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综合高中(457000) 左东奇
名医组方,可用“平正轻灵”四字概括之。命制优良的试题,以能力立意,遵循提供信息、运用知识和技能(双基)、探究解决问题的原则,符合课标培养地理创新思维能力之理念,常令人拍案叫绝,其命题特点也可用“平正轻灵”四字概括之。“平”者,指试题所给图文表等资料信息浅显易懂,新颖别致而不晦涩费解,形象生动而非怪力乱神之类;“正”者,指试题所考查之问题是考纲规定范围内的问题,是考生运用日常所学的主干知识、基本技能即可解决的问题;“轻”者,指试题所给信息种类有限,数种而已,一目了然;“灵”者,指试题所给信息经解读运用竟得到出人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能巧妙地印证所涉问题。
如08年全国卷Ⅰ第36题,试题给图如下:
该题区域图提供经纬网、等高线、河流、区域部分轮廓边界等四味信息,设题三道,涉及“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判读、“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而最妙的是“分析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所给信息无一多余,且三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暗合课标探究理念。
分析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需结合图中等高线、区域植被的分布来进行:①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看出G河M点至河口段等高线密集,该段河道远较M点至N点河段狭窄,落差大,流速快,则导致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盆地地形的判断一则根据500米等高线的闭合状况,再则根据支流水系由四周呈向心状向中心汇集的状态推测可得),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入海泥沙量较少。
再如:(2010年全国卷Ⅱ36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中的三幅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12分)
(2)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4分)
该题给出地形、气温变化与降水季节分配三图,设二题,尤以第二问令人称妙。信息与设问高度吻合,看似无关的气温变化与降水季节分配两信息一经组合,完美解决所设问题。该题充分体现高考命题对新课标理念的呼应,也提醒高考备考万不可以静制动,而应“以动制动”,因势利导。如果综合题的设置只需熟记套路即可得分的话即为败题,不符合考查能力之要求,而成了死记硬背之知识的复制了,则试题就失去了选拔性。
第(1)问,实为河谷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若按备考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套路”来看,学生回答该题定会从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回答,地形、土壤、气候、水源、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科技等等无一遗漏,却忽略了解答高考命题首先要忠实于试题所给材料,正确提取和解读信息做答:河谷地区、经纬网显示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伊犁河谷地),且由经纬度间距可知谷地开阔;图例显示河流及灌渠;降水量分布示意图显示降水分布均匀等,依照这些信息作答即可。第(2)问,考查因降水和气温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突出变化:由降水柱状示意图可知冬春季节的降水量高出多年平均值,2010年4月底以前气温持续低于0℃,4月末到5月初气温快速上升到0℃以上。针对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推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春耕期间气温偏低,播种期推后,冬春积雪量超过多年平均值,并在短时间内融化,易形成融雪性洪水灾害。若考生注意迁移当年我国春季新疆融雪洪水灾害大有助于理解该题。
答案:
(1)有开阔的谷地;有河流灌溉系统;热量满足发展一年一熟的耕作农业;降水量季节分配比较均匀;谷地边缘(灌溉条件较差)区域可发展畜牧业(农牧业)。
(2)突出变化:冬春季节的降水(雪)量高出多年平均值(约15%—20%)(5分);从多年平均状况看,春季持续增温,2010年则表现为4月底以前气温持续低于0℃(5分);4月末到5月初气温快速上升到0℃以上(5分)。
主要影响:春耕期间气温偏低,播种期推后(4分);冬春积雪量超过多年平均值,并在短时间内融化,易形成融雪性洪水灾害。
以区域为载体命制的系统地理试题最能有效考查考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而某些试题命制则大不尽人意,有悖于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陷入单纯的区域定位、知识识记的考查,如以下两题比较,良莠优劣立判。
例1.(2012年全国卷)读下图,完成第7题。
7. 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该题设置独具匠心,貌似单纯的大比例尺小区域的区域定位考查,实则是基于交通线路选择与地形关系之上的能力测试。该题突破口就在图中铁路线与河流的分布状态:a图铁路与河流并行,可知该区域山高谷深,铁路沿河谷修筑,省力省工;b图铁路多纵贯河流,定为平原无疑,而松嫩平原纬度太高,轻松排除,故第7题选C项。若死记两图区域位置,对考生太过困难,也无此必要,此为妙题一例。
例2. 读下图,回答第5题。
5. 图中
A. E地至F地地势逐渐升高
B. G地与H地分属两个大洲
C. G地气候特点是雨热同期
D. H地日温差小而年温差大
该题所给答案为B项,也可视为区域系统地理的考查,但考查的不是地理思维能力而是单纯的区域定位及知识识记了。此为劣题一例。
由医圣遣药组方比类当前地理命题,深感试题命制过程中弊端众多,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考试、训练所用试题多取自市场所售考卷题集之类教辅,但这类试题命制粗糙,差错很多,多不符合“平正轻灵”之命题精神,命题弊端有四,试举例以探讨如下。
弊端一 试题所给信息芜杂,指向不明,且与问题毫无关联,却美其名曰“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之能力”。
如下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关于图中M省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B. 热带水果资源丰富
C. 南北自然环境差异明显
D. 农民主要以水田耕作为主
