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健 陈本士
摘 要: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材不适应需要、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教学手段不完善和考核方式单一等。改革与改进措施是:加强教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设法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改革考试与考核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关键词: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3-0035-02
基础工业工程是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工业工程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学生进入专业培养阶段的第一门必修课。按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发展方向及其在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应掌握基础工业工程的相关实验技能,具有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1]。
我院于2007年开设了工业工程专业。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我们对该专业的专业定位,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我们对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改革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一、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不适应教学的要求
工业工程是一门以工程学专业(如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化学工程、建设工程等)为基础的管理类课程,其主干学科是管理学与某一工程学科。由于工业工程最早服务于制造业,所以多数学校的工业工程专业都是以机械工程作为其工程技术学科的。相应地,其教材也多是面向制造企业的。而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办学条件,我校是把电气工程作为我们的工程学科的。这样,就造成了已有教材与我校的专业定位不相符合的状况,就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我校是一所地方性的民办普通高校,是一所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学校。但现有教材多数是适合一表或二表招生院校学生的,其理论性过强,我们的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这也就是说,对我们来说,现有教材是不适合我们的。
2.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对不少院校来说,其基础工业工程课程的教学目前仍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虽然也采取了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法,但来自于企业生产实际的案例却多是以数据、图表或图形等方式来说明的。这样,学生由于没有亲自参与生产现场的活动,由于缺乏感性认识,所以对这类案例的理解往往就较有限,有的学生甚至因此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3.实践教学手段不完善
实践教学是基础工业工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基础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但是,由于资金、设备、人员、技术等方面的不足,由于缺乏与实践教学相适应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学生只能通过单纯的课堂教学来获取知识,即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状况[2]。
4.考核方式单一
合理的考核方式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较确切地反映出教师教学的实际效果。但目前该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占30%)与期末的闭卷考试(占70%)。这种考核方式考核的主要是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缺少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的考核,所以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约束力不大,平时学习不努力的学生若在期末考试前能突击复习,其考试成绩往往也能过关。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是不大的,必须进行改革。
5.教师缺乏跨专业的知识,其实践经验也不足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同时具备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该方面生产管理的知识或经验,但由于工业工程专业在我校开设的时间较短,相应地教师也比较少,并且多数专业教师当初所学专业也以机械、电子或管理为主;即使工业工程专业出身的教师,也多是从高校毕业后就从事该课程教学的,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这样,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教给学生的就只能是教材上已有的内容,就很难站在较高的高度将相关理论与方法传授给学生,从而就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效果。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我们对工业工程专业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二、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1.加强教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
我们编写了符合我校工业工程的专业定位、实用性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的课程教材。在保证课程体系结构完整的前提下,我们在教材中既扩大了专业知识的领域,又突出了重点,还加大了以电气工程和其他工程技术为主的案例,以使之能反映工业工程的前沿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3]。我们精炼了理论教学的内容,重点加强了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两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关注到该专业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以使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
2.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精选了教材中的案例,制作了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即运用PPT、Photoshop、Premiere等软件制作出了集声音、图像、视频和动画等于一体的生动而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我们开发出了以企业生产实际为背景的案例。为开发出这类案例,我们的教师深入到企业生产的现场,用摄像机记录了企业生产的过程,将其制作成视频素材库,用以替代案例教学中的数据、图表和图形。如此,就使学生能从枯燥的原理、公式和文字中跳出来,就能有一种身临企业生产现场的感觉,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理论知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4]。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注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做到“讲重点、讲思路、讲方法”,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以使学生能“会学习、会应用、会创新”。另外,根据课程的特点,教师还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查阅一些与工业工程有关的文献资料,借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5]。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受学时和学生理解能力所限,学生往往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也不能就自己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沟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发了课外教学平台,把课堂上的教学资料发布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借助这种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的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开辟在线测试、实验仿真和教学论坛等模块,以此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方便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
我们还鼓励学生建立他们各自的课外学习小组。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通过自由选择,自己组成了一些由3~5人组成的课外学习小组。根据教师的讲授和安排,各学习小组通过自学和亲自观察,通过分工协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用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给教师,教师则将这类学习成绩纳入对学生进行期末考核的成绩之中来。
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专题学习活动,其中包括聘请企业里的专家到学校为学生举办讲座、观看相关电教片片段或到基础工业工程开展得较好的企业参观与实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3.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硬件环境建设是基础,所以要加大基础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但由于条件所限,一些高校,尤其是类似我院的三本院校,目前还只能开出一些相对简单的验证性的实验课,或是通过实训的途径使学生初步体验基础工业工程的某些原理和方法。这样,由于不可能在实验室模拟某条生产线,所以对于生产线流程改进这类实验,就只能通过生产实习或者通过仿真实验等方式来完成[6]。因此,对于类似我院的三本院校来说,在加强基础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大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而要搞好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则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必须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使学生能通过案例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等逐步提高其实践技能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改革考核方式
考试改革主要是把期末一次性的考核变为平时的多次考核,把仅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变为同时也考核其应用能力,目的是让学生能真正学会。和以往的做法不同,我们主要是通过平时的多次考核来督促学生主动努力学习,而不是通过补考或重修的方法来督促学生学习的。
根据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的要求,除了对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要进行考核以外,还要着重考核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因此,基础工业工程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应该只限于闭卷笔试,还应该采用比如对出勤、对学习表现和对作业完成情况等的考核方式。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在平时的测验中进行,考核其实践操作能力可以在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进行,考核其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则可如前面所说利用案例分析或写出研究报告的方式来进行。除此之外,也可以将对上述方面的考核做成相应的网络考试的模块,通过网络平台来对学生进行在线考试。运用这样的考核方式,能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该课程要学习的内容,能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在保证课程教学的前提下,我们重视选派教师特别是其中的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到知名的高校进修,同时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任职资格。我们还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让他们从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我们还设法引进有高学历并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到学校任兼职教师,还聘请名校名师到学校任教[7]。如此,就增加了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的比例,从而也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易树平,郭伏. 基础工业工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马立坤,龚艳茹. 独立学院“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改革的初步探 索[J]. 物流教育,2010(12).
[3]罗宜美,齐二石,毛照. 工业工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 工业工 程,2005(7).
[4]陈亚绒,周宏明,等. 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应用型IE人才培养 中的课程教学模式[J].工业工程,2009(4).
[5]刘喜双,姚健. 先进制造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探索,2010(8).
[6]金淑芳,王静芬,倪中华. 基础工业工程实验开发[J]. 工业工 程,2005(11).
[7]杨丽颖,赵秀霞,昃向博,等.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 讨[J]. 工业工程,2004(9).
〔责任编辑:程 佳〕
收稿日期:2012-10-11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514051)
作者简介:姚健(1981-),女,哈尔滨人,讲师,硕士,从事电气工程与工业工程的教学与研究;陈本士(1963-),男,哈尔滨人,副教授,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