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生产中血液型脓病发生原因分析与防控措施

2013-03-31 16:56黄俊荣陈海佺杨志刚
蚕桑茶叶通讯 2013年3期
关键词:脓病蚕体蚕座

黄俊荣 陈海佺 杨志刚

( 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661101)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由于家蚕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而引起的。各龄蚕均有发生,一般小蚕感染病毒后3 ~4 d 发病死亡,大蚕感染病毒后4 ~6 d 发病死亡,感染严重的当龄发病死亡[1]。生产上多见于3龄以后,特别是5 龄中期到老熟前后最为严重。近几年来,生产上发病面广、危害严重,各蚕区和蚕种场均有所发生,特别是在夏秋高温闷热季节,爆发后难以控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影响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主要蚕病之一[2~4]。

1 生产中常见发病原因分析

1.1 防病意识淡薄,消毒不彻底

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室温下2 ~3年仍不完全丧失活性[1],养蚕前对蚕室蚕具消毒不彻底病原物广泛存在;养蚕期间消毒防病卫生意识不强,消毒剂使用不到位,如蚕体蚕座不撒石灰、蚕室蚕具、储桑室不定期用漂白粉液消毒等是诱发家蚕血液型脓病的根本原因。

1.2 饲养管理不好,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

饲养技术差,管理不规范,操作粗放,造成蚕体质虚弱,抵抗力下降,诱发脓病。蚕座饲养过密,蚕体相互间抓伤;眠起处理不好,3 龄止桑时不及时提青分批,大小蚕混养,蚕座不卫生造成二次感染;蚕座整理不好,稀密调节不匀,给桑不均匀,弱小蚕增多。

1.3 桑园管理不良,叶质差

桑园施肥不合理,桑叶质量差;桑园病虫害严重,田间虫口基数高,多种虫害暴发,影响桑叶质量。同时,部分桑树害虫携带的核型多角体病毒通过尸体或粪便污染桑叶,造成家蚕的交叉感染。

1.4 桑叶不适熟、储藏管理不好

在1 ~3 龄期用桑叶过嫩或过老,致使蚕儿营养不足,体质虚弱,抵抗力下降,极易在大蚕期诱发血液型脓病;桑叶采回后储藏不好,过于潮湿、蒸热或凋萎变质,储藏时间过长使桑叶变质等等。

1.5 饲养条件差,气象环境调节不好

在多数蚕区蚕室条件差,结构不合理,门窗设计太小,在高温多湿的夏秋季节气象环境调控难度大,特别是在7 ~8月份,长期处于高温、多湿、闷热的恶劣环境下,特别是在昼夜温差大的高海拔地区,受中午过高温和早晚极低温的冲击,极易发生血液型脓病。

1.6 蚕品种抵抗力弱

不同蚕品种对血液型脓病的抵抗力存在差异[1]。目前,全国主要蚕区除广西、广东外,多数蚕区都是饲养春用多丝量品种,并且全年春、夏、秋三季兼用同一品种,在饲养条件不好、饲养技术差的蚕农或地区血液型脓病普遍发生。

2 血液型脓病的防控措施

2.1 增强防病意识,严格消毒

2.1.1 做好蚕前消毒

养蚕前30d 左右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清洗消毒。首先用含有效氯1% ~1.2%漂白粉液对蚕室蚕具进行第一次消毒,俗称“毛消”;毛消后次日把能搬动的蚕具搬出蚕室,将蚕室清洗干净待水分干燥后再用漂白粉液进行第二次消毒,俗称“空消”。对能搬动的蚕具清洗后用漂白粉液浸泡15 min 以上,对不能用漂白粉液浸泡的用2% ~3%甲醛浸泡30 min 以上;浸泡完毕后搬入蚕室摆放好,再用漂白粉液进行第三次消毒,俗称“实消”。经3~5d 待蚕室干燥后用报纸密封好蚕室门窗,用2%~3%甲醛石灰浆进行双重消毒,并保持蚕室内温度24℃5h 以上。

2.1.2 做好养蚕过程中的消毒

养蚕过程中要定期对蚕体蚕座、常用蚕具、贮桑室、蚕室地面及蚕室周围环境进行清洗和消毒。贮桑室每天用含有效氯1% ~1.2%漂白粉液消毒1次,消毒30 min 后清洗干净;蚕室地面结合除沙进行消毒,每次除沙打扫干净后先消毒再喂蚕;蚕室周围环境每龄期至少消毒1 次,大蚕期2 ~3 d 消毒1次,并间隔5 ~7 d 撒新鲜石灰粉1 次;蚕体蚕座用漂白粉防僵粉消毒,1 ~3 龄期配兑成含有效氯2%、4 ~5 龄期配兑成含有效氯3%的防僵粉结合加眠网和饷食时进行,均匀喷撒在蚕体蚕座上,用量以蚕座呈薄雾状为度。养蚕期间所有用具如防干纸、蚕网、蚕沙袋、垫子、拖鞋等用具在每次除沙后,要用含有效氯1% ~1.2%漂白粉液浸泡15min 后清洗干净,经太阳暴晒后再使用。桑箩在每次使用后也要用同样的办法消毒后才能运入贮桑室。

