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多样化选修课程与教师角色定位①

2013-03-27 12:31王文姣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2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新课程新课改

王文姣

(益阳市一中,湖南 益阳413000)

开设多样化选修课程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的需要,是贯彻实施新课程选择性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积极探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2003年4月,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新课改的核心追求是促进每位学生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阶段大规模开设选修课,成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新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

2010年7月,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三条中更明确地指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则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刻,教育以人为本,高中教育就应该考虑到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现课程多样化、模式多元化、资源最大化,保证学生升学和就业都感到方便,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奠定基础。

那么在当今形势下,真正的课程改革执行者——教师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多样化选修课程与教师角色定位?本文从国际课程改革形势、国内课程改革现状以及教师角色定位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 对国际课程改革形势的认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各个国家都在强调教育重要性时并积极实施教育改革计划,2000年,英国教育与就业部国务大臣大卫·布伦基特在《建基于成功》的著名演说中指出:“改变撒切尔主义者的学校优胜劣汰倾向,主张让每一所学校成功;改变在教育中精英化的趋向,主张每一位儿童成功。”2001年,美国总统小布什颁布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开启了新世纪美国学校教育新的改革之路。奥巴马入主白宫后,也提出了基础教育改革方案,意图使所有学生都能胜任新型的全球化劳动力市场。德国发表过题为《10年内登上首位——关于国际学业成绩测验研究〈PISA)与对德国教育制度的结论》的文章,并且对各州普通中小学与职业学校教学大纲的重新编制与修订。同时,法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等也都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教育的战略。

瑞士著名的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说过:“在课堂上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新世纪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已经使课程改革大势不可逆转。

各国课改又普遍强调教育民主,重视培养学生兴趣需求、个性发展与适应时代要求的基本能力,如韩国的“第七次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考虑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前途,使教育内容和方法多样化,确立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和素质选择教学科目、能动地自律地学习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韩国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大纲)。为了这一目标,课改中大多数国家把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紧密地统一为一个整体,而多样性、选择性本身是课程的基础性的内在要求。

二 对国内课程改革现状的认识

2001年,中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颁布开始,“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十年课改之路,涉及上亿学生、几百万教师,在复杂、曲折中坚定不移的进行着。“2011年中小学教学公众满意度”网络调查显示,74%的教师认同“合作、自主、探究”新课改的理念,有63%的中小学教师认为新课改在自己所在的学校正在积极开展,新课改理念深入人心,从整体上来说,课程改革是民心所向,是最富有希望的变革。

但是在“教师对新课改的评价”中,教师表示“很满意”的仅为3.3%,“满意”的为 21.3%;在对“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的改变上,40.3%的教师认为“差不多”,还有25%的教师认为“比过去更难”了。尽管课程改革的方向得到广泛的认可,但是改革进行到今天,广大一线教师对新课标课程的认识、准备、研究和把握还不够,尤其是选修课的落实不到位,教师从心理、知识等层面都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面对多样化课程开设持观望状态,即使仓促上阵,在教学中有时也无所适从,只得听之任之,不少教师在课改中都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选修课的设置与实验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的设置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1]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给教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现阶段,“教师教育制度和课程体系改革滞后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师范院校及其他教师教育机构培养出的教师难以很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使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出现了严重脱节。”“尽管新课改实施以来的教师培训是建国以来最为广泛、人数最多的一次,但相对于上千万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以及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给教师带来的挑战而言,当前培训的规模、内容、方法以及针对性、实效性满足不了教师在改革过程中的需求。”[2]因而传统型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压力会更大,而综合素质全面的教师更不易产生工作倦怠。

如今,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情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善。政府和社会对教师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视,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原则,组织教师全员培训。2011年,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在培训模式、培训制度、培训体系、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新举措,今后5年,对全国1 000多万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

教师素质是决定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制度的变革为新时期的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教师应该庆幸自己所处的时代,庆幸这场改革是由教师来执行和完善的。

三 对教师角色定位的认识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的,课程改革具有复杂性、长期性,是一个需要精细过程的改革,教师如何能够随着多样化选修课的开设与时俱进、不断成长呢?对自己工作具有明确的角色定位,是保证教师能够探索课改方法的前提。如果角色定位含混不清,那么就容易在多元、繁重的工作中渐渐迷失方向。研究表明,当人面临角色冲突、角色模糊或角色过载时,就会出现角色压力,过度负荷的角色压力不利于人的工作。课改中教师定位不清晰、不准确,认识上过于理想化或过于实际,则可能给自己产生较大的角色压力。

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究竟担任哪些角色呢?

1.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

成功的课程改革一定要鼓励教师的参与,教师不能对课改持观望态度,只有当一线教师深刻体会到“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还应该体现学科的教育价值,提高学生对学科的认识与数学素养”时,才能真正把课程改革的精神与要求进行下去,教师才能成为内在于新课程理念的生长点。而教师认同了课改理念,参与了课改进程,在改革中学习和成长,做改革的行动者,激起自下而上的改革,才能达成改革的理想。

新课程标准说:“教师不应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更应是课程的开发者。”“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1]过去的教师“依纲靠本”,只是课程的被动执行者,现在的教师成为了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教师有权、也有责任对教材进行裁剪、改造,甚至重新创造,如开设多样性选修课程,既可以发挥教师自己的创造性,彰显自己的教育个性,也迫使教师去研究教学的内容,去探索教育的艺术,获得自身素质的提升,增强教师的工作成就感,为教师赢得更多的尊严,使教师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职业。

2.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

课程改革的深化,期待选修课多样化的落实;选修课多样化的落实,呼唤研究能力强的专家型教师崛起;专家型教师的崛起,引导学生真正发现自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导胡惠闵教在“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讲座中说过,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教师是课程的诠释者,教师是课程的制定者,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

多样化选修课的开设对教师的知识深度、广度以及专业技能提出了挑战,持续深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就必须培养本校具有学科专长的专家型教师,“所谓专家型教师的本质特征是:深深扎根于本学科理论、知识、能力的‘素养’,而且,这种‘素养’伴随学科专业发展而不断动态式长进与更新,以此推动一生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3]北师大王磊教授推介的“高端备课”模式,也是基于专家支持和现代科学教育理论与方法(理念)的指导,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超越和创新已有教学模式的一种基于教学设计和实践的备课方式。改革促使教师成为探索者和研究者。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新课标对教师职业定位所做出的规定,实际上隐含了对教师多重角色定位的认识。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教师,要做到这些需要自我不懈的学习和努力,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胸怀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脚踏实地的投身于这次课程改革中去。

课程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使人们意识到,选修课程多样化和教师角色定位需要进行更多的思考。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要开发出人才,关键是我们对青年不能限制太多。七限制、八限制,把人们的积极性都限制没了。还怎么出人才?”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会逐渐适应改革要求。

[1]潘洪建,曹汉斌.关于高中选修课几个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5(7).

[2]有宝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与任务[EB/OL].临沂教育科研信息网,2008-08-05.

[3]潘 涌.专家型教师——突破高中选修课的瓶颈制约[J].教育科学论坛,2012(1).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新课程新课改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