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路径探析

2013-03-27 05:43陆海燕
学理论·下 2013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摘 要:高校国防教育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二者在总体目标、教育内容上有着显著的一致性。因而,整合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势在必行。从学生集中军训、军事理论教学、日常国防教育、促成国防教育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渗透结合四个方面就如何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做一探讨。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合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254-03

高校国防教育是实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侧重于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纪律、品格、精神等主观因素的培养,其主要目标是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可见,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目的、作用上有着众多的共性,必须纳入思想教育总体系,列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议事日程。本文结合湖南农业大学实际,从学生集中军训、军事理论教学、日常国防教育、促成国防教育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渗透结合四个方面就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做一粗浅探讨。

一、学生集中军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实践形式

军训作为大学生入校的第一堂必修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最高形式,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活跃、最有成效的实践形式。我们应针对军训期间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分阶段、有重点地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军训前期:着力学习性教育。军训前,大家对军队的一些做法充满向往和好奇,而对于军训真正的目的和意义并不清楚。针对这一思想实际,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做好开训时的政治动员、思想发动和氛围营造工作。在形式上可采用以校、院(系)、班级多层次动员会、座谈会、讨论会、誓师会、报告会、参观等为主。在内容上,着重进行安全形势、革命传统、校规校纪、军事理论、做合格社会主义大学生等军训目的、意义的教育,同时进行《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等有关国防法规的学习。如,我校在新生入学报到后正式开训前,由校学工部统一组织、各学院具体实施入学教育,内容包括“何为大学”、“怎样做一名优秀大学生”等引导性专题讲座,校史馆参观、学科专业介绍等校本知识熟悉,军训纪律、内务要求、行为规则等校纪校规教育。通过训前教育,使参训学生充分认识到,军训作为一种国防教育,绝不是简单的走走步子、喊喊号子、打打靶,而是学习贯彻新时期建军理论的一种具体体现,是一种综合的国防观念培养、国防知识传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从而激发他们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磨炼艰苦奋斗的意志,增强其组织性、纪律性,使之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军训中去。

军训中期:着力体验性教育。训中教育是学生军训的关键性教育,关系到训练计划的落实和训练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参训学生能否按“大纲”要求达标。这一阶段,随着艰苦军训生活的开展,打破了学生们对军训的好奇心理和美好憧憬,尽管有些学生在训前做了“吃苦”、过紧张生活的思想准备,但正规、严格、紧张的训练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很多学生开始不适应,出现厌倦感、逃避感。针对这一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我校深入细致地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加强艰苦奋斗、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光荣传统教育,加强“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将细致思想工作贯穿于紧张的训练之中;二是通过检查评比、队列会操、阶段讲评、示范表演,让学生看到自身不足之处,从思想深处挖掘出自己的薄弱意识,确立起更高的标准;三是根据新形势,创新军训形式,在原有的军训内容上特别增设军体拳、擒敌拳、消防演习、野外拉练、抗震防灾、反恐防暴、班战术等学生感兴趣的科目,增强学生面对火灾、地震、洪水、劫持等灾难的救生和自救能力,并力求把学生最关注的国际国内军事、安全、形势、战略等问题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使军训教学内容充满生机与活力。通过训练实践,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了因艰苦军训而导致的疲惫厌倦现象,磨炼了学生意志,激发了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吃苦、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思想和作风。

军训后期:着力感悟性教育。训后教育是学生军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训中教育取得的成绩能否巩固和发展,整个训练能否善始善终。军训后期,由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基本掌握,对周围的人和环境也已熟悉,易出现懒散和懈怠情绪,从而使自我管理目标降低,自由涣散现象抬头,违章现象也随之出现,若工作不及时,容易导致虎头蛇尾而影响军训效果。为此,我校根据训练进程,进一步提出鼓动口号,开展“评先创优”活动。一方面,通过组织内务评比、纪律评比、歌咏比赛、阅兵分列式表演等评先创优活动,使参训学生充分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集体的荣誉在于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进而激发学生严于律己,认真参训,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修养的自觉性,最终实现思想品德的真正升华。期间若出现个别特殊问题,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应以身作则,全力以赴,深入公寓和训练场地,本着“一个也不能少”、“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的原则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使思想工作既表现在对全体学生的普遍指导,又表现在对个别案例的特殊对待之中。另一方面,提倡军训中“机会教育”,即结合学生在训练中所反映出的思想,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教育。如,训练中出现松散、懈怠情绪,可本着“劲可鼓,不可懈”的原则鼓舞激励学生坚忍顽强,不畏艰难,经受考验;学生中出现不尊重教官、不尊敬老师的言行,可及时召开“怎样做人”的主题班会,组织全班学生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对尊师重教、尊师重友、团结友爱为人处事道理的认识;学生就餐出现浪费粮食现象,可及时指出并进行引导,让学生树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有学生违反校纪校规,可及时进行说服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正自己的错误。

二、军事理论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堂形式

军事理论课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堂形式。我们应充分利用军事理论课这一国防教育课堂形式,发挥其在加强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独特优势。

