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吉,郝宝青,王立新,尹建民,朱小慧,陈鹏,仇杰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上海201201)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对二次空气喷射进行排温评估,针对不同的三元催化器设计方案,结合发动机进行了标定优化。在1.6 L增压汽油机上进行了试验,验证上述技术手段对小排量增压汽油机达到国Ⅴ排放要求的可行性。试验发动机为直列4缸汽油机,配备废气涡轮增压器,排量为1.6 L,最大功率为135 kW,最大功率转速为5 800 r/min,最大扭矩235N·m。试验整车的整备质量为1 545 kg,轴距为2 737mm,配备6速手自一体自动变速箱。
三元催化器是发动机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其转化效率,取决于污染物的组成、催化剂的活性、工作温度、空间速度及流速等因素,但可以用空燃比特性及起燃特性来表征。
转化效率的高低与发动机可燃混合气的空燃比有关,如图1所示。理论空燃比附近时,三元催化转化器几乎可以同时消除所有3种污染物。
催化剂转化效率的高低与温度有密切关系,催化剂只有达到一定温度才能开始工作,称为起燃。起燃特性有2种评价方法:催化剂的起燃特性常用起燃温度评价,温度越低转化效率越低,如图2所示。而整个催化转化器系统的起燃特性用起燃时间来评价,描述整个起燃作用的时间历程。
起燃温度主要取决于催化剂配方,它评价的是催化剂的低温活性。而起燃时间除与催化剂配方有关外,还跟催化器目数、载体体积等有关,其中受到整车标定影响最大。一般催化转化器的起燃温度通常在250~300℃。汽油机冷起动后约2min内催化转化器就可以达到该温度,而此时排出的废气已占循环总量的90%左右。出现较大的初始排放量主要有2个原因:一是催化剂未达到足够高的温度,不能进行有效的催化反应;二是发动机起动时的混合气浓度高,CO和HC的催化氧化因缺氧而不能有效进行。因此,发动机冷起动时要使催化转化器快速起燃,也就是缩短起燃时间,是目前降低车用汽油机排放的研究重点之一。
增压汽油机,由于增压器布置在排气歧管和前级催化器中间,非紧耦合设计。同时因为增压器吸收了来自发动机排气的热能,如图3所示在排放循环里冷起动阶段,增压器前后温度差可能在200~300℃,使得催化器的起燃特性变得非常差。这对国Ⅴ排放的开发带来了严峻挑战。很多发动机需要在60 s到80 s才能达到起燃温度,因此无法达到国Ⅴ排放标准。以此次研究的车型而言,增压器后温度(也就是催化器进气温度)在80 s才达到起燃温度(300℃)。
二次空气喷射系统主要包括二次空气泵和二次补气阀。在冷起动阶段,通过空气泵把从进气系统来的空气压缩到10 kPa左右,然后通过控制阀,分别把空气喷射到不同的排气管道内。以4缸机为例,缸盖侧需要一个通道,大小设计考虑到排气的均匀性,试验时这个通道直径为Φ10mm,喷嘴直径为Φ6mm,如图4所示。
发动机冷起动时会采取加浓策略,以保证起动顺利、平稳。空燃比在13∶1甚至低到9∶1,然后再过渡到14.7∶1。二次空气喷射到排气歧管中,可以产生一个相对偏稀的排气组分。一方面,燃烧的油气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继续氧化,这需要推迟点火提前角来实现;另一方面,尽可能把二次空气喷射尽可能靠近缸盖排气阀。排气系统中的放热反应也使得更多热量用来加热增压器,催化器等零件,缩短了起燃时间。如图5示。以HC为例,采用二次空气喷射之后,HC排放大幅度降低。
在会上,云图控股复肥事业部全国营销总监阚夕国与大家分享了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他说,从一些数据来看,2018年乃至2019年现代农业将呈现紧盘式发展。从人口数据看,未来将有部分种植者退出农业生产。其次,从过去十年土地流转数据看,上涨了35.1%,土地流转进入农户的面积已达到规模,新进入农业环节的一部分种植户,已经具备农资辨别能力。这些变化都诠释了未来的变革。
排放试验表明在二次空气流量为5 g/s时,冷起动20 s后,催化器温度比没有二次空气喷射高出近150℃,如图6所示。催化器可以快速起燃,解决了由于增压器吸热而引起的冷起动排放问题,满足了国Ⅴ排放法规要求。但是整个二次空气系统成本在800元左右,对整车厂来说成本太高,并非满足国Ⅴ法规的一个最佳选择方案,目前主要在美国加州等世界上最严格排放法规地区使用。
