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海燕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
近年来,俄罗斯无论是从国家,还是从企业层面都始终保持着对其远东的关注,特别是能源项目的合作。2013年3月21日俄罗斯政府批准了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后,俄罗斯国家天然气公司(以下简称俄气)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签署了俄罗斯从东线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此外,在3月份时,俄气正式批准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建设液化气工厂及准备建立资源基地的计划。中俄两国开展合作的重要性得到两国政府的认同。《2030年前俄罗斯国家能源战略》的优先方向之一是从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的天然气产地增加向亚太国家出口天然气的份额,目的是使天然气出口方向多元化。预计到2030年前俄罗斯向亚太国家市场出口的天然气份额将提高到19%~20%。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重点要实现对中国的供气。为此,2013—2020年间,俄罗斯东部需要开发一些大型天然气田,建设天然气管道及液化气终端。但是,目前大部分面向中国的项目还没有开始实施。
2007年,俄罗斯批准了《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建设统一的天然气开采、运输和储藏系统向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出口天然气》(简称东部天然气项目),由俄气负责建设。俄气现已制定了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计划。目前俄罗斯还不是中国的天然气主要进口国,中国也不是俄罗斯出口的主要方向。2011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4亿立方米,占中国天然气进口的1.2%,而中国在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总量仅占0.2%。俄罗斯已通过“萨哈林—2”项目向中国出口液化气,通过管道运输天然气至今还没实现。
关于从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谈判在东部天然气项目批准前就开始了。2004年10月,俄气与中石油签署了一个战略合作协议,初步拟订了工作的主要方向,之后双方就供应路线问题开始进行谈判。目前对于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制定了两条路线,西线(经阿尔泰天然气管道)和东线(经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此外,为了实现东向天然气出口的多元化,计划扩大液化气基础设施建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修建液化气终端。俄气向中国出口天然气双线的进展情况:
西线:天然气出口量为300亿立方米,合同期限为30年。途经路线:汉特-曼西自治区、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托木斯克州、新西伯利亚州、阿尔泰边疆区、阿尔泰共和国至中国。利用西西伯利亚的气田,计划2015年底开始供应。目前进行了经济技术、供应路线的研究,完成了投资论证。双方还没有签署买卖合同。
东线:出口量为380亿立方米,合同期限30年。途经路线:第一段,雅库特—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加上通往中国的支线或者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建液化气终端(年150亿立方米);第二段,连接伊尔库茨克的资源,资源基础是恰亚津斯克和科维克金气田,计划2017年底开始供气。2012年10月通过了就恰亚津斯克气田建设项目,修建雅库特—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天然气管道建设最终的投资决定。2013年2月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建设液化气终端的项目进入到投资阶段。目前双方还没有签署买卖合同。
2006年3月,俄气和中石油就签署了《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备忘录》,双方约定了关于期限、数量、供应路线和定价原则的基本协议,确定通过西线供气。2009年10月,两个公司签署了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基本条件的框架协议(适用于西线和东线)。在文件中确定了详细的数量(每年680亿立方米)、路线和开始供应的期限。甚至还在协议中规定了天然气定价与石油价格挂钩。2010年9月,俄气与中石油签署了向中国供气的扩充条件的协议,其中确定了就西线供应的关键的商业标准:数量、开始出口的期限、水平、供应增加的时间、保证款数额。
