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锦松,余卫平 (广东培正学院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830)
广东高校毕业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现状与反思
赖锦松,余卫平 (广东培正学院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830)
以10所广东高等院校2012年毕业的大学本科或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针对高校毕业班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和生活状态展开调查研究,揭示令人担忧的现状,反思其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并提出了高校与相关教育部门齐抓共管的干预对策,旨在引起政府高度重视。
广东高校;毕业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现状;反思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7年联合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国标》),《国标》要求自发布之日起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其中,《国标》明确指出“体质健康测试不合格者将不予毕业”[1],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毕业班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视,对于增强素质教育,促进高校毕业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作用。据教育部评估资料了解,《国标》实施5年来,没有一所高校的毕业班学生因体质健康测试不合格而不能毕业的情况,难道毕业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都符合国家标准?带着疑问笔者针对高校毕业班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和生活状态展开调查研究。
1.1研究对象
以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商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广东培正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广东高等院校2012年毕业的大学本科或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在2012年1~3月,先对10所高校“实施体质健康测试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发给了各高校负责体质健康测试的体育部领导,发出10份,收回10份,有效问卷10份,收回率100%。其次,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又从10所高校分别抽取100名毕业班学生,进行了“参加体质健康测试情况”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24份,有效率为92.4%,同时,通过实地调查方法进行了信度检验,信度系数为0.963。
2)专家访谈法 围绕体质健康测试的相关问题,对从事测试工作的教师和专家进行了访谈,收集近3年毕业班学生体质测试统计数据,进一步了解现实存在的问题。
3)文献资料法 通过体育报刊、国家文件、公开刊物、相关网页等,查阅了大量与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有关的文献和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2.1毕业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反映的状况
据调查,10所高校每年都向教育部上报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近3年各高校毕业班学生体测合格率在87%~99%之间,达到良好等级以上的在55%~89%之间。一方面,数据反映出大多数毕业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是合格的,且至少有55%以上的体质健康达到良好以上,但各校之间不合格率差距显著(最高13%,最低1%),各校毕业班学生体质状况真有如此大差异吗?调查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部分高校存在数据浮夸现象[2];另一方面,数据反映均存在不合格情况(不包含申请免测的学生),不合格中包含长期耐力、力量、肺活量等指标极差又不愿参加体质锻炼的学生,若严格执行《国标》每年将有不低于1%的学生不能顺利毕业,然而多数高校都是象征性地做一下补测,也不再有别的干预措施。
2.2高校对毕业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态度
伴随《国标》的颁布,各高校都制定了相关的实施办法,总体上都与《国标》的要求保持一致,都建立了管理机构、相关制度和实施办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措施各异却态度雷同。访谈获悉,主管测试工作的教师普遍认为,教育部提出每年高校学生体测成绩必须达到85%以上合格是硬指标,因此不论实际情况如何,最终数据一定要达到,且达标率越高越说明工作做得扎实,毕业班学生只要来测试就行了,至于是否反映学生真实状况就不得而知了。实际情况也进一步证实,每年教育部只收集各高校测试数据,可从来不检查,也无反馈信息,最多网上留言该校上报数据成功完成良好,数据是否有“水分”从不查实[3],《国标》实施以来各高校几乎没有为毕业班学生建立体质健康卡,也没有体质健康测试不合格不能毕业的学生,说明体测成绩与毕业挂钩流于形式。
2.3毕业班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态度
态度引导行为,行为体现思想[4]。问卷显示,在毕业班学生中存在无故不测者,反映出高校管理的漏洞和极个别学生无视《国标》的态度;14.6%的学生未认真参与测试,其中绝大多数认为意义不大,33%的学生不在意测试成绩高低,反映出较多毕业班学生对《国标》无所谓的态度;6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测试成绩不准,其中自身原因排在第一位,反映出毕业班学生在测试中弄虚作假现象普遍存在。在与负责测试工作的教师访谈中获悉,普遍认为毕业班学生的测试成绩尤为不准,主要原因是多数学生把体质健康测试看作是一次无关紧要的考试,随着测试几年“经验”的丰富,熟知“提高”成绩的办法,决不会因此加强体质锻炼,厌倦测试、只求合格是普遍态度。说明毕业班学生参与体质测试从思想上就不积极,行为上更是应付了事,甚至干脆不参加测试。
2.4毕业班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认识
29.5%的学生不知道体质健康测试是国家要求,16%的学生否认体质健康测试有助于了解自身体质健康,34.4%的学生否认体质健康测试促进自身体质健康,63%的学生不会在测试前加强体育锻炼,19%的学生否认体质健康测试的必要性,39.1%的学生否认体质健康测试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人体健康的需要。此调查说明,即将走向社会的准毕业生们不了解《国标》的不在少数,认识不清必然降低测试认真度,其结果肯定缺乏实效,这种只关注数据不关注实际指导的体质健康测试没有任何现实价值。
2.5《国标》对毕业班学生生活状态的影响
落实《国标》本身除检验大学生当前体质健康水平外,更大的意义应该是促进大学生了解自身体质健康状况,从而指导体质锻炼,进而形成健康生活的状态[5]。调查显示,65.1%的毕业班学生通过体质健康测试不了解自身体质健康状况,42.1%的学生不会因为体测成绩不好而改变生活状态,即使普遍赞同体育健身应成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也不轻易将体育健身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大量业余时间用于上网、看书、交友、社会实践等,而体育锻炼的时间排在倒数第一。说明目前的体质健康测试不能促进毕业班学生了解自身体质状况,对他们的生活态度没有任何影响,即使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国标》起不到提高毕业班学生体质健康意识和加强体育锻炼的作用。
