体多花黑麦草播种量为22.5 kg·hm-2时,单株分蘖数达每株16.9个、叶片数为每株44.2片、单株鲜质量51.45 g、株高107.5 cm、茎叶比(鲜)为1∶3,均表现较好,拔节期日均生长速度1.67 cm·d-1,鲜草产量达169.17 t·hm-2,均表现为最好[33]。刈割高度对多花黑麦草产草量、品质和生长特性具有较大影响,随刈割高度的增加,年产草量增加、再生速度减缓、粗蛋白含量下降。75 cm时刈割多花黑麦草,鲜草和干物质产量分别为70 451.9和9 634.8 kg·hm-2,比30 cm高度时刈割平均增产40.97%和58.9%。75 cm刈割后多花黑麦草生长速度最慢,但生长强度最大,干物质积累快,平均达到43.54 kg·hm-2·d-1。随刈割高度的增加,多花黑麦草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由25.2%下降到15.8%,而单位面积粗蛋白产量变化不明显,约为1 547.1 kg·hm-2左右[34]。姜华等[35]分析不同生育期刈割对多花黑麦草生产性能、蛋白质含量及光合效率的影响表明,在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进行刈割,全年刈割次数减少;随刈割次数的减少,刈割时株高、净光合速率、蛋白质含量均增加,而植株分蘖数呈降低趋势,当达一定数量后分蘖数基本保持不变;开花期时对多花黑麦草进行刈割,获得干物质产量和总蛋白质产量最高,而孕穗期鲜草产量最高,孕穗期总蛋白质产量与开花期相差较大。
饲用玉米种植密度、播种时间和收获时期均是提高玉米群体鲜质量和干质量的有效措施,但品种间存在差异[36]。张新跃等[37]在四川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饲用玉米(燎原2号)生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对饲用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在蜡熟期刈割,以种植密度为78 450株·hm-2(85 cm×15 cm)处理的饲用玉米全株干物质产量和蛋白质产量最高,分别为20 457.51和1 693.88 kg·hm-2,比种植密度为61 530株·hm-2(65 cm×25 cm)分别增产8.28%和9.37%。种植密度51 270株·hm-2(65 cm×30 cm)处理的干物质产量仅为11 246.26 kg·hm-2,为78 450株·hm-2的54.97%。种植密度为100 005株·hm-2(50 cm×20 cm)处理的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为6.42%,蛋白质产量为798.37 kg·hm-2。张新跃等[38]对兼用型玉米品种和青刈型玉米品种的比较研究表明,兼用型奥玉5102品种干物质产量达21 138.11 kg·hm-2,是青刈型玉草1号的3.15倍,青刈型玉米品种的粗蛋白产量为967.81 kg·hm-2,仅为兼用型奥玉5102的54.04%。对饲用玉米播期研究表明,最佳种植密度栽培条件下,科饲1号品种4月20日育苗移栽,生长90 d,地上干物质产量为23 340 kg·hm-2,而7月20日育苗移栽,生长100 d,地上干物质产量达7 935 kg·hm-2。兼用型达玉1号品种在5月13日、6月20日和6月30日直播,到蜡熟期刈割,生长期分别为119、97和112 d,地上干物质产量分别为22 410、14 745和10 845 kg·hm-2。燎原2号品种在2月20日、3月2日、3月12日直播,至蜡熟期刈割,生长期分别为134、124、114 d,地上干物质产量分别为22 170、22 170和23 850 kg·hm-2。
2.3牲畜转化利用研究 CIS系统主要是针对奶牛、肉牛养殖而制定的饲草生产模式。系统中多花黑麦草粗蛋白含量高,饲用玉米干物质产量高,牧草青贮加工、贮藏方便。两种饲草科学搭配能调节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需要,再补充一定精饲料,可满足肉牛、奶牛日粮营养需求。苟文龙等[39]用不同比例多花黑麦草和配合饲料日粮组成进行饲喂奶牛试验的研究表明,以5 kg配合饲料+40 kg多花黑麦草+青贮玉米、采食14.22 kg·头-1·d-1日粮组合饲喂奶牛,获得的奶品质最好,乳脂率为4.08%,乳蛋白3.50%,经济效益最高,达5.90元·头-1·d-1。较4 kg配合饲料+50 kg多花黑麦草+青贮玉米、采食12.78 kg·头-1·d-1组的乳脂率和乳蛋白分别提高31.6%、12.9%,较7 kg配合饲料+20 kg多花黑麦草+青贮玉米、采食17.27 kg·头-1·d-1组的经济效益高35.08%。而以6 kg配合饲料+30 kg多花黑麦草+青贮玉米,采食16.03 kg·头-1·d-1组产奶量最高,达11.59 kg·头-1·d-1。李彩之[40]对多花黑麦草与野生杂草育肥西门塔尔×本地黄牛F1代肉牛研究表明,饲喂多花黑麦草组肉牛日增体质量988 g,较饲喂野生杂草组(871 g)日增体质量高117 g·头-1,提高了13.4%。多花黑麦草在饲喂山羊、猪、兔、鹅等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3,41-46]。
