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价值追求分析

2013-03-22 23:45邹天鸿陈旭远
关键词:有效性价值农村

邹天鸿,陈旭远

(1.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130024;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 农村教育研究所,吉林 长春130024)

我国农村教育因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尽管处于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大背景之下,仍然与城市教育有着较大的差距,课堂教学也因此存在着明显差异,我们在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时也应当考虑到这些现实,对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价值追求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念,提出符合农村社会与学生现实的评价标准,进而促进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我们所研究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对课程资源及教学方法等的最佳整合,课堂教学能够用教师尽可能少的劳动付出获得全体学生尽可能大的综合素质正向发展,既包含对课堂教学“效率、效益、效果”的追求,也强调课堂教学满足学生未来生活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双重作用。这里的价值是指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一种效益关系[1]。价值追求是人们在价值判断基础上进行价值选择的活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价值追求,也就是思考在农村这个特定的教育场域中,课堂教学应追求什么样的价值理念才能使得教学的有效性满足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

一、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价值追求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发展由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过渡的过程中,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价值追求出现了无价值追求和价值追求误认等问题。对这些价值追求问题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价值观念。

(一)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价值追求的空位

1.妥协于不甚理想的现实,缺乏价值追求

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曾长期存在,导致我国城市与乡村在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差距明显,显现在教育领域的是农村教育整体处于弱势水平,教育投入不够,教育政策城乡二元割裂、师资队伍素质整体偏低[2]……课堂教学方面存在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学习兴趣差、缺少学习动机等问题,很多农村小学的执教者更多地把问题的产生归咎于经济落后所带来的资金缺乏、教学设备不足、教学条件差等客观原因上,并显示出无力改变“农村”这一特定概念范畴所面临的困境,只能妥协于不甚理想的现实,教学中体现出消极应付的态度,在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上出现了“无价值可言”的观念。

2.缺乏利用优势改变现状的意识,忽视价值追求

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人们更容易看到课堂教学所面临的困难与阻碍,很难发现其中存在的优势,这是由于忽视价值追求作用而造成的结果。在没有价值追求的情况下,人们很难看到客观事物积极的一面,也很难发现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事实上,农村小学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可以利用的优势资源:农村小学通常班级人数较少,而小规模的班级更有利于个体化的教学策略和表现性学习行为展示的学习策略发挥优势[3],在我国倡导关注学生主体性、个性化发展的今天,这正是很多课堂教学追求的有效性之一;小班额的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获得教师更多的关注,从而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存在感和被关注感,这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此外,农村学生对教师更加尊重,乐于跟随教师的引导,课堂秩序感强……这些特点能够使得课堂教学进程更加连贯,提高课堂效率……而农村小学自身具备这样的优势却不觉,教师们并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这些优势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正是因为忽视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价值追求,而错失利用优势的机会,进而产生了“现状无法改善”的悲观结论。

(二)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价值追求的误认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我国开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在教育方面,努力追求城乡教育公平,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初步确立……然而很多人没有认识到“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性,以政策表达作为现实结果,忽视了城乡之间的现实差距,将农村小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价值追求与城市的对等,并且没能处理好教学本体价值与工具价值的关系,从而导致了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价值追求错误认识的产生。

1.课堂教学盲目效仿城市化课堂并与之不当对比

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价值追求上,农村小学缺乏对自身的正确定位,忽视自身的条件限制,盲目效仿城市化课堂。具体体现为:一方面,不顾学生的能力与水平,照搬城市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很多农村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把城市课堂教学模式或名师教学方法不加改造地搬进农村课堂,整堂课没有给学生讲授清楚知识内容,就开始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茫茫然,而教师却抱怨学生素质差,无法实现新课程的理念……其不知是教师自身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价值追求出了问题。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在学习上很明显的差距之一是城市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更多,知识面更广,而农村学生知识获得的途径比较单一,没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实知识的积累。之二是学习能力方面城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顺利使用合作、探究等方法完成学习任务,而农村学生受到学习基础薄弱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快速适应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忽视这些现实差距,不对自身的教学做出适当的调整,很难用与城市一样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取得相同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缺乏根植于乡村地域特点的评价体系。农村小学在价值判断中,抛弃价值选择的“适合原则”,以城市为标准。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方面,没有根据乡村地域特点来设定体现农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因此,用统一的标准在与城市的横向对比中,往往得出“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差”的结论,这样的定性评价,不仅存在于第三方的评价结论中,也常常是农村小学自我评价的表达。

2.对教学效果和效率的误解

农村小学在思考课堂教学有效性时对效果与效率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谈到教学有效性,经常会将学生的成绩与学校的升学率作为教学效果的判断标准,这种现象不是农村独有,但农村更为突出。在教学条件有限、学生整体表现不佳的前提下,教师通常把注意力放在学习成绩好,有升学希望的学生身上,认为他们存在“培养”价值,而对于其他表现平平甚至不佳的学生,则更多是“看护”,保证他们能够完成小学阶段学习,很少关心这类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收获了什么,认为只要这些孩子遵守纪律,品德不坏就是课堂教学效果的良好体现。这种价值认识,忽视了课堂教学对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的作用,没有将“教学为学生未来生活做准备”作为价值追求,这也是农村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工具化倾向的体现,不以“成人”为终极目的,农村教育的本体价值被抹杀[4]。并且这种工具价值还是狭隘的、以不危害社会为目的的,并未对社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二有、影效响性农价村值小追学求课的堂因教素学