该题信息众多,但与设问关联的有用信息仅经纬度一项而已。“M省环境特征”范围极广,包括自然与人文特征,而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很难推出其所给答案C项。故该题实已陷入单纯定位安徽省及识记其“环境特征”的泥淖,其实试题命制所选取的信息都应是有效信息,这些信息应与所设问题一一吻合对应,没有多余的干扰信息。无论是选择组题还是区域综合试题,所给信息不宜过多,数种即可,关键是遣药组方运用之妙。庸医开方用药动辄数十味,则各味药相互干扰拮抗,毫无疗效,体现不出对能力测试之要求,不符合高考命题能力立意之考查目的。
弊端二 试题所给信息误导考生思维,设问与答案或自相矛盾或相互掣肘,不能自圆其说,难以令人信服。
如下题:
河流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如果开发得当,可产生发电、航运、养殖、灌溉、旅游等诸多社会经济效益。读下图回答1~2题。
1. 图中河流主要用于水力资源开发,主要原因是
A. 水能清洁、可再生
B. 开发水力投资少,综合效益高
C. 多峡谷,筑坝条件良好
D. 图示区域化石燃料短缺
2. 图示地区水力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 水位季节变化大
B. 冰雪融水多,水量大
C. 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D. 当地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
该题组所给答案1.D 2.C,且不说1题设问文字叙述令人费解,仅必须根据经纬网识记该国(巴拉圭)且熟知该国经济落后、化石燃料缺乏、水电为主就令人大跌眼镜,否则2题D项“当地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亦无从排除,何况1题C项“多峡谷,筑坝条件良好”实是曲意误导学生,因为该选项也属于“河流主要用于水力资源开发”的原因之一,不能说该国因缺乏化石燃料则不具备开发条件的河流也要开发啊,信息提供属怪力乱神之流,这种考查就毫无意义甚或是恶意了。高考不排除对知识识记的考查,但所用到的知识(需识记的知识)皆为主干的、基础的知识,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的知识,而非某一省份、任一国家的所有知识都需掌握,那样只是知识的容器,毫无创新能力可言了。
弊端三 试题所给信息晦涩难解,呈现方式不简洁生动,表格数据令人发晕,或数理计算繁琐,提取解读困难,却美其名曰“考查考生归纳分析能力”。
如下题:
读我国2009年上半年三大产业增加值和用电结构、增长变化情况(见下表)。完成1~2题
?
1. 对表格资料分析错误的是
A. 第三产业经济增长最快
B. 第二产业耗电量最多,为经济增长贡献最大
C.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与其用电增长不相符合
D. 第三产业的单位产值耗电量最低,经济增长最快
2. 2009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与用电量增长呈相反趋势的主要原因应是
A. 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依靠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耗见成效。
B. 工业增长速度回落,用电量大幅度减少,用电比重下降。
C. 用电量统计数据的真实与经济增长统计数据的相对不真实造成的
D. 经济增长与用电增长之间不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该题组可解读分析如下:
1、C 由表格数据可知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最大,经济增长最快;第二产业用电构成比重最大,耗电量最多,其在经济增加值构成中占50.1%,为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与其用电增长都为3.8左右,两者比较符合,故说法错误;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占总增加值的41.3%,而用电构成只占10.92%,可知单位产值耗电量最低,且增加值增长率最大,为8.3%,经济增长最快。
2、B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2009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与用电量增长呈相反趋势,结合各选项推测:在短短半年内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依靠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耗力度有限,不可能导致两者反差如此之大;工业是高耗电行业,无论整个第二产业还是工业本身占用电构成都达70%以上,因金融危机工业制成品出口受阻导致工业增长速度回落,用电量大幅度减少,用电比重下降,从而出现国家经济增长与用电量增长呈相反趋势;国家统计数据用以指导国家经济发展,是真实可信的;经济增长与用电增长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该题组信息真实可靠,为国家统计发布,但千头万绪,数据众多,含义曲折回环,归纳分析煞费精力。高考文综一道选择题平均费时约2分钟,解读此题组则大费时间,虽确能考查归纳分析能力但时效性极差。试题之所以采取柱状图、曲线图、饼图、金字塔图等形式呈现信息,正因取其形象生动之优点,能体现数理的变化趋势,表格数据方式的采用一般限于数据少而易懂时。
弊端四 试题给出信息极少,没有区分度,看图说话而已,却美其名曰“考查学生提取隐含信息的能力”。
如下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目前,普洱市(如下图所示)的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已经占到了全国的一半以上。2012年1月,普洱工业园区某咖啡精深加工生产线正式投产,这套设备年焙炒咖啡豆达3000吨,是全国最大的一条生产线。当地政府支持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意在将普洱打造成“中国咖啡之都”。
(1)分析普洱市适宜种植咖啡的自然条件。(12分)
(2)分析普洱市发展咖啡产业的工业区位优势。(12分)
答案:(1)纬度低、海拔较高,热量、光照充足;(3分)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3分)降水丰富;(3分)不受寒潮影响。(3分)
(2)咖啡产量大,原料充足;(3分)加工能力强,在国内技术领先;(3分)国内市场广阔;(3分)政策支持。(3分)
该题只给出省界轮廓、回归线与普洱市位置,配以文字信息,可谓简洁。云南省地理特征人所众知,貌似平正合理,而实质仍是单纯的知识识记的考查。虽有从图文提取信息的能力要求,但信息与问题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过于简单,只能属于幼儿园级别的看图说话、看文提取段落大意罢了,没有什么区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