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英
(东华大学 党委组织部,上海 201620)
2013年1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强发展党员工作宏观指导,制定和落实发展党员规划,保持党员队伍适度规模。高校如何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党员发展计划,把好党员队伍的“入口”和“出口”关,控制党员队伍规模,促进结构的不断优化,是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保持党员队伍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重要保障。要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高校党员队伍结构,首先就要对当前高校党员队伍结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问题、思考对策。基于此,笔者在调查相关数据基础上,通过发放问卷100份、集中会谈和深度访谈的形式,对当前上海市高校党员队伍结构现状及其优化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分析。
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直面现实挑战,就要把加强党的纯洁性、永葆党的先进性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中能够时刻把握方向、勇往直前。可以说,保持党员队伍纯洁性和先进性是党在新的历史形势下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作为党组织最基础的细胞,党员素质的高低、党员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整体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强弱。当前,高校党员群体的年龄、学历、职称、职务结构都在随着党员队伍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只有进一步优化高校党员队伍结构,从源头上提高党员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始终保持高校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使高校党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
高校党员队伍是推动高校事业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骨干力量。高校党员队伍结构合理与否,关系着党组织能否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关系着党员能否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教学、科研、服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就必然要求具备科学、合理的高校党员队伍结构,这就要求不断优化高校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高校是知识传播的阵地,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是知识分子高度聚集的场所,是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基地。高等教育能否发挥好培养人才的优势,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否后继有人。高校党员队伍是高校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在引领高校文化、推动高校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骨干作用。高校党员队伍结构是否合理关系着高校教育事业能否健康、稳定、快速地发展。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党员队伍结构是推动高校事业健康、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高校党员队伍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的中坚、骨干力量。当前,上海高校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各高校都涌现出一批政治素质高、党性观念强、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党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体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调研分析,笔者认为目前上海高校党员队伍总体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调查显示,在上海高校教职工和学生队伍中,分别有49.1%和19.63%是党员。而在在校党员队伍中,在职教职工党员占25.4%,大学生党员占74.6%,从数量上看,大学生党员总数约为在职教职工党员总数的3倍。据调查,相比学生党员队伍数量明显增长的态势,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却不明显,甚至有弱化的趋势,学生党支部在学生群体中的整体影响力尚不明显;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政治理论修养不高;学生党员在普通学生当中的影响力、带头作用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高校教学、科研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教师中的党员更是其中的骨干力量。而学生党员群体思想相对不成熟,缺乏政治风浪的考验,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虽在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先锋模范作用,但在引领、推动学校科学发展过程中,教师党员可以发挥更为明显和充分的作用。
从党员发展速度来看,以2011年为例,在职教职工党员发展数仅占在职教职工非党员总数的1.47%,而在校大学生党员发展数占在校大学生非党员总数的6.6%。从中可以看出教工中发展党员速度较为缓慢,教工党员发展工作还有较大的空间。
分析原因,一方面青年学生入党的积极性较高,党组织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向心力较强,这对于未来党员队伍年龄优化,党内知识结构层次的不断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正由于学生党员比例较高,许多人在学生时代便已入党,使得高校新进的教师中约有50%已经是党员。而进校后一些青年教师关心业务发展较多,往往注重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许多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提升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上,而对政治较为淡漠,对党的认识较模糊,入党的愿望不够迫切,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此外,党员发展手续繁琐,时间跨度较长,令其无暇顾及。