2.1.3 重视养蚕后消毒

养蚕结束后要及时做好蚕室蚕具的“回山”消毒,降低病原基数,切断病原繁殖,为下一批蚕饲养打好基础,消毒药物与消毒方法参照蚕前消毒进行。

2.2 精心饲养,增强蚕体体质,提高蚕的抗病力

2.2.1 加强眠起处理,及时淘汰病弱小蚕

从3 龄起应在止桑时进行提青分批处理,当90%以上的蚕就眠时以3:7 的比例用石灰粉拌焦糠对蚕座进行干燥消毒,铺上蚕网撒上适量桑叶,让发育慢的弱小蚕与已经就眠的蚕隔离开单独饲养,待第二批蚕就眠时再进行一次提青处理,将还未就眠的小部分弱小蚕及时淘汰。

2.2.2 创造适宜环境条件

按不同品种各龄期要求,做好温湿度调节,各龄眠中用下一龄的温湿度标准来保护。小蚕期注意保温保湿、适时换气,大蚕期要加强通风换气,防止闷热,促进蚕座干燥,尤其是春季大蚕期和早秋蚕期间,应防止高温或低温冲击。

2.2.3 合理稀养,良桑饱食

合理稀养,良桑饱食是减少蚕体创伤、提高蚕体体质的重要措施。蚕既要密集群体饲养又要掌握好稀密度,要及时进行扩座匀座处理,稀密度以蚕体间间隙一条蚕的位置为度,以防止蚕体相互抓伤。严格按照各龄蚕用叶标准,采选适熟的桑叶喂蚕,在小蚕期要严格剔除虫口叶、各种不良叶;另外,要结合品种特性,根据各龄期不同发育阶段对桑叶需求,进行适量给桑,每次给桑量应参照上次食桑的程度,预计在下一次给桑时桑叶食尽为度,避免桑叶剩余导致蚕座过厚,减少二次污染。

2.2.4 做好小蚕饲养,加强大蚕管理

小蚕期饲养以发育整齐为目标,给予精细化饲养,提高蚕体体质,减少病弱小蚕,为大蚕好养打下基础。大蚕期间食桑量大、工作量大,养蚕环境污染严重,是发病高峰期,特别5 龄盛食期应加强消毒防病,每天要用新鲜石灰粉对蚕体蚕座消毒一次,至少两天除沙一次,及时做好蚕座稀密调节,5 龄期应在第三天即把蚕座扩均到最大面积,以利于蚕饱食桑叶,提高产量。

2.3 合理处理病、死蚕和蚕沙

当蚕发病后应及时拣除患病个体,坚决淘汰,病死蚕一定要置于消毒钵中集中处理,不能随手丢弃,防止病原再次扩散。在喂蚕前拣除病蚕后用新鲜石灰粉对蚕体蚕座进行消毒20min 后再喂蚕,并掌握好给桑量。蚕沙应装袋并及时运到固定地点,打堆发酵后方能还田,不经发酵处理的蚕沙不能直接施入桑园。

2.4 加强桑园管理,减少病虫害污染

根据桑树生长需求及土壤肥力状况,采用N、P、K 配比施肥、增施有机肥,通过合理施肥提高叶质。多数野外昆虫病害与家蚕是相互传染的[1],及时清除桑园杂草、枯枝,结合用叶时期适时采用药物防病治虫,降低大田虫口密度,减少桑园病虫害,减少野外昆虫与家蚕交叉传染机率。

2.5 选育推广使用抗病力强的品种

不同的蚕品种经食下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品种的不同龄期及同一龄期的不同时期抵抗力也不同,不同品种对不同的饲养季节适应性不相同[1]。因此,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饲养季节,选育推广抗病力和抗逆性强、经济性状优,适合当地饲养的蚕品种饲养。选育新品种的单位和种场应以蚕农好养为第一选育目标。

[1]金伟.家蚕病理学[M]. 浙江: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王雪梅.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及防治[J]. 广西蚕业,2005,42(3).17 ~19

[3]张月东. 云南省原蚕区血液型脓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措施[J].云南农业科技,2010 蚕业增刊:131 ~133

[4]白兴荣. 云南省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危害与流行分析[J].云南农业科技,2011(4):31 ~32

猜你喜欢
脓病蚕体蚕座
家蚕抗血液型脓病品种“锦绣2号”通过国家审定
夏秋养蚕有三早
小蚕共育一日二回育规范化操作技术探讨
关于毛脚茧判定方法的探讨
秋蚕僵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小蚕的饲养技术要点
养蚕消毒防病技术
大姚县家蚕脓病的防治技术
原蚕区血液型脓病的防控经验
养蚕眠起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