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东北财经大学语文教改经验

2013-03-27 22:31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东北财经大学大学语文学分

李 秋

(东北财经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近十余年来,我国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在教育理念、课程定位、教材编写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硕果累累。但是,尚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的甚至未被触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东北财经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充分利用全国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已有成果,着力解决当前教学改革中尚未触及或尚未完满解决的问题,立足本校,充分考虑财经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力争创建大学语文教学新模式,对全国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做出创新性贡献。

一、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目标定位多元性与教学模式单一性的矛盾

根据语文的内涵与素质教育的需要,大学语文界在理论上将课程目标定位在工具性、审美性和人文性三个层面[1]。而在以提升应用写作能力为主的,在现有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下,很难全方位实现三大目标。例如,许多高校为学生职业需求考虑,把应用写作能力确定为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功能,但在以提升应用写作能力为主的教学实践中,文学性与实用性很难兼顾。20世纪50年代语文界将“语”和“文”分开,即是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既然目标是多元的,那么通向目标的路径也就应该是多条的。

2.目标宏大与课时有限的矛盾

大学语文试图包打天下,既想培养文学素养,又想提升写作能力,在有限的五六十个学时里,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达到目标的。许多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这个问题,过去的做法是压缩和削减,结果是语文功能没有很好地实现。现在要探索的是: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使大学语文功能最大化,实现工具性、审美性和人文性这三大目标的统一。

3.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语文学习严格遵循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写的能力要在大量的写作实践中形成,阅读能力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形成。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更需要一个长期濡染的过程。经验告诉我们,语文是自己学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在语文学习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没有充分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大学语文必须着力呈现语文“语”加“文”(即语言的创造与形式的创造)的“元”品格,唤起学生的兴趣,养成自觉学习习惯。

二、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研究与实践内容

1.构建立体化课程体系

2008年上半年,东北财经大学举办了“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大讨论”。在学生层面,组织了座谈会和问卷调查;在教师层面,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撰写了相关论文。专门举办了研讨会,当时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参加了研讨会,教务处处长、人文学院等相关学院的多位院长、教授也应邀参加了研讨会。综合各个层面的意见,明确了东北财经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在目前大学语文课程偏重于审美性和文化性的环境下,我校大学语文课一方面要跟上全国课程改革的步伐,顺应大趋势,增强审美性和文化性功能,同时不跟风,不躁动,而是立足现实,讲求实际,坚守工具性阵地。创新理念,积极实践,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为了实现工具性、审美性和人文性三大功能,构建了兼顾“语”和“文”的立体化课程体系;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创造了持续性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施了实践性互动模式。

将大学语文分成“语”和“文”两部分,分科设课。“语”的部分包括应用写作、演讲与口才和语法修辞与逻辑等,其中,应用写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其他为任意选修课;“文”的部分包括文学欣赏、唐宋诗词赏析、红楼梦导读、鲁迅导读、戏剧欣赏、影视文学赏析、西方文学名著导读、传统文化十六讲、 《论语》导读和《庄子》导读等,其中,文学欣赏为公共基础必修课,其他为任意选修课。“语”部分的课程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与表达能力为主要目标,“文”部分的课程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审美趣味以及增强文化素养为主要目标[2]。这样,通过以应用写作和文学欣赏为核心的大学语文课程群的建设,从课程设置上确保三大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个性化需求。

2.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内容

把大学语文5学分 (90学时)分为3+2,3学分 (54学时)用于文学欣赏,2学分 (36学时)用于应用写作;3学分用于课堂教学,2学分用于学生自主实践。文学欣赏的3学分再分为2+1,2学分用于课堂教学,1学分用于学生自主实践;应用写作的2学分分为1+1,1学分用于课堂教学,1学分用于学生自主实践。

学生网络课堂实践,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为了有效地实现这种实践教学环节,我们研发出了颇具创新性的实践教学软件,在学校教务处网页上单独开辟了网络平台:文学欣赏课程实践园地和应用写作实践园地。界面主要包括“网络提交板块”、“评价板块”和“展示板块”三大组成部分,并提供了检索功能和抄袭作品警示。这一网络平台可提供学生提交作业、教师评判作业和师生相互阅读等多种功能,从而突破传统纸质作业的限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沟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持久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最大程度上改进学习效果。

