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发展中东道国金融体系效率的作用机理分析

2013-03-21 08:50刘兴凯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外资银行金融体系外商

刘兴凯

(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天津300191)

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发展中东道国金融体系效率的作用机理分析

刘兴凯

(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天津300191)

外资金融机构本身的高效率运作及其对内资金融机构的竞争与技术溢出是改善东道国金融体系效率的主要传导路径。外资金融机构具有较高的经营效率,有利于促进当地金融市场的发育,而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竞争和技术溢出更有利于促进当地金融体系效率的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尽管对东道国金融体系效率存在诸多积极效应,但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

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金融体系效率;东道国银行;外资银行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呈现出向新兴市场国家金融部门流动的发展趋势。金融产业在一国经济系统中始终处于战略性地位,那么,在开放经济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会对东道国金融体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一般而言,金融部门外商直接投资与实体部门外商直接投资遵循共同的决策逻辑,然而,金融产业自身的特点必然会使得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效应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这些独特的异质特征恰好建构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金融产业本身以及整个经济系统的意义基础。长期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对金融部门的开放存在严格的管制,但随着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诸多新兴市场国家放松了对金融部门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限制,其初衷是为了改善本土金融机构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效率,事实上,许多国家也确实获得了这种效率收益。那么,新兴市场国家是如何获得这种效率收益的呢?发展中东道国金融体系通过外商直接投资获得这种效率收益的内在机制又是什么呢?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二、基于特定比较竞争优势的外资金融机构经营效率较高

由于受到严格的保护,许多新兴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同时其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也比较低下。相反,由于外资金融机构大多来自于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金融系统相当成熟,通常拥有更为合理的成本结构和更为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因此,它们的运营效率普遍比较高。许多基于内外资银行的比较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如Barajas、Steiner和Salazar以哥伦比亚的银行部门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1985~1998年间外资银行和国内银行的绩效表现,结果表明相对于东道国当地银行,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存款准备金比率都比较低,经营效率和利润率则高于当地银行。[1]Clarke、Cull和D Amato et al基于阿根廷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2]Claessens、Demirg Kunt和Huizinga扩大了分析样本,通过考察包括所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和诸多发展中国家在内的80个国家的7900家银行,结果发现,在不排除国家间或地区间细分差异的前提下,总体而言,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外资银行在净利息收入率、利润率等绩效指标上均高于当地本土银行,而进入发达国家的外资银行的相应绩效指标则普遍低于国内银行。[3]①

表1 为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银行部门的部分绩效指标。由该表可以看出,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国家不同所有权的银行绩效指标总体上都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印证发达国家银行向发展中国家扩张的利润动机(主要由于国内市场饱和所引致)。在发展中国家,外资银行虽然只有26%的资产份额,但却拥有最高的资产回报率和净利息收入率,而在工业化国家,这两个指标最高的是国内私有银行而非外资银行。总体而言,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外资银行在效率上要高于国内银行,不过,这种特征在不同区域的发展中国家并非完全一致。如表2所示,就外资银行资产规模来看,拉美地区最大,其次是东欧和东亚;就银行绩效而言,拉美地区的不同银行所有权类型中,国有银行不仅盈利能力最低,而且营业成本最高,在东欧和东亚地区,外资银行的盈利能力也都相对比较高。

表1 银行所有权类型及其效率指标[4](1995~2002)(单位:%)

表2 发展中国家银行所有权类型及其效率指标[4](1995~2002)(单位:%)

那么,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外资金融机构为什么拥有较高的效率呢?就银行部门而言,这主要源自于外资银行的特定比较竞争优势。

首先,外资银行拥有规模优势。向新兴市场国家扩张的外资银行一般都隶属于规模庞大、资金实力雄厚并且资产质量优良的大型跨国金融集团,如三大金融巨头(汇丰、花旗和三菱东京联合银行)的资产总额在2006年均已超过1.5万亿美元,排名在全球前20位的商业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12%,资产总额平均增长率超过9%,利润平均增长超过20%,其股票的每股收益增长15%。②母国金融集团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盈利能力造就了外资银行的规模优势,从而有利于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其次,外资银行拥有技术优势。外资银行拥有先进的电子和网络技术,普遍采用电脑设备和自助终端,如ATM机、存款机、电话银行及网上银行等,自助式服务占了银行服务的很大比例,自助银行使得客户在不同时间和地点都可以得到银行服务,从而为银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费用,延伸了银行的服务职能。而且外资银行的母行通常拥有全球化的技术平台和多个国家的运营经验,作为大型金融集团的附属机构,外资银行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进入这个平台,吸取母行的多国运营经验,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运行和管理水平。

