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爱霞
个性化写作即指学生写作内容的真实性和思考的独特性。为了让学生的写作根植于生活,表达其独特感受,我抓住作文提升的“8”个环节,进行梯级训练,具体在“读—析—悟—察—练—评—改—赏”中,引领学生将“读与析、悟与察、练与评、改与赏”结合起来,持续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阅读名篇佳作是写作提升的基础。让阅读与写作牵手,学生不仅可以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素材、技巧甚至灵感,而且可以在名家大师的引导下,富有感染力地去体验、感悟和鉴别属于他们的个性品质。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便会铸造学生的健康心理和鲜明个性。把阅读同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结合起来,让文学引领,丰富学生的体验,增加学生面对世界的气度,让学生与书相伴,用阅读丈量世界,用书香润泽生命。我利用“文化早餐”,课前几分钟,由学生每天轮流分享名篇或者进行新闻播报,学生获得了诸多启发,感知生活、分析事理的能力越来越强。
阅读社会人生是写作不竭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素材无不来自于生活。真正的个性写作,意味着学生对生活对生命的那刻骨铭心的、至少是有所感悟的独特体验。感悟生活不仅要体验生活,还要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剖析、探求自己的独特感受,为个性写作注入源头活水。
例如:刘乔萍在《正在长大》中,前文写了“回到老屋,引发对小时候生活的美好回忆”。结尾几段她这样写道:正在长大的我,多么想回到小时候和姥姥、姥爷并排躺在热炕上;正在长大的我,多么想再和姥姥一起种种地,她犁地,我播种;正在长大的我,多么想让姥姥一直拥有好的身体,永不老去;正在长大的我,多么想让老屋在岁月中风雨不动。
正在长大的我,总是很想抱抱姥姥,可是我怕,怕抱到骨瘦如柴的姥姥,怕摸到皮肤干皱如老树皮的姥姥,怕看到一天天无法阻挡地老下去的姥姥。
正在长大的我,竟然变成了这样一个害怕面对现实,害怕时光流过的人。
可是,如果能有一种办法能让姥姥不再老去,要我做什么都在所不惜。
因为,我的正在长大,换来的是她的摇摇如坠……
这是一个十五岁的学生对成长的感悟,这样的感触是令人感慨的。这种文学感染力,正是因为作者融入生活而生发的,才如此独到而珍贵!
个性化写作一方面要求学生必须拥有独特的感受,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寻找自我,净化自我,回归纯洁、拥抱质朴,这是抒写真我的前提和基石。教师一定要时时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美好的人性品质和写作潜质,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并延引到课堂写作中来,使其大胆地抒写本色真我。同时,积极培育朴素真切的文风,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真切体验,挖掘人情事理,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她当时竟然是嘴抿着,右手竖起大拇指,不住地点头。更重要的是,她的眼神是满意,是认可。她的双眸晶莹透亮,正散发着光辉,好像一颗耀眼的珍珠,在这堂语文课里熠熠生辉。盯着那双明眸,让我完全看不到周围的景物,好像那双明眸大得能够包容下整个我,我甚至沉醉在那个眼神中,久久不肯离去。我看到了希望,正在她的眼球中慢慢向我走来;我看到了自信,在她眼球中映出在我的脸上。那时,我已经完全进入那个眼神的世界,即使低下头,也永远抹不去。
——《感谢那眼神》
这样的笔触,只有亲身经历过,才有此细腻观察和独特领悟,才产生了“用心感悟,化平淡为神奇”的灵性和力量!
要表达出个性化的思想,必须借助不随流俗的佳句。要使语言的风格多样,凝练简明,抑或含蓄华美,都必须具有两点:一是要有生活体验、生活阅历、生活积累;二是要有敏锐的眼光,发散的思维。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构思、去挖掘、去写作,更需教师的点拨与激活。通过思想积淀,学生逐步形成个性思维、批判思维等能力,为张扬写作个性奠基。
在学生眼睛里,回眸童年,这样写道——
那时的我喜欢坐在炕上看姥姥糊窗户:自己家用炉子烧水和面粉弄成的糨糊,裁好的画纸,大个的剪刀……姥姥将原来的纸撕掉,换上新的。透过那小小的窗户,我看见北方的苍穹像欧洲电影片尾的字幕,悠长悠长地从眼前流过去……
这样的画面得益于文学的熏陶和教师的启迪:我总是对学生说,胶州是一方独特的净土,立于城市与农村的立交桥上,我们有城市的繁华,也能感受到乡村的质朴。我们拥有多彩缤纷的生活,我们的写作过程也应该是多样的、幸福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例如:母亲径直地走到纸篓前,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淡淡地、细细地,一丝不苟地剥着橘子。我有些失落地拾起地上的尺子,呆呆地望着母亲的背影:背微微有些佝偻,刚刚洗过的头发四散在肩头,像秋末里垂落的菊花,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橘子香。那时,嗅着那缕橘子香,那么令人心安……
这是学生创作的片段,在写母亲外貌和父亲动作的细节中,融入了真挚的情感体验。我用电子白板呈现,让学生点评欣赏,既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此外,发挥教师自身优势,以下水文随时带动;欣赏名篇佳作,吸引学生进入写作佳境;范文引路,让学生自由创作;积极投稿真诚分享写作成果……都是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善于写作的重要策略!
提高个性化写作能力,这是作文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练与评相结合,才会做到:顺手拈来,细腻描写,突出主旨,实现“善写”的目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在主题、结构、写作手法、语言表达诸方面,张扬个性,展现风采,关键要培育学生个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将三年的作文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我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总体目标基础上,按部就班地安排写作内容,进行梯级专题训练,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比如,按年级分层:七年级强化真实性。抓住本阶段学生“认知发展——形式逻辑思维形成阶段”的特点,既要向他们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又不能奢望过高。引领学生以一颗纯洁真实的心灵去认识自己,关注生活,抒写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使学生形成“求真”的写作习惯;八年级强调个性化。抓住本阶段学生“独立意识高涨——抽象逻辑思维形成阶段”的特点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形成他们富有自我的创作风格;九年级突出思想性。抓住学生“社会阅历增多——辩证逻辑思维形成阶段”的特点,有效发挥导向作用,帮助学生逐渐完善自我,使作文在立意方面走向更为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课堂是什么? 是由一条思维、两条思维、三条思维、无数条思维碰撞而构成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智慧空间。在这里,师生互动合作,在碰撞中改赏文章,提高审美水平和评价能力,带动后进学生实现“会写”的目的。
“循环阅读”作文批改法。即将学生作品分发给不同的学生,四人一组,轮流阅读并做点评,这不仅能够节省批阅反馈时间,又增加了眼观耳听的直观性,这种合作互动批改的方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起到先进带后进的作用,深受学生喜爱。
“范例引路”作文评价法。即从学生习作中选出两三篇有代表性的作品,确定讲评重点,并根据这一重点,创设情景,提出要讲评的问题,由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让学生先思考,然后组织小组讨论,最后派出代表,全班交流。通过学生对不同观点的辩驳,思想的碰撞,在补充修正中,加深理解,陶冶性情,提高辨别美丑是非的能力。
“想象联想”作文欣赏法。即联系生活,填补空白,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文学语言常常留下空白,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时能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将语言与平时自己丰富的阅历和以前所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品味语言的潜台词,读出弦外之音,也读出作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