根据《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军事理论课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五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每一章节内容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磨炼坚忍顽强、不怕困苦的意志品质,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作用。如,在国防历史教育中,通过古代国防的兴盛和近代国防的屈辱前后对比,用铁的事实诠释了“落后挨打”、“不进则退”的道理。在讲授《孙子兵法》关于孙武的战略战术指导思想时,让学生在“重战、慎战、备战”的战争观、“视卒如婴儿”的精神中了解“仁爱明礼、诚信友善”的道德风范。在介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时,将我国地缘安全环境特点、周边呈现出的热点问题、当前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等军事理论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最能激发学生保家卫国的爱国热忱,从而立志发奋学习、报效祖国、卫我中华的雄心壮志。在军事高技术学习中,当今世界的军事高科技最能吸引青年学生的注意力,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选取尖端武器装备、军事高技术等内容精讲,很能激发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进而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先进科技知识,为科教兴国、科技强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总之,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个人进取心、社会责任心,使他们认识到爱国就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完成好学业做起,个人成才就是爱国,为国争光就是人生价值的最大实现,从而使自己成为胸怀社会、胸怀祖国、胸怀人民的有用人才。

三、日常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形式

日常国防教育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国防教育内容的具体化和形式的日常化。抓好日常国防教育,对进一步巩固军训成果、提高国防认识、磨炼意志品质、强化团队意识、激发爱国热情、促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的高校国防教育分为集中国防教育和日常国防教育,集中国防教育主要指的是新生入学时的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而日常国防教育指的是除了新生军训及军事理论课之外的贯穿大学生培养全过程的其他国防教育形式,主要包括与军事有关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军事实践活动等方面。近年来,我校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日常国防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开辟国防教育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在课外根据兴趣爱好成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防教育社团,如“国防教育协会”、“军事爱好者协会”,社团成员可以说都是关心国防热爱军事的,他们的存在往往可以带动周围同学加入进来,形成高校学生热爱军事关心国防的良好氛围,做到国防教育与思想教育两者兼得。二是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烈士陵园、革命遗址、伟人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中国革命斗争遗留的各种纪念物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大学生学习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过程,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特色形式与有效途径。我校结合湖湘文化特色,利用毛泽东、刘少奇等伟人故居、长沙烈士公园、湖南省博物馆等红色资源,将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促进大学生增进思想感情、升华思想道德境界。三是开展国防体育运动。为丰富军训内容,我校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实际,特别增设军体拳、擒敌拳、消防演习、野外拉练、班战术等学生感兴趣的科目,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湖南省大学生军用枪射击比赛,取得了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并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大学生军用枪射击赛,取得团体第三名。四是加强校园媒体宣传。我校注重通过日常养成教育巩固军训成果,在《学生行为规则》、《考试规则》、《教室管理规定》、《学生宿舍管理规定》等制度中融入学生军训中的有关要求,利用校园广播、墙报、校刊、国防教育宣传橱窗等校园媒体宣传学习国防知识,并通过建立“国防教育网”,开设“国防教育专栏”,组织开展国防知识抢答赛、国防征文比赛、革命歌曲比赛、五四爱国主义升旗仪式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学生的军事素养,逐步建立起从行为规范、内务整理、组织纪律、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保障军训效果的长效机制。

四、促成国防教育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渗透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

国防教育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渗透结合,不仅是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举措。突出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实现二者的融合统一,可以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国防”和“育人”的综合效益,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鲜活的生命力和更持久的影响力。

近年来,我校根据学校实际,多方面多层次促成国防教育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渗透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将国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相结合。2005年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行新方案,课程科目由原来的七门减少为四门,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其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涉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战争、反侵略战争、军队和国防建设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增设中国古代《孙子兵法》的思想精华、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理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军事知识,通过知识拓展将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相结合。二是将国防教育与形势政策课相结合。每学期开设的形势政策课也是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介绍我国周边形势时,可以将我国周边的热点问题、当前面临的主要威胁等国际国内形势热点融入课堂教学,在充实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三是将国防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相结合。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渗透国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适时引导大学生响应祖国号召、踊跃报名参军,树立“入伍就是深造,当兵同样成才”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对暂时缓解就业压力、培养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后备人才、增强我国国防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四是将国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相结合。集中军训是一种掉皮掉肉的辛苦实践活动,这对那些从小在家娇生惯养、缺乏艰苦生活锻炼的90后独生子女们是一个巨大考验。集训中如果不及时给予心理调适,就有可能出现个别学生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常以逃避、抱怨的态度对待,甚至还可能出现轻生念头。因此,将国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相结合,可以磨炼学生的坚韧心,锻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面对挫折和应对坎坷的能力,有利于鞭策激励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刻苦学习、奋发进取、勇往直前。

总之,新时期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高校国防教育,是加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措施。实现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统一,可以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国防”和“育人”的综合效益。因此,整合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类资源,探索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整合路径,对提高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后备人才,建设强大的中国国防,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罗一娴,党玮莹.试论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J].理论观察,2008,(1).

[2]刘秋生.整合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几点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6).

[3]陆海燕,欧阳长安.大学新生军训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刍议[J].职业时空,2009,(9).

[4]张炬,姜荣.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性探究[J].科技信息,2011,(21).

[5]叶锐.浅析国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科技信息,2011,(25).

(责任编辑:石 银)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数学物理反问题探析
数学物理反问题探析
高中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探析
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种解法的探析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沟通问题探析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