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霞
邢某,男,9 岁。“间断头迷、呕吐”半年。发作大多在清晨,间隔时间半月至1 个月不等。每次持续1~2 d。近半月发现患儿睡眠须右侧卧位。病后曾几次到我院就诊,从未查出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先后两次做脑电图,提示脑电波正常。脑血流图正常。空腹血糖正常,双耳电测听检查正常。内耳道平片结果正常。眼底检查正常。头CT扫描未见颅内占位病变。先后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眩晕症”等,给予静脉推注50%葡萄糖溶液症状可缓解。在此期间,曾先后到上级两家三甲医院就诊,都因头颅CT无异常而诊断为“眩晕”、“癫痫”、“直立综合征”等给予相应的治疗。每次就诊时患儿家长都问为什么只能右侧卧位睡眠,得到的回答是习惯问题。
病后9 个月,患儿头迷呕吐加重再次来诊,此时可见患儿步态蹒跚,眼球自发性震颤,头歪右侧,指鼻试验阳性,再次做头CT扫描,提示为后颅凹肿瘤,予以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始于延髓,向上长入第四脑室。病理诊断:神经胶质瘤。
小儿颅内肿瘤诊断较困难,其原因是年龄小,表达能力差,不能自诉病史,常不被理解。查体又不合作。另外,有些肿瘤生长缓慢,可在较长时间内不出现明显颅内压增高表现。本例发病时间较长,由于患者几次来诊均未查出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加之头颅CT扫描无异常发现,未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和警惕,尤其对患儿由自动体位变为须右侧卧位睡眠这一小儿脑瘤早期的强迫体位认识不足,而失去了早期诊断的机会。另外,头迷,呕吐在小儿脑瘤并非少见,该患儿表现为间断头迷伴呕吐,是由于肿瘤长入第四脑室,使脑脊液通路受阻,脑室压力升高,压迫和刺激了迷走神经核所致。对于那些经过对症处置后能缓解而再次出现的症状,每次静脉推注50%葡萄糖溶液之所以使头迷、呕吐缓解,是由于该药起到了降低颅内压的作用。
作为小儿内科医师,应熟悉小儿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尤其对小儿反复发作的头迷,呕吐,及经过对症处置能缓解又再次出现的症状,早期的强迫体位等等,虽然头CT扫描正常,应引起高度重视,应想到小儿颅内肿瘤的可能,要结合临床,及时复查头CT或磁共振检查,才能避免误诊,做到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