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为线 激发学习欲望 心动情发 落实高效课堂

2013-03-25 06:08李爱琴
陕西教育·教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黄果树瀑布情感

李爱琴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言文字这个载体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其深入到文章词句间,入乎其内,使之同化于文章的内在情感,与作者和文本进行对话,文章才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才能真正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也激起其内在的学习欲望,才能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一、情感的激发

每个教师在导入新课时,都应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走进课堂讲的第一句话,发出第一个信号,做的第一个动作,便应当先声引人,先声夺人,先声服人。教师要善于用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和饱含情感的开讲来吸引学生。如《黄果树瀑布》一课,课始,随着轻柔的音乐,教师热情地描述:“我们曾经跟随课本领略过西沙群岛的富饶、日月潭的可爱、长城的雄伟、西湖的迷人。今天老师将带你们一起去亚洲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在那里,你们一定会被黄果树瀑布无限壮美的景观所吸引,感受到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大家想不想现在跟老师一起去黄果树瀑布看一看、听一听呢?”此时,好奇心使孩子开始兴奋,一个个绽开了笑脸,积极的情感状态使他们形成了学习新课文的内驱力。

二、情感的体验

题材不同的文章中蕴含着不同的情感,教师只有善于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同作者一起感受文章中饱含着情感的典型形象的美,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他们内心的情感体验才会得以诱发和深化,并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例如《七律·长征》,其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两个字是理解上的难点,也是学生体验情感的最佳切入点。在理解“暖”时,教师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先让学生了解“红军巧渡金沙江”的经过,再引导学生想象并体会红军战士巧渡金沙江后的心情,从而理解这儿的“暖”其实是表现了战士们胜利后心情的无比喜悦。在理解“寒”时,教师先播放一段红军夺取泸定桥战斗过程的影片,用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激起学生对“夺取泸定桥”产生最直接的认识,再让学生对战争场面进行描述,进一步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夺桥战斗的惊心动魄和激烈残酷,从而懂得“寒”字主要反映了当时战斗的惨烈。这时,学生的心与作者的心之间便架起了一道桥梁。

三、情感的迁移

迁移是指原有的技能对新学技能的影响。促进情感的迁移可把生活中对事物或已学课文中激起的情感迁移到新课的课堂教学中,使之对新课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情感迁移。如学习《军神》,让学生由平时不小心划伤手指的感受来体会刘伯承“不打麻醉药而动手术的”极端疼痛,进而体会刘伯承手术过程中“汗如雨下”、“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 ,而他却“一声不吭”、默默数着刀数的坚忍意志。得出“他的确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是一位伟大的军神”的结论。学生在情感迁移中获得强烈的内心体验,深受熏陶感染。

四、情感的表达

阅读教学除了让学生透其章句,入情入境,把境中之情内化为学生的心中之情,还要让学生表达心中之情。在朗读中,以声传情,悦耳的语音、起伏的语调、适宜的节奏,把文字形象转变为听觉形象,真挚浓烈的感情使文字符号产生动人心弦的魅力。教学中还要训练学生运用文字将心中之情外化,学生的语言表达不一定成段成文,但也是真情实感的表露,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引导学生感知教材,明晰形象,练习朗读,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并引起共鸣。

五、情感的深化

语文课是语言文字训练课,同时它又有很强的思想性,而要落实思想教育的任务,必须通过“情”的桥梁,才能到达“理”的彼岸。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从“动情”到“晓理”的过渡,这样学生的情感才会持续和深化下去。如教学《掌声》一课,让大家围绕两次掌声来谈谈同学们鼓掌的原因,讨论“掌声”使小英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掌声”,让学生逐步明晰“掌声”的含义是“鼓励、帮助、关心和支持”,引导学生懂得“要珍惜别人的掌声,也要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的道理,达到情与理的交融统一。

总之,教学中必须以“情”为线,促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心动而情发,只有重视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参与,让学生的情与作者及文本内容一起互鸣共振,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使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丰利小学

责任编辑 杨博

猜你喜欢
黄果树瀑布情感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一起看瀑布
情感
观安顺黄果树瀑布(新韵)
台上
瀑布
安顺黄果树旅游区挂牌成立
黄果树啊黄果树
瀑布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