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学
(东莞理工学院 计算机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高校年级辅导员制度下班级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出路
徐向学
(东莞理工学院 计算机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班级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在网络时代下,高校的班级建设与管理出现新的问题。本文将班级管理置于网络时代背景之下,分析高校班级管理的现状,探讨在高校年级辅导员制度下如何深化班级建设管理,探索班级管理新模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班级管理;年级辅导员;思政教育
班级是高校的基本教学组织和基本育人单位;是大学生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础平台。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增多,班级建设管理已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难点。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从分析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的现状问题着手,探索在年级辅导员制度下班级建设管理的新模式,着力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传统的高校班级教育模式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即由老师说教,学生接受的信息管理教育。一方面不利于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因缺乏交流致使思政教育工作无法深入开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高校教育工作信息化的推进,班级教育模式更多地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班级博客、班级QQ等新型教育工具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这促进了班级管理中网络育人的功能。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大环境中,国内外思潮狂涌而入,致使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极端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80后、90后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层出不穷,不少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差。家庭经济困难群体、心理问题严重群体,更是给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在班级管理方面,大部分的辅导员更多地偏向于团学管理工作,片面地以团学组织建设带动班级建设,忽视了班级自身发展建设的需求。同时,很多由专任教师担任的班主任一方面认为班级管理可利用如QQ群的新型的班级教育模式,不屑于通过班会、座谈会等形式传递信息;另一方面夸大了学生的自制能力,认为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可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从而放松了对学生的管理[1]。
目前,不少高校都存在以下共性问题:(1)师生比例过高,班主任精力不足或责任心不强;(2)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倾向和专业兴趣等差异较大;(3)同一年级的班级管理共性问题较多。高校的年级辅导员负责制度应运而生。年级辅导员制是按年级设置直接领导班级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的管理模式,但年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在班级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年级管理中由于专业设置不同,导致班级发展的目标不同。在班级管理体系中,班主任、年级辅导员、学生干部三者角色分工不明确,在班级管理目标上容易出现分歧。管理是有目的的活动。班级管理者目标不一致,致使班级管理失去方向,难以达成班级建设的预期效果。
1.班级生源多样化。大部分高校按照人才培养方向的需求在招生中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例如:在地方高校的招生比例中,本地生源占大多数,本地学生的优越感在宿舍管理和班级中容易造成地域区分,不利于班级团结。
2.班级小团队多。一个班内往往存在多种小团体,一是按宿舍、生源地区区分;二是按兴趣爱好区分。小团体内部因有较多的共性而有较强的凝聚力,但整个班级因团队分割而丧失了共同的方向和目标。
3.两极分化严重。主要分两类型:一类是“优秀”的学生。大学提供各种发展的舞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参加各种社团。一些同学乐在其中,而忽视了班级活动,渐渐地与班级同学产生无形的隔离。此类型的学生通常都是以个人发展为主,成绩优秀,但集体意识薄弱。另一类是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同学。他们把时间都花在课室里、书本上,不愿意花时间在交际活动上,他们往往对班级活动不感兴趣。这两类的学生容易走在班级的边缘,稍不注意,就会脱离班集体。
高校班级中学生干部存在多元化的情况:其中既有班委会、团支部的组成人员,也有学生宿舍的宿舍长,还包括班内一部分在学校或院(系)等学生组织任职的干部。这些学生干部虽然职务不同,但都属该班学生干部中的一员,都是学生群体里的骨干力量。但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1.重服务,轻管理。由于班委、团支委都是班级学生投票推选的,不少学生干部只以服务同学为己任,忽视班级的管理。这在新生学生干部中表现尤为明显。他们乐于为班级奉献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认为自己是班级同学选举出来的,只要做好信息传递的工作,对同学负责就是履行职责。例如:对于出现逃课等现象的同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及时向年级辅导员反馈信息。此外,个别学生干部还出现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的现象。
2.对自身责任定位不明确。班级学生干部普遍认为班级管理只要简单地做好班级的组织活动和传递信息等工作即可,没有更多地思考如何才能让班集体更加团结,怎样才可以让班上每一个同学的个性得到发展。团支书、班长作为班级的“领航者”,只是做好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桥梁,在班委队伍建设方面工作不够。
首先,年级辅导员是主力军,应以班级为基础,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整合凝聚全班学生干部队伍,努力发挥学生骨干在班级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坚持育人为本,培养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与素质。
其次,加强党支部、团总支、学生会等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领导。一方面,针对班级学生干部管理能力不强、自我职责认识不清等问题,学生组织接对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与帮扶,充分发挥党团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班级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强化班级团学组织的建设,学生组织应对班级的团学组织基层建设给予指导,促使其发挥作用。
最后,加强学生干部的领导与培养。一方面从自身班级学生干部出发,立足班级实际,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加强对班级的领导,打造良好的班委和团支委队伍。另一方面从年级管理角度看来,各班级可互相参考,扬长避短,提高工作效率。
1.班级制度化建设。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实现班级管理规范化目标,必须加强班级制度建设。通过主题班会、讨论会等形式制定,以符合班情和班风,反映班级成员的需求,定能使班级管理事半功倍。
一是建立选拔制度。班级学生干部的选举机制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稳定发展。建立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导,以学生组织为监督考察,班级成员公开投票的学生干部选拔制度,组建反映广大同学利益的班级干部队伍。
二是建立日常管理规范制度。在学校的《学生手册》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实际,分门别类地对各种情况做出详细规定,经同学投票审议通过,制定制度,并严格执行。例如考勤请假制度、宿舍使用电脑制度等。
三是建立奖惩制度。在班级管理中引进竞争意识,坚持以表扬为主,惩罚为辅的工作方法,以利于班集体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对于不遵守班级制度的同学要给予批评和惩罚,而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要给予鼓励和表彰。
