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娜娜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石油资源系,湖北 荆州 434020)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在2006年国务院颁发了 《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了要 “积极发展地质教育,大力发展地质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调整优化地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强地质类院校野外实习教学”。目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实践教学所占比例比往年普遍增加[1]。实践教学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地质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下面,笔者以地质类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培养创新型和应用性2种不同类型的人才为目的的2种教学体系。
地质类学科本科教育培养的创新型人才要求一方面具备 “深”,“广”,“新”的专业知识,即理论知识要深,应用知识要广,两者皆要新,要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构架和较为广博的综合交叉学科知识,了解科学发展现状、前沿和热点问题,跟踪地质学研究的新理论;另一方面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即重视地质基础、强化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模式。因此,创新型工程人才应具备以下能力结构:
1)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这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这要求在人才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尤其是学科特色领域的项目工作,撰写科研论文。通过科研训练,启迪思维,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
2)获取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部分能力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潜力,包括自学、更新知识、凝练学科知识和地学信息处理等相关的能力。
3)应用知识的能力 即应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地质问题。
4)工程实践能力 工程活动的领域包括研究、设计、规划、开发、施工、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多个部分。地学创新型工程人才需要了解各个环节,面向工程实际,尽可能了解完整的工程活动过程。
此外,现代社会要求工程师不仅要掌握良好的工程技术,还要具备处理人与社会等方面问题的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交与表达能力,也会影响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
作为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主要面向生产、经营、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或岗位群。它更强调的是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2]。因此,应用型工程人才应具备以下能力结构:
1)专业知识 作为本科应用型工程地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放弃深入性的知识,重视较宽厚的基础知识的传授,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为主。
2)工程实践能力 应用型人才的能力核心是各项工程技术能力,所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即是工程实践能力。
3)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主要是获取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4)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创业发展的能力 多数的地质工程活动都是多人完成的,这要求地质人才具备良好的组织协作能力,其人际关系、社交与表达能力在工作中尤为重要。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重点是培养其对地质资源开发利用评价的能力以及对地质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这需要扎实的基础,创新的思想和实践的能力。根据以上要求,结合学科实际,笔者将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为3大部分: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开放式实验教学和综合实习教学。
依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学生需完成与该专业理论课程相配合的实验课程。这部分实验课程主要包括基础型、验证型、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4种类型。其主要目的是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象多是具备较好基础的人才,其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强,所以创新型人才培养应以设计型和综合型的实验为主,在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中完成基础型和验证型实验所要求的内容。
基础型和验证型实验主要针对的是学科基础课程,如古生物,地质学基础,岩石学,结晶学等。这部分学科单独很难进行设计型和综合性的实验,所以可以使用多学科综合的实验项目,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又保持了灵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组织和思维能力。把多个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应用,有利于构建完善的知识构架,即在保证基本技能训练的前提下,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部分实验教学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主要以参与研究课题为主,针对的是高年级的学生和部分基础较好或对专业研究有浓厚兴趣的低年级学生。这部分实验教学有创新型和研究型2种方式。
1)创新型实验 创新型实验是指由学生自主选择和组织,并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实验。这种实验方式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并向校方提出申请,经审核通过后,由指导教师从旁协助引导,由学生自主完成。实践证明,这种实验的教学方式效果显著。
2)研究型实验 研究型实验指的是学生直接参于教师的课题项目,在协助教师研究的同时学习。很多的科研课题可以分解出很多的开放式实验项目,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完成,也可以把部分的项目直接交予学生,由学生自己组织完成[3]。
实习教学既是理论教学和课程实验教学的延伸,也是培养学生野外地质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综合地质实习通常是由地质认识实习开始,到生产实习,最后为毕业实习。这是一条由浅入深的认识和解决地质问题的培养过程,是已经成熟的培养方式。
1)地质认识实习 地质认识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野外观察加强学生对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初步掌握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并培养学生对地质学的学习兴趣。这部分实习的培养过程已经基本成熟,主要是加强各专业实习时的针对性,培养学生的野外工作能力和对地质学的兴趣。
2)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对于创新型人才来说,其要求与研究性实验相似,区别仅在于生产实习规模更大,而学生的自主面较小而已。
3)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每位大学毕业生都要进行的。根据人才培养目的的要求,创新型人才要完成的毕业实习成果必须是具备创新性的。
根据能力培养的需要,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可分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和综合实习教学2个部分。
同样是依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完成与专业理论课程相配合的实验课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进行基础型和验证型的实验,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较少。这即与培养目标有关,又与培养对象的接受能力有关。有些应用性人才培养学院中的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所占比例较大,一方面可能是其定位的实验类型有误,另一方面这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颇有些本末倒置,而且会造成人才和资源的浪费。
这部分实践教学环节依然是地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但生产和毕业实习的要求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有所不同,应用型人才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更注重技能的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主要由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和实习实训组成。课程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实际生产任务的设计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系统表达设计成果的能力,通常安排在专业课程的后段时间实施;社会实践主要是在培养学生专业领域的技能的同时,增强其思想品德,个人修养和文明礼仪等各种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假期实践、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军事训练等等;实习实训通常是在企业中完成的,通过进行模拟或实际的工作,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和职业素质。
[1]陈骏,胡文,李成 .地质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J].中国地质教育,2007(1):133-139.
[2]程建芳 .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 [J].中国高教研究,2007(8):54-55.
[3]黄润秋,许强 .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地质工程创新人才 [J].中国地质教育,2008(4):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