第三,外资银行拥有服务优势。外资银行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共享的客户档案库,凭借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鉴别客户价值,确定重点服务的客户群体,从而为客户提供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如花旗银行对中高收入阶层提供支票帐户、周转卡、优先服务花旗金卡等;汇丰银行对开立“卓越理财”账户的客户,在贵宾室为其提供银行的特殊服务。另外,外资银行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强调以服务质量吸引客户,通过提供标准、统一的服务,使客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享受到银行的优质服务,如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的许多分行都实行敞开式办公,客户到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办理业务,都能享受到“一站式”的银行服务。

总之,基于上述特定竞争优势,外资银行本身拥有相对高效的运营,这势必会对东道国金融产业产生积极影响,在整体上有利于提升东道国金融体系效率。

三、基于竞争和溢出效应的内资金融机构效率改善

新兴市场国家通过放松金融系统的管制而获得的效率收益不仅源自于直接融入的高效率外资金融机构,更大的程度上源自于内资金融机构自身的效率改善,这种改善则得益于外资机构进入后所带来的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这两种效应也恰好构成了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东道国金融体系效率的最重要的途径。

首先分析金融部门外商直接投资的竞争效应。对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会直接加剧东道国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在并购和绿地投资两种方式中,绿地投资本身就可以增加市场上的竞争者,而针对东道国已有机构的并购,由于并购者往往会实行新的市场政策,进而也会提高竞争。[5]对于东道国内资机构而言,外资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势必会对本地机构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外部竞争程度的增强会促使本地机构积极进行产品创新,主动改善经营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并通过降低成本或者采纳外资金融机构的商业实践等微妙的方式调整其服务价格。

外商直接投资导致的竞争环境有利于促进发展中东道国金融市场的发育。首先,来自于发达金融市场的外资金融机构一般都拥有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与管理经验,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产品的多元化可以直接起到促进作用;其次,为了更好地管理本地业务,外资金融机构存在促进东道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些机构凭借较为成熟的诸如基金、衍生品和证券市场的专业知识,积极促进东道国金融市场特别是本地银行间市场或银行债券市场的发展;第三,为了创建包括场外衍生品交易结构性信贷产品在内的新市场或获得市场份额,外资金融机构亦存在积极进行产品创新特别是为其公司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内在激励。外资金融机构也经常提供某些资产管理服务,特别是那些有助于提高国民收入和养老金改革的资产管理服务,而这些服务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东道国对诸如可交易有价证券等金融产品的需求;第四,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上看,外资金融机构可能为创建新市场或进一步发展已有市场而向东道国政府或相关部门提供有益的建议,甚至为改善东道国法律框架和基础设施如会计标准和审计规则等而作出贡献。

因此,随着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兴市场国家的竞争性金融市场日渐形成,东道国内资金融机构原先凭借垄断而获得的较高利差和利润水平会逐渐降低,相应地,本土金融机构出于应对外部竞争而进行的内在调整会直接改善东道国金融体系的效率。

接下来分析金融部门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转移与溢出效应。新增长理论强调内生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罗默(Romer)所谓的“思想差距”(Idea Gap),因此,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弥补这种不足,进而为东道国提供增长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技术转移与溢出是重要的渠道,因为发达国家的企业通常拥有发展中东道国企业所缺乏的生产性知识,而这些知识常常是无形的,如技术诀窍、营销和管理技巧、出口合同、与供应商和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以及声誉等。这些无形的知识会伴随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而使东道国企业直接或间接受益。大量针对实体部门外商直接投资的经验研究为此提供了证据上的支持。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金融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外资金融机构的扩张在为新兴市场国家融入短缺资本的同时,也带来许多先进的金融技术、金融产品以及金融管理方式和理念,在与外资机构的竞争与合作过程中,国内金融机构很可能会获得外资金融机构的正外部性溢出,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和金融服务效率,最终有助于金融产业效率水平的整体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实体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存在类似的逻辑,但是,与实体部门相比,金融部门的技术溢出具有自身的特点:第一,实体部门的技术多是与有形资本或设备相结合的工业工艺或设计等硬技术,因此其技术创新多表现为使用新的或改进的机器设备,通常使用的衡量指标是研发费用。[6]现代金融服务业是明显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金融产业的技术更多地表现为与人力资本相结合的软技术,如信贷评估、资产组合、风险定价等专业知识,这些技术大部分通过培训或经验积累的方式获得,通常的衡量指标是表现技能的报酬水平。因此实体部门强调的是外商直接投资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生产率改善,而金融部门强调的是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东道国金融服务效率的收益。③第二,相对而言,金融部门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比实体部门更容易发生。对实体部门的许多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内水平溢出效应并不明显,因为产业内的竞争关系很可能会促使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竞争者采取技术封锁,实体部门的硬技术特点则使得这种技术封锁很容易实现(比如申请专利)。[7]但是金融部门的技术主要是诸如信贷评估和风险管理等软技术,这些软技术通常与人力资本结合,所以外资金融机构很难进行技术封锁,当外资金融机构为了在东道国经营而需要对当地员工进行培训时,以雇员技能为主要载体的金融技术可能会随着雇员的流动而向当地金融机构溢出。因此金融部门的软技术特点使得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会随着金融经营业务而随时展开。

