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课程整合的探讨

2013-03-25 06:08王东
陕西教育·教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环境素养信息

王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和情感激励的工具,利用学生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

虽然网上的素材非常的丰富,但是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还不够高,对网上的内容还缺乏辨别的能力,再加上中小学教师中仍对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整合存在种种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尚未明确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内涵及方法。

一、课程整合所需的信息技术已全面普及

1.丰富全面的资料信息。

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只要使用超级链接,通过网络将这些资料从教学资料中传输过来,逐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不同侧面接触教学内容,达到教学要求的同时,拓宽了知识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降低了教师的备课强度。而且,在以后的教学中一旦需要同样的素材,仍旧可以通过网络从教学资料中心获取。

2.独立自主的探究学习。

学生的自主参与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单机演播形式课件中,重视演和播,学生的自觉参与程度不够。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通过人机对话进行自主探索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的品质,又增强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

3.如火如荼的在线讨论交流。

实践证明,课堂讲授与适当组织讨论相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辨识,而且可以使他们在这种讨论中,更好地认识自我,促进其开拓思维的形成与发展。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更有效地组织讨论提供了便利条件。这样的讨论,充分地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教师在网上启发性的点拨、开导,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东西,而这正是讨论的教育价值所在。

二、课程整合在思想认识上需到位

1.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演示现象、传授知识,忽视揭示过程、培养能力。

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应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精心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等。

2.错误地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有些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有偏差,认为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多说多做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过度弱化教师的作用,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教学任务完不成;(2)分组学习是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方式,但很多只停留在形式上,存在小组任务目标不明晰,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3)忽视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导致了学习参与度较弱的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产生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三、对教学资源应用的误区

1.不能对网络资源过分信赖,而忽视其他教学资源。

在一些课中,教师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搜索引擎找到某一篇相关的文章”,这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这只是其中的第一个方面。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还应注意训练他们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的快速浏览能力、把握文章重点的能力、提炼主要观点的能力、评价分析综合表述的能力、下载发布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同样十分关注学生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如查阅资料、浏览网络、收集信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探索性学习等。因此要全面地理解信息素养并能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从来就不存在万能媒体或唯一媒体。这种观点在教育技术领域里经过多年的争论后,早已有了这样一个定论,网络亦然。它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确因为它具有很多优点,但是作为提供学习资源来讲,网络不是唯一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资源可以利用。因此,对于资源的调用不应只局限于网络资源的查询,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

2.过分重视助“教”的资源建设,忽视助“学”的资源建设。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要定位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尤其是中小学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自制力有限,那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为主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主导地位就更加重要了。实践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情境创设中易偏离教学目标,重活动形式,轻活动效果,过度重视知识、能力主导,而忽视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学习评价的重视不够。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张晓楠

猜你喜欢
环境素养信息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环境清洁工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订阅信息
漫观环境
展会信息
论环境雕塑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