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黑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探讨

2013-03-31 14:32周帅
蚕桑茶叶通讯 2013年1期
关键词:黄褐色病部线状

周帅

(江苏省射阳县农机安全监理所 224300)

桑细菌性黑枯病又名桑缩叶细菌病、桑疫病、烂头病,分布较广,是桑树重要病害之一。春天桑树发芽后开始发病,夏秋期高温季节发病严重,7 ~8月为发病盛期。近年来该病在长江流域蚕区屡有发生,为害程度严重,同时易发生蔓延。严重田块,病株率高达90%以上,对蚕桑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1 发病规律

1.1 发病时间

春天桑树发芽后开始发病,夏秋期高温季节发病严重,7 ~8月为发病盛期。

1.2 主要症状

桑黑枯型疫病侵染新梢时发生烂头症,并沿枝条向中下部蔓延,在枝条表面形成粗细不等稍隆起的点线状黑褐色病斑,枝条内部呈现比外部更鲜明的黄褐色点线状病斑。有的病斑相连成块,在中央形成空洞,空洞周围的表皮组织向外突出呈隆起状。常因侵染部位不同,产生不同类型症状。病菌由叶片气孔侵入后引发点状黄褐色斑,四周叶肉略褪绿;病菌从叶柄或叶脉处的伤口侵入维管束,叶片上出现多角形不规则斑,初为油渍状,后呈黄褐色,有的融合成一片,造成叶片变黄或脱落;病菌从叶梢侵入时,致嫩叶或嫩梢变黑腐烂,成为烂头状,湿度大时,病部溢有淡黄色菌脓;病菌从枝条表皮侵入,病部隆起,现长条或梭形斑,上部较多;病菌从韧皮部侵入至木质部或髓部时,出现的条斑多为棕褐色。在高温多湿条件下,病部溢出浅黄色菌脓,干燥后菌脓凝结成有光泽的小珠或呈菌膜状。温度适宜时病部溢出菌脓,经风雨、昆虫、枝叶等接触传染到嫩梢或嫩叶上,从伤口或气孔侵入进行再侵染。

1.3 发病原因

桑树黑枯烂头病是桑树细菌疫病,主要危害新梢和嫩叶,致桑叶减产,甚至无叶养蚕。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偏施过施氮肥、枝叶徒长的田块发病重。气温在25 ~30℃,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该病易发生。

2 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良种,如农桑系列。二是培育无病苗木。对带有点线状病斑的接穗和苗木,尤其是新蚕区调进接穗和苗木时,要严格检疫,防止扩散与传播。三是清园防治。冬季剪去病梢,夏伐时剪除病枝,将病枝残叶带出桑园烧毁。及时挖掉老病树,补栽新桑。四是加强治虫工作。夏秋季坚持采叶留柄,以减少伤口,降低发病率。五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控施氮肥,增施磷肥和有机肥。六是药物防治。发病初期用桑宝Ⅰ号和桑宝Ⅱ号,隔7 天用一次,连续用3 ~5 次喷雾防治。

猜你喜欢
黄褐色病部线状
无取向硅钢边部线状缺陷分析及改进措施
长颈鹿
热轧卷板边部线状缺陷分析与措施
瑟瑟的梦
板栗树的栽培方法
中西结合
线状生命
苹果轮纹病与炭疽病的区别
线状α=MnO2的水热制备及其电容性能
梨锈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