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梅
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原材料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在制造企业中,材料成本占了其产品成本的60%以上,特别是机械行业、五金制造等行业,材料成本更是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控制原材料成本是企业降低产品成本的根本途径。
企业产品的成本项目是指为了计算产品成本的需要,将一定时期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成本的那部分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作出的一种分类。现在,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项目一般可分为直接材料(原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三个项目。
产品研发是采购、生产、销售的源头。设计成本是具有决策性的成本。一个产品成本的65%是在其研发阶段确定的,因此,设计往往决定了产品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技术不成熟、设计不合理、原材料成本过高等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和产品销售问题,是在生产过程中采取质量和成本控制措施所无法挽回的。例如:大众汽车的DSG 离合器由于设计的不合理,用户使用过程中出现换档时动力传输不受控,公司在2013年3月不得不召回24万辆汽车。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
在设计阶段,最容易忽略的是原材料配置的效率问题,即在满足产品的化学标准要求的前提下,生产一定产量的此项产品,如何分配各项原材料资源的配置比例,可使得消耗原材料最少,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采购阶段的采购成本,应由以下几项内容组成:购买价款、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和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以及其他费用等。其中,购买价款是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相对来说,原材料采购数量和采购批量是企业内部的可控因素,而采购价格是企业控制范围以外的影响因素。虽说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但在实际采购过程中,采购价格存在着一定的敏感系数。因此,企业在确定供应商,采购人员,采购方式以及在材料运输及验收入库时要作出统筹规划,合理安排。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合理的原材料使用成本。(1)原材料的浪费和损失。由于成本控制不力,车间人员工作懈怠,造成原材料的跑、冒、滴、漏浪费严重,亦或生产设备年久失修等造成单位产品的材料耗用增加以及产品不合格率增加,导致的原材料损失。(2)原材料的库存量。库存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企业的生产过程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集中在合理设计上。应做到:加强技术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积极吸取国内外本行业先进的技术知识;利用好库存的数据和研发阶段的管理软件;缩减研发周期;改进生产工艺;寻找可替代材料;提高产品性能等。当然,这需要设计人员深厚的知识储备并积极从生产车间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企业应将研发过程的成本控制作为产品整个成本控制的起点。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对产品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估算,对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非常关键和有效。
(1)供应商的控制。首先,要收集广泛的信息,了解此行业的规则和知识。采购部门要对不同来源的供应商进行分析和比较。根据研发人员的反馈意见,重点根据供应商的支持力度和资质,取优去劣。通过与各供应商的后续合作,尤其对那些提供大额、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商,选择一些优秀的作为长期合作伙伴,建立起固定的供应商网络。
(2)采购价格的控制。据有关资料显示,采购成本下降2%所带来的利润,需要增加10%的销售额才能达到,采购价格直接决定了采购成本,因此,价格因素应该是每次采购要考虑的最核心因素。对每一次询价,对供应商的每一次报价都要留档封存;关注国内国际市场变化情况,并尽可能作出分析;细化产品价格分布,要求供应商提供细致的价格组成包括原材料、人工、物流等成本组成,必要时向供应商索要其利润组成报告等,通过这些方法为采购谈判时采购价格的控制提供依据。
(3)材料质量的控制。材料质量往往要受到采购价格的制约,材料的质量不能仅仅依靠质保部门,也要与研发部门和生产部门共同控制,尽快拟定出相应的质量保证协议,当然,与一些知名的或长期有联系的供应商合作会较容易地处理好这一问题。
(4)采购人员的选择。毋庸置疑,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采购队伍非常必要且必须。主观方面,采购人员是否坚持原则,为公司精打细算。因此,在公司的内部控制中,一方面设立专门机构规范采购行为,如:对采购价格进行审核,制定计划价格,将实际价格与计划价格进行对比分析,以监督采购人员。另一方面,设立奖惩条例,让采购行为同采购人员自身利益挂钩,不但可以激励采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能有效防止采购人员收受贿赂。客观方面,完善采购人员的培训制度。采购人员的谈判技巧是控制采购成本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谈判高手至少能给公司的采购带来5%的利润空间。另外,有效选择采购方式,也能有效降低原材料成本。对那些大额、重要的原材料,可采用公开招标等采购方式,既能保证材料供应的及时性,掌控材料的质量和价格,还能看清市场原材料的价格变化,尽量避免人为因素,控制灰色采购和灰色交易。
(5)原材料运输及验收入库。原材料在运输及验收入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各种短缺、毁损等情况。企业应选择信誉良好或长期合作的运输单位,以及严谨细心的验收人员,尽可能减少原材料的合理损耗。对于不合理损耗,如果是供货单位或运输单位的责任造成的材料短缺,应由责任人补足材料或赔偿货款;如果是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非常原因造成的材料毁损,应及时查明原因,及早获得保险公司和过失人的赔款,以降低资金的占用成本,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另外,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还需有效的控制材料的采购数量、采购批量,合理地分期、分批采购,有效控制采购库存,避免停转产的风险及积压物资的风险,无形中增加企业的采购费用。
健全原材料使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原材料的领用制定严格的标准对这一期间的原材料成本有有效的控制作用。
第一步,按照生产计划生产,加强生产的现场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尽量减少不合格产品,废品的产生,降低质量成本。
第二步,本着节约原则,降低物料损耗,物料损耗在产品成本中属于可控部分,避免出现材料跑、冒、滴、漏的损失浪费问题。生产工程中,减少原材料损坏,并对已损坏的原材料进行修复,以便再利用。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尽可能地提高所得与所费的比率,即我们所说的成本产出率。
第三步,参照行业和本部门的实际状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消耗定额,严格按照制定好的产品的材料、燃料、动力等的消耗定额标准进行限额投料控制,加强日常定额管理。
第四步,产品生产完成后,对于检验后的不合格产品或次品(包括后期销售后退回的产品),其中尚可利用的材料应给予充分的再次利用。
第五步,加强设备管理,避免由于设备问题导致的原材料损失。一方面,生产部门对工艺成本进行分类分析,有效利用已有设备保证工艺成本的最低化,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定期对设备进行点检和养护,配备一支优秀的设备维修人员,提高设备的开动效率。
原材料成本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产品成本的积累。
首先,成立价格审计部门,实行审批权、采购权、保管权、验收权的分离,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过程中的灰色成分。
其次,保证材料的入库、验收、领用和使用有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及时进行重要原材料的清查、盘存,建立完善的量化管理体系、科学的材料物资的日常管理制度规范等。
最后,建立健全的账面成本,保证原始记录和凭证的完整性。按规定设置总账和明细账,同时反映原材料的数量和金额;原料的订购单、验收单、领料单等相关原始记录要划分责任部门保管,按规定的时间交回财务部门进行归集整理。
产品的材料成本并不仅仅局限于采购过程中,还包括了产品的设计和生产阶段,因此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优势,从材料的采购、运输、验收入库、领用、盘存整体来看,以降低材料整体供应链成本为宗旨,最大限度降低产品的原材料成本。
[1]汪祥耀.现代企业会计[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9.
[2]王立彦,徐浩萍,饶菁.成本会计——以管理控制为核心[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
[3]刘永泽,陈立军.精编版中级财务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8.
[4]樊爱琴.企业原材料成本控制刍议[J].财会通讯,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