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务川是仡佬族的发祥地,享有“仡佬之源”的美誉,县域境内拥有全国独一无二且保存完好的仡佬民族文化村——龙潭仡佬民族文化村。千百年来,仡佬族先民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生息繁衍。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务川仡佬族先民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仡佬族文化。哭嫁歌就是其中一朵骄艳欲滴的奇花异葩,它是仡佬族自由婚姻被封建包办婚姻取代以后,仡佬族出嫁姑娘从内心深处所发出来的愤怒呐喊,以及对美好自由婚姻的渴望。务川仡佬族早期婚姻一般都比较自由,青年男女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通过长期接触,互相了解,日久生情,便可私订终生。“新编背篼篾条黄,一打猪草二望郞,快把猪草打满背,大树底下摆家常”。[1]这首质朴的民谣反映了仡佬族姑娘与自己心仪之人幽会于野外,以天地为证,以大树大石头为媒的自由恋情。后来,吸纳了汉文化的婚嫁习俗后,男女婚姻受到束缚,封建包办婚姻逐渐取代了自由婚姻,“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媒六证”成为婚姻确立的先决条件。在此汉化婚姻习俗下,仡佬族出嫁姑娘由于对封建包办婚姻极为不满而衍生出来的哭嫁现象就逐步发展成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哭嫁歌。哭嫁歌是仡佬族出嫁姑娘情感世界的真情流露,蕴涵着厚重的女性情怀。对此问题的探讨,可为了解仡佬族妇女内心世界以及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有所裨益。
概而言之,务川仡佬族哭嫁歌所蕴涵的女性情怀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恩格斯说:“在整个古代,婚姻的缔结都是由父母包办,当事人则安心顺从。古代所仅有的那一点夫妇之爱,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2]此段话表明包办婚姻是一种普遍存在过的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婚姻发展史上的必然产物。务川仡佬族也不例外,广泛实行封建包办婚姻,这一婚姻习俗体现在哭嫁歌中,指控包办婚姻对出嫁姑娘幸福爱情的扼杀成为其主要内容。比如:务川红丝一带至今仍流行的《哭父母》抱怨道:“我的父母,眼力好来志量宽,把我放到茅草山。茅草山上草不长,尽长牛毛毡(草名)。我的父母,听媒讲来听媒音,把我坑害一平生。先前我在大地方坐,现在却不得在大地方过。”在此段歌词中,出嫁姑娘抱怨父母双亲唯媒妁之言是听,置女儿内心意愿于不顾,擅作主张将她远嫁到一个贫瘠、荒凉的不毛之地。在此,出嫁姑娘借助《哭父母》既对父母双亲之命作了较为委婉的抱怨,又对包办婚姻之害发出了无奈之叹。父母双亲,对于出嫁姑娘来说,享有莫大养育之恩,倘若真要迁怒于父母,必会遭到世人的唾弃和不齿,有不孝之嫌。因此,出嫁姑娘在《哭父母》中的真正怨愤对象不是父母,而是包办婚姻的始作俑者——媒人。说实话,出嫁姑娘对父母双亲的抱怨只是哀而不怒,而对媒人却是只怒而不哀,心怀满腔怨恨。比如:务川蕉坝一带流传至今的《哭媒人》谩骂道:“你饿嘴媒人来得早,一滴露水一口草。怀头揣个母狗碗,这头吃了那头转。你媒人嘴巴长得薄,花言巧语由你说。你媒人嘴巴长得翘,哄得我父母开口笑。你媒人走路几簸簸,哄了爹妈又哄我。你说他家田又圆,水又近,高楼大厦有朝门。哪不拿你姑娘去配这富家人?”囿于传统观念之束缚,对封建包办婚姻不敬,一般都不为当时舆论所容,所以,出嫁姑娘对包办婚姻的不满,只可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决不可能付诸于实际行动。因此,仡佬族《哭媒人》中对媒人的谩骂,只可以说是一种戏谑、诙谐而不会有任何实际意义可言。这也可以说是仡佬族哭嫁歌,在出嫁姑娘大喜之日,所赋予她们的一项名义上的权力,此项权力对出嫁姑娘来说,是口惠而实不至,是无奈之叹。
