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本华 张秀华
(江苏省徐州矿务集团第一医院 221131)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是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下肢骨折患者患肢活动量减少、肌肉泵的作用减轻、静脉血流减慢,容易形成DVT,如不积极治疗,栓子脱落还可以造成肺栓塞(PE),导致患者猝死。目前尚无治疗DVT的有效方法,重点在于预防。我院骨科对69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效果满意。
2011年10月到2012年9月我院骨科共收治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9例,其中男41例,女28例;7左9下肢骨折51例,右下肢骨折18例;年龄19到岁,平均57岁。
2.1.1 饮食指导 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为主。为防止DVT的形成,尤其为预防肺栓塞的发生,不要进食含高维生素K的食物,如菜花、猪肝等[1]。应选择清淡、低脂食物,避免胆固醇的摄入;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增加腹压,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2.1.2 术前指导针对性地讲解DVT形成的相关高危因素,如长期卧床、吸烟、肥胖、糖尿病等,引起患者的重视和配合,以降低DVT形成的发生率。
2.2.1 严密观察患肢情况 观察患肢的血运、色泽,有无水肿、肌肉深压痛;测量患肢周径:与健肢相应平面比较,正常情况下,患肢与健肢周径相差不超过1.5cm。
2.2.2 严密观察病情 如患者突感下肢疼痛加剧、肿胀明显、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应及时报告医师,患肢绝对制动,严禁按摩和热敷,防止发生肺栓塞。如患者突然有胸闷、憋喘、胸痛、心慌等肺栓塞早期症状,应立即给高流量、高浓度吸氧,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应用溶栓药物,以平稳病情。
2.2.3 功能锻炼 术后抬高患肢20°-30°,以利下肢静脉回流。术后6小时下肢做股四头肌舒缩练习,踝关节的屈伸练习。避免下肢静脉穿刺,同一静脉不宜多次穿刺[2]。术后3-4天可在床上活动膝、髋关节。在床边可以坐起时,做摆动双腿动作,腿向前摆动时做足踝和足趾的背屈,腿向后摆动时做足踝和足趾的跖屈,可促进下肢静脉回流[3]。
2.2.4 机械性预防
2.2.4 .1等级弹力袜 可支持下肢静脉并促进下肢浅静脉向深静脉回流,明显提高血液速度,减轻静脉淤血,弹力袜的大小必须合乎每个人腿部的周径,并应在腿部肿胀消除后让患者躺在床上测量,通常应测量踝部和小腿的周径和膝下3.3厘米或腹股沟下3.3厘米至足底的长度。
2.2.4 .2足底静脉泵 足底静脉泵模仿人正常行走和负重时的情况,促进足和腿的血液循环。当足底缓冲器膨胀产生压力,足底静脉受到压迫,血液向足背流动,加快了静脉血流速度,因此可以降低DV T发生的危险。以下两种情况禁用足底静脉泵:一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增大的血流会加重心脏负担;另一种是DV T急性期,快速血流可能导致血栓脱落。
2.2.5 药物预防按医嘱应用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苷、丹参等药物。
69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经过有效的健康指导、功能锻炼、药物和机械预防,其中一例男性患者出现DVT形成症状。另一患者,体重89kg,术后第5天突感胸闷、憋喘、胸痛、等肺栓塞早期症状,两例患者确诊后均得到及时治疗。其余67例患者均无DVT并发症发生。
护理人员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DVT形成的工作中,需要掌握DVT的发生机理及高危因素;能够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预防DVT的重要性并掌握预防方法,准确及时发现DVT的临床症状并进行处理。本组69例患者中2例发生DVT形成,说明做好下肢骨折术后患者DVT形成的预防至关重要,有助于减少DVT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满意。
[1] 张玉梅.下肢骨折并发肺栓塞的预防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9):108 -109.
[2] 冯静,余良宽,梁玲.循证护理在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1血35栓-预13防6.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2):
[3] 扬迪生.临床骨科康复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