因此,基于两个部门的技术溢出差异,金融部门的效应机制主要在于:(1)示范与学习效应。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为东道国带来新的技术、产品和管理经验,促进竞争的同时对本土机构产生积极的示范与学习效应,特别是外资机构通过合资或合并等方式直接参与东道国经营活动时,这种效应能够促使国内机构迅速适应和参与金融创新;[8](2)人力资本效应。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调拨母行高级管理人员和培训当地雇员以提高东道国金融体系的人力资本质量。金融产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业,人力资本质量的高低是决定其服务效率的关键因素,新兴发展中国家这方面相对比较欠缺,尤其缺乏高级管理人员,因此,外资机构通常会向发展中国家的分支机构派出高级管理人员,并对当地的雇员进行职业和技术培训,这些活动直接提高了东道国金融体系的人力资源水平,同时人员流动也会间接提高东道国本土机构的人力资本质量;(3)风险管理与监管溢出。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通过向东道国银行机构传输风险管理能力提高了东道国银行部门的整体风险管理水平,同时也促使东道国金融监管部门更加审慎有效地行使监管职能,进而有助于增强东道国金融体系的信用程度和运行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许多研究为外商直接投资提升东道国金融体系效率提供了理论和经验支持,但是正如Goldberg所言,经验分析中所发现的效率改善到底源自于何种机制渠道,即是由于外资机构进入加强了东道国金融体系的竞争程度,还是由于技术转移或溢出而提高了金融部门的效率?对此,已有的经验分析并没有明确加以区分。[9]实际上,这种区分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区分有助于评估外商直接投资是否会缩小国家之间的知识差距。另外,这种区分对于澄清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一种观点认为,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降低了东道国银行的垄断程度,进而改变了东道国产业竞争结构,并最终获得效率收益。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技术的变化以及外资的进入导致了大量的银行合并,这种合并尽管有助于效率的改善,但是却无法改变东道国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那么如何解释由于银行合并导致的效率收益呢?对此,Gelos和Roldos认为,外资银行之所以可以提高东道国效率,更多的是通过技术转移渠道,而不仅仅是改变竞争。[10]这种区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政策性含义,倘若东道国确实主要通过技术转移渠道而获得金融体系效率的提高,那么由此可以确信,只要母国不断提供技术创新,针对东道国的技术转移就可以持续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东道国的市场结构保持稳定不变,外商直接投资依然会继续影响银行业效率的不断提升。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发展中东道国金融体系效率的内在机理。分析认为,新兴市场国家放松金融管制的效率收益与外资金融机构密不可分,发展中东道国金融体系获得的效率收益既源自于高效率外资金融机构直接融入后的整体提升,更源自于外资机构进入后通过竞争和溢出效应所带来的内资机构本身的效率改善,换言之,外资金融机构本身的高效率运作及其对内资金融机构的竞争与技术溢出是改善东道国金融体系效率的主要传导路径。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兼有转型和新兴市场双重特点,因此,其他转型国家或新兴市场国家吸收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的分析对于提升我国金融体系效率具有以下重要启示:

首先,基于外资金融机构对东道国金融体系效率的积极影响,我国应继续积极稳步引进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相对而言,中国金融业开放比较晚,总体发展水平也比较低。中国加入WTO后的五年过渡期已于2006年底结束,根据最初的承诺,中国取消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的诸多限制,对外资金融机构实现了全面的国民待遇,外资金融机构在华投资步伐不断加快。就银行业而言,截至2011年底,45个国家和地区的181家银行在华设立了209家代表处,1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37家外商独资银行(下设245家分行)、2家合资银行(下设7家分行,1家附属机构)、1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另有26个国家和地区的77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94家分行;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资产总额(含外资法人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达2.15万亿元,占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93%。尽管如此,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中国依然是最封闭的市场之一,即使是在新兴亚洲地区内,中国也是外资银行参与非常低的国家。因此,中国金融业外商直接投资还存在很大的进入空间,中国必须深刻理解其长期作用,在审慎性监管的前提下,积极吸引外资银行和合格境外战略投资者进入。