高校党员队伍结构的优化,不仅在于师生党员结构比例的优化,更要从学历、学科背景、职称、职务、年龄等方面进一步促进结构的优化。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上海高校在职教职工党员比例为49.1%,而高校两院院士、学科带头人、青年科研骨干、海归人士中党员的比例分别为56.8%、56%、57.9%、45.3%。可以看出,除了海归人士外,其他几类人员中党员比例均高于在职教职工的党员比例,这说明党组织在高层次人才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当前,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更趋激烈、更趋复杂。高层次人才在推动高校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往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党需要把大量优秀顶尖人才凝聚在党的周围,要继续重视做好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海归人士中的党员发展工作,促进党员队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是今后高校党建工作应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对上海高校党员队伍结构现状的调研分析,笔者认为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员队伍纯洁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角度出发,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高校党员队伍结构。
在高校培养发展大学生党员是党的一项战略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高校学生党员队伍近5年呈现出均衡发展、稳步上升的趋势。高校每年发展大学生党员的数量均超过当年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1/3。2012年全国大学生党员比例占总数的13.5%,其中上海大学生党员比例超过19%。可以说,过去连续一段时间大批量发展学生党员,造成学生党员数量大量增加。数量增长的同时,必然伴随着质量的下滑。越是在和平时期越需要严格把握入党条件,限制不合格党员进入党内。从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角度出发,要进一步优化高校党员队伍,就要促进质、量并举,要构建“重在培养、适度发展”、“集中培养、分批发展”的学生党员培养发展模式,通过建立党员“成长档案”,注重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等不同培养阶段表现的跟踪考察,把培养工作与发展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培养考察工作融入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全过程中。党员发展工作中要切实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注重对理想信念、党的理论知识、党性修养的精细化培养,把是否真懂、真信作为检验培养发展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
与较为规范的大学生党建工作相比较,当前教工党建在高校党建工作中显得略为薄弱。在以教学、科研为导向的激烈竞争环境中,许多教师出现“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入党热情不高。这更要求我们改变坐等门客的观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主动出击。同时,要加强对教工党建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注重将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纳入到高校党建工作整体体系进行通盘考虑,把政治培养与业务培养结合起来,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师党员发展工作总体规划。要深入分析不同教师群体的特点,明确发展工作目标、突出重点,做好骨干教师党员发展工作,重视青年学科带头人、高学历青年教师和业务骨干的党员发展工作,他们的价值趋向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和影响着青年教师,要加大在这些人群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注重在学科交叉平台和科研基地上建立党的组织,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并通过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凝聚青年党员骨干,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的影响力。要充分利用这种影响力,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和导向作用,通过对他们的政治培养,帮助他们提高对党的认识,达到带动青年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目的,从而提高党建工作效果。
一个政党,并不是党员人数越多,力量就越大。党的力量关键还是要看党员的质量。在和平发展时期,较少有严峻的生死考验和因经受不住考验而脱党、出党的自然淘汰,要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一方面要适度控制党员发展数量,同时要通过构建科学的党员退出机制,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进一步优化高校党员队伍结构。
严把“发展关”、畅通“出口关”是促进党员队伍正向发展,保证党员队伍纯洁性、先进性必不可少的措施,是促进党员队伍结构优化的又一有效途径。在以往的组织建设中,我们往往更多地关注发展工作,对于如何建立、健全完善的党员退出机制以及时清理不合格党员方面缺乏深入研究。长期以来,由于不合格党员退出渠道不畅影响了党员队伍的整体质量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不合格党员留在党内,等于削弱了党的战斗力、降低了党的先进性,不利于党员队伍结构的优化。显然,只有不断吐故纳新,在补充新鲜血液的同时,及时清理不合格党员,才能使党的队伍更加纯洁、强壮。因此,构建科学的党员退出机制是弥补发展工作不足,清退那些因培养发展工作不够精细、原本不应该被发展入党的以及在入党后发生“蜕变”的党员的重要途径,是进一步纯洁党的队伍、保证高校党员队伍质量、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保障。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清理不合格党员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对不合格党员标准进行界定,以党章及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为依据对党员退出程序进行梳理、研究,使退出程序合法、合理、合情,做到出口顺畅,实现平稳过渡,既达到处置不合格党员的目的,又使退出工作平稳化、常态化,不影响党员队伍总体稳定大局,不集聚矛盾。
[1]张宝林.关于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思考[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1,(2):63-65.
[2]胡启听.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与党的先进性[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1):52-55.
[3]曹月柱.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J].清江论坛,2012,(1):33-36.
[4]牟广东.关于党员队伍数量与质量关系的理论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4):15-19.
[5]卢锟.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的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0,(8):143-144.
[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