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状况分析

2013-08-22 12:37周敏
当代医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性肺炎葡萄球菌病原菌

周敏

随着呼吸机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广泛应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已经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严重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1-2]。本研究对本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52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52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本院共有85例患儿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2例,发生率为61.1%。本组患儿的临床诊断标准[3]为:经过48 h以上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对于患儿的肺部进行检查出现湿!音,并且至少具有以下一方面表现:(1)患儿胸部X线片检查显示新的病灶或进行性病灶;(2)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或体温上升等症状;(3)血液检查中患儿的血白细胞明显增多;(4)患儿的气管与支气管内检出脓性分泌物。本组52例患儿中,男29例,女23例;早产儿34例,足月儿18例;机械通气时间为3~17 d,平均(5.1±1.4)d。本组患儿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疾病类型为:肺透明膜病32例,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1例,频发的呼吸暂停5例,肺出血3例,颅内出血1例。#

1.2 方法

1.2.1 机械通气方法 本组患儿均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根据患儿的原发病与血气分析结果,对于呼吸机的实际运行参数进行调整,使得患儿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均可以维持在正常的范围以内。在对患儿进行气管插管时,必须保证无菌操作,并且在20~30 s内完成操作[4]。在本组患儿的机械通气中,均采用一次性吸痰管采集下呼吸道的分泌物标本,并且送检普通细菌培养。

1.2.2 治疗方法 本组患儿进入重症监护室后,分别常规给予头孢替安、头孢他定、美洛西林/舒巴坦、拉氧头孢、头孢曲松等广谱抗生素,并给予多巴酚丁胺与多巴胺改善循环。对于痰培养为阳性的患儿,按照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应用抗生素的类型。另外,本组患者均全部或部分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必要时给予丙种球蛋白、血浆等支持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 (1)胎龄<32周的早产儿与胎龄32~37周的早产儿及足月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 65.4%(34/52)、34.6(18/52),早产儿的发生率明显较高(χ2=8.93,P<0.05);(2)出生体重<2500 g与>2500 g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59.6%(31/52)、40.4%(21/52),出生体重<2500 g的发生率明显较高(χ2=12.41,P<0.05);(3)机械通气时间>7 d与<7 d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63.5%(33/52)、36.5%(19/52),机械通气时间>7 d的发生率明显较高(χ2=22.17,P<0.05)。

2.2 病原菌状况及药敏率 本组患儿的下呼吸道的分泌物标本中,共检出细菌67株,其中肠杆菌41株、非发酵菌12株、葡萄球菌9株、其他5株。肠杆菌中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氏菌29株、大肠埃希菌6株、阴沟杆菌3株、产气肠杆菌3株;非发酵菌中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9株、洛菲氏不动杆菌3株;葡萄球菌中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溶血葡萄球菌1株。其他有白色念珠菌3株、草绿色链球菌2株。对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的药敏率分析见表1。

表1 常见病原菌及药敏率(%)

3 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疾病,对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5]。本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及机械通气时间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新生儿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必须结合上述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防控,有效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进而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

在本组患儿的病原菌状况分析中,以肠杆菌为主,其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阴沟杆菌、产气肠杆菌。数量较多的病原菌是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代表的非发酵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代表的葡萄球菌[6]。本研究对常见病原菌的药敏率进行试验,常见的敏感药物包括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哌酮、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等,在临床给药时医生应加以考虑。

总之,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新生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能延长患儿的病程,甚至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秦志强,黄桂香.呼吸机管路更换时间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J].中国临床新医学,2009,2(5):438-440.

[2]谭宁,彭华保,朱文军,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4):34-36.

[3]刘又宁.机械通气与临床[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13.

[4]陈宇辉,康文清,熊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状况及防治措施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150-151.

[5]陈胜莲,谭育华,叶晴,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报,2009,16(8 B):45-47.

[6]孔翠花,齐育英,侯振平,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山东医药,2007,47(5):38.

猜你喜欢
性肺炎葡萄球菌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如何防治兔葡萄球菌病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观察
人感染H7N9禽流感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米诺环素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28例
一例水牛疥螨继发感染葡萄球菌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