作为大学语文改革的重中之重,这种实践教学环节的特别之处至少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加大学生实践的力度。第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也有明确的大纲和规定,是一种递进式的实践学习。第三,实践教学完全是一种网络化的教学方式。第四,实践教学初步建立了保障体系。为确保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成立了以院长、主管教学副院长和大学语文教学部主任为领导小组的管理部门,加强对全校大学语文实践教学的领导。同时请学校教务处和学校教学督导团随时通过网络平台对大学语文实践教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此外,还与各个学院辅导员建立联系,以便于任课教师与每位学生保持联系,确保实践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同时在大学语文教师队伍中选出责任心、事业心和业务水平都很突出的教师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教师们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遇到技术问题可以随时得到帮助和指导。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由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和监督者,教师的责任更大,工作变得更加复杂。而且,实践教学对教师写作能力以及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创立“3+2两段式”教学模式

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上,大学语文区分于其他教学的一大独特之处在于对持续性教学的重视和实施,以大学语文主干课《文学欣赏》为例,我们将教学活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在大一第一学期设置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文学欣赏部分,强调教师的示范性,教师在课堂上虽然只选讲十几篇课文,但是由于这十几篇课文在选文上的代表性,最后合起来,应该成为一个简明文学史体系、简明文艺学体系和简明文化史体系。应用写作强调范文赏析和学生习作点评,同时有针对性地讲授写作基础理论。所讲文种虽然也不多,但是由于所选文种具有代表性,最后合起来应该体现出写作理论体系。在时间安排上,文学欣赏放在大一第一学期进行,应用写作放在大二第二学期进行。这样安排是考虑到文学欣赏与高中语文的衔接性,应用写作与专业学习的融合性。

第二阶段在大一第二学期和大二第一学期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始终在实践中密切接触《文学欣赏》,在时间和要求上都有明确的规定,内在地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切实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文学修养和人文情怀。

4.建设以实践为中心的网络教学平台

“3+2两段式”教学需要依托网络平台及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因此,应着力加强相关的网络资源建设。东北财经大学的语文网络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课程”、“大学语文实践教学园地”和“大学语文在线”等三个网站,实现了资源搜索、远程教学、题库测试、论坛交流、课件共建和师生交流等系列环节在网络环境中的多元搭配互补。

在上述网站中,“网络课程”是主要用于教学工作的网络平台。在“网络课程”中设有“多媒体资源”,包括教师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和部分教学录像;“教师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电子教案等; “学生学习资源”包括练习思考题、重点难点和模拟考试题等。

在“大学语文实践教学园地”中设有“我要交作业”、“评论专区”、“精华文章”、“最高人气选手”、 “年级作品集”、 “抄袭作品”和“教师私塾”等多个栏目,是学生学习交流和语文写作的主要场所。教师在教学平台定期公布作业,引导和督促学生课下自主实践,对学生作业进行抽查和点评,推荐精华文章,发布典型病文等。教师与学生亦可利用此平台就学习中的问题直接进行交流。

在“在线学习”中设有教材全部课文的学习材料,包括“课文概述”、“课文学习”、“作者简介”、“学习重点”、“本课练习”和“拓展资源”等,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依托网络,东北财经大学的语文教学逐步建立了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课下在线学习为重要辅助、以读、写实践为中心、以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研讨为促进的新的教学模式。

5.考试方式改革

实践考核也改变了单一机械的考核方式,建立了以能力测试评价为主的考核体系。《文学欣赏》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以及单独设立学分就充分体现了对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在实践内容中也能充分体现出来。即便是课堂教学之后的闭卷考试,命题原则也是以考核能力为主,除了一些必须的经典篇目背诵之外,其他都是纯粹的能力测试,与死记硬背并无太大关联。而《应用写作》甚至取消考试环节,以平时实践考核成绩作为获取学分的依据,让考试评价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和科学的评价体系。由考知识变为考能力,以此来调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以考促教和以考促学。

