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滨海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3-03-27 17:44李秀桂
当代经济 2013年4期
关键词:滨海海南旅游

李秀桂

(海口经济学院 海南 海口 570203)

一、滨海旅游的概念

国内学者对滨海旅游未能给出一致的定义。刘洪滨认为滨海旅游是以滨海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为依托所进行的旅游活动;董玉明认为滨海旅游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以滨海资源为依托,为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而进行的滨海游览、娱乐和度假等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本文结合前面学者的观点认为滨海旅游是以滨海旅游资源为基础,依赖滨海复杂的生态系统,以“3S”(即阳光、沙滩、大海)为主要内容,为了向大众提供物质和精神双重享受而开展的美食、娱乐以及观光等全体活动的统称。

二、海南滨海旅游发展的状况

海南省处于我国的最南部,属于热带地区,与美国夏威夷同一纬度。由18个市县和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组成,陆地国土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全年暖热、雨量充足、资源丰富。每年晴日在300天以上,长夏无冬,是避寒、冬泳、度假的旅游胜地。海南海岸线长达1617.8千米,沙岸占了一半以上,沙滩的宽度在几百米到一千米之间,向海延伸坡度大都集中在5度,十分平缓;很多海滩相对平静海水清澈,沙白如雪,四周是优质沙滩,可开发成海滨旅游胜地。

海南现有旅游线路主要分为三条。东线为海滨观光休闲游,走海口—琼海—万宁—陵水到三亚的路线,这条路线可以领略到海南独具特色的椰风海韵,是首选路线也是海南现有旅游路线中最为主要的一条;中线是以欣赏黎苗风情民俗为主,集中在通什、保亭、琼中;西线是以原始森林探险游为主,绝壁幽谷和密林险滩是探险旅游者的首选之地。

据近几年黄金周的数据统计,来岛旅游的游客出行的旅游方式呈现出以“家庭游”和“自驾游”为新的市场主力军,散客市场后来者居上的局面。

三、海南滨海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

1、海南滨海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

(1)资源优势。海南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当中国的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而海南岛仍是阳光明媚、绿草如茵。得天独厚的环境、气候使海南成了大部分北方游客的首选。同时也成了沙滩排球等体育活动的冬训基地。

三亚拥有一流的3S资源,有照射时间足够的阳光、有未被污染的海水和优良的海滩。在《法兰克福汇报》上,来自德国的媒体认为三亚可以和坎昆岛相媲美,这座城市已经具备了未来发展需要的所有资源。

(2)政策优势。因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契机,针对海南的发展国务院勉励其充分依靠自身的特区长处,鼓励当地在做探索性的建设,并提供大量的政策帮助,这些政策都为将海南岛建成国际旅游岛打下坚实的基础。

签证方面,在2003年时海南已获准了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21个国家超过5人的团体在15天以内的旅游可以免签证特权,而在计划建成国际旅游岛后,又新增了5个国家,免签证国家达到了26个,人数也从5人减少到了2人。现在海南省又向国务院申报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即扩大至62个国家的旅游团和公民个人来琼15天免签证。

航权政策方面,第三、四、五个航权早在21世纪初就已经开放,而且还有九个配套的支持政策,开辟新的国际飞行路线。

在税收上也有政策优惠,比如降低公司要交的所得税,进出口货物退税等。在创建国际旅游岛建设时期,海口、三亚机场口岸设立了免税品商店,给国内外投资商进驻海南提供了便捷,而对投资基础设施方面给予了更大的税收优惠政策。

(3)生态优势。2009年海南岛森林覆盖率达到59.2%,天然草原面积142.5万亩,空气质量总体优良、基本保持国家一级水平,82.8%的河流和88.9%的湖库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III类标准,86.7%的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符合国家一、二类标准。世界环保组织主要是检测接近50个国家多大158个大中城市的环境状况,1999年和2003年的数据显示,三亚在这些城市中的排名高居第二。

(4)品牌优势。旅游产品品牌优势,三亚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拥有国内著名的度假旅游地。亚龙湾旅游渡假区、天涯海角游览区、南山文化旅游区等尤为著名。

