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强,唐伟杰,郑 京
(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202)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中拟定、选择研究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进行实验、组织调查,开展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1]。显然,这一学习方式对于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等)均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切实转变角色,才能战胜这种严峻的挑战。本文结合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SRIP)项目实施过程,对于研究性学习视野下的角色转变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在研究性学习众多的类型中,面向本科生的项目研究受到了国内外众多高等院校的青睐。如美国提出的“本科生科研机会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y Program,UROP)[2]、武汉大学提出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华东政法大学大学生科学研究项目等[3]。顺应这一潮流,2012年,湖南科技大学设立了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Students Research Innovation Program,以下简称 SRIP),主要面向学习成绩优良、科研兴趣浓厚、创新意识强的非毕业班本科生[4]。以项目研究为载体,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全过程,包括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分析数据和提出书面形式的研究成果并口头报告。该年度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SRIP)共遴选资助180项,笔者有幸指导了其中的“基于组合原理的湘潭地区家庭用净水处理工艺设计”项目研究工作。
该项目针对湘潭地区水体特征,基于组合原理,对已有的家庭净水工艺进行组合创新设计,改进净水效果,设计开发一种经济可行的净水工艺。通过该项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物理化学、大学化学等学科知识,提高综合创新能力,而且能够掌握环保方面的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为了保证研究项目的进度质量,笔者在指导过程中积极探索、形成了“两放一收一细”的指导原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两放”一是要放下架子做学生:笔者虽然专业是材料物理化学,然而饮用水净水工艺亦是全新的课题。面对这一挑战,笔者主动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一起到图书馆查资料、查文献,阅读相关的书籍,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从学生做起,一路走来在该领域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二是要信任学生让其放手去做: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创新能力,因此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笔者尽可能为学生营造宽松的环境,尊重学生的观点,如学生认为净水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化学污染,笔者就鼓励其对湘潭地区水质进行调查研究,经过调研,学生掌握了湘潭饮用水的主要污染方式,做到了有的放矢有据可循。“一收”指的是“收心收力收成果”,大学生对科研工作富有热情而容易目标过大,笔者与其耐心沟通缩小研究目标,使其精力时间更加集中,对于研究过程中的照片、图片、资料笔者及时提醒及时整理;“一细”指的是过程管理要细致,如在进行项目申报时候,笔者提前让学生搜集资料预留充足时间,申报书反复修改论证,项目立项之后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定期与学生探讨,做到时时有事做、事事按时做、做后有整理,中期检查、论文发表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更为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一方面给予参与者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但是另一方面则部分颠覆了原有的角色定位。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者能否迅速完成角色转变而适应这一全新的学习环境。与一般的研究性学习相比,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更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参与者更为多元,不仅包含原有的教师和学生,而且还包含项目管理者;二是学习任务更为艰巨:与以往学习不同,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均要求物化成果,如研究报告、发表论文、实验结果、设计作品等;三是可控性更差: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一般为期1~2年,同时学生还负担繁重的课业,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学生的激情、心态、精力都处于不断变动中,学习进度难以掌控。因此,角色转变的任务更为艰巨和迫切。完成角色转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在研究性学习中,理想的教师角色是“平等中的首席”(First among equals),其作用要体现在“到位而不越位,参谋而不代谋,指导而不指令”。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须在以下方面完成角色转变:
观念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探索精神和求异精神,使学生以更加自信、独立、进取的态度对待研究项目,形成师生共享、平等民主、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应以自身谦虚进取的精神品质、勤奋高效的工作态度、务实认真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师应更多地激励(学生)思考,充当一位知识渊博的顾问、一位思想交流的促进者,一位帮助发现问题的服务者。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准,更要着眼学生的未来,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合作意识、欣赏能力、科学态度等。
能力上,首先,教师应通过电话、邮件、网络、会面等形式定期研讨,从而形成有效、高效、长效的指导能力;其次,教师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形成严肃的研究态度、规范的研究习惯、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不断成长;再次,调控研究进程,虽然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但是作为一项科研项目,教师必须及时指导、有效干预、积极参与整个进程,既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放任自流;最后,及时评价反思,一方面,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态度、品质、素养、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应对整个过程及时总结、不断反思,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上升为理性认识。
知识上,首先,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具有更为专业的学术功底,教师要完成从教到学的转变,不断更新知识内容、提升层次;其次,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具有更为综合性和集成性的知识结构,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研究会逐步涉及更为深层的专业领域甚至是研究前沿,且广度上会超越单科性的课程框架。因此,掌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和前沿领域,具备跨学科、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是教师的发展趋势;最后,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往往来自于科研、生产实践,教师应积极接触生产现场、提升实践能力,从理论走向实践。
同样,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学生无须考虑进程,只要跟上教师思路即可。而在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中,从选题、申请、中期检查、研究报告到发表论文等环节,学生均须亲力亲为,其付出要远远超出以往的学习,而唯有如此,才能体现研究性的本来含义。
由学习者向研究者转换:在以往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如同一个容器,各种课程的知识如同液体一样不断注入,学生并不理解所学的知识具体的应用过程。而在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中,学生首先选取了具体要解决的问题,之后根据该问题,学习或利用以往学习的理论知识,从而建立起所学内容与实践应用之间的直接联系,所学必有用、即学即用、用后有(成)果。因此完成了从学习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换。
由个体学习向团队合作转变: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是学生个人的事情,与他人的关联性不大。而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往往涉及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理论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和资料搜集、数据分析、文字撰写、联络沟通等多项能力,仅凭个人难以完成,必须和其他成员通力合作,形成团队精神,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管理者是隐性的,一般是教务管理人员负责课程安排、学生管理等任务。而在研究性学习特别是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中,管理者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由管理为主到全面服务转变:以往学习过程中管理者主要涵盖教务办、学工办及院系中层管理干部,以管理学生、保障学习秩序为主、服务任课教师为辅。而在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中,管理者则涉及学工、教务、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团委等多个部门,规模更大,不仅要负责项目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等环节,而且还肩负着提供资金、人员、场地、设备的任务,在学习过程扮演着后勤保障、全面服务的全新角色。
由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转变:以往的学习过程往往是一个稳定的、有计划的过程;较少出现变动、异常及其他不可测因素,管理工作较为简单,是静态过程;而研究性学习往往是探索性的,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更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存在一定的不可控、不可测、不可知因素,因此,管理者应该进行动态的管理,及时调整、及时干预,才能保证预期的效果。
研究性学习是当前高校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渠道,而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又是培养大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只有教师、学生、管理者积极转换角色,适应这一全新的学习模式,才能取得预期的研究效果。
[1]文新华.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2(4).
[2]李杨帆,朱晓东.科研训练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1(4):24-25.
[3]臧 宏,刘宏街,杨 方.浅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6):25-27.
[4]湖南科技大学团委 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试行)[Z].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