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海侠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519087)
作为专供查找知识信息的文献,工具书素来享有“案头顾问”、“学海津梁”、“无声老师”等美称,有些图书馆因为工具书价格昂贵或者版本珍贵而称其为镇馆之宝,但令人遗憾的是,享有如此美誉的工具书却也面临着不被读者问津的尴尬境地。工具书阅览室读者到馆率低和工具书利用率低成了高校图书馆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从读者的视角对图书馆为提高工具书利用率而采取的各项措施给予评析和建议。
为了对工具书信息进行有效推广,我们有必要对高校读者的工具书信息需求状况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本校的教师和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社会读者只占极少的一部分,所以社会读者的需求不在此次分析之列。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高校读者对工具书的信息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无需求。在高校里总有这么一批人,他们不学无术,而且对学习有严重抗拒心理,上大学只是为了混个文凭,他们不会关注什么学术动态,甚至连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愿主动完成,所以他们根本就不会去用什么工具书。即便你把工具书的功能宣传得天花乱坠,他们也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这类人对我们的调查工作也极度漠视。想把这类人变成图书馆工具书的潜在读者需要学校的大力配合,先要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所以目前暂不将其归为图书馆努力的目标。
(2)潜在需求。这类读者所占比重比较大,他们有学习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但因为对工具书缺乏了解而很少使用。对于这类读者,图书馆要努力做好宣传工作,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充分了解各类工具书,培养使用工具书的意识,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使工具书在他们的学习科研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
(3)有明确需求。主要是研究生和教师,因为要写论文,做学术研究,他们对工具书的需求相对明确,但这类读者也存在对工具书的全面认识和使用方法了解不足,从而影响他们对工具书的使用。针对这类读者,图书馆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训辅导。
(4)极度需求。这类读者往往被图书馆称之为高层次读者,他们因为科研需要经常使用工具书,但由于对图书馆馆藏不能很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对图书馆感到不满和失望。这类读者人数不多,但对工具书的使用量最大。所以图书馆应该完善自己的采购系统,跟这类读者加强联系,尽可能改变“现有的不能用,想用的找不到”的局面。
通过对读者需求状态的分析,可以看出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加强对工具书的宣传和推广都是非常必要的。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会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但入馆教育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短,只能让学生走马观花式地了解一下图书馆的总体概况、借阅方法、有关规章制度等。学生通过新生入馆教育知道图书馆有一个工具书阅览室,至于工具书是多么实用或者如何使用是无法传递到读者心里的。所以,对工具书的信息推广最好不要寄托在这一途径上。
图书馆有时会在门前或者大厅里举办一些图书展览,重点推介一些书目,其中包括工具书。这虽然也算得上是一种宣传方式,但对大多数读者来说,这种宣传力度非常小,宣传面也非常有限,而且它大多只能粗略地介绍一些书目,目标比较宽泛,针对性不强,读者很难从中获取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至多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
相比图书展览,阅览室的板报宣传在时效性和持续性方面要好很多,在工具书阅览室里的板报上,可以随时更新推荐书目,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做一些专题介绍。当然,不足之处是它面对的读者非常有限,只有经常去工具书阅览室的读者才有机会看到,但由于工具书阅览室读者的到馆率非常低,所以这种方式宣传效果也并不很理想。
这项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涉及面非常有限,而且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学分而去选修。但开展文献检索课是图书馆与读者进行深度交流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通过这门课程的开设,可以更全面地向读者介绍有关工具书的信息资源和指导他们有效利用工具书去检索各类资料。
这一服务完全是针对高层读者或者是那些有极度需求的读者,因为它的针对性强,目标明确,所以效果也相对较好。但开展定题服务不能局限于提供馆藏资料,要在尽可能挖掘馆藏的同时,尽可能多地提供情报源,丰富检索文献资料,根据课题需要,提供有关文献。在查找过程中,可将资料整理编制专题索引、专题文献目录甚或专题文摘,供科研人员选择利用,以便科研工作者从文献情报中提取经验,利用现成的数据、资料,以别人的科研成果为借鉴,省去重复劳动[1]。所以开展定题服务是提高工具书利用率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图书馆应该在这方面加强人力物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对工具书的宣传推广,不能局限于书目信息,要深度开发工具书的信息资源,揭示工具书中的重要内容。
工具书内容广泛,知识性强,但有些重要的信息在篇名、目录中体现不出来,如许多附录资料、图表、数据及参考资料里的具体内容信息,通过目录是无法看出的。同时,工具书中的许多内容,也无法通过检索而得到。如,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全套《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是按标准号排序进行汇编成册的,如果读者事先不知道标准号,就只能逐本浏览,费时费力[2]。对这类信息,需要组织人力去挖掘、开发,并进行深加工,编制索引、综述、动态、评介等,为读者的学习、研究和知识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这比只对书目进行宣传直接有力得多,因为不管是哪个层次的读者,只有直观地了解到工具书的具体内容,才能判断自己是否需要。
将不同载体的工具书资源进行整合,最好能够让读者在同一个平台和入口就可以检索到图书馆所有的相关馆藏信息[3],使读者更方便地利用工具书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工具书信息资源进行宣传和推广。高校图书馆都有自己独立的网页,图书馆可以开辟工具书专栏,使读者可以通过同一个界面了解到工具书数据库和纸版工具书,甚至一些网络工具书的链接,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相对于学生来说,图书馆对教师读者进行重点培训的可行性更高一些。一方面,教师因为有较重的科研任务,他们对工具书的使用需求就更大一些,所以他们从心里更容易接受图书馆的培训。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与学生课堂上的接触机会,使学生通过老师更好地了解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具书。这种以点带面的推广方式从理论上讲应该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所以图书馆应该努力与老师联系,通过对老师的培训进而向广大学生推广工具书的信息资源,使每一本工具书找到需要它的人。同时,图书馆在与教师读者的沟通中,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到各专业工具书的需求状况,这样对工具书采购工作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1]郑春花.如何提高工具书的利用率[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5):18.
[2]廖 球.网络时代纸质工具书的资源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2):199
[3]钱承军,朱金德.复合图书馆时代工具书资源建设探究[J].图书馆论坛,200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