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安成
计算教学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课题,实践中众多教师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教学经验,也存在诸多认识上的偏差和实践上的失误。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唯有坚持“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这一教育思想,努力寻求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不断优化数的运算的学习过程,才能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使计算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建构,不断发展,不断成长的过程。
一、更新观念,坚持算理与算法并重
计算教学既需要让学生理解算理,也需要学生掌握抽象的算法。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即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算理,计算法则等基础知识,来理解并解决问题的心智活动经验,包括对算法的选择,对所采用算法的合理性的判断,以及达到一定的运算速度,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运算能力,既重算理理解也重视运算能力的“操作性”,计算教学才会真正落地生根。
二、培育积极的计算心理,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心理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内部动力,实践中可从这几个方面有意识渗透。首先注重明确计算的目的,增强计算责任感。让学生知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道理。例如航天技术中需要计算的数据,必须绝对正确。具有对计算的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其次培育其有积极的计算情感,增强计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具有面对问题、善于分析、敢于尝试解决的情感体验,在问题解决,结果获得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再次培育其思维稳定,思路清晰,不急不躁,计算耐心,善于检验、反思的心智素质。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习惯的养成重在课堂,重在平时,重在有意识地训练和要求。主要包括看清数字,书写工整,计算仔细,估算与检查等。在计算较复杂的题时,还需要学生认真审题:一审数字和符号,观察他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审运算方法,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规律,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尽可能使运算简便。
三、综合利用学生经验,促进计算思维发展
调度学生已有的经验,坚持复习铺垫与创设情境共融,在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安排学生独立练习 ,组织学生探索、交流、反思、总结计算法则,让已有经验促进学生认知的迁移,积极思维、算理的获得与计算的正确自然内化而成,算理为算法提供了理论指导,算法使算理具体化,理解算理和建构算法达成了平衡,有助于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这一过程思维训练是核心,日常的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1)教会学生“读”。如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在读中知道第一步算什么,接着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培养直觉思维。(2)鼓励学生“议”。在教学中对那些容易混淆和没把握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展开热议,培养思维灵活性。(3)引导学生“思”。思考是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各种知识的联系等,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四、科学设计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一定高效、统一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该注意方法合理、灵活,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
1.基础性练习。
口算、估算、巧算是日常课堂中不可或缺的。如在低段课堂中应抓好口算能力,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除法等,利用他们的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适时安排一些竞赛、抢答、找朋友等练习,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练习兴趣。
2.针对性练习。
在中年级学了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以后,很容易产生混淆现象,有针对性的进行对比训练,找出相同的和不同之处。发现它们的规律,掌握它们的特征。
3.纠错性练习。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出现把算式中的数字、符号抄错,数位对错等现象,在四则混合运算中,会忘记把暂不参加运算的部分抄下来。练习时,经常呈现一些经典错例,要求学生纠错、改错,通过信息的不断刺激,帮助学生养成了计算细心的习惯。
4.综合性定期检测练习。
新课程教材练习题偏少,我们可以结合教材补充一些必要的计算练习,特别是定期进行一些综合性练习检测,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计算状况,看到不足、找到问题、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高计算水平。
作者单位 镇江市润州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