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彦东,苏军虎,周建伟,穆学峰,陆广平,刘荣堂 ,花立民
(1.碌曲县草原站,甘肃 碌曲 747200; 2.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70)
1990年,郑涛和张迎梅[1]调查得出甘肃啮齿动物区系为80种、7亚种。2008年刘荣堂等[2]通过实地调查、查阅文献资料、核对甘肃省各相关单位所积累的鼠类标本后得出,甘肃啮齿类动物区系组成为90 种、31亚种,隶属于2目2亚目9科12亚科43属。两套数据差异表明,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啮齿动物区系会发生相应变化;研究方法和范围不同也可能导致研究结果不同。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3-9],为衔接国家关于“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项目的重大技术需求,我们于2008-2011年,在实施“碌曲县草原鼠害综合防治——县级示范点建设”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查阅,明确了碌曲县鼠种类组成与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研究碌曲县鼠害防治奠定了基础。
碌曲县地处33°57′~34°48′ N,101°36′~102°58′ E。境内地势高,地形复杂,西高东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全县有两大主要地貌单元:一是郎木寺-碌曲一线以西为西倾山高原山地地貌,由于河流侵蚀切割作用微弱,河谷开阔,曲流发育,各山地之间多为开阔的草滩,较大的草滩有尕海滩、代桑曲滩、果芒滩、布俄藏滩、野马滩、晒银滩等,面积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是良好的天然牧场。二是郎木寺-碌曲一线以东的洮河、白龙江高山峡谷地貌,河流湍急,侵蚀切割作用强烈,山岭陡峭,河谷深陷,相对高差大,大部分地区宜牧,少部分山地宜林,局部河谷有小片滩地可种植青稞(Avenanuda)、油菜(Brassicacampestris)和豌豆(Pisumsativum)等农作物,面积约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碌曲县属青藏高原气候带高原湿润气候区。年均温度2.3 ℃,1月平均温度-9.5 ℃左右,7月平均温度12.4 ℃,日均温差15.4 ℃,气温年较差8~32 ℃,全年无霜期56 d;年均降水量633~782 mm,其中7―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56.53%,年均蒸发量1 200~1 350 mm。
土壤分7类12亚类18土属,亚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甸土分别占40.39%和5.10%,生草过程以上部根系盘结致密紧实的毡状草皮层为最主要的表现特征,淋溶作用较强,土壤水分适中,土层薄,一般为30~50 cm,质地为轻壤、沙壤,除草皮外,全剖面砾石含量3%~5%。土壤pH值6.0~7.5。
植被属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的高原东部高寒灌丛、草甸亚区域,植物种类组成以适应高寒半湿润气候的草本和灌木为主。莎草科、禾本科、蓼科、菊科、毛茛科、蔷薇科、玄参科、龙胆科、豆科、十字花科、石竹科、紫草科、唇形科和杜鹃科等的种类比较丰富。植物区系成分主要为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也有较多的北极-高山成分和青藏高原成分。
全县有天然草地41.894 9万hm2,占全县总土地总面积的79.068%,其中可利用草地39.732 1万hm2,占全县草地总面积的94.838%。草地类型包括高寒灌丛草甸(37.152 8万hm2)和高寒草甸(4.742 1万hm2)两大类,分别占全县草地面积的88.68%和11.32%。前者包括亚高山森林灌丛草甸、亚高山灌丛草甸和亚高山草甸3个亚类,后者包括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化草甸2个亚类[4]。高寒草甸是当地的主要放牧草地之一,也是草原鼠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
2.1查阅文献 系统查阅历年来有关碌曲县鼠类调查和研究工作的文献资料,并对几个主要文献(参考文献[1]、[2]、[5]、[9]、[10]和[11])进行仔细核对,按省、州、县分别择录有记载的鼠类名录,剔除重复鼠种(包括同种异名)。
2.2实地调查 首先,按主要生境(针叶林、混交林、人工林、灌丛、灌草丛、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农田、栽培草地等)、地形地貌(山地、坡地、谷地、滩地、湖滨等)、鼠害区域(4个鼠害小区、14个鼠害草地)设置调查范围和调查点;然后利用每年春、秋季灭鼠机会,安排一些灭鼠队民工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捕鼠,3年共捕获346只标本。
2.3检索和核对鼠标本 捕获的鼠标本由甘肃农业大学草原保护教研室检索,同时到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和甘肃省疾控中心等合作单位查阅资料并核对鼠标本。对调研和文献记载中表述不清或疑似分布的种类一并剔除,最后整理出“碌曲县啮齿动物种类名录”。
根据调查和查阅的文献资料可知,碌曲县共有38种啮齿类动物,隶属于6科7亚科19属(表1)。
3.1碌曲县啮齿类种数与甘肃省和甘南州啮齿类种数比较 据文献[1-2,5,11-12]记载,甘肃省啮齿动物共有90 种、31亚种,隶属于2目2亚目9 科12 亚科43 属;其中甘南藏族自治州有51种,碌曲县有31种。碌曲县啮齿动物种数占全省啮齿动物种数为34.4%,占甘南州的60.8%。