2.班风建设。
班风是班集体全体成员的精神风貌。良好的班风能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有利于促进班级建设的稳健发展。
(1)班级目标的确立。班级目标的确定,有利于促成班级归属感的形成。年级辅导员应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利用班长会议、主题班会、座谈会等形式,与班级学生干部共同为班级制定不同时期的目标,同时也鼓励班级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逐步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班级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打造健全的班集体,提高班级凝聚力的有力保障。80、90后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缺乏集体意识和团体合作意识,年级辅导员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有侧重地采取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形式,开展系列班级活动,既能提高班级成员的综合素质,也能增强班级凝聚力。
(3)班级的沟通关怀。在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怀越来越多地偏向于网络文字交流,忽视面对面的语言沟通,80、90后学生尤为突出。在班级管理中,沟通不仅出现在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之间,更多地体现在班级成员之间。因此,要做到沟通从心开始[2],用心聆听,将心比心,关心同学,注重细微之处,才能使班集体的凝聚力进一步加强。
3.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校的灵魂,也是高校永恒的主题。班级的学风建设包括个体的学风养成和班集体的学风建设两方面。二者互相影响、相互渗透,共同作用。
(1)班级个体的学风养成。首先,通过严抓考勤,规范上课纪律和考勤制度。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积极性的发挥,是影响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年级辅导员要定期召开班长会议、座谈会等,强调课堂纪律,加强学习交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勤奋学习。其次,结合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鼓励班级成员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后,关注后进生,促进共同进步。高校后进生主要是由于自身和其他外界原因而导致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未能达到学校要求产生的。年级辅导员和班级成员应该积极关注后进生,帮助后进生进步[3],提升后进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逐步实现班级成员的全面发展。
(2)班集体的学风建设。首先,强化学习意识,营造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能有效激发个体学习的动力。班集体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群体学习效应,例如早读晚修、集体复习考研等,形成同学们都自觉学习,勤思考、勤实践、肯钻研、勤奋好学,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其次,开展学风、班风建设活动。一方面班集体中的学生干部要有感召力,在学习上起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协助班主任、辅导员做好各项工作。另一方面主要是通过开展“转变学风,从我做起”、“班级学风建设评比”、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从点到面,动员班级成员积极参与,进一步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首先,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班级管理的理念。传统的教育理念是老师说教,学生服从。但在网络信息化的当代,我们更应该以生为本,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班级建设管理,拓宽信息沟通平台,服务学生,打造良好的班集体。
其次,坚持德育为先,创新班级学生思政工作机制。传统的学生思政工作是说教式和填鸭式。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我们需要创新学生思政工作,立足于班级建设。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原则上,找准符合高校班级实际的切入点,作为班级各项工作的突破口,在班级的建设中充分发扬民主,积极推行班务、团务公开,以充分调动广大学生民主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
最后,坚持素质教育,创新班团活动的形式与内容[4]。班团活动具有整体性、阶段性、系列性和多样性的特性。传统的班团活动是老师组织指导,学生必须参加,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年级辅导员在指导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需提炼班团活动主题和意义,丰富创新班团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吸引班级同学广泛参与,努力实现寓教于乐。
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密切相联,其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学风和教育质量。在高校的年级辅导员制度下,要进一步完善班级制度化管理,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模式,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高校的校风学风建设。
[1]赵大鹏,赵清.高校班级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和思考[J].知识窗(教师版),2012(3):8-9.
[2]孙博.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加强班级管理中的方法[J].大家,2010(11):192-193.
[3]叶巧群.差异化管理理念下高校班级管理工作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4):38-39.
[4]张小花.浅析高校班级管理[J].职业时空,2012(1):141-142.
Class Management Model under the System of Grade-Based Division of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Counselors in Universities:Problems and Ways out
XU Xiang-xue
(Computer College,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ongguan 523808,China)
Class management plays a vital and essential role in college students’management work.However,new problems are springing up in the class management with the advent of internet era.Basing class management on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era,the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lass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Then it suggests some possible ways to deal with the issue concerning how to set up a new model of class management and how to reinforce the practicality of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i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class management;grade-based division of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counselors;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G641
A
1009-0312(2013)02-0117-04
2013-01-22
徐向学 (1984—),女,广东东莞人,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book=0,ebook=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