2013年3月中俄签署了通过东线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这是双方第一次就东线供气确定了供应条件。签署之前已经通过了就开发恰亚津斯克产地,甚至是开始实施修建天然气管道雅库特——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项目投资的决定。这个文件是双方30年合同计划的基础,其中确定了基本的供应标准。预计相应的买卖合同将在2013年底签署,备忘录中可能预先规定支付预付款的内容,这有利于下一步关于价格的谈判。关于西线供应价格双方至今未达成共同的意见,东线也没有达成最后的协议。中方支付预付款可以缓解俄气资金紧张问题,而中国在价格方面增加了还价余地。
中俄天然气价格谈判进行了很多年,在谈判中中国的优势是可以选择其他天然气供应者,如来自中东和澳大利亚的液化气,还有土库曼斯坦和中亚国家的管道天然气都具有较大的竞争力;而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和对天然气的持续稳定的需求是最吸引俄罗斯的方面。
对于中国来说,目前俄罗斯是一个重要的,但还不是主要的天然气供应来源,尽管不久前,双方签署了就东线供应天然气的备忘录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此积极的评论。
1.中国天然气需求增速快,进口依存度提高
进入21世纪,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增长加快。近年来,平均每年增长更是高达20%左右,天然气进口量持续增加,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其中,2010年进口量达到17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到15.8%。随着中亚天然气管道及一批LNG接收站的投入运营,进口天然气的比重还将不断上升。国家能源“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7.5%。但是,提高天然气份额的目标相当难,2011年天然气的份额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只有5%。2015年之后,天然气需求的增长将继续,到2020年对天然气的需求将达到3000亿立方米。
2012年,中国天然气需求量为1470亿立方米。其中自主开采1080亿立方米,进口425亿立方米。近年来,国内天然气开采的增速出现了下降,提高开采量很难,需要加大非传统资源的开发。国家计划2020年前开采600亿~1000亿立方米的页岩气。但是,目前页岩气的工业开采还未进行,开发费用很高,在中国开发非传统天然气的钻井需要花费1200万美元,而在美国只需要100万~300万美元。
与开采的复杂性相伴的还有内部价格问题。现在,天然气价格主要是根据其生产成本由国家定价,但是,这种被调控的价格对于开发企业来说是亏损的。现在,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实行统一的天然气最高价格,而不考虑供应的来源,给予天然气生产商更大的自由,鼓励其开采。
2.中国天然气市场的进口气源竞争较激烈
中国进口气源有两种,一种是管道气,一种是液化气。2012年天然气进口425亿立方米,其中200亿立方米是液化气,其他是来自土库曼的管道气。到2015年,进口将增加到每年600亿~800亿立方米,到2020年,达到每年800亿~1400亿立方米,这意味着相比2012年,每年增加了400亿~1000亿立方米。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签署了每年400亿立方米的进口合同,未来还可能增加到650亿立方米。目前,从土库曼的管道天然气的输送能力是每年300亿立方米,但是到2014年每年需输送550亿立方米。中国正在铺设第三条西气东输管线,可以接受来自土库曼的天然气,以及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从2013年开始,中缅天然气管道开始供气,每年可供应中国120亿立方米天然气。
中国进口液化气的来源选择较多,可以从澳大利亚、卡塔尔、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进口,中国与这些国家有着长期的合同,可以到2018至2035年。而且,在2010年时,中国从这些国家进口的液化气总量已达400亿立方米,几乎是现在进口液化气数量的两倍多。
来自土库曼斯坦、缅甸的管道气以及进口的液化气每年可达400亿~500亿立方米。在页岩气开采加快的情况下,这一数量总体上可以满足中国的进口需求。中国气源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价格因素,暂时管道气和液化气之间的价格差距还不大。2012年12月,根据彭博资讯的数据,从土库曼斯坦进口管道气的价格大约为每千立方米375美元,液化气价格要贵一些。
中俄双方的天然气进口谈判多年没有完成,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双方就价格问题还没有达成协议。俄罗斯提出应同比欧洲市场价格(每千立方米355美元),指出中方提出的价格对于俄罗斯是亏本的(每千立方米235美元)。中国认为国际天然气市场和中国国内之间存在巨大的价格差距,很难同意俄罗斯的价格。为了使中国同意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俄罗斯提出的价格应该与中国国内其他来源的天然气以及中国自己生产的天然气价格相近。不同来源的天然气的热值不一样,为了方便比较,价格不是用数额来表示,而是用能量单位表示。1000立方米的俄罗斯天然气包含3600万吨的BTU(英国的热量单位)。中国通过管道进口的中亚天然气价格很便宜,因此俄罗斯天然气在这种背景下变得缺乏竞争力。权威机构普氏能源资讯发布的2012年8月的数据,进口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价格是每百万BTU10.22美元;从乌兹别克进口天然气的价格是每百万BTU 9.17美元。每百万英热单位10美元大约等于每千立方米360美元,仅略低于俄罗斯天然气供应欧洲的价格。