2008-2011年,经过实地调查,在碌曲县捕获或直接观察到27种,占文献记载数的87.1%,其中,大耳鼠兔(Ochotonamacrotis)、高原兔(Lepusoiostolus)、黄耳斑鼯鼠(Patauristaieucogenys)、沟牙鼯鼠(Aeretesmelanopterus)、中华鼢鼠(Esopalaxfontanieri)、甘肃田鼠(Proedromysbedfordi)和苛岚绒鼠(Esopalaxinez)7个种在甘肃省内和甘南州都有文献记载,但在碌曲县尚属首次发现。因此,该县啮齿动物种数增至38种,与省、州原纪录比较,分别增加了7.8和13.7百分点。
碌曲县的土地面积仅占甘南州土地面积的13.18%,但啮齿动物种数却占全州啮齿动物种数的74.51%,这表明碌曲县的啮齿动物区系组成及其栖息地生境条件在甘南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2碌曲县啮齿类动物的系统结构 从分类系统看,碌曲县啮齿类动物在各分类阶元中的种数比例不平衡。其中在目级阶元中,啮齿目27种,兔形目9种,啮齿目的种数占啮齿类动物的71.05%;鼠科是科级阶元的优势类群,有21种,占总种数的55.26%;其次为鼠兔科(7种)和松鼠科(5种),分别占18.42%和13.16%;兔科和林跳鼠科各2种,跳鼠科1种,3科种数仅占7.89%;鼠科中各亚科种数相对比较平衡,其中鼠亚科和田鼠亚科各6种,鼢鼠亚科5种,仓鼠亚科4种,分别占鼠科总种数的28.57%、28.57%、23.81%和19.05%;在属级阶元上,鼠兔属、鼢鼠属和仓鼠属种数组成的优势较大,依次为18.42%、13.58%和10.53%。啮齿类动物的系统结构表明,鼠兔和鼢鼠是碌曲县啮齿动物的绝对优势类群。
3.3碌曲县啮齿动物的主要经济类群 草原啮齿动物是指主要栖息在草原上,并能完成生命周期和正常繁殖的啮齿类动物。碌曲县啮齿动物中除鼯鼠亚科的黄耳斑鼯鼠、沟牙鼯鼠和棕鼯鼠(Patauristapataurista),松鼠亚科的花鼠(Eutamiassibiticus),鼠亚科的黑线姬鼠(Apodemusagrarius)、大林姬鼠(A.speciosus)、小家鼠(Musmusculus)、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社鼠(R.confucianus)和针毛鼠(R.fulvescens),仓鼠亚科的大仓鼠(Cricetulustriton)和黑线仓鼠(C.barabensis),田鼠亚科的棕背鮃(Clethrionomysrufocanus),蹶鼠亚科的蹶鼠(Sicistaconcolor)和林跳鼠亚科的林跳鼠(Eozapussetchuanus)共15种啮齿动物基本以森林、灌丛或家栖为主外,其余23种啮齿动物都属于草原啮齿动物,占该县啮齿动物总种数的60.53%。这些草原啮齿动物的分布型多属于高地型或生态幅比较广的类型,比较适应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的生存环境。
表1 碌曲县啮齿动物种类名录Table.1 The name list of rodents in Luqu Country
迄今为止,关于碌曲县所在地的甘南州啮齿类动物种数主要有两套数据,分别出于1990和2008年,后者比前者多出17种。造成两套数据差异的可能原因:一是在长达20年的时间内,随着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鼠类区系发生自然演变;二是两次调查所依据的文献资料、采用技术手段、调查深度和广度不同。本研究在这两套数据的基础上,参考相关专著,再结合实地调查补充了碌曲县没有记录的7个种, 获得了具有较高可信度和实用性的“碌曲县啮齿动物种类名录”(表1)。
碌曲县土地面积仅占甘南州土地面积的13.18%,但啮齿动物种数却占全州啮齿动物种数的74.51%,这表明碌曲县的生境条件和鼠种类组成在甘南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碌曲县的植被主要有两大类型,即森林灌丛和草地,因而啮齿动物亦主要由森林啮齿类和草原啮齿类两大经济类群组成,前者主要由鼯鼠、林姬鼠和棕背鮃等为代表,后者以鼠兔和鼢鼠为代表,而小家鼠和褐家鼠则是生态幅较广的鼠类,在林区和草原居民点均有分布。
[1] 郑涛,张迎梅.甘肃省啮齿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的研究[J].兽类学报,1990,10(2):137-144.
[2] 花立民,黄倩,曹慧,等.甘肃啮齿动物区系组成研究[J].草原与草坪,2008(2):46-51.
[3] 刘荣堂,武晓东.草原保护学(第一分册——草原啮齿动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20.
[4] 甘肃省草原总站.甘肃草地资源[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23.
[5] 王香亭.甘肃脊椎动物志[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28-364.
[6] 梁俊勋,张军.黄土高原东北缘的鼠类及其区划研究[J].兽类学报,1985,5(4):299-309.
[7] 张荣祖,张洁,王宗禕.甘青地区哺乳动物地理区划问题[J].动物学报,1964,16(2):315-321.
[8] 郭金宝,汪诚信,邓址,等.中国鼠类及其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4:147.
[9] 黄倩,花立民,曹慧,等.甘肃草原鼠害区划研究[J].草业科学,2009,26(2):91-99.
[10] 张荣组.中国动物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22-357.
[11] 黄文几,陈延熹,温业新.中国啮齿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38-35,126-134,245-258.
[12] 王应祥.中国哺乳动物地理分布物种和亚种大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6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