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娟
要使在校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1]要提高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从当代在校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对其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2]2011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则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其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的必要性。
首先,从理论层面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其核心价值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是一定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它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5]。所以,必须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6]。
其次,从现实层面而言,当代在校学生令人担忧的思想道德状况决定了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前,我们正处在物质大发展、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并存。从全球范围来讲,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也加速了全球文化的相互交融,西方的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思潮广泛传播,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之心不死,继续利用互联网、影视、电脑软件等媒介输出资本主义价值观,争夺青年一代。从我国来看,改革开放在促使中国经济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思想道德问题。比如,市场经济中追逐利益的思想使得重物质轻理想、实用主义思想盛行,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的思想则使得重自我轻集体、个人主义思想盛行,富足的物质生活滋生了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的享乐主义思想等等。当前的在校学生多是出生在90年代,个性鲜明、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比较强,但对于各种事物各种思想的辨别能力不强,比较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在政治立场、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方面出现新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一些在校学生政治信仰模糊,悲观看待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殊途同归,甚至认为资本主义优越于社会主义;一些在校学生人生理想模糊,或者空洞地讲“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知行脱节,或者实用主义至上、理想缺失;一些在校学生精神支撑缺乏,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贪图享受;一些在校学生道德滑坡、价值取向扭曲,重索取轻付出;一些在校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缺失,过分注重自我,个人主义思想盛行,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
所以,针对在校学生在政治观念、道德取向上的新变化新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剂良药,适时地满足了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为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切实的理论指导。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确了方向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指导思想、理想信念、精神状态、道德规范等方面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方向,是对在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
首先,在指导思想方面,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也决定了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市场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导致了利益多元化、阶层多元化,也导致了思想多元化,但社会主义事业只能要求一元化的政治导向,否则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将前功尽弃。那么,诞生于160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今天还有没有必要坚持呢?实际上,一种理论要不要坚持,不在于诞生的时间长短,而是在于它正确与否。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在提供一整套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时,始终与时代同行,不断吸收、借鉴各时代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已经为人类几十年的社会实践所验证,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所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占领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
其次,在理想信念方面,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引导在校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是能够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团结在一起并为之奋斗的精神纽带。摆脱贫穷落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其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梦想;而1840年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校学生正处在人生理想、社会理想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要逐步引导在校学生摒弃其他不良思想的影响,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宏伟理想,更应引导在校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实现这一理想的唯一通途。
再次,在精神状态方面,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5],这也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纽带。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崭新精神,这是进行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快速发展的精神动力。作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传承者,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我们的在校学生既要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又要有披荆斩棘的改革创新精神。
最后,在道德规范方面,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引导在校学生逐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8]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一个国家才能文明有序地前进。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确立了人们行为的价值尺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在各种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中,在校学生必须要知荣辱、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
三、切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按照“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9],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学校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提高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0]
首先,切实改进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思想政治课程是对在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存在诸多弊端,所以当务之急是对思想政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教材内容,将大量时效性强的社会热点事例融合进思想政治课程教材中,优化创新教学方法,推行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并且以学科建设为信托促进教学和研究互动相长,从而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育人”的主要目的。
其次,切实提高学生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发挥学校学生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在学校思想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所以,要加强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就必须要提高学校学生工作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其一是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这些学生工作者自觉地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践行者;其二就是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和观念武装其头脑;其三就是对其进行现代化教育方式的教育,使先进的理论以科学的方式深入学生头脑,切实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再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环境育人作用。“润物细无声”,学校校园文化对在校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孕育出健康积极向上的在校学生。在当今,要培养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需要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报刊栏、宣传栏、广播站、样报、校园网站等渠道深入、广泛、生动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走到学生身边贴近学生实际,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育人功能更为具体化,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了解在校学生所思所想直达学生思想灵魂深处。
最后,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实践教学是对在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增加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把说服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又拓展了在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一是建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针对当代在校学生的思想特点,结合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教育,建立一个系统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并建立与之相应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基地,使理论上的核心价值体系能够深入到在校学生的思想和实际行动中。二是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当代在校学生科学分析和认识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要使社会实践的内容真正能够提高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让他们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亲自去搞社会调查研究。可利用寒暑假,组织在校学生根据事先撰写的题目去开展社会调查,并将调查的情况写成调查报告或论文,开学后,进行交流;也可以利用学期的课余时间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成员根据所选专题进行合理分工,并合力撰写研究论文,以此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针对性、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通过不断改进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学校学生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不断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将在校学生培养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11]。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实加强和改进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6/207391/13295742.html.
[2]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http:www.gov.cn/jrzg/2011-10/18/content_1972749.htm.
[4] 袁许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在校学生价值观教育.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党报,2010(2).
[5] 本书编写.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http:www.gov.cn/jrzg/2011-10/18/content_1972749.htm.
[7]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转引自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8]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http://news.xinhuanet.com/misc/2006-03/07/content_4267285.htm.
[9]雷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路径分析——以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为视角.学理论,2009(18).
[10] 李长春.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人民日报,2008-05-06.
[11] 胡锦涛向中国青年群英会致信(2007-5-4).http:www.XINHUANET.com.
(责任编辑 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