三、实践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语文实践园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网络写作的环境。传统的作文写作,学生只面对想象性的教师这个人进行写作,语言文体总是在满足教师这个单一主体的需要;而在网络写作中,学生不仅面对教师,更要“陷入”很多人的各种回复之中,极大地增加了通过写作进行交流的乐趣。同时,学生并不是进行传统的语文写作,而是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感悟好文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并通过书评和论文等形式,使得学生的汉语写作内容丰富、意义多元和文体杂多,从而实现表达水平和人文精神的双提升。网络写作解放了课堂。学生的写作和评价,构成了大学语文写作的核心活动。传统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写作,教师精力有限,学生兴趣不足,一个学期作文的写作数目极其有限。而网络写作活动中,学生的写作可以得到及时互动的回应。定期把优秀作品集结成文集,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同时也有利于持续性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个开阔的进行稳性动态思维的立体时空,适当地保持阅读和写作的连续性,这样才可能达到极佳的效果,才能够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达到教育的目标。

2.促进了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为了写作,写作为了表达思想和展示才华。为了写出好文章 (出色地完成作业),学生会自觉地、自主地进行大量的阅读和研究性学习。综合性的考核方法会对学生的写作和阅读产生有效的制约,充足的网络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极大的方便。这样,语文学习就会形成良性循环,阅读和写作能力会逐渐提高,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习惯逐渐形成,相应的能力也会得到有效培养。

这种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与持续性教学和“日常化”学习习惯的融入也密切相关。兴趣培养之后,持续性教学往往会更好地促使学生将文学学习带入到一种“日常化”的状态当中,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学生在一种“强制”的环境下不得不投入到文学的学习当中,久而久之,这种“强制”、被动就有可能转化成一种主动性的学习,当学习的主动性建立之后,习惯便自然养成。采取这种持续性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日常化”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融入,当对文学的学习和领悟变成了习惯之后,教学环节便悄然身退,而这时学习本身却并不会因为具体教学环节的终止而结束,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名副其实的持续性和自主性。

3.恒久性学习效果的生成

与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融入相对应,教学改革也促使了恒久性学习效果的生成。恒久性学习效果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知识的反复运用,另一方面,尤为重要的是,这种恒久性学习效果本质上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而一种能力的形成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密切相关,只有把学习作为一种主动性的行为,它才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和修养,持续性教学对学生自身实践环节的重视便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而特别设置的,目的并不在于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而是希望通过教学产生持久的影响,从而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4.促进由知识向能力,最终向人文素养的转化

具体来看,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评价和鉴赏能力,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和健康。二是通过对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认识,提高母语修养及综合文化素质,并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为其发展人格和深化专业学习创造条件,从而实现学生“读书、修身、成才”的统一。持续性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正是希望通过反复的、长期的熏陶,让学生形成“日常化”的学习习惯,内化为自身的主动性、恒久性学习,使大学语文由课堂教学的终点变为终生学习的起点,从而最终实现我们所设想的教学目标[3]。

5.提高了教学效果,节省了教学资源

如上所述,改革后的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得到大幅提升。2008年教改方案实施的第一年,东北财经大学语文课程网上综合评议分数由原来的全校倒数第一名提高到正数第一名,《应用写作》教学效果尤为显著。我校大学语文总学时为90,学时之多在全国高校中独一无二。但是由于实行实践教学和持续性教学,开发网络课堂,课堂教学时数并没有增加,仍然与过去的54学时相同,与全国其他高校学时数相同,没有增加学校教学资源的负担。并且,教师和学生可以不拘时间地点,在自己方便的时候登录网上课堂,评改和提交作业,这样既解放了教师,也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反,由于有评点和提交作业的约束,有丰富有趣的“大学语文实践园地”,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把业余时间更多地用到业务和学业上来。

[1] 陈洪.在改革中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7,(3):16-18.

[2] 李瑞山.论大学语文的课程方向与内容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7,(6):62-65.

[3] 杨志坚.大学语文教育是在高等教育层面进行母语教育的一种形式——在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节选)[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2.

猜你喜欢
东北财经大学大学语文学分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An Analysis of George Orwell’s Anti—Utopian Elements in 1984
Vehicles for Reading—Open the Door to Education
学分美食
国际化国际商务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2015年全国会计学博士毕业生名录及博士学位论文题目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