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金坛市第二中学(213200) 曹锁庆
在数学世界中,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然而在艺术世界中,曲线有一种独特的美。海豚之所以可以在海洋里轻松游动,流线型的身体可以有效降低海水的阻力;汽车和飞机在高速行驶中,流线型的外形设计也同样可以有效降低空气的磨擦力;凹凸有致的身材,让女人更有丰韵,更有味道。曲线美符合科学,符合人的审美观念,其中包含着变化,是对机械和呆板的突破,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变、求异的强烈心理需求。清代文学家袁枚曾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就是文章的曲线美。其实,在地理课堂中,也有曲线美,等待着我们去创造、发现和欣赏。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七年级学生在学习美国的纬度位置时,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去观察地图,回答下面的的问题:“美国的本土位于哪两条特殊的纬线之间?这说明美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五带中哪一个温度带?”而是先让学生回忆一下上学期学习的五带的知识(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然后让学生来判断下面一种现象是真还是假,即“在美国的本土有香蕉和菠萝的生产”。这种学习形式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而且,对于初中生而言,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这里表面上是问学生热带水果的种植,实际是让学生自主地思考美国的纬度位置,通过思考,大多数学生都得出了正确的答案,“不可能”,因为美国的本土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五带中的北温带。没有直接把问题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他们更感兴趣的问题的同时,无意识却真正有效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曲线式提问,虽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学生的思维更加积极,更加活跃。
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将其视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中,隐藏着丰富的学习资源,非常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是学生借助自己以往的体验,而对新知识和新技能不断整合,不断理解和不断内化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的体验是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有些体验,不一定是学生事先获得的,在地理课堂中可以即时生成体验,这就是地理课堂中的曲线式体验。例如在学习地球上的五带时,我就让学生在课堂中身临其境的体验了一下五带,我在同学们中间,选择了五位同学,其中有一位同学身穿红色衣服,有两位同学身穿黄色衣服,另外两位同学身穿白色衣服,让红衣同学站在中间,两位黄衣同学站在他的两侧,两位白衣同学站在最外侧。五位同学依次站好后,我让同学们猜测:这五位同学分别表示什么含义?聪明的同学们觉得很好玩,议论纷纷,最后,他们明白了五位同学分别表示地球上的五带,再让五位同学说说自己所表示的温度带。实践证明,这个活动强化了学生对于五带的认识,尤其是直接参与的同学,对五带,特别是自己表示的温度带印象深刻。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过于单一和呆板的教学形式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变得越来越被动,学生疲于应付,毫无快乐而言,这样的学习,怎么可以让学生喜欢?学习原本是轻松而充满快乐,如何还原它的本来面目,这需要教师开动脑筋,让学习方式多样化,曲线式学习作为改变学习方式的一种尝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成为一种可能,并且在学习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快乐。
千万不要小看学生的能力,在地理学习中其实有相当多的内容,学生可以自学完成,不必教师面面俱到地传授,对于比较简单的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向同学们说说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困惑。学生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学生的评议表达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对自己更加自信了,自尊心也增强了,同时也理解了做老师的苦衷,课堂上也更加尊重老师的劳动了。
在学习中,学生习惯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思维处于低层次。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学生从回答问题到设计问题,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学生在学习“欧洲西部”时,对于纬度位置,学生找出了穿越该地区的特殊的纬线,即北回归线,进而对欧洲西部的纬度位置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时,我引导学生去发现穿越欧洲西部的特殊的经线(0°经线),要求学生把这条特殊的经线找出来,并用红笔描绘出来,为这条特殊的经线设计两到三个问题,通过问题的设计,学生加深了对0°经线的认识,学习更有质量,在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作为言行和学习状况的评价者,而学生始终处于被评价的地位,这种被动的角色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积极乐观心态的养成。所以在地理课堂中,我们可以打破老师评价学生的僵局,让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甚至于可以让学生评价老师;学生无论是评价自己,评价同学,还是评价老师,都是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重要手段。在评价中,学生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与分析,更学会了承担责任。从被别人评价到评价自己和别人,学生的心态变了,学生的视角也变了,改变中,学生真正在成长,心智逐步走向成熟。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复习中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对学习的技能进行提高,但是传统的复习是老师讲,学生听,然后学生再做试卷,复习效果并不是太好。在复习中,我们也可以大胆创新,让学生在曲线式复习中,既轻松,又高效。
让学生在自主复习中,针对某一章节,列出这一部分重要的知识,并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拟一份复习提纲,复习提纲可以个性化设计,通过复习提纲的拟订,学生复习的自觉性更强,积极性也更高,因为学生天生就喜欢挑战自己。
相对而言,复习要比上新课乏味一些,学生容易疲劳,各种各样的活动就不可缺少。可以让学生在充分复习某些知识的基础上,组织一次抢答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活动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当然,这样的复习,效果一定是很好的。
平时,学生都是做教师出的试卷,形式单一。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来出一份试卷,学生感到很新鲜,兴趣很浓厚,在出试卷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知识进行整合和加工,对题目进行辨别和选择,无形中,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复习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提高,特别是对学生思维的提升,对学生各种能力的锻炼非常有价值。
西方哲学家罗丹说:“世界上本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会发现美的眼睛。”曲线美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在地理课堂中也不少见,关键是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曲线美,敢于创造曲线美,乐于欣赏曲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