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艳
(龙岩学院,364012)
近年来,微博用户呈爆炸式增长,一条不超过140个字的消息,可以将各类信息瞬间传遍大江南北。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再度掀起了微博的狂潮,人大代表通过微博收集民情,关注民意,倾听民声,普通民众通过微博向代表反映情况,表达心声,为“两会”建言献策,微博的互动平台成为两会期间全国人民参政议政的一个重要舆论阵地。微博作为新兴传播载体,在信息传播中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从2009年开始,我国部分图书馆陆续开通微博,通过微博图书馆可以上传各种新闻、公告、图片甚至视频,大大拉近了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图书馆的宣传力度,提高了图书馆的知名度,从而获得更多读者的关注。这表明如何利用微博来实现图书馆服务观念的更新,加强与读者有效的沟通,实现与读者的良性互动,这些都是图书馆界同仁值得思考的地方。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1]最早提出微博理念的人是埃文·威廉姆斯,他于2006年3月创办的Twitter网是世界上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也成为了微博的代名词。微博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网络昵称为“围脖”,是一种新型的交流方式,它打破了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充许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将信息浓缩成简短的文字或图片,通过网站、手机、IM软件等途径来发布消息,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站、手机来接收这些信息,这使得微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交流,形成信息的反馈。Twitter的出现把世人的眼光引入到一个叫微博的小小世界里。我国从2007年起,饭否网、嘀咕网、叽歪网等先后进入微博的陈营,但流行的范围并不广,甚至出现过低潮。2009年8月,以新浪网的强力加入为标志,中国微博正式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
微博与其它网络通信工具和分享平台相比较,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1)草根性:微博的草根性很强,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多种商业模式并存。微博用户大部分是普通老百姓,报道的都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人和事,流露的都是他们的真情实感,很容易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2)便捷性:微博注册简单,收发方式多种多样,网民可以用电子邮箱或手机号码注册成为微博用户。由于博文140字的限制,用户的一句话、一个图片甚至一个符号都可以发送出去。不管你人是在坐车、散步或是在事发现场均可发微博,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非常方便快捷。(3)背对脸:与博客上面对面的表演不同,微博上是背对脸的交流,就好比你在电脑前打游戏,路过的人从你背后看着你怎么玩,而你并不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当你follow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时,两三天就会上瘾。[2](4)原创性:微博的操作简易和低门槛进入,吸引了众多的草根网民。简易的信息操作机制和随性的记录方式,催生了用户的个人表达欲望。个体性、私语性的叙事风格在微博中成主流,大量原创的内容爆发生产出来。[3]
从2009年开始,我国部分图书馆就开通了微博服务,如重庆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等。随着微博影响力的迅速扩张,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通了微博服务,利用微博平台来扩大自身的宣传力度,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交流。
微博的方便快捷为读者咨询服务提供了新的咨询方式。通过常用的通信工具,读者的咨询时间和地址几乎不受任何限制,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随地向图书馆发帖咨询,不管是不是上班时间,读者都有可能收到回复。例如读者在外地咨询能否查阅到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在图书馆的微博上发贴咨询,这个时候如果是在上班时间,图书馆工作人员回复,如果是在下班时间,图书馆工作人员看到帖子回复。当然其他读者看到帖子也可以进行回复,对于这种非官方的回答,图书馆在日后要指出答案的正确与否,避免给读者造成误会。
图书馆通过微博发布开馆时间、培训讲座、咨询导航、推荐新书等,读者对图书馆有什么希望要求,或在使用图书馆过程中遇到问题和意见,也可以在微博上直接发帖留言。图书馆通过微博快速地对读者进行回复,其他读者能共享到该问题和意见的回复信息,并参与到意见的讨论中。[4]通过这种互动方式,加强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
