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玲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理论教研室,湖北 武汉430079)
体育文化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新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世界各国对体育文化教育的关注,并促使世界各国的学校教育进行了重大改革和调整。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少年体育文化教育引起国内基础教育界的极大重视和全方位研究,积累了许多相关研究成果,丰富了我国素质教育理论,促进了我国的教育发展,将我国的体育文化教育研究逐步引向深入。但纵观我国学校教育场域内外的实践教育,青少年体育文化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理论的研究并没有完全转化到实践教育过程中去,我国青少年接受中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学习情况让人担忧,教育场域之外的社会大环境在营造积极、健康的青少年体育文化也还存在诸多不足,在我国全面建设 “文化强国”的背景下,要在教育场域中深入探索我国现阶段青少年体育文化教育的发展策略和教育保障体系建设,更好的发挥青少年体育文化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进而推进整体国民体质素质的全面提高。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体育文化的历史积淀,中国体育文化是中国璀璨几千年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对体育文化的传播主要表现在继承和延续方面,所以必须将体育文化纳入教育之中。传承本国民族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让中国青少年在教育过程中传承中华民族的体育文化。
纵观我国从古至今的教育历程,奴隶社会的 “西周六艺”表明教育的内容一半具有体育的性质,但在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学校的教育内容一般都是重文轻武,诸多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只是在民间活动中孤寂的存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受到西方强势文化潮流的影响,我国近代的学校教育开展了以近代西方体育为主的体育教学活动,并在体育课程中全面引入西方体育项目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然不受重视。进入现代社会时期,在国际范围内,全球化进程加速,包括经济一体化、教育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如今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场域,现代奥林匹克竞技文化和各种西方流行文化交织在一起,深刻影响着方方面面。我国当代青少年学校体育中的教材内容,体育课程的项目设置都被西方体育项目包围,包括在社会体育活动和家庭体育活动中,很少看见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身影,教育过程中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影响让我国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开始出现危机。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孕育着它们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精髓,是这个民族和国家人才培养的土壤。民族文化的教育是对人的本源的、根的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1]。”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不尽相同的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逐渐形成中国体育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在青少年体育文化教育过程中,学校体育是反映和促进体育文化教育发展的十分重要场所,也是继承和传播体育文化最直接保障的阵地。但当代青少年每天在学校体育课堂学习的体育运动项目大多数是西方化的运动项目,甚至学校体育运动会都演变成为 “迷你版奥运会”,青少年在这种强调直观性,强调竞争的文化取向的体育参与中,竭尽全力追求 “张扬个性、激昂宣泄、释放自我”。而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领域中不断被冷落和弱化,一些原本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运动项目,如 “中国武术”、“气功”、“中国式摔跤”、“导引术”、“踢毽子”、“舞龙、舞狮”等慢慢游离于学校体育领域。青少年学生对除了对众所周知的篮球、足球、网球等西方竞技体育项目持续热情喜爱外,对于一些新兴西方体育形式 “街头篮球、轮滑、街舞、跑酷、电子竞技、蹦极、定向越野、真人CS”等项目更加酷爱,不管是在学校教育场域中还是在社会家庭生活场域中,对自己本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毫无了解和兴趣,更谈不上在青少年终身体育参与中得到认可和自我发展。
从文化角度来看,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青少年是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如何在青少年教育整体发展中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一直是体育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但当今这种文化传承大多数通过社会领域中 (包含城市和乡村)的一些民间体育社团组织或是零散民间团体来进行,虽然这也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但这种传承方式忽略了我国社会体制的一个重要事实——即我国的文化传承是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的。因此,这种对学校教育的忽视导致了我国体育文化传承的双轨现象: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以社会民间社团为主体,没有专门的政府体育部门的文化系统来负责扶持,而学校体育教育长期对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的忽视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青少年每天在学校体育中的教育资源,例如 “体育教材的选择”、“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体育学习和参与的运动项目”等大多数都来源于西方现代体育运动项目,在每天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西方体育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而对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却毫无了解和不感兴趣。因此,重视学校教育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已经成为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民族文化作为培养青少年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各国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从追求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引申青少年的教育,追求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文化资源的应用,从而在实现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中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独特作用,达到体育文化传承与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的统一,这是未来国际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西方文化也伴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而传入中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在教育方面,我国的教育实践者接受并采纳西方的教育模式,同时在开设的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广泛的选择西方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且在学生的教学评价中都采用西方体育标准来评判,宣扬西方体育文化的先进、文明创新等思想。与此同时,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严谨性、深刻性种种优长之处被彻底湮没。中西体育关系好像变成2种新旧关系,凡是中国传统体育就是陈旧的,落后的,这导致作为主体的中国民族体育文化观,没得到平等公平机会去与西方体育史观相比较,而是被纳入到西方体育进化史观的发展框架中并被同化,使得中国民族体育文化逐渐丧失了其主体性地位。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我国教育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丧失,在以西方体育文化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中,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确立、体育教材内容的选择都大多数反应出西方的声音,包括学校师资在实践教学中,其教育观念和意识也是 “西化”的。