出嫁姑娘从呱呱坠地到长大出阁,与兄弟姐妹长期朝夕相处,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莫不映入出嫁姑娘的脑海中,他们之间相濡以沫,同舟共济,骨肉之情,莫不令出嫁姑娘刻骨铭心,无法割舍。因此,在出嫁姑娘大喜之日,倾诉兄弟姐妹骨肉分离之亲情便成为仡佬族哭嫁歌中的又一项重要内容。这一情感的表达在务川仡佬族哭嫁歌中体现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字字句句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哭唱起来凄凉婉转,催人泪下。比如,务川茅天一带传唱至今的《哭哥嫂》感伤道:“哭一声哥来叫一声嫂,难舍难分骨肉同胞;兄嫂待妹千般好,为妹费心又操劳;这大恩大德还未报,又得拜托二年高;爹娘前代妹多行孝。”此段唱词真情实意,质朴无华,纯为出嫁姑娘肺腑之言,出嫁姑娘借助《哭哥嫂》既倾诉了对往日哥嫂深情厚意的眷恋和不舍,又道出了对父母双亲的真诚牵挂。出嫁姑娘即将远行,从此以后,不能在父母双亲面前尽儿女之孝,行儿女之义,所以,她只好把这份行孝之心寄托在哥嫂弟妹们的身上以弥补自己对父母双亲的亏歉。比如,务川泥高一带流传至今的《哭弟弟》劝诉道:“一面茶盘里面黑,双老双亲你亲热。一面茶盘万字格,你大大(姐姐)积个德。孝顺父母要记住,不做家外异乡客。”务川《哭妹妹》叮咛道:“河里大鱼爱小鱼,我走爹娘要靠你。问寒问暖嘴要甜,缝缝补补好好洗。”[3]临别之际,出嫁姑娘是千叮咛,万祝福,期望哥嫂弟妹们往后要多多孝顺父母双亲,姑娘拳拳行孝之心发自肺腑,溢于言表。另外,《哭邻舍妹妹》也唱出了同样的女性情怀:“椒子树、赖子虫,椒子树上挂灯笼。风吹灯笼团团旋,妹子抽针我抽线。花线抽去三五根,拿起花线进花园。花线搭在肩头上,想绣那样绣那样。手拿剪刀几车车,剪个燕子满天飞。手拿剪刀几夹夹,剪个飞扬(蝴蝶)鞋上扎。”此段唱词通过对以往抽针引线织绣日常生活的追忆,出嫁姑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姐妹情的无法割舍。
姑娘出嫁就意味着一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全新生活之肇始。自出生以来,出嫁姑娘长期受父母双亲百般呵护、千般疼爱的日子将是一去不复返了,独立支撑起往后的每一天将是一个不变的主题。新的环境有待出嫁姑娘去适应,新的人际关系有待出嫁姑娘去构建,新的亲情有待出嫁娘去培养等等,这一切一切的新对“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不可知”的出嫁姑娘来说,内心自然会充满着惶恐和不安。比如,务川石朝一带流传的《开声哭母》就诚惶诚恐道:“太阳起来三重楼,我慢洗脸来慢梳头。随倒自己的父母住,父母双手煮来单手递。吃完早饭碗一丢,想到哪去到哪去。鸡刚叫来天刚亮,我快洗脸来快梳头。随倒别个的父母住,急忙把饭煮好递拢去。筷子落地有人捡,娘儿分离无人留。今后心想来望你,二姓父母不放口。二姓父母不放财,望住大路不得来。喊声娘,娘不听,喊声母,母不应,想起想起好伤心。”大树底下好乘凉。过去,在自己家里,姑娘有父母双亲悉心呵护,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天起床后,用不着自己下厨房做饭做菜,父母双亲在自己起床前就早已将饭菜做好并摆放在饭桌上,只等着自己去好好享用;然而,在别人家里,对出嫁姑娘来说,恐怕今后的情形将完全大相径庭。不仅要早早起床煮好饭、做好菜,侍候好公爹公婆,而且连回娘家省亲的自由也可能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离别之际,出嫁姑娘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和对未来新生活的种种不祥猜测,这可以说是出嫁姑娘挥之不去的猜想和担心,不管她愿意还是不愿意,她都情不自禁地去回味、去思考、去猜测,这怎不令出嫁姑娘充满惶恐和不安。