不管读者身处何地,只要有需要他都可以通过微博来进行了解,如对馆藏文献的了解,对书库管理方式的了解,对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的了解等。图书馆通过微博来收集和研究读者的阅读需求,通过对读者阅读需求的研究,有助于图书馆制定有针对性和长远规划的馆藏文献建设。同时,及时了解读者的所思所想,并以此为依据来开展各项相关的服务工作,从而使图书馆更贴近读者,想读者之所想,做读者之所做。
微博集即时性、便捷性和可异步传送与查收等优点于一身,打破了传统图书馆读者必须亲临图书馆或登陆图书馆网站才可以进行咨询活动的局限性。现如今,读者通过微博咨询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无论读者身处何地,不需要登陆网络,通过常用的通讯工具就可以随时随地向图书馆提出咨询,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在工作时间或非工作时间进行答复。
图书馆可以将微博作为一个信息推送平台,把读者最关心、最感兴趣或是最新的服务措施推送给读者,读者即使不登陆图书馆网站,也能随时随地接收到所有的信息内容,享受到传统图书馆所没有的及时主动服务。而读者通过阅读、转发、评论等形式对图书馆发布的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图书馆则通过微博及时了解掌握用户的需求,并根据读者需要来改进服务,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图书馆利用微博进行读者信息服务,需要有丰富的微博信息来支撑,同时需要不断更新微博信息,而图书馆微博的更新频率可以从它的“粉丝”数量中体现出来,“粉丝数量多的微博账户所发的微博信息一般就多,而且这些账户有个人资料和标签,只有达到一定数量的“粉丝”,图书馆微博才能发挥它的信息服务功能。如果微博更新不及时,发布频率较低,就很难吸引到“粉丝”。可以说,乏味、不经常更新、处理不及时的微博帐号比没有更糟。对用户加入到这个图书馆微博社区参与对话也就毫无吸引力。[5]
图书馆要有宣传推广微博的意识,而推广方式问题实质上就是与图书馆主页的嵌入方式问题。微博与图书馆主页没有完美嵌入关系的话,势必减少其影响力。[6]如果在图书馆主页上没有任何提示或链接,仅在图书馆的以往新闻上有通知,这势必会造成许多读者不知道图书馆已开通了微博。图书馆应在主页的醒目位置上标注链接地址,且有迷你界面,还可利用QQ群、飞信、百度贴吧等推广链接,以求得到更多读者的关注。
目前大部分图书馆微博只是以发布包括培训讲座、最新数据库上线、新书推荐、节假日图书馆的开馆通知等图书馆最新动态为主要内容,起到了新闻广播的作用。这些微博内容的文字风格大多中规中距,较为呆板,甚至有些是只言片语介绍图书馆的开放时间,这些较难引起年轻读者的共鸣。我国使用微博的人群主要是年轻人,我们应使用轻松、活泼的文字风格来迎合年轻人的“口味”,除了文字以外,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花样来吸引年轻读者,从而让有兴趣的读者长期跟踪图书馆。
微博为读者与图书馆的互动交流搭建了一个沟通的平台,由于微博更新不及时,读者的留言得不到及时回复,致使读者的反应一般,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交流不够。因此,微博平台的建设不能靠一两个人的热情,应该让更多的馆员参与到平台的建设和日常的维护,每位馆员有不同的分工和服务,及时推送图书馆有价值的信息给用户,快速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而用户可以针对图书馆发布的新闻信息和服务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论,图书馆则可通过微博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了解读者的阅读需要与请求,并给予及时的回复,适当转发用户的观点与更多的读者分享,与用户进行交互式地对话和交流。用户与用户之间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认为比较好的学习资源进行交流互动,使得他们可以互相帮助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微博成为一个热闹的交流平台。
微博的发展速度之快,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微博巨大的优势和潜能,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和办馆特色,有效利用微博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缩短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成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有效的沟通工具,进一步提高读者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再上一个新台阶。
[1]微博.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567099.htm,2011-12-31.
[2]微博有什么特点[EB/OL].http://edu.gongchang.com/nr/2011-09-08-2158.htm1,2012-01-01.
[3]殷 俊,孟育耀.微博的传播特性与发展趋势[J].今传媒,2010,(4):85-89.
[4]任金波.微博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10):215-218.
[5]李 华,赵文伟.微博客:图书馆的下一个网络新贵工具[J].图书与情报,2009,(4):78-82.
[6]李 剑.微博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4):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