价值追求总是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价值追求上,我们从教师的价值判断、学校管理者对教育的理解与定位、现实差距与未来的不确定性两个方面进行归因分析。

(一)教师的价值判断

价值追求是在价值判断之后做出选择的结果。因此,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价值追求问题上,教师对课堂教学本身做出怎样的价值判断,直接影响着此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价值追求的内容与方向。教师如果认为身在农村小学教学不能实现自身的理想与人生价值,感受不到工作的意义,无法认清自己的使命,把自己的职业视为谋生的方式[5],则这位教师就无法承认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具备某种价值,会出现前面我们提到的“价值追求空位”的问题。同理,如果作为评价者过度认可城市小学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价值,则会降低对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致使农村小学不得不向城市小学“学习”,造成“盲目效仿城市”的问题。

(二)学校管理者对教育的理解与定位

作为一所学校的管理者,其对教育的理解与定位决定着学校将选择的教育目标与学校文化,如果农村小学的学校管理者不能正确理解教育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作用,把“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学生”作为本校教育的定位,以成绩和升学作为终极目的,那么在其管理下的课堂教学势必会盲目追求效率,而不顾学生的发展与学习体验,课堂教学有效性也会随之将“成绩或升学率的提高”作为价值追求。

(三)现实差距与未来的不确定性

现实中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使得许多人对农村的课堂教学存在悲观认识。的确,在物质条件、精神文明等方面,农村与城市有很大距离,这些距离影响了农村课堂教学的水平,也影响了改变这种状况的信心,即便有人能够高瞻远瞩,提出更为有意义的价值追求目标,也会因为未来的不可预见性和不确定性出现“曲高和寡”的局面。

三、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应然的价值追求

农村地区应当根据自身特点与现实要求,坚持在实现“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工具价值与“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本体价值中确立自身的具体而明确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价值追求。

(一)为社会服务的宏观价值追求

1.使学生具备满足城市生活的能力,为学生走入城市做准备

农村教育是对现在生活在农村将来未必生活在农村的人的教育[6]。一方面,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是我国当前的人口流动趋势,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学历偏低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拓展就业空间的主要制约因素[7]。另一方面,很多农村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升学的机会,到城市高等学府学习并继而生活、工作在城市,成为城市经济、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但由于农村课堂教学有效性价值追求存在问题,导致这些成绩好的学生在进入城市以后出现情绪心理问题,不适应性表现等现象,给农村进入到城市的学生带来诸多困扰[8]。因此,农村小学课堂教学需要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以后无论以哪种身份进入城市生活都做好准备。

2.培养满足未来农业现代化需求的新一代农民

在高科技、现代化的社会,新型农民不可或缺。未来我国农村会改变当前的落后面貌与落后的生产方式,农业生产将采用更多高科技生产工具与管理方式,而这些改变既要求农民作为其中一分子来参与变革,又要求农民作为使用者和生产者满足变革对素质、能力的需求,所以未来的农民需要具备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与综合素质能力。我们当前的农村小学教学要承担起历史使命,为有可能继续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成为新一代农民的学生奠定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基础。

(二)为人的个体发展而服务的微观价值追求

提供给学生与时代接轨的准确而丰富的知识,培养学生文化素养,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的要求。农村小学生因为缺乏文化环境的熏陶与家庭教育的支持,获得知识的途径欠缺,多依靠学校教育来拓展知识视野。因此,课堂教学不能因为追求时下流行的课堂教学形式与方法,而忽视学生对知识获得的需求,要运用灵活、恰当的形式,在知识方面为学生打开连通城市乃至世界的窗口,让学生接收到具有时代气息的知识。并且,因为农村学生受学习基础与学习条件的限制,对知识正误的辨识能力较弱,教师更加需要精心准备教学,丰富自己的学识,为学生提供准确的知识信息,避免出现错误而对学生未来的学习造成障碍。

促生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使之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当前与未来的精神生活质量。在农村,有许多孩子存在学习困难,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看不到学习对自己生活会有怎样的积极影响,缺乏学习动机;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没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是保证学生在学期间及离开学校以后保有学习热情与志趣的前提条件。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应当重视对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对学习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对学习有积极的态度,乐于学习。“晴耕雨读”是我国古代农耕社会的最佳理想,而作为新时代的农村学生,在生活中也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即便作为农民也能够有较为丰富的精神生活与文化活动。

增强学生自信心与主体意识,提升生活幸福感与个人的存在价值感。农村学生受经济条件和地域环境等影响大多腼腆、内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愿积极发言,不愿表达自身观点与感受,主体意识薄弱。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应该重视在小学阶段为学生的自信心建立及主体意识培养方面做出应有工作,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及评价都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与情感,让学生拥有积极的学习体验,在学习中获得肯定,认识到自身的潜在能力与优势,正确评价自己,增强自身存在的价值感,能够自信地面对未来生活中的问题。

[1]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293.

[2]庞丽娟,韩小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其破解[J].教育研究,2006(9):47.

[3]秦玉友,李生滨.美国班级规模减缩项目:取向与讨论[J].外国教育研究,2010(11):70.

[4]田夏彪,张琼.论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危机及转向[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35.

[5]周奇.试论现代教师人格塑造[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23.

[6]郝文武.价值理性、工具理性视角关照下的农村教育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109.

[7]胡定荣,朱京曦.缩小教学质量差距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5):39.

[8]赵显伟.高校农村籍贫困大学生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以烟台大学为例[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猜你喜欢
有效性价值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