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聚落”(湘教版)教学设计

2013-03-27 09:30:42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九中学271415查仲于
地理教学 2013年15期
关键词:小强民居设计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九中学(271415) 查仲于

“世界的聚落”(湘教版)教学设计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九中学(271415) 查仲于

一、课标有关本节的要求

1.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2. 举例说出聚落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节“世界的聚落”,主要包括“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两部分。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类型。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聚落对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以及人地协调发展等有着重大的价值。本节的重点是“通过图片了解城市和乡村的差异”“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已经具备初步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理性思维已初步培养,具备分析和整合地图信息的能力。

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距离学生很近,在本节教学的设计上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一个来自泰安农村的学生形象小强,通过他随父母打工来到北京这一基本情景,设计了“帮我整理相片”“看班上同学相关资料”“爷爷的执拗”“梁林故居的遭遇”等环节,引出有关问题的设计和处理,营造一种情景,力求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从而培养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五、本节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聚落的主要类型,辨别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图片,描述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异;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地理思维。

2. 过程与方法

阅读景观图片,从景观图片中获取聚落的特征;利用图片中的信息,分析聚落形成的条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分辨城市和乡村聚落的不同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关系,感受人地关系;培养保护文物的意识,了解和懂得保护传统聚落和民居的意义。

六、本节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聚落的主要类型,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各项差异。

(2)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关系。

难点:理解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重难点突破:

(1)通过大量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资料感悟本节知识。

(2)指导一些方便快捷实用的分析解决方法。

(3)借助生活实际,引用新闻时事材料增加趣味性以提高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七、教学方法

1. 充分利用情景活动式教学,通过小强的介绍、穿插,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大量采用生动活泼、易于学生掌握的知识媒介形式,如动画、视频、图片进行教学,师生互动,多角度了解、感受聚落特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 采用观察对比分析法、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看图总结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学习。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简述自己来到本地的感觉,展示自己街拍的一些图片,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而后转到像我们这里这样的人口居住地就是聚落。(导出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看着亲切,导入自然,又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通过这样一种导入,能够将学生迅速带进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环节二:自主预习、感受新知

课件出示本节学习目标和预习任务,学生带着任务、问题自主预习本节内容。

设计意图:目标就是学习的方向,带着问题预习课文内容,能够指示学生需加注意的问题、重点阅读的地方,可以提高预习的效率。

教学环节三:合作探究、交流共享

出示虚拟人物小强,老家山东农村,随父母打工来到北京,设置情景。

(一)聚落的形式

小强出示一些故乡和现居地的照片,太过杂乱了,帮他把它们分分类。

学生分组:城市和乡村,学习城市乡村聚落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虚拟人物的设计,将城市乡村串联起来,“帮我分照片”环节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城市乡村的各项差异

探究过程:

1. 通过观看小强班中来自外省区同学的资料,归纳总结乡村居民主要从事的生产形式。

2. 通过观看小强班中北京当地学生同学的资料,归纳总结城市居民主要从事的生产形式。

3. 观察城乡图片,结合理解完成有关城乡差异表格。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归纳。

4. 通过小强爷爷不愿去城市,认为城市并不是哪都好,让学生小组交流原因,引出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设计意图:本部分大量引用图片资料,通过“观看图片猜职业”“爷爷的执拗”两个环节处理相关问题,增加趣味性,让学生感受亲切,拉近距离。

(三)探究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小强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对本问题有个初步的认识。

回顾世界四大人口分布稠密区及影响因素,让学生对本问题有进一步认识。

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自己居住地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从而对本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小组发言,教师点评并引导归纳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步步深入,注意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前后贯穿、一脉相连。

(四)探究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1. 通过小强家在北京租住的房子引出对于民居的学习。

2. 出示四幅各地民居照片,分组讨论它们是如何和当地环境相契合的。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3. 出示邮票上的中国民居图片,让学生知道传统民居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4. 出示材料“梁林故居的遭遇”,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本部分让学生观察分析,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梁林故居的遭遇”让学生走进现实、关心现实。

猜你喜欢
小强民居设计
民居摄影
中华民居(2022年1期)2022-04-12 08:03:44
民居书画
中华民居(2022年1期)2022-04-12 08:02:14
民居智库
中华民居(2021年2期)2021-05-24 08:11:30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8
潘小强
宝藏(2018年6期)2018-07-10 02:26:40
设计秀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有种设计叫而专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6
奇趣民居
小布老虎(2016年12期)2016-12-01 05:47:01
小强爬行记
气急败坏 山崩地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