饲用玉米全株加工青贮,可有效保存饲用营养价值,提高牲畜采食量、利用率和消化率。鲁鸿佩等[47]对饲用玉米全株青贮饲料育肥西门达尔杂交肉牛研究表明,玉米经青贮加工可提高牛采食量、日增体质量及饲料转化率。饲用玉米带穗青贮组(Ⅰ组)、摘穗青贮组(Ⅱ组)、普通玉米秸秆组(Ⅲ组),每日每头饲喂精料分别为1.5、2.0和2.0 kg,饲喂90 d,各试验组肉牛日增体质量分别为1 218.0、905.2和589.2 g,肉牛日增体质量Ⅰ组较Ⅱ组提高25.68%,Ⅱ组较Ⅲ组提高34.88%。王景才等[48]对全株玉米青贮料育肥牛研究表明,鲁本和秦本杂交牛育肥50 d,分别自由采食全株玉米青贮料和干玉米秸秆,青贮料采食量12 kg·d-1,肉牛平均每头日增体质量950 g,每增加1 kg活体质量,消耗精料1.052 kg和青贮料8 kg;干玉米秸秆采食量24 kg·d-1,肉牛平均每头日增体质量650 g,消耗精料3.147 kg和干玉米秸秆10.16 kg,饲喂青贮料较秸秆平均日增体质量提高46%。
2.4CIS系统时空配置 种植系统时空配置是指选择适宜的饲草品种进行合理的搭配,尽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充分利用土地、光、水、热等资源,实现能量和物质的高效转化,以生产更多的植物性产品。四川农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不足,粮食作物生长籽粒干物质积累较低,但牧草可充分利用水、热等条件全年生长。CIS系统中饲用玉米生长期为5月中旬至9月中旬,120 d左右,多花黑麦草生长期为 9月底至翌年5月初,220 d左右。四川盆地传统的水稻-小麦种植系统的水稻收获后通常土地要空闲约75 d,而CIS系统选用合理的饲用玉米和多花黑麦草搭配种植,生长季延长,土地和水热资源均得到更充分利用,可利用干物质产量和蛋白产量显著提高,有效降低了单位干物质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了光、水、热及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饲用玉米-多花黑麦草系统具有高效草地农业系统的特征,在最佳的饲草品种搭配、科学栽培管理和刈割利用等条件下,该系统饲草全年干物质产量可达38.154 t·hm-2,是水稻-小麦种植系统全年产量9.953 t·hm-2的3.83倍。在相同种植条件下,饲用玉米可利用干物质产量生产成本为0.17元·kg-1,是同期种植水稻的22.67%,多花黑麦草生产成本0.263 1元·kg-1,是同期种植小麦的20%[49]。饲用玉米-多花黑麦草系统的提出和研究,对我国南方农区农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畜牧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传统的农业种植系统以收获可直接利用的农作物籽实产量高低作为系统直接的评价标准,而牧草种植系统以生产饲养牲畜的饲草为目的,需经过牲畜利用,转化成肉、蛋、奶、皮、毛等动物性产品,才可供人类利用,但对于粮食种植系统和牧草种植系统缺少相应的系统评价方法和体系。牧草种植系统的评价内容更加复杂,不能仅用简单的第一性产品和第二性产品的产量对其进行度量,粮食、牧草、畜产品之间,其蛋白质、能量、矿质元素、维生素类、氨基酸等的含量,单位土地产出率,生产投入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不易于进行简单地量化比较,应寻求一个在牧草-畜产品-人类可食产品各环节通用的衡量标准,如食物当量,能够定性和定量地对各种种植系统进行全面评价和比较。
高效牧草种植作为一个新的农业制度,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的内容,它充分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特征和内涵,其在我国南方的推广应用,既需要广泛深入的理论研究,也需要长期不断的推广应用。今后应在优质饲草品种的选育和筛选、生产栽培技术、牲畜转化利用、牧草加工、草地管理、经济效益分析及系统评价等方面加强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不断研究符合高效牧草生产-加工-利用的系统理论和方法,以便更好地为农牧业生产服务,使科学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引导农民向高效种植和高效转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草地畜牧业是科技、资金、人才及生产资料密集的产业。我国现代草地畜牧业才刚起步,存在基础条件差、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低、规模小、效益较低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全社会更多地关注和扶持。应通过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提供对畜牧业生产企业和农民的贷款,加大对畜牧业生产进行直接或间接补贴,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优惠政策,改善畜牧业技术服务,加强政府、服务机构、畜牧业生产者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切实解决草地畜牧业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1] 张新跃.四川农区高效草地农业系统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04,21(12):7-14.