其次,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需要维持必要的竞争态势。东道国获得的效率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商直接投资能够真正营造出的本土竞争氛围。[11]若非如此的话,东道国的效率收益可能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于消失。很可能会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外资银行的进入打破旧的垄断,但是同时又创造出了新的垄断,如此一来,东道国银行部门的效率收益可能会微乎其微,如Yeyati和Micco针对8个拉美国家的研究,结果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并非加强而是削弱了东道国银行业竞争,最终结果是降低了国内银行部门的效率。[12]之所以会导致这种结果,主要原因在于外资银行拥有国内银行无法替代的特定产品优势,外资银行借此在东道国银行部门获得了新的垄断地位,从而享受垄断利润。就此而言,维持外资银行进入后的必要竞争态势,避免旧垄断被打破的同时又创造新垄断,就成为东道国金融监管部门考虑的重要问题。

另外,外商直接投资的竞争效应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或提升东道国金融体系效率,但是,金融业开放作为一把双刃剑,伴随竞争而来的其他诸多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例如,对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中小企业贷款问题,外资银行的进入不仅难以缓解,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东道国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许多外资银行都具有很强的风险管理意识,其信贷业务中使用的评估技术应用的主要对象往往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中的工业企业,而针对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信用评估技术并不是很成熟,因此,新兴市场国家中的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高科技企业若想得到外资银行的支持,其难度可想而知;另一方面,从东道国本土机构来看,在面临外部不断提高的竞争压力时,本土金融机构必然会选择各种方法提高自身竞争力,势必对中小企业客户实行更为严格的审核,从而在一定程度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获取贷款的难度。再比如,外资银行凭借自身的比较竞争优势可能会造成本地银行的人才流失,而外资银行在挖走优秀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的同时往往会带走已有的部分客户,这对于本土银行的竞争风险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监管部门在获得外商直接投资积极效应的同时,其各种不利影响也应充分纳入考量范围之内。

注释:

①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资银行选择进入发达东道国还是发展中东道国的不同动机,外资银行向发展中国家扩张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获取利润机会,而向发达国家进军的主要目的可能更多的是为了追随客户或谋求业务分散化。

②数据来源于中国金融网.http://citybank.zgjrw.com/News/200 9715/ccb/241481938200.shtml

③在银行部门,效率的衡量指标通常使用成本比率(银行总经营与总资产的比率)和净利息收入率(银行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之差与银行总资产的比率),这两个比率越低意味着银行部门效率越高。

参考文献:

[1]Barajas A,Steiner R,Salazar N.The Impact of Liberalization and Foreign Investment in Colombia's Financial Sector[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0,(1):157-196.

[2]Clarke G,Cull R,D Amato Let al.On 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The Impact of Foreign Entry on Domestic Banks in Argentina[C].In:Claessens S,Jansen M,eds.The InternationalizationofFinancialServices:Issuesand Less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Hagu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0.331-354.

[3]Claessens S,Demirg Kunt A I,Huizinga H.How Does Foreign Entry Affect Domestic Banking Markets?[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001,(5):891-911.

[4]Micco A,Panizza U,Yanz M.Bank Ownership and Performance.Does Politics Matter?[J].Journal of Banking& Finance,2007,(1):219-241.

[5]CGF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of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R].Report Submitted by a Working Group Established by the Committee on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2004.

[6]丁志杰.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效应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149.

[7]Javorcik B S.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crease theProductivityofDomesticFirms?InSearchof Spillovers through Backward Linkage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4,(3):605-627.

[8]贾秋然.外资银行进入对发展中国家银行体系绩效的影响:全球实证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2,(7):1-25.

[9]Goldberg L S.Financial Sector FDI and Host Countries: New and Old Lessons[J].Economic Policy Review,2007,(1):1-17.

[10]Gelos R G,Roldos J.Consolidation and Market Structure in Emerging Market Banking Systems[J].Emerging Markets Review,2004,(1):39-59.

[11]张礼卿.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银行业开放及其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7,(3):27-33.

[12]Yeyati E L,Micco A.Concentration and Foreign Penetration in Latin American Banking Sectors:Impact on Competition and Risk[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007,(6):1633-1647.

(责任编辑:刘同清)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Analysis on Financial Industry FDI on the Financial System Efficiency of Host Country

LIU Xing-kai
(College of Law&Politics,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191,China)

The high efficiency operation of foreign financial institution itself,and its competition and technology spillover to domestic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s the main conduction path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of the host country.Foreig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ve higher operating efficiency.Foreig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hich have higher efficiency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financial markets.Financial sector competition and technology spillover can promote the efficiency improvement.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 financial industry may have many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host country financial system efficiency,but the negative effects can not be ignored.

financial secto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inancial system efficiency;the host country's bank;foreign bank

F831.5

A

1672-626X(2013)04-0021-06

10.3969/j.issn.1672-626x.2013.04.004

2013-05-27

刘兴凯(1975-),男,河北黄骅人,天津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服务业绩效评价研究。

猜你喜欢
外资银行金融体系外商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聚焦《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探析
谁是冒牌外商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少数股权还是独立发展
国家金融体系差异与海外金融资产投资组合选择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外资银行适合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