至亲好友是出嫁姑娘成长过程中难以割舍的女性情怀。临别之际,出嫁姑娘回忆过去,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日,依稀就在眼前。在以往相处的日子里,这些人曾在出嫁姑娘伤心时给予过安慰、失意时给予过鼓励、绝望时给予过勇气、困难时给予过帮助、得意时给予过告诫。出嫁姑娘离别在即,她对这份亲情友情自然会无法释怀,在她大喜之日,想到从今往后与至亲好友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心中自然会充满着离别伤感的情怀,但女子出嫁是老祖宗传下的规矩:“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从娘胎中就已注定和安排好的,是出嫁姑娘必须面对和接受的一个事实。所以,不管她喜欢不喜欢,她必须无条件地接受。不过,心地善良的出嫁姑娘虽然无法改变自己既定的命运,但她还是希望至亲好友的命运比自己要好,因此,她借助哭嫁歌给这些至亲好友送上真诚美好的祝愿。比如,务川《哭妹妹》祝福道:“八月中秋开桂花,愿乖找个老婆家。肥田肥土庄稼好,宽房宽屋高又大。”[3]务川泥高一带流行的《哭大姑娘(未定婚)》亦祝福道:“太阳起来晒白岩,白岩脚下晒花鞋。花鞋晒起十二双,枕头晒起十二对。端起箩筐选又选,大方之地才落点。铜盆打水慢吞吞,门当户对才开亲。千万不要我这样,去穷家小户苦一生。”出嫁姑娘认为自己的命不好,只能嫁到贫穷小户人家过清苦日子,但她仍希望她的至亲好友姐妹们的命比自己要好,能过上大户人家富裕的幸福生活。
父母双亲是出嫁姑娘的至亲,一把屎一把尿地将出嫁姑娘拉扯成人,其养育之恩可谓比蓝天还大,比海洋还深,无论怎样,都难以回报。在出嫁姑娘这大喜之日,她回忆起了过去父母双亲对自己的千般呵护,万般疼爱,其心中的感激之情自不待言。然而所有这些还没来得及回报,出嫁姑娘却要远行了,到一个非常陌生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这怎不叫出嫁姑娘忆惜伤怀。从今以后她不能在父母双亲面前养老行孝,不能为父母双亲端茶送水,不能为父母双亲洗衣做饭,不能为父母双亲开荒种地,她只能借助哭嫁歌聊表父母双亲养育之恩难忘,母女之情、父女之情难舍。比如,务川《哭娘》感伤道:“我娘抚我一十八,冤家离娘把娘想;水有源来树有根,生我抚我是我娘;天下只有母女好,娘的恩情忘不了。娘把冤家生下地,一把尿来一把屎;把女洗得干又净,喜抱女儿穿新衣;只要女儿叫一声,急忙解衣把奶喂;花裤花衣穿得好,生怕女儿患感冒。”[3]务川《哭爹》同样伤感道:“爹抚女儿到三岁,抱在怀中逗又逗。爹抚女儿一十三,汗流浃背心里欢。爹抚女儿一十五,不知吃了多少苦。爹抚女儿一十八,黑发变成白头发。……爹为女儿费尽心,女儿不忘爹的恩。”[3]务川《哭爹娘》还如是哭道:“父母门前一树槐,昨夜换过今夜来;苦竹叶子青又青,娘不开声女开声。父母抚我到如今,女儿开声好伤心。新打剪刀先开剪,小女开声声不明;苦竹叶子青黝黝,女哭父母情难丢。过了好多苦日子,把你女儿抚出头。”[4]父母双亲含辛茹苦把出嫁姑娘拉扯长大的确很不容易,这会令出嫁姑娘刻骨铭心,没齿难忘。
综概全文,务川仡佬族哭嫁歌彰显了仡佬族妇女为人质朴、心地善良、知感恩、懂回报的女性情怀,以及在家庭和社会中屈从于男人的弱势地位。
[1]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王明析.丹沙古县的文化记忆[M].务川:政协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2007.
[4]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民族事务局.务川仡佬族[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