[2] 陈三有,杨中艺,辛国荣.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的研究和应用[J].草原与草坪,2000(1):32-34.
[3] 辛国荣,岳朝阳,李雪梅,等.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的根际效应Ⅱ.冬种多花黑麦草对土壤物理化学性状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7(5):78-82.
[4] 杨中艺.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Ⅳ 冬种意大利黑麦草对后作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1996,5(2):38-42.
[5] 辛国荣,岳朝阳,李雪梅,等.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系统的根际效应3.黑麦草根系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7(6):94-96.
[6] 张新跃,龙光禄,章仕林,等.利用栽培牧草快速育肥肉鹅试验[J].草业科学,1992,9(3):14-18.
[7] 张新跃.四川推广粮草轮作的作用与前景[J].草业科学,1990,7(2):20-24.
[8] 刘凌,何萍,马家林,等.四川光叶紫花苕良种选育及推广研究[J].草业科学,1999,16(3):8-12.
[9] 郑洪明,杨喜远,徐文福,等.光叶紫花苕草粉代替部分精料补饲绵羊的效果[J].四川畜牧兽医,1991(2):10-12.
[10] 刘小飞,李科云,孟可爱,等.氮肥对桂牧一号杂交象草产草量、蛋白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养殖与饲料,2006(1):12-14.
[11] 于卓,赵晓杰,赵娜,等.蒙农青饲2号高丹草选育[J].草地学报,2004,12(3):176-182.
[12] 于卓,马艳红,李小雷,等.蒙农青饲3号高丹草选育[J].中国草地学报,2008,30(6):1-9.
[13] 韦家少,何华玄.4种坚尼草在海南半干旱地区产量比较试验[J].热带农业科学,2001(6):6-7.
[14] 刘国道,白昌军,王东劲.热研4号王草选育[J].草地学报,2002,10(2):92-96.
[15] 陈勇,罗富成,毛华明,等.施肥水平和不同株高刈割对王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9,26(2):72-75.
[16] 林洁荣,刘建昌,苏水金.福建南亚热带狼尾草属牧草品比试验[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2(1):110-112.
[17] 刘建成.高丹草青饲料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J].中国草食动物,2009(10):70-71.
[18] 涂旭川,汤守锟,赵开典,等.热带牧草育肥水牛的效果[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7):7-9.
[19] 任继周.回溯中国西南岩溶地区草地―畜牧系统的开发研究[J].草业学报,1999,8(专辑):1-11.
[20] 蒋文兰,瓦庆荣,王德辉.黔西北高原引种优良牧草持久性研究[J].草业学报,1996,5(1):10-16.
[21] 蒋文兰,瓦庆荣,刘兴元.贵州岩溶山区绵羊宿营法改良天然草地综合效果的研究Ⅰ绵羊宿营时间、强度、牧草混播组合的处理效果[J].草业学报,1996,5(1):17-25.
[22] 王元素,蒋文兰,洪绂曾,等.喀斯特地区红三叶混播草地群落对长期适度放牧的响应[J].生态环境,2007,16(1):117-124.
