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菊英
(湖南省教科院教育督导与评价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5)
为切实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改变教育资源长期向城市偏移、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发展无力的现状,缩小地域际、校际差异,建立学校联盟,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行支教制度是良策也是最好的基本的过渡。
教育资源长期向城市偏移,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发展无力,教育发展最终要走向均衡发展。近几年来,义务教育方面逐步建立和实行了教师支教制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有待完善和进一步推行。
城镇学校支援农村学校、优质学校支援薄弱学校工作是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行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明确要求,大力推进城镇学校支援农村学校、优质学校支援薄弱学校工作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情的重要措施。推进城镇学校支援农村学校工作,也是落实“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重要方针的具体行动,是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的具体措施。2006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城填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2008年湖南省教育厅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若干意见》,并将是否建立并实施支教制度列入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考核指标中。自2009年以来,各县领会上级精神,纷纷建立支教制度并实施。2012年上半年,按教育部有关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通知精神,湖南着手制订《湖南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指标体系》,其中,对支教制度的建立和有效运行作出了明确要求。2012年8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审议通过《教育督导条例(草案)》,并讨论通过《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提倡对口帮扶,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支教的本义是指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在县域义务教育中,支教既指城市、名校老师和校长去农村、弱校支援,也包括农村、弱校老师和校长去城市、名校取经,是多向的,支教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如“1234”结对帮扶工程、“结对子”、“手拉手”、“名师巡讲团”等等,有的三年一定,有的一年一轮换,也有的经常开展,但都是围绕“城乡互动、送教下乡”建立支教制度,一方面,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或薄弱校支教一至三年,其籍贯关系不变,有光荣的称号,有考核任务,有晋升所需的经历积累,充分激发个人发展希求,起到了锻炼自身和对当地学校、学科同伴较大的专业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双向交流弱校的老师到名校、城镇学校锻炼,既不强行削弱强校历史形成的实力,又为薄校提供智力支援和成长养料;还有校长交流制度等。
在今年五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全省各县市区进行的“两项督导”考核中,笔者负责教师队伍方面的督导工作,感觉各县在建立并实施支教制度方面,都已起步,也初见成效,但离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有较大差距,有待规范、完善和有效实施。具体表现出来的问题大致有:(1)走过场,演变为一种形式,忙于应付,不利于教师素质和水平的提高;(2)硬把支教往职称评定必要条件上套,逼着老师去,将以个人意愿为主的职业行动变成了有损个人自由意志的错位行为;(3)搞成建国初期的“上山下乡”似活动。不分青红皂白一年按比例来一次部分教师大轮换,斩断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成长周期,使教师的心理不稳定,没有归属感,职业心态浮动;(4)把人才配置像修铁路“削峰填谷”一样搞,简单地以高填低,实则整体平庸,没有高度,进而造成“大锅饭”现象,无法鼓励教师积极上进;(5)支教活动让山区从教人员产生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落差,加剧他们中优秀分子的走离,无疑将加剧教育资源不均衡状况;(6)支教在某种意义上演化和异化为对物质追求的工具,工具理性是支教者主要的流动动机,至于支教效果,多如风一样飘逝的暂时记忆,山区教育的弱质弱势问题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
凡事,新形式必须有新要求,新要求必须有新对策。综合各地推行支教制度状况,在当今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推行支教制度,必须积极思考,探讨新的对策。
在湖南省县级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考核”细则(2011年修订稿)中,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考核分为20分,其中,“建立并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为4分,占20%。在湖南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指标体系(2012年征求意见稿)中,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考核分为35分,其中,“建立并有效实施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为7分,占20%;这里面增加了对“校长定期交流制度”的考核,从分值所占比例上看仍是20%,没有增加。考虑“支教”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中的重要意义,应适当加大其考核权重,在各类教育督导中加强督导力度。
灵活的支教管理实施体系、科学的支教评价体系和对支教教师的科学评价体系
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好以下3个体系,切实加强对支教工作的管理,提高支教工作实效。
一是建立灵活的支教管理实施体系。如尽可能多地组织特级教师、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等兼职支教,选派优秀教师讲学团巡回讲学,组织教研员联合校本教研,举办双休日专题讲座培训,实行城乡导师考评制等。
二是建立科学的支教评价体系。如建立对支教学校的评价激励机制,将支教工作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对城市学校教师工作绩效的考核内容;对援教学校与被支教学校在年度考核与成绩评定等捆绑考评,改变支教教师下去做做样子,不负责任和学校不重视的现象。
三是建立对支教教师的科学评价体系。对于支教教师的绩效管理,要有被支教学校的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四评到位,综合后再给予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取消相关优惠政策的享受资格等。
支教是一种正面导向,有待完善,应更好地制度化、正规化、体制化,加强支教行为的工具理性。支教制度大多以支教工作实施方案表现,一般涵盖: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组织领导,支教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支教工作措施,支教教师管理及督查,支教单位和人员分配等。在制度完善及相关工作中,应着重考虑:
1.支教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1)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扶持,使农村学校的基础建设逐步得到统筹改善;(2)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管理工作的指导,使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提升;(3)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指导,使农村教师教学水平、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2.支教工作措施
(1)城区各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支教工作小组,制定支教工作方案,做好人员选派工作,落实支教人员的各项待遇;(2)参加支教的教师,只转临时组织关系,人事关系和原单位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龄和教师职务任职年限连续计算,生活费和交通费补贴各校有专项经费;(3)建立和完善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和薄弱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充分给予支教教师晋职晋升优先及绩效考核优惠等政策;(4)城镇学校的支教组,要有一名校领导带队,选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进行支教,其中骨干教师应占50%以上;(5)支教教师支教期间由受援单位和派出单位双重管理,以受援单位管理为主。派出单位要积极帮助支教人员解决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做好支教工作,受援单位要对支教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做出妥善安排。
3.有效的支教形式
(1)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对校”对口支援关系,通过“结对子”、“手拉手”等形式,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受援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2)在做好选派城镇教师定期支援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工作的同时,教育局将因地制宜拓宽支教渠道,组织开展短期支教、兼职支教等形式的支教活动,将组织特级教师、名优教师、教学能手讲学团巡回送教,师德标兵宣讲团巡回演讲,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支教带教或“走教”、“联聘”等形式,缓解农村学校师资不足的矛盾;(3)组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到城镇优质学校跟班学习进修提高,等等。
目前,各县均已建立了支教制度,也有了灵活多样的支教形式,但所取得的效果差别较大。在当前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应结合实际,优化和创新各自的支教制度。如,某县实施的“1234”结对帮扶工程,效果很好,颇值借鉴。“1234”结对帮扶工程(即:一责任人:结对帮扶学校的校长为结对帮扶工作直接责任人;二挂钩:一是与绩效工期资挂钩,二是与评优评先、评聘职务、岗位聘用挂钩;三到位:责任到位、考核到位、落实到位;四有: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针对性帮扶活动、有工作总结。),取得较大成效。(1)领导高度重视,工作顺利开展。教育局领导对帮扶工作高度重视,亲自主持会议布置帮扶工作,带领责任股室有关人员深入学校调查研究,指导督促学校提高帮扶工作水平,增强帮扶工作实效。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结对帮扶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在帮扶过程中,严格执行实施方案,使帮扶计划落实到了实处,确保了结对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2)利用资源共享,促进共同提高。结对帮扶学校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城区学校办学水平较高,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有优势,农村学校在学习研究城区学校国学理念、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后,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修订学校管理模式和制度,提高了管理水平。城镇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学历层次、教育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较农村学校有优势。某县有7所中小学担负结对帮扶任务,3年来,城区学校共安排50余名骨干教师到比较偏远、条件较差的农村薄弱学校从事支教工作。(3)加强校际联系,师生相互得益。各帮扶学校在帮扶工作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互访活动,提高了帮扶活动的有效性,在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阶段,各帮扶学校领导互访,分别征询对方学校意见,了解对方学校帮扶需求,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实施方案。参加帮扶活动的学校定期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开展传、帮、带活动,以研究课、示范课、专题讲座、集体备课为载体,每年送教下乡100余节,开展教育教学理论讨论、集体备课、说课教研、信息技术与课程教材的整合示范课等活动达80余次,校际之间管理经验的讲座每年都有2次以上,使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进一步优化了学生学习的课堂。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开展教师对口结对帮扶活动,农村学校有30多位中青年教师,顺利地晋升了职务职称,有10多名教师获得优秀教师或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有50多人次教师获教学论文、教学比武奖。
教育工作是一份良心与责任成分很重的工作,“支教”是一种正面导向,但实施不当仍会产生不少负面效应,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应结合实际,尽可能弱化其负面效应,缩小校际及地域之间的差异,促进县域内教师资源均衡。在具体操作中利用“木桶效应”,要靠补长那条短的板,而非锯掉长的板,即留长补短。按近几年各县教育督导及外地调查信息看,城乡互动、送教下乡、对口帮扶,构建城乡交流平台,大力扶持薄弱学校,扩大优质教育基本面,积极关注优质学校持续、特色发展,起好牵引作用,等等,都是补长木桶中短板的良方,更有效地弱化支教制度的负面效应,缩小区域、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顾明远.英国教育督导与评价:制度、理念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唐之享.教育督导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
[3]肖远军.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郭振有.教育督导与素质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周如俊.支教制度要“实行”但更要“慎行”[J].教育书人:校长参考,2009(3).
[6]湖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督导与评价研究所.湖南省督学责任区学校督导评价指南[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