此项目原设计为国Ⅳ排放,新方案则考虑国Ⅴ目标要求,有2个新设计方案用于对比,具体的参数如表1所示。
从图7可以看出,现有国Ⅳ方案催化器硬件,未采用分区涂敷技术,贵金属含量比较低,虽然可以满足国Ⅳ排放目标,但国Ⅴ要求催化器寿命从10万公里加长到16万公里,这样转化效率明显下降,无法满足国Ⅴ法规要求。国Ⅴ方案1为采用新涂层技术,提高了贵金属使用量,排放结果可以满足国Ⅴ法规要求,但是成本太高,可以作为后备方案使用;国Ⅴ方案2为采用分区涂敷,贵金属含量中等,并优化了比例,排放数据仅NMHC尚不能满足法规要求,但相对于国Ⅳ方案还是有明显改善,成本也相对合理。如果能进一步通过优化标定来降低排放,则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为此进行了后续研究,如前所述,增压汽油机的特点之一就是冷起动阶段催化器起燃太慢,此时排放污染物太高。因此研究重点针对国Ⅴ方案2。标定角度主要从更改冷起动过量空气系数λ控制、冷车催化器起燃、闭环氧传感器窗口选择等3个方面进行,在保证NOx满足法规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HC排放。
冷起动是指车辆经过长时间(一般6 h以上)停放,进气温度、发动机水温与环境温度基本一致情况下的起动。冷起动阶段,发动机燃烧室及进气阀温度比较低。为了弥补燃料蒸发的不足,保证燃烧的稳定,怠速平稳,需要供给较浓的混合气,而此时催化器没有任何转化能力,汽油机排出的碳氢化合物绝大多数将直接进入大气。因此,冷起动阶段适当的空燃比控制,很大程度上影响总的排放量。
如图8所示,原始标定刚起动时λ控制在0.75左右,可以保证车辆最快起动,开环阶段在0.85左右。更改后的标定,起动时λ为0.85,开环阶段保持在1~1.05左右,也就是采用了稀的空燃比,减少了冷起动阶段的燃料使用,如图9所示,可以大幅直接降低THC/NMHC量。但过稀的空燃比有可能造成怠速抖动,甚至熄火的风险。新的λ策略经过不同油品,不同负载等恶劣工况充分验证,在不影响整车性能如怠速稳定性,起动时间等,对排放改善效果非常明显。
如前所述,催化器能否快速起燃,是冷车阶段排放能否降低的关键因素。为了加速催化器起燃,也就是要提高排气温度,可以通过推迟点火角、提高发动机怠速转速(如提高50 r/min)、采用稀的空燃比等3种改进标定方式,见图10。通过改进标定,使得达到催化器最低起燃速度(250℃)的时间从95 s缩短到45 s,如图11所示。催化器温度的快速提高,也就是提高了转化效率,直接降低了冷车阶段排放,见图12。
如前文中图1提到的,热机后空燃比只有在特定狭窄的窗口范围,催化器才有最佳转换效率。而且,催化器老化之后对于此窗口位置更加敏感,因此找出催化器对应的窗口位置,并且通过PI控制,将空燃比控制在此窗口位置,将会使排放得以大幅度优化。
图13可以看出,方案2后氧窗口位置相对于方案1有了调整,针对国Ⅴ阶段对HC与NMHC要求更加严格的特点,结合本款催化器特点,将后氧窗口向偏稀方向做了调整。
综合了上述因素,经过标定优化,采用国Ⅴ方案2催化器,在其他排放量没有明显变化的基础上,NMHC明显降低,可以满足国Ⅴ法规要求,如图14所示。
(1)增压汽油机排放难以达到国Ⅴ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发动机起动时增压器吸热造成催化剂起燃太慢。
(2)将催化器目数从400增加到600,改进涂层技术,采用分区涂敷工艺,增加贵金属使用量,使之满足国Ⅴ排放。
(3)通过改变冷起动空燃比控制、催化器起燃、后氧窗口标定等,降低了冷起动阶段原始排放,缩短了催化器起燃时间,提高了该阶段转化效率;同时,合适的后氧窗口标定也保证了热机后排放的降低。
(4)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催化器设计更改,在适当增加成本前提下,结合发动机标定的调整,加快催化器起燃,可以减少排放污染物,满足国Ⅴ法规要求。这也是目前增压汽油发动机国Ⅴ阶段排放主要解决方案。
1刘巽俊.内燃机的排放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73.
2卓斌,刘启华.车用汽油机燃料喷射与电子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 Heck R M,Farrauto R J,GulatiST.Catalytic Air Pollution ControlCommercial Technology(3rd Edition)[M].USA:W iley,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