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春丽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

2013-03-31 20:24董晗硕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肾络肝肾通络

董晗硕

(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长春 13011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属祖国医学水肿、肾消、消渴、虚劳、关格等病范畴。病名如“消肾”“尿浊”“下消”等,而独立病名记载。根据《圣济总录》中对“消肾”阐述,如“消肾,小便白浊如凝脂,形体羸弱”“消渴病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虚衰,气化失常,开阖不利,为水肿”“消肾者……房事过度,精血虚竭,石热孤立,肾水燥涸,渴引水浆,下腧膀胱,小便不利,腿胫消瘦,骨节酸痛,故名消肾。”认为本病中医命名应为“消渴肾病”。古人认为本病与肾脏虚损关系密切。清·陈士铎《石室秘录》云:“消渴之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皆肾水不足也”。《实用中医内科学》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消渴日久,肾气虚衰,不能蒸化水液,水液潴留,故演变成水肿”。朴春丽教授对本病有独特见解,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毒损肾络 朴教授认为,本病是久病入络,肾络损伤,肾体用俱损,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亏虚,肾虚而毒侵,又致虚、郁、痰、瘀,此乃毒之变也。本病的发生是因久病缠锦不愈,毒邪内生,或由机体衰老,毒自内生,或由先天禀赋不足,胎毒为患,循络而行,伤阴耗气,阴损及阳,致阴阳气血失调,病变波及三焦,脏腑经络,尤以毒损肾络为病机核心。朴春丽教授指出,“毒损肾络”是在传统的中医消渴病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中西医学最新理论,针对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和重点而提出的。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为肾元亏虚,毒损肾络,病性本虚标实。气阴亏虚为本;痰湿、浊毒、瘀血等为标实之证。早期表现为气阴两虚,逐渐肾体虚损劳伤,肾用失司,气血俱伤,脉络瘀阻,湿浊瘀血内蕴化毒;毒邪是主要矛盾,贯穿消渴肾病始终[1]。

1.2 肝肾同源 肾与肝关系密切,在先天肝肾共同起源于生殖之精;在后天肝肾共同受肾所藏的先后天综合之精的充养。肝主疏泄,肾主藏精,两者相互制约。若肝失疏泄,气郁化火,下劫肾阴可使肾之封藏失职而见多尿,甚则如膏如脂之蛋白尿;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亏虚不能上荣头目可见头晕、面色苍白等血压升高、肾性贫血之改变;肝肾阴亏,日久导致阴阳两虚,肾失温化,水液运行不利,浊毒内停,湿热内生,产生慢性肾功能不全乃至尿毒症[2]。朴教授通过对肝肾本质的研究,指出“从肝治肾病,从肾治肝病,和“肝肾同治”的治疗方法。

2 治疗思路

2.1 解毒通络保肾 解毒通络保肾是经过多年临证与探讨而提出的经验治疗大法。消渴肾病应本着解毒、祛毒、化毒基本原则,并根据毒邪的性质特点、停留部位、兼挟及病势的发展情况及正气驱邪情况,从而综合思考、判断,继而立法组方,达到标本兼治。遵循以祛毒外出、宿邪缓攻、扶正祛邪的原则,以解毒通络保肾为大法,将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固护肾元等法综合运用,协调脏腑经络、阴阳气血之间的平衡,方能提高临床疗效。以益气养阴化瘀,解毒通络保肾为治疗原则组方。方中以大黄6 g,黄芪30 g,桑寄生20 g,丹参20 g,红花20 g,泽兰20 g等药为基础方而加减运用。方选大黄重在解毒、排毒,同时既能除湿浊又善活血为君药;黄芪、桑寄生益气通络、滋补肝肾、扶正抗毒,丹参、红花通经活络,共同增强君药解毒作用为臣药;泽兰活血行水,《雷公炮炙论》:“能破血,通久积,血竭散瘀定痈”,《本草纲目》谓血竭“为和血之圣药是矣。”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解毒通络保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功,共解糖尿病肾病痰湿瘀热等互结之毒。全方补肾气,生排毒之力;通肾络,扩排毒之路;解肾毒,扶抗毒之力;瘀浊祛,元气旺,肾络通,毒解肾安。现代医学[3]证实,本方大部分药物可有不同程度降糖调脂,改善循环,改善肾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朴教授在治疗时重视病机变化,首先强调以保肾为主,方中加用山茱萸、枸杞子、覆盆子、金樱子、芡实、鹿角胶等滋阴补肾,收敛固涩。在阶段治疗时一方面以祛毒外出,令其无壅滞为要,毒祛肾安,毒祛正复,在辨证基础上酌加解毒通络药物,如选用白茅根、黄芩、连翘、蒲公英等以清解湿热,化浊解毒;另一方面,肾络瘀阻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法当以通为要,选用水蛭、地龙、僵蚕等虫类药以活血祛瘀、解毒通络。