2.6反思引发的社会问题
高校毕业班学生即将走向社会,成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作为国家培养的新一届人才的代表,广泛代表着时代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他们中的许多优秀人才必将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6]。然而他们淡薄的体质健康意识、非健康的生活状态以及还在下降的体质健康状况,必将影响国民体质健康发展、以及家庭和一代人的健康思想。而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没有强健的体魄空有意志力是经不起锤炼的,更承担不起老龄化社会不断加剧的考验,其引发的社会问题令人深思。当前不论改革开放的广东还是发展中的其他地区,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校人才,而具备“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体质健康”正是高素质标准的要求,当务之急高校与主管部门必须正视现状,尽快研究出台行之有效的干预对策。
3.1高校领导高度重视,严格把关《国标》落实
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落实《国标》的重要性,把毕业生体质健康测试是否达标也定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决心严格执行体测的相关规定,包括将体质健康测试与文化考试等同,严肃测试过程;制作毕业生体质健康卡并放入毕业生个人档案;针对体质较弱或体测不能合格的毕业班学生尽早开设课外辅导站和设立体质健康咨询室;将体测工作列入学分制管理,严格审核申请免测的学生,达不到标准的毕业班学生不能获得学分,更不能获得毕业证。
3.2各高校应加大投入和宣传,减少测试误差
各高校应加大购置与更新测试仪器的财力投入,努力降低仪器质量因素或精密度不高造成的测试误差;加大提供良好测试环境的物力投入,降低环境因素造成的测试误差;加大工作与管理团队的人力投入,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测试误差;加大体质健康测试意义的宣传,促进毕业班学生懂得毕业前进行体质测试的价值和重要性;加大体质健康测试方法的宣传,促进毕业班学生正确参加测试过程,减少测试方法不当造成的误差;加大对测试数据与体质健康水平比较的宣传,提高毕业班学生结合测试数据分析自身体质健康的能力。
3.3各高校体育部门应加强科学组织、从严管理、重视健康教育
《国标》明确指出,要在主管校长直接领导下,由教务处、体育部、校医院、学工部、辅导员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1]。当前广东各高校负责体测工作的单位基本上都是体育教学部门,要真正牵好头,由于涉及全校学生,各部门也要协调配合,科学规划设计测试方案,合理安排测试时间,保证良好的测试环境,加强测试管理,严肃测试过程。此外大学生入学就要加强体质健康教育,开设体质健康课程[7],将毕业班学生参加健康生活知识讲座、量化课外体育锻炼次数和参加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等一并纳入必修学分管理,形成以测促练的长效机制。
3.4针对体格特殊或体质较弱的学生开设体质健康训练营(或指导中心)
大学最后一年针对体格特殊或体质较弱的毕业班学生开设体质健康训练,在锻炼中提高他们体质的同时,磨练他们坚强意志力和体验运动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树立健康生活观[3]。训练营可在高校体育部门下设置体质健康辅导站或咨询室开展工作,派专人负责,指定时间、地点、内容,其性质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针对性,通过有计划科学地训练,努力改善体格特殊或体质较弱的毕业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力求达到标准。
3.5形成政府制定政策与教育部门定期督导的干预体系
1)政府部门制定政策 一是干预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必须查阅高校毕业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状况,可参考盖有高校公章的体质健康卡;二是进一步干预体质健康测试仪器的开发,要求不断研发更加精密的仪器和软件,包括针对特殊体质群体的体质健康测试仪器,严格把关不合格仪器流入高校;三是组织制定体质弱势群体体质健康标准,使《国标》覆盖全体学生。
2)教育部门定期督导 教育部门定期督导,落实国务院7号文件,“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督导检查,定期检测并公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每年测试期间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选派专家进驻各高校进行督导干预,一方面把关测试工作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在测试结束抽查毕业班学生测试数据的真实性,三是定期向社会公布毕业生体质测试状况与存在问题。总之,不断完善《国标》,严格执行制度,切实加强措施落实、监管和追踪,确保贯彻制度的可操作性和长效性。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颁布5年,高校实施了5年,从按时上报的测试数据情况看,都做了大量工作,但实际效果却不理想。毕业班学生的真实体质健康状况难以从数据中获得准确结论,生活状态更令人担忧。从社会学角度看,毕业班学生即将走向社会,其体质健康和生活态度必将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体质的健康发展,改变现状已是刻不容缓,政府要不断完善《国标》,高校必须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执行《国标》,切实加大投入与宣传,使每一个毕业班学生都真正意识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测试部门必须科学组织、从严把关、规范指导,教育部门要密切关注毕业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时反馈与指导,政府有必要构建政府、社会、高校、家庭等齐抓共管的行之有效的干预体系。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 刘 静,孟昭琴.放弃数据浮夸 还原学生真实体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5):127-129.
[3]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评分表[EB/OL]. http://www.csh.edu.cn/front/news.do?tag=viewFrontNews&id=174,2008-07-08.
[4] 姚伟龙, 李蓓, 郭磊.“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分析[J].成人教育,2011,29(2):108-109.
[5] 赖锦松. 从健康生活观视角思考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6):145-146.
[6] 张继辉. 高校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2):245-247.
[7] 赵忠伟,李英玲,刘瑞平,等.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与体育课程干预手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 31(2):217-222.
2012-10-18
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11B031600014)。
赖锦松(1973-),男,硕士,副教授,现主要从事体育与训练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G804.4
A
1673-1409(2013)04-0091-03
[编辑] 洪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