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华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内科多见的、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外源性、内源性及混合性哮喘,国内其发病率约为 1%,尤其多见于儿童(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率约为 3%)[1];支气管哮喘是人体在各种外在或内在的过敏源或非过敏源刺激下,导致呼吸道可恢复性痉挛[2],发作时患者表现为喘息、呼吸急促、咳嗽胸闷等症状,严重的支气管哮喘发作可直接威胁病人生命,给群众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笔者回顾性分析了 2011 年~2012 年的 36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发病因素和治疗方法等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的 36 例患者均为本院 2011 年1 月~2012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 22 例,女性患者 14 例,年龄为 14~72 岁,平均年龄为 40.2 岁;轻度者 7 例,中度 16 例,重度 10 例,危重 3 例;发病季节为冬季、春节者 30 例,四季均发病者 6 例;表现为呼吸急促、不可平卧者 14 例,剧烈咳嗽者 10 例,口唇紫绀者 6 例,意识不清者 3 例,三凹征者 3 例。各患者出院后均行随访 1 年。
1.2 诊断标准 (1)喘息呈反复发作,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和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联;(2)发作时于俩肺可听到散在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且呼气相延长;(3)以上临床表现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凡具有以上三条症状者,并排除了其它可引起喘息、胸闷、咳嗽的病变后,就可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1.3 发病因素 36 例患者的发病原因为:(1)吸入冷空气、花粉、尘埃及药物等物质导致(21 例);(2)肺部感染诱发哮喘(4 例);(3)工作中接触沥青、甲醛、氨气等物质而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11 例)。
1.4 治疗方法 36 例病人均给予吸氧、β2受体激动剂、氨茶碱及纠正酸碱失调治疗,同时有 3 例应用了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21 例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剂量为 5~20 mg/d),11 例应用了甲基泼尼松龙(剂量为 40~100 mg/d);另外,给予患者服用具有抗炎作用的单味中药或复方方剂以辅助西药有效的控制哮喘症状,单味中药有茵陈蒿、银杏及黄芪等,复方有厚朴麻黄汤、麻杏石甘汤等。
1.5 疗效评估 哮喘表现和体征完全消退,且 1 年以上没有复发者视为痊愈;哮喘表现和体征明显改善和缓解,发作次数显著减少者视为显效;哮喘表现缓解,在 1 度以上,发作次数与同期比下降了l/3 者视为有效;各种哮喘表现和体征未见减轻也未加重者视为无效。
36 例患者均应用糖皮质激素、中医药以及支气管扩张剂等方法进行治疗,治愈 19 例,显效 11 例,有效 6 例,总有效率为 100%,没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
目前,哮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有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神经调节失调、遗传等机制[3]。哮喘发病的因素可分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两方面,哮喘的遗传因素在多数哮喘患者身上均得到了体现,例如大部分哮喘病人的近 3 代亲属中(指的是有血缘关系亲属),均有哮喘或者其他的过敏性病变的既往病史;且多数患者都是过敏体质,很容易对螨虫、霉菌、花粉、毛发、海鲜类食物及药物等过敏。本次研究中有 33 例患者是由于接触过敏原而导致哮喘,超过了 50%以上,其中吸入冷空气、花粉、尘埃及药物等物质导致者 21 例,工作中接触沥青、甲醛、氨气等物质而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者 11 例。
通过正确的治疗后,哮喘患者的症状一般可得到有效改善和缓解,但容易反复发作,从而给患者带来极大烦恼,故如何能彻底根治支气管哮喘的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医务人员重视。经大量研究证实[4],糖皮质激素、中医药以及支气管扩张剂在支气管哮喘临床的综合运用,明显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和预防支气管哮喘的最安全最有效药物,分为口服、气道吸入、静脉输入 3 种应用途径,气道吸入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实践证明[5],成年的哮喘病人每日经气道吸入低或者中等剂量的激素时,不会出现任何显著的全身副反应。(2)β2受体激动剂是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用药,它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得细胞内环磷腺苷适宜增加,钙离子减少,明显松弛支气管平滑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糖皮质激素类,可有效控制哮喘症状和体征,是治疗哮喘的较佳方案。(3)茶碱类同β2受体激动剂药理相近,可兴奋心脏及中枢神经,使平滑肌松弛,缓解痉挛肌肉,增强纤毛活动,促进气管内分泌物及时排出。(4)中药已广泛应用于哮喘的治疗[6],我国和日本医学学者研究证实,茵陈蒿、银杏及黄芪等具有良好抗炎功效,而厚朴麻黄汤、麻杏石甘汤等则能使气道反应性下降,良好改善呼吸道通气。
本次回顾性分析的 36 例病人临床总有效率为 100%,由此可见,糖皮质激素、中医药以及支气管扩张剂等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1]周建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 120 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116-117.
[2]赵明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危重症支气管哮喘5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1):64.
[3]胡睿.阿托品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09,6(16):83-84.
[4]钟伟明.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09,28(24):107-108.
[5]何敏霞.甲强龙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评价[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4):67.
[6]杨少英,吕建军.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1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