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三位伟人与民族复兴中国梦

2013-03-22 06:37
东岳论丛 2013年12期
关键词:孙中山中华民族道路

韩 冰

(山东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山东济南25000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人民在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他们以各自领导的伟大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于我们继承革命先辈的宏图遗愿,坚定信心、百折不挠,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想具有重要意义。

一、孙中山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提出的“振兴中华”口号,唤醒了民族复兴的最初梦想;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象征性开端

孙中山的青少年时代,正值晚清帝国遭受西方列强瓜分蹂躏、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呼号、救亡图存的年代。1894年6月,年仅28岁的孙中山出于强烈的忧国忧民历史责任感,向当时位高权重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上书,提出著名的“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强国富民四条建议,并认为“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①。这次上书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把希望寄托于清政府改良来实现救国救民、国强民富是行不通的。

彻底推翻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扫除中国社会进步的羁绊和障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走上了推翻清政府的革命道路。兴中会的宗旨是推翻清朝政府,挽救民族危亡,其章程明确规定:“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护国体起见”,确定入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振兴中华”这个振奋人心、影响深远的口号正是这时第一次提出来的②。1895年2月,孙中山又在香港成立了兴中会总会,并立即筹划在广州准备发动武装起义,用武装斗争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广州武装起义未及发动便失败了,孙中山被迫流亡海外十余年,期间仍不停地宣传其救国救民的政治主张。

1905年8月,孙中山领导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孙中山在为同盟会主要宣传阵地《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第一次把他的革命主张概括为以民族、民权、民生为主要内容的“三民主义”。他认为,只要实行这三大主义,就可以使国家臻于独立富强之境。在后来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充实了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针对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民族革命、民主革命和社会改造三大任务而提出来的,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充分反映了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进而发展资本主义,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梦想。

1911年10月,以武昌起义为标志,孙中山发动领导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辛亥革命,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救亡自强运动的总爆发。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满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迈出了中国政治由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中国开始了国家地位缓慢回升的过程,这是近代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巨大进步。在经济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方针、条令和政策,由此出现了历时近十年的现代工业发展浪潮。在思想文化领域,辛亥革命开启了广泛而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虽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象征性开端。孙中山无疑是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大人物,毛泽东曾经评价孙中山的历史功绩是“处在半殖民地国家的大革命家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③。同时,孙中山亲手规划设计的中国现代化发展蓝图,体现了他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和远见卓识;他留下的国家“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④的遗训,成为我们始终不渝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精神动力。

二、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同时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历史征程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继续探寻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基本路线,阐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目的是建立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以“致国家于富强隆盛之域,置民族于自由解放之林”⑤。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经过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长达28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此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性变化,中华民族的发展开启了新纪元。

新中国的成立,废除了100多年来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他们在中国攫取的种种特权,结束了旧中国长期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并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整个大陆地区的完全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国家分裂和军阀混战的局面,在很短的时间里便成功地医治了战争创伤,荡涤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造成了一个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新中国的成立,使得长期受尽压迫剥削的劳苦大众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这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提供了强大内生动力。总之,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不失时机地带领人民开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他率先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创造性地制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举的方针,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根本上消灭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封建剥削制度,促进工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这连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奠定了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带领人民继续探索中国自己的道路,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在毛泽东看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于人类有较大贡献。为此,他领导制定了“两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期间,毛泽东还提出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创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学说,为后来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提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至少需要一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等等。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经过20多年的艰辛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极大地改变了原先那种极度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我国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国防尖端技术进入了世界前列,教育、文化、外交等领域打开了新局面,中华民族逐步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了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为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了头”。毛泽东无疑是站在20世纪前列的又一位伟人,邓小平曾经这样评价说:“如果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⑥。同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所领导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无限光明的前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领导全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邓小平一再指出,发展是硬道理。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否则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⑦。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他大力“支持和推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改革,热情赞扬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他最早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推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以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道路”⑧。他倡议和推动了沿海经济特区的兴办,沿海城市的开放,逐步形成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在邓小平的领导下,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展开,社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很大的提高,国家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展现出勃勃生机,中国大踏步赶上了世界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潮流。

正是在推进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正如邓小平指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⑨。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为此,邓小平深刻指出:“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⑩。进而,他又深刻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按照邓小平的说法,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正如他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所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⑪。正因为找到了这样一条新路,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拒绝了继续肯定“左”倾错误的老路,又摒弃了改旗易帜的邪路,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唯一正确的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同时,邓小平还再一次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号召。他强调:“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没有四个现代化,中国在世界上就没有应有的地位”⑫。为了使中国尽快发展起来,不落后于甚至赶超西方发达国家,邓小平为我们党和国家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它宣告中国大约要用100年的时间,实现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用了几百年时间才实现的目标;它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找准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新起点,使中华民族100多年来追求伟大复兴的梦想,第一次有了清晰而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全面振兴,以及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全统一。根据党的十三大确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要到本世纪中叶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此,邓小平提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等重要思想,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邓小平还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按照这一科学构想,我国政府先后恢复了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两件盛事,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

实行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是20世纪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在带领人民开辟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道路的艰辛探索中,邓小平无疑成为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又一代伟人。江泽民曾经这样评价邓小平为中华民族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⑬。同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邓小平理论,成为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成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征途中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20世纪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站在20世纪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经过百年持续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经过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人民接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更加成熟,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地位日益凸显,中华文明大步走向世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绽现出前所未有的绚丽曙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是21世纪中国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历史地站在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前列,同时秉承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壮志,科学判断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条件,第一次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只要我们始终不渝继承和弘扬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坚韧不拔、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注释]

①②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55页,第56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页。

④胡锦涛:《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http://www.gov.cn/ldhd/2006-11/12/content_440200.htm

⑤《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44页。

⑥⑩《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5页,第312页。

⑦⑨⑪⑫《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4页,第116、206页,第3页,第357页。

⑧⑬《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32页,第628页。

猜你喜欢
孙中山中华民族道路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