地区品牌宣传优势,近年来,海南开始举办各种国际性赛事,如从2000年开始举办了8届“中国新丝路模特大赛”,2003年举办了“亚洲高尔夫巡回三亚公开赛”,2005年举办“南山海上观音开光庆典”,2005年举办“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2006年“首届世界先生总决赛”,第53、54、55、57届“世界小姐总决赛”和以2000年开始每年的海南岛欢乐节的举办与宣传,这将海南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同世界时尚之美完美结合,大大增加了海南的知名度,提升海南的旅游市场份额。

2、海南滨海旅游发展的不利条件

(1)文化底蕴不足。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海南的绝大部分滨海旅游地都是依托滨海地区的自然资源,缺乏对人文景观的开发,尽管海南有黎苗文化、有五公祠、海瑞墓等,但没有很好地跟自然景观相结合。

(2)旅游交通不够完善。旅游大巴质量低劣,且在旅游旺季大巴数量供不应求,而旅游淡季则大巴闲置不少,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出租车市场不够透明,以三亚为例,黑车屡禁不止,出租车宰客十分严重,甚至出现出租车形成各种势力范围;而海南的交通指示牌也不完善,不能很好地为自驾游的游客提供方便;在国际航班方面只开通了日韩俄等小部分的城市,还未真正达到国际旅游岛的标准。

(3)旅游服务专业人才短缺。海南旅游市场的快速成长,旅游人才短缺越来越突出,目前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中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高端人才最为缺乏,还有旅游电子商务、信息技术、金融知识等方面的新兴专业旅游人员。海南现只是十几所高校开设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有脱节。多数旅游企业如旅行社对员工缺乏再继续教育的培养。加之,现有的旅游人员特别是导游、司机为了捞取高回扣,施展种种手段。这些极大地影响了海南旅游的发展。

(4)自然灾害的影响。海南地处热带,属热带气风气候,夏末秋初的时候经常会发生热带气旋,与此相伴的大多是台风、热带风暴,这将对正在旅游的游客构成威胁,并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来岛旅游的机会。

综上所述,海南滨海旅游要持续健康发展,保护环境是关键,挖掘文化是重点,人才的培训和招揽是保障,海南应凭借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契机整顿现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与管理,完善各项基础建设,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创造新的海南国际旅游岛。

四、海南发展滨海旅游的对策

1、展示海南滨海旅游的文化特色

滨海旅游资源吸引力之处在于拥有了“3S”资源,但“3S”资源是一种遍在性的资源,任何一个滨海旅游目的地都拥有,为此旅游者对滨海旅游目的地的向往不仅仅满足于“3S”资源的体验,对滨海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体验也提出了要求。旅游业只有加入当地的文化特色才能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产品。

海南应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将具有独特的黎苗文化、海洋文化、美食文化、高尔夫球文化、椰树文化、长寿文化等文化展现给世人。同时除了常规的海南文化古迹,如海口五公祠、海瑞墓、琼山琼台书院、文昌文庙和宋氏祖居、琼海红色娘子军雕像、万宁东山、三亚鹿回头公园、南山寺、崖州古城、东坡书院等外,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滨海旅游节庆活动,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夜的换花节、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至十二的冼夫人文化节、“三月三”节、中国海南岛欢乐节、三亚天涯国际婚礼节、南山长寿文化节、保亭七仙温泉嬉水节等活动。将当地具有特色的节庆活动包装打造,定能提升当地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2、加强基础设施服务功能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发展基本的保障,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各个产业的发展就缺乏支撑和载体,各种稀缺资源就难以体现出应有的市场价值。如琼州海峡形成的天然交通瓶颈,使海南的物流成本远远高于大陆省份;教育文化水平较为滞后,高考毛入学率远低于全国水平;医疗资源缺乏,卫生服务水平不高,据2008年统计海南社会办营利性医院在全国排名倒数第3位;文体娱乐整体发展缓慢,缺乏国际通行的文体娱乐项目等。而目前海南中西部的发展又相对滞后于东部。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目标。

海南要建设国际旅游岛,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利于拉近地区间发展的差距,使全省各地区协调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首先要解决交通瓶颈的问题,其次是加强教育、医疗、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示系统等涉及游客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问题。