2.2 解毒通络调肝 朴教授针对糖尿病毒损肝络的病机特点,在治疗上以清肝泻火,滋阴润燥,佐以化瘀为主。肝之火热(湿热)得降,则诸火皆降,以清实火;肝肾之阴得滋,则诸阴皆补,以降虚火。方用龙胆泻肝汤为基础加减运用。方中龙胆草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泻火除湿两擅其功为君药;栀子、黄芩合用加强君药清肝泻火之功为臣药;生地黄、山茱萸滋补肝肾以润燥,防苦寒伤阴之弊为佐药;大黄泻热逐瘀,丹参活血通络,2者共为使药。取龙胆泻肝汤清肝泻火之意,加山茱萸滋补肝肾,丹参活血通络,大黄泻热排毒,切中病机,常获良效。此方治疗肝经湿热证之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降血糖、调节脂代谢紊乱、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作用[2]。

2.3 佐以辛味药加强疗效 毒邪贯穿于消渴肾病始终。《内经》:“治之以兰,除陈气。”辛化即化湿浊,化痰饮,化瘀血,辛化湿浊,取其芳香之气理脾化湿辟浊,使痰、湿、浊、瘀之毒得以运化。朴春丽教授喜用辛味之苍术、藿香、佩兰等以配合大黄、黄连等增加祛痰湿浊之毒。辛味药具有流窜走动,无处不到之功,又具有走而不停的优点,能够增加其他药物的功效。故临证时加用以协助其他药物起到解毒之功[4]。

2.4 单味药的应用 朴教授善用土茯苓单味药大剂量应用对消除蛋白尿有很好的疗效。土茯苓具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等作用。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王德军等[5]通过药理实验得出土茯苓具有改善糖代谢和肾功能,保护肾脏的作用。故临证时每每加用以增强益肾泄浊的功效。

3 结语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病情复杂,病程迁延反复漫长,尚无有效方法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及恶化。随着医学的深入研究,中医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地位逐渐提升,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优势也逐渐被认同,包括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病理进展、提高生存质量等。朴春丽教授从医近30年,一直以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为专长,尤其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更有其独特见解,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中医在辨证治疗时难以有针对性,故应借助现代医学检测手法早期发现DN,并及早采取干预治疗。朴教授强调在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治疗过程中,针对蛋白尿的治疗是重点,一定要病证结合,把握已病防变的中医思路,用药注意维持体内气血平和、阴阳平衡,并将活血化瘀,益肾通络改善肾微循环的思路贯穿始终。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造影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还应避免使用含马兜铃酸等具有肾脏毒性作用的中药,如木通、防己、木香,并应注意防治脱水和各种感染,以免加重肾脏损伤。并且提出“毒损肾络,肝肾同治”,以“解毒通络保肾,解毒通络调肝”为治疗法则,肝主疏泄,肾主藏精,两者相互制约。若肝失疏泄,气郁化火,下劫肾阴可使肾之封藏失职而见多尿,甚则如膏如脂之蛋白尿;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亏虚不能上荣可见头晕、面色苍白等高血压、肾性贫血之改变;肝肾阴亏,日久导致阴阳两虚,肾失温化,水液运行不利,浊毒内停,湿热内生,产生慢性肾功能不全乃至尿毒症。治疗以清肝泻火,滋阴润燥,佐以化瘀为主。肝之火热(湿热)得降,则诸火皆降,以清实火;肝肾之阴得滋,则诸阴皆补,以降虚火。久病多瘀,久病入络,故加入活血通络之品,兼顾标本,时刻注意“治实不忘虚”“补虚不忘实”,同时,辨证施治佐以辛味之品,临床上达到了满意的疗效。

[1]何泽.糖尿病肾病“毒损肾络”病机假说研究[J].医药世界,2006(9):11-12.

[2]朴春丽,王秀阁.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30例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4(12):714-716.

[3]何泽,朴春丽,陈曦,等.解毒通络保肾法治疗35例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2(6):165-167.

[4]朴春丽,于淼.浅谈辛味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C]//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郑州:第七届国际络病学大会,2011:157-158.

[5]王德军,寿旗扬.土茯苓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糖代谢及肾功能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12):2662-2664.

猜你喜欢
肾络肝肾通络
曹式丽教授应用辛通畅络法论治慢性肾脏病概述*
停不下的酒局饭局最伤肝肾
脂蛋白肾病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肝肾好的男人更健康更有魅力
基于肾络理论浅析慢性肾脏病的辨证施治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与肾络瘀阻的相关性分析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超声引导下老年肝肾囊肿抽吸固化治疗效果观察
滋肝补肾法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