[23] 刘小飞,李科云,江宝伟.混播草场牛鞭草、白三叶及黑麦草产量和株高的测定[J].养殖与饲料,2005(11):13-16.
[24] 王元素,蒋文兰,洪绂曾,等.白三叶与不同禾草混播群落17年稳定性比较研究[J].草业学报,2006,15(3):55-62.
[25] 张新跃,何丕阳,何光武,等.“饲用玉米-黑麦草”草地农业系统的研究Ⅰ 饲用玉米的品种比较与生产性能[J].草业学报,2001,10(2):33-38.
[26] 张新跃,李元华,何丕阳,等.多花黑麦草的品种比较与生产性能[J].四川畜牧兽医,2003,30(增刊):30-32.
[27] 杨成勇,张瑞珍,胡萍.广元市多花黑麦草品比试验研究[J].草业与畜牧,2006(11):24-27.
[28] 张瑞珍,郑东霞,高燕蓉,等.杰威多花黑麦草生产实验总结[J].草原与畜牧,2007(5):26-28.
[29] 张瑞珍,张新跃,李元华,等.“饲用玉米―黑麦草”草地农业系统的研究Ⅳ饲用玉米新品种生产性能比较[J].草业科学,2007,24(3):78-81.
[30] 杨成勇,张瑞珍,刘志渊,等.川北地区不同饲用玉米品种生产性能的比较[J].草业科学,2008,25(6):118-119.
[31] 潘永年.不同播期、收获期黑麦草鲜草产量及其利用的研究[J].草业科学,1994,11(4):21-23.
[32] 唐万林,李玉元.多花黑麦草播种时间对鲜草产量的影响[J].广西畜牧兽医,1999,15(4):16-16.
[33] 舒巧云,陈婷婷,江静夫.不同播种量对多花黑麦草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07(4):474-475.
[34] 张瑞珍,张新跃,何光武,等.不同刈割高度对多花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8,25(8):68-72.
[35] 姜华,毕玉芬,何承刚.不同时期刈割对黑麦草生产性能、蛋白质含量及光合效率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18(2):149-152.
[36] 朱桓,蔡瑞国,张敏,等.种植密度对饲用春玉米生长与饲草产量的影响[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23(3):18-23.
[37] 张新跃,李元华,张瑞珍,等.“饲用玉米―黑麦草”草地农业系统的研究——不同密度对青贮饲用玉米生产效果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6,23(2):54-56.
[38] 张新跃,张瑞珍,罗文莉,等.“饲用玉米―黑麦草”草地农业系统的研究——Ⅴ.饲用玉米性能评价与系统优化[J].草业与畜牧,2007(12):1-4.
[39] 苟文龙,张新跃,李元华,等.多花黑麦草饲喂奶牛效果研究[J].草业科学,2007,24(12):72-75.
[40] 李彩之.多花黑麦草与野生杂草饲喂育肥肉牛对比试验报告[J].云南畜牧兽医,2005(2):26.
[41] 张新跃,李向林,唐一国,等.多花黑麦草育肥肉用山羊试验研究[J].内蒙古草业,2006(4):1-4.
[42] 张新跃,李元华,叶志松.多花黑麦草饲喂肉猪效果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1,10(3):72-78.
[43] 李彩之.特高黑麦草喂育肥猪试验[J].云南畜牧兽医,2005(1):26-27.
[44] 王进波,王一民.新鲜黑麦草替代精料喂猪适宜比例研究[J].中国饲料,2001(18):31-32.
[45] 李元华,张新跃,宿正伟.多花黑麦草饲养肉兔效果研究[J].草业科学,2007,24(11):74-76.
[46] 王自能.多花黑麦草与野生杂草饲喂肉鹅对比试验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2007(8):99-101.
[47] 鲁鸿佩,孙爱华,马林.饲用玉米全株青贮饲料喂肉牛增重效果对比试验研究[J].甘肃畜牧兽医,2006(5):16-17.
[48] 王景才,刘树军,吴爱芹,等.全株玉米青贮料喂育肥牛的试验[J].黄牛杂志,2003,29(6):27-28.
[49] 张新跃.四川农区高效草地农业系统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02,21(1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