如果在教育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体地位长期缺失,必然导致青少年对民族体育文化的了解会越来越少,这将会对我国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构成严重威胁。要实现青少年体育文化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要改变这些困境现象,构建科学的青少年体育文化教育发展理念,建设规范的教育保障体系。
“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了吸收外来先进文化,还需要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也是如此。保持一个多元而平衡的文化生态对21世纪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是必需的[2]。”体育文化素质是一种重要的人文素质。现阶段,我国青少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长期的缺位、缺失现象,导致青少年的体育文化素质降低,引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不力和缺乏认同。面对这些困境,在当代青少年体育文化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要转换传统教育模式,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挖掘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创造寻求多种形式提高教师体育文化素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人文素质教育价值才更能有效地发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探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实现和可持续发展途径,更充分地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价值作用。
体育课程内容的体育要素、体育情感等通过其体育运动形式来体现一个社会、国家的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同时体育课程也是学校体育的核心内容和主体价值体现。世界范围内各个民族的体育文化都是平等的,在世界体育文化发展舞台上,中国体育文化也有着独特不可替代的价值。所以在学校体育中积极倡导青少年学生对民族体育文化的关注和对体育活动的主动参与,就体现了教育本身的文化行为明确的目的性。
青少年是文化传承的主体,学校体育教育正是通过体育课程的实施为载体对青少年进行民族体育文化教育,要通过体育课程对我们的民族文化进行选择与加工,把体育课程与民族体育文化中那些最有价值的部分联系起来,建立突出民族特色课程文化,以传承体育文化为主线,通过在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的体育学习中加强体育课程民族性的实践,肯定民族体育在文化领域的独特贡献,让更多的青少年树立信心,中国的体育文化将在世界文化的舞台得到广泛认可,从而进一步理解并接受民族体育课程的真正价值。
我国幅员广阔,56个民族的民间体育文化源远流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存在大量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形式,如掌旋球、珍珠球、龙舟、舞狮、踢毽子、放风筝、武术、跳竹竿以及各种各样的传统体育游戏等,这些特色民族形式的体育素材往往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能直接运用在体育课程中,但通过适当的改造加工,可以使之符合体育教学的需要,转化为适应于体育教学的体育教材从而进入到学校体育的体育课程中。
在学校体育的课程实施中,体育教材是基础,所以体育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是体育课程有效实施的核心。要建设具有民族体育文化特色的体育教材,可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尝试,首先在我国众多特色的民族体育素材中,精选出符合青少年体育文化素质发展需要的体育教材;其次通过加工改造,使这些素材能更符合体育教学的需要,消除体育素材与体育教材的差异性;最后还可以通过编排、配伍,使选出的体育教材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来更好地发挥这些民族体育教材的教育作用。
我国基础教育现在实施的 “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和课程教材多样化的政策,为民族体育文化教材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有效途径。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建设一大批系统性的民族特色的体育教材是对当今青少年学生实施多元体育文化教育的一种积极尝试,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体育课程学习,在青少年教育过程自然流通体育文化教育,让青少年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践行。
体育文化教育的师资主要指在体育文化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承担教育责任和施加影响的人。在学校教育场域中,学校显性体育文化教育需要专门的体育学科师资,同时学校隐性体育文化课程的建设或教学,也需要其他教职员工的参与和支持,所以学校里面的每一个教职员工都是广义的体育文化教育师资。
但在我国当前的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从民族文化的角度考察,首先大部分师资对民族教育理论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缺乏深刻的文化诊断,片面地崇尚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疏远,进而简单地将中国体育文化视为较现代体育文化落后的文化。其次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是片面、主观性的,自身缺乏有意识的体育文化学习研究,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忽略对青少年中国体育文化认可心理特点的重视,进一步减少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青少年生活中的存在空间。第三,师资的现代化体育文化知识与体育文化素养较差,无法适应跨文化体育教育的需要。因此,要大力加强教师民族体育文化全面教育培训,包括体育观念的转变、学校体育行为模式的实践、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等多方面培训。通过培训,使专业的体育教师对民族体育课程资源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树立多元文化并存发展的理念;使体育教师了解和掌握民族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程序和操作技能与能力;使体育教师自觉投入民族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当中,并在实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与青少年学生共同践行。体育教师应该做到真正领会体育健康课程新标准的教学理念,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传承本土体育文化、领悟世界多元体育文化的教学理念,调整教育观念,树立民族体育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水平,付诸于体育教学实践,使我国的民族体育文化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除了对专门的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之外,还需要加强学校其他学科专任教师、教育管理人员的民族体育文化教育培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校所有的师资都具备实施民族体育文化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在经济和科技全球一体化趋势下,世界体育文化发展也在不断变革,朝着融合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优秀特质的多元化方向发展,通过教育来实现自己本国体育文化的传承是当代世界各国体育教育发展的主题。中国体育文化是世界优秀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在全球化体育文化冲击民族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要加强当代青少年的体育文化教育,要充分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建设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教学内容,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种教育途径,努力拓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路径,达到使中国民族体育的社会文化内化于每个个体青少年成员,提高青少年民族体育文化教育水平,从而提升国民的体育文化认识能力和体育文化素质,真正实现我国文化事业的大繁荣。
[1]樊祖荫 .面向21世纪的中国音乐教育 [A].樊祖荫 .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文集 [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任海 .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与文化的多样性 [J].体育文化导刊,2002(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