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城 叶桦 张艳玲 刘丽 岑建宁
肿瘤相关性贫血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伴随疾病,原因有多种,治疗上一般采用输注红细胞及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本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32例癌症相关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皮下注射EPO,疗程6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32例癌症相关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9例,女13例,年龄 39~72岁,平均年龄(52.5±19.5)岁;治疗前Hb<110 g/L;其中,肺癌11 例,胃癌4 例,大肠癌5例,卵巢癌1例,乳腺癌7例,鼻咽癌4例,所有患者预计生存期均在3个月以上。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入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且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化疗方案在6周以上;同时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对本治疗药物过敏患者、肿瘤已出现骨转移患者、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活动性或慢性出血患者、合并感染患者、治疗已接受输血治疗或皮质类激素治疗患者、其它原发疾病引起的贫血患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开始的第1周给予
10000 IU促红素皮下注射,每周3次,疗程6周,治疗期间每周检查Hb,对于已达目标值的患者(大于120 g/L),则停用促红素;不良反应达3度及以上,立即停药。
1.4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每周进行一次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检查,同时记录不良反应。
1.5 疗效判定 (1)显效:患者治疗后连续2周Hb上升>20g/L或连续2周HCT上升>10%;临床症状明显缓解;(2)有效:患者治疗后连续2周Hb上升>10 g/L或连续2周HCT上升>5%;临床症状有所缓解;(3)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效果评价 本组32例患者均完成6周治疗,评价治疗效果显示,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3%;治疗前患者平均HCT为(24.22±4.32)%,平均Hb为(76.52±12.85)g/L,治疗后 2、4、6周平均HCT与H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32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6周平均HCT与Hb变化情况(例,±s)
表1 32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6周平均HCT与Hb变化情况(例,±s)
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时间 例数 HCT(%) Hb(g/L)治疗前 32 24.22±4.32 76.52±12.85治疗后2周 32 29.83±3.82 94.87±19.58治疗后4周 32 30.28±3.01 96.29±18.81治疗后6周 32 33.56±2.17 101.27±11.07
2.2 不良反应 32例患者中2例出现不良反应,分别为皮疹1例,低热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均未作处理,无1例患者因不良反应停止治疗。
癌症相关性贫血属于慢性贫血的一种,发生率约为癌症患者的30%~50%[1],发病原因一方面是原发疾病,由于肿瘤细胞的刺激,导致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引起红系祖细胞对促红素敏感性下降,促红素生成减少和EPO敏感度下降[2]。另一方面是治疗原因,放疗、化疗对免疫系统的刺激。癌症患者发生贫血后,会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同时对患者的耐受性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对癌症相关性贫血患者给予有效的药物纠正贫血,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对治疗的耐受性[3]。
促红素的作用是刺激红细胞增生,研究表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及促红素的使用剂量成正比,持续使用,可以减少输血。本研究对32例癌症相关性贫血患者给予每周3次皮下注射10000 IU促红素,从治疗效果显示,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3%;治疗前患者平均HCT与平均Hb分别为(24.22±4.32)%与(76.52±12.85)g/L,治疗后 6周后上升到(33.56±2.17)%,(101.27±11.07)g/L,可见,明显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促红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3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2例出现不良反应,分别为皮疹1例,低热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无1例患者因促红素不良反应停药,可见,促红素治疗癌症相关性贫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治疗癌症相关性贫血的传统方法主要是输注红细胞,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善患者的贫血状态,但输血不仅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且维持的时间并不长。促红素皮下注射避免了输血风险,每周注射3次,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可在2周内明显减轻[4]。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肖志华,汤昊,柯玉华,等.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所致贫血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5,10(2):193-194.
[2]徐菲,张力,向晓娟,等.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大剂量冲击维持疗法治疗30例肿瘤相关贫血的临床报告[J].癌症,2006,25(9):1120-1122.
[3]林慧,梁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J].海南医学,2006,17(12):124-125.
[4]段晓星,张国光.蔗糖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15(3):29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