交通问题是旅游可进出性问题,是旅游首要解决的问题。虽然海南交通以公路为主三纵四横,铁路方面粤海铁路连接到岛外市场,东环高铁打通海南东线道路,同时拥有里海口、三亚两个国际民航机场,但要想达到国际旅游岛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2)加强基础服务建设。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加强旅游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加强高校旅游特色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快培养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的急需高层人才,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对各类人才的引进。应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创新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构建高层次的人才交流、集聚平台,出台落户、住房等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高层次的各类经营管理和专业人才。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旅居海南的各类人才参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其次,在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方面。对新员工的招聘通过需求制定旅游企业的人才招聘计划,可以采用对外、对内招聘,岗位轮换等方式;而在职员工应通过激励奖惩,对旅游企业内部应建立完善的、具有可操作的人事考核和奖惩制度。尤其是对导游考核及奖惩方面,由于海南导游中不乏存在着返人头费、吃回扣、宰客等不良行为,为此要提高导游员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必须加强对导游员的培训和考核;同时应根据旅游服务的需要,举办各类的培训,如职业培训、岗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心理素质综合培训等,从而提高旅游专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满足再教育再提升的需求。

3、加强营销发展国内外市场

海南滨海旅游要想稳固原有市场,开拓新的市场,应该对不同目标客源市场对旅游产品喜好、旅游消费特征,做到营销的针对性。

目前海南的国内客源地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浙江、北京、成渝、东北、天津、福建等消费能力较强的地区。其中北京与长三角是以高端度假和专项旅游产品为主;珠三角的游客是以短期度假和自驾车、自助游等专项旅游为主。为此应以目前客源地为基础,做好形象工程,可以利用多种传媒手段,如广告、新闻等方式宣传,或邀请知名导演来海南拍摄电视、电影等,从中宣传海南,打造具有深刻内涵、强大吸引力和震撼力的旅游胜地。既巩固原有市场,提高重游率,又开拓发展势头好的东北、成渝等区域旅游客源市场。

国外客源地主要是韩、日、新、俄等。据调查得知其中60%韩、日游客来海南旅游的目的是以打高尔夫为主,俄罗斯和欧美游客以海滨度假为主,新马泰游客以探亲和度假为主。了解了各客源国来海南旅游的目的,就可以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营销手段,吸引不同客源地的游客。例如可以凭借参加各种国际旅游展销会,对国外客源市场进行各种促销活动,邀请考察或建立合作关系。也可以举办一些如TCL高尔夫精英赛、世界环球小姐比赛等吸引世界眼球的国际性赛事。

4、加强滨海旅游生态环境保护

(1)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环境。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滨海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珍惜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树立全民环保意识,坚决杜绝过度开发,坚决禁止破坏性建设项目上马。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使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

(2)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意识。加强环境意识应形成“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马尔代夫全国人民的环保意识就很高。环保知识也在学校得以大面积的普及传播,使岛上的孩子们从小就有环境保护的意识。而滨海生态环境的维护者主要是旅游者、旅游业从业人员和旅游地的当地居民,大家应该树立环境质量保护意识,认识到滨海环境的优劣对当地旅游的重要性。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惩处力度。正确处理好城市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减少固体废弃物、垃圾、污水等流入大海,减轻对滨海旅游环境的污染。对旅游区开发建设方面应严格按照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对旅游区的开发强度实施分类指导和严格控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和问责制,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建设,加强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发展、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1]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陈国香:温岭滨海旅游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09(23).

[3]陈砚:厦门市滨海旅游资源优势与潜力[J].海岸工程,1999(2).

[4]池雄标:滨海旅游理论与实践[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5]董玉明:海洋旅游[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6]杜丽娟、韩晓兵、刘芳圆:河北省滨海旅游资源特征与旅游业发展思路[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2).

[7]范业正、郭来喜:中国海滨旅游地气候适宜性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1983,13(4).

猜你喜欢
滨海海南旅游
滨海白首乌
滨海顶层公寓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岳滨海 藏石欣赏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旅游
滨海,中国航天再出发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