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小燕
近年来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关注,有调查显示护士的心理健康程度低于普通人群[1],而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但影响到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工作效率。我院以收治精神疾病患者为主,由于患者疾病的特殊性,护士需要承担更多的心理压力。为了解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不同工作年限、不同学历的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达州市民康医院精神科护士40名(均为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平均年龄(32±6.2)岁。参加工作时间:5年内21 名,5年以上19 名;文化程度:中专28 名,大专及以上12 名。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式调查。SCL-90 量表包括9 个症状因子,即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共90 个条目,按1~5 级评分,分数越高,问题越重,心理健康水平越低。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务职称等项目。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SCL-90 评分量表显示躯体化因子为(1.57±0.63)分,国内常模为(1.37±0.48)分,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57,P<0.05),抑郁因子(1.71±0.31)分,国内常模为1.50±0.59,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24,P<0.05),焦虑因子(1.53±0.36),国内常模(1.39±0.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5),恐怖因子(1.37±0.38)分,国内常模(1.23±0.4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
2.2 不同工作年限护士SCL-90 评分比较参加工作5年以内护士躯体化因子评分(1.76±0.44)分,5年以上评分(1.43±0.58)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5)。此外,抑郁因子评分前者为(1.71±0.48),后者为(1.42±0.37),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12,P<0.05),焦虑因子评分前者为(1.75±0.60)分,后者为(1.42±0.3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恐怖因子评分为(1.55±0.45)分,后者为(1.23±0.33)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P<0.05),其余因子未见统计学差异。
2.3 不同学历护士SCL-90 评分比较 中专学历护士强迫因子评分为(1.55±0.34)分,大专及以上学历评分为(1.2 8±0.2 3)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 1,P <0.05);焦虑因子中专学历为(1.62±0.24)分,大专及以上学历为(1.38±0.3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5);恐怖因子中专学历为(1.67±0.45)分,大专及以上学历为(1.3 8±0.2 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P<0.05)。其余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工作性质和职业上的危险因素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2],有调查显示临床中有25.5%的护士有心身障碍[3]。从工作性质上来看,精神科护士不但要承担常规护理工作,同时也要更多的巡视病房,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行为,及时排除自伤、伤人的安全隐患。此外,要组织患者进行工娱等,这些都增加了护士的劳动强度。从危险因素上来看,与精神疾病患者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急性期的患者容易出现冲动伤人,在工作期间特别是夜晚值班时,还需要注意保护自身安全,这些均无形增加了护士的心理负担。此外,由于社会的偏见,大多数人对精神疾病患者存在害怕、歧视的心理,对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内容更不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精神科护士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导致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程度降低,本次调查也显示我院精神科护士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4]。
本次调查还显示,工作5年内护士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高于参加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中专学历护士强迫、焦虑、恐怖因子分高于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这可能和工作时间短、学历低的护士她们的工作强度大、经验少,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不全面及自我认同感低有关。护士的心理健康程度将影响到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因此医院需要重视护士的心理健康,针对不同的科室有计划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讲座、外出学习和进修等形式提高业务能力;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改善工作环境,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1]王忆红,舒菊香,何华.某县级综合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0):1222-1224.
[2]王红桂,田婉珍,王五梅,等.影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不良因素及应对措施[J].护理研究,2009,23(6):169.
[3]沈玉美,周丽梅,张秀梅,等.护士心身健康情况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8 A):23-25.
[4]冯锦妹.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改善对策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6):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