而2012年中国进口液化气的平均价格为每百万BTU10.77美元。液化气的平均价格较低,因为来自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液化气价格非常低廉,而卡塔尔和俄罗斯的液化气价格几乎达到了每百万BTU18美元。来自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液化气价格低廉主要是由于他们与中国曾经签署的长期合约定价较低或使用固定的价格,如果旧的协议到期,那么中国液化气的平均价格将会提高。例如,澳大利亚与中国新合约的定价公式是按照在石油价格平均为每桶100美元的情况下,液化气价格将至少每百万BTU13~15美元。从缅甸进口到中国的天然气价格比较便宜,每百万BTU不到10美元,2013年年中开始进入中国,供应数量每年可达120亿立方米。中国天然气供应的第三个来源是自主开采的天然气。国内天然气价格由国家监管,并在不同的省份和消费者之间差别很大,但平均价格很低,每百万BTU5美元左右。天然气的价格虽然是由国家规定的,但其实是基于国内天然气的生产成本。但以低成本开采的常规天然气的产量是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的,因此,要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就必须生产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也就是从致密的岩石中提取天然气。国家对页岩气的生产非常重视,但是中国页岩气生产显然会比在美国要贵得多,所以中国需要进口天然气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综上,中国需要俄罗斯的天然气,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提供的价格总体上与中国从其他来源的天然气价格在同一水平上,但中国为什么不急于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中国国内天然气价格较低,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进口中亚的天然气成本明显增高,供应给国内市场亏损严重。但目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中国正在进行天然气价格改革,并在沿海省份试行,在未来,新的定价体系将扩展至整个国家,此时俄罗斯天然气也必将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其次,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交付到最终消费点的天然气的运输成本也是一个因素。比如,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输送到中国,在边境上是每百万BTU10美元左右,但从最西部再运输到东南沿海最发达的地区,气体的最终成本较昂贵,价格上升了50%,已经相当于液化气的价格,而液化气本身虽然昂贵,但其在国内运输的成本是最小的。
此外,在中俄天然气谈判很长一段时间内,俄气在供应中国的路线上,一直把西线摆在首位,而忽视了运输成本。随着东部天然气项目的发展,东部路线更具优势。俄天然气输送到沿海市场明显便宜些,其运距仅为西线的2/5。此外,中国也需要供应的多元化,不仅从供气的来源,而且从管道运输方向上。从俄罗斯的角度考虑,也有类似的运输成本问题。早些时候,当把西线作为主要的供气方向时(来自西西伯利亚的气田基地),对于俄气公司来说,从俄罗斯到中国边境上的价格确定的原则是与俄罗斯供应给欧洲的天然气价格相当。因为从西伯利亚天然气产地到中国和欧洲的距离是相同的,所以卖给中国的天然气价格和欧洲的差不多。
但是,现在从东西伯利亚的恰亚津斯克和科维克金斯克供应天然气。远离欧州(约5000公里),与中国更接近(小于2000公里)。很显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天然气的价格不可能与欧洲的供气价格相同。未来东部天然气管道只铺设通往中国的支线,终点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建设液化天然气厂。在这种情况下,天然气价格应该是建立在与来自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液化气相同的价格的基础上。最终俄罗斯输往中国的天然气价格可能采取传统的方式,与石油价格挂钩。
因此,中俄天然气的谈判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现在各种条件基本上已经具备,两国的谈判也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2013年3月两国领导人已经就东线供气达成协议,年底将签订包括定价等细节内容的买卖合同。俄罗斯天然气进入中国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