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网络游戏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探析

2013-03-27 11:04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1期

李 俊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广东顺德528300)

随着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按照既定方针稳步推进。教育部在教基[2001]2号《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中,为小学英语教育设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意见要求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意见“鼓励研制开发高质量的英语教学软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

随着改革的实施,英语教学方法问题引起了教学界的关注,游戏教学的思路开始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线,由此出现了一些对于教育网络游戏的研究和思考。

一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教育网络游戏的意义

教育网络游戏是以教育为直接目的,采用网络为传输媒介,借鉴游戏中引人入胜的要素和氛围,让学生在一种自主、生动的空间中达到增长知识、提高能力、锻炼意志,学会竞争和协作为目的的网络教育形式。

教育网络游戏本身是一种很好的知识载体。这些知识,不需要教师煞费苦心地去教,学生会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观察、互动而逐渐掌握,这无疑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学习。在这个看似并不以知识掌握为目的的活动中,学生恰恰轻易地掌握了某些具体的知识,一切都顺理成章。这种知识载体在调动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方面,远胜于任何教科书和多媒体课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

武和平等[2]对国内外应用于外语教学的网络游戏研究文献进行了评述,并就目前中外网络游戏应用于外语教学的研究水平、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表明,网络游戏有助于提高外语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习者个体之间的合作,提供真实语境,强化外语技能,是正规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在外语教学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二 针对小学英语教育的网络游戏应具备的特点

教育网络游戏与普通网络游戏相比,更强调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在设计和开发此类型的游戏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知识性

作为传播知识的载体,教育网络游戏应首先强调知识性。游戏中的学习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应以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覆盖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内容,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2.科学的学习方法

众所周知,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关于英语教学方法,不同人持有不同的见解。总的来看,我们需要寻找符合学习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过一定的努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方法。

3.趣味性

趣味性是游戏的必备要素之一。针对小学英语教育的网络游戏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小学生的兴趣所在,游戏情节设计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

4.互动参与度

网络游戏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相比互动性更强,更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教育网络游戏将传统的单向灌输式学习转变为双向的互动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有效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教育网络游戏既是游戏,也是学习工具。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得到有效的测评。在游戏的设计中,应该包括学习效果评价的环节。根据每名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针对性的设计后续游戏内容。

三 小学英语教育网络游戏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市场上已经出现一些针对小学英语教育的网络游戏。如《乌龙学院(小学版)》、《唯智学园》、《爱乐奇》等。这些游戏的共同特点是构建了一个在线的英语虚拟社区,通过设定生动的情景,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通过竞争和协助,完成游戏场景中设定的各种任务,在此过程中通过英语进行交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提高英语水平。这些教育游戏自上线以来,在短期内已积累了相当的人气,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然而,通过这些游戏来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原因在于,这些游戏的设计和开发,虽然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注重了知识性、趣味性,却缺乏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作为指导,学习内容没有真正融入游戏,结合得比较生硬,甚至只是把传统的内容和方法平移到电脑里。这类游戏很难长期吸引学生的参与,往往学生在使用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因失去兴趣而放弃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四 小学英语教育网络游戏中的学习方法探究

著名语言学家Greg Thomson曾说:“外语学习的原理是如此之复杂,以至于没有人能说清楚;但掌握语言的过程又是如此之简单,以至于不需要说清楚。”观察儿童掌握语言我们会发现,他们并不痛苦,时间并不长,不学语法,不背单词,不背句子,不复习也不预习,而且小孩子智力、学习经验甚至长期记忆力都不如成年人,那他们为什么学得既轻松又快捷呢?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有学者研究人类获得语言能力的机制,尤其是获得外语能力的机制,综合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语言教育学、社会学多种学科,慢慢发展出一门新的学科——“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研究表明,小孩获得母语的能力,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下意识过程,称为“习得”(Acquisition)。而中国传统的英语教育,背单词、记语法、分析句子、翻译成中文等等,称为“语法翻译法”(Translation-Grammar Method),是典型的“学得”(Learning)。习得的语言,随心所欲,开口即说。学得的语言,要检查,要拼装,很难流利运用。儿童的逻辑能力不强,而感知能力强,学外语最适合习得。

经过学者们多年的研究,为英语习得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方法。现在小学的英语教育,已渐渐融入这些方法,如使用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即学生通过模仿老师示范的身体动作来感悟语言内容;看图识音法,课本中大量使用图片来表达语言内容,等等。

试想,如果能将二语习得方法与教育网络游戏结合,以网络游戏实现外语的习得,让在语言学习黄金期的小学生,沉浸在有趣的游戏场景和剧情中,毫不费力地习得英语的听说,或许是目前最佳的选择。

在中国知网中搜索“二语习得”,从1995至2012年共有1 579篇论文,但再加入“游戏”或“计算机”或“信息技术”等关键字,则仅有四篇相关的论文[2-5],可见相关研究不多。从所得资料的内容来看,大都讨论的是框架、理论、原则性的内容,或者只是一些经验的总结,对于指导实际的产品的开发意义有限。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研究人员是语言行业的,对信息技术理解有限。

从国外知名外语学习产品Rosetta Stone、Pimsleur、Tell Me More、E Language等来看,它们主要是提供交互对话场景、阅读材料和强化练习等,充分融合二语习得并且有趣的不多见。Rosetta Stone是融合了最多二语习得理论和方法的产品,它大量使用了看图识音法、序列法等习得方法,但是机械、无趣,也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络。

由此可见,面向二语习得、充满乐趣的、可以让小学生沉浸的、内容成系列的外语教育游戏的研究和实现,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发展成熟,还值得我们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五 结语

研究成果表明:基于游戏的外语学习是高效的。随着学者对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逐渐深入,外语教育者对二语习得方法的逐步运用,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和开发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小学英语教育网络游戏将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也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武和平,赵莹.网络游戏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述略[J].中国远程教育,2011(4).

[2]赵 蓉,陈坚林.从二语习得视角分析语言学习游戏设计的关键因素——以经验学习模型为依据[J].外语电化教学,2010(2).

[3]曾 健.游戏在二语习得和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2).

[4]蒋苏琴.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在二语习得中的运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5]刘克美.二语习得理论的再研究及信息技术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职业时空,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