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祚与《滇南山水纲目》研究

2013-03-19 16:14李明奎
文山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滇南刻本山水

李明奎,娄 帅

(云南大学 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赵元祚与《滇南山水纲目》研究

李明奎,娄 帅

(云南大学 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关于赵元祚的生平,及其所著《滇南山水纲目》一书的刻印及其版本流传等情况,学者意见纷纭。文章通过资料的收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赵元祚及其《滇南山水纲目》一书作一全面的研究,希望对此问题解答有所裨益。

赵元祚;《滇南山水纲目》;版本

赵元祚,生卒年不详,只知他为清康乾时人(《云南概况》等书作清乾隆、嘉庆时人,与史实不合),做过地方的县官,著有《我轩诗集》和《滇南山水纲目》等书。《我轩诗集》(又叫《我轩集》)今已失传,只有一些零星的诗文和《滇南山水纲目》一书流传下来。然后人对赵元祚及其《滇南山水纲目》一书,颇多异词。今对此问题,不虑浅薄,贡献意见于此。

一、赵元祚生平、思想

道光《云南通志·艺文志》收入赵元祚的《我轩诗集》和《滇南山水纲目》两书,并对其生平略言:“赵元祚,字葭湄,号我轩,昆明人,寄武定学。康熙乙酉举人,官金华县知县。”该书《人物志》又言:“赵元祚,字永锡,昆明人,寄武定学。康熙乙酉举人,历知金华、成安两县。著有《我轩集》、《滇南山水纲目》。”这是后人对赵元祚生平作记载的最早资料,然说法也有差异。而师范《滇系·艺文系》收入其《滇南山水纲目自序》一文,并注云:“赵元祚,知县,昆明人,康熙乙酉举人。”①所言更为简略。今查阅资料,知道他字葭湄②,一字永锡③,号我轩④,昆明人,寄武定学⑤,康熙乙酉(四十四年)举人⑥,官浙江金华县、河北成安县知县。曾著有《我轩诗集》(亦作《我轩集》),可惜已经失传。其流传至今的作品,除了《滇南山水纲目》两卷外,《滇南诗略》曾收录其《拟古》(两首)《观舆图》《碧衣生》《野田黄雀行》《钱塘观潮》《吼山双宕歌》《红粉石》《赠杨退庵索画》《舟行》《过龙冥关长城岭》《钱江同李又文》《怀滇中诸友》《郑靖江招同舍弟子敬登孤山看水》《登卧龙山望海亭》《怀刘龙门中丞居塞得入关信》《江楼即事》《朝歌》等诗歌十八首,《滇南文略》收录其《岳武穆论》《我轩诗说》《铜雀砚铭》《大学疏义论孟考证序》《金氏重修族谱序》《金华征献略序》《滇南山水纲目序》《东轩记》《坐冰车小记》《我山记》《秉烛子传》《傅忠壮公传》《黔国公传》《林启俊传》《李孝子传》《季氏双节传》等文十六篇。⑦大概其人以文章著名。同时之人张汉曾于《赵葭湄我轩诗序》中感叹:“予与昆明赵葭湄交,乖(疑为垂之误)三十年稔于滋矣。往悦葭湄,温雅有态度,味冲夷而情复恳挚,落落无尘俗之风。诗亦如其为人。予意吾滇,才如葭湄者,可使之出入禁廷,以诗而鸣国家之盛,亦吾里党之光荣,而天乃不置诸此,历年徒理州县事。簿领纷如,犹时时吟诗不肯辍。有诗名,吏不俗矣。勿怪其诗之日工也。”⑧后代学者也称赞他:“诗才雄放,不愧作家,其文亦足资考据。”[1]朱若功在《新建三纲祠碑记》中称他为昆明的“贤人君子”。⑨

作者不仅文采风流,而且以政务、农事为重。其在《东轩记》中曾自记:“世之拥高爵厚禄者,于世事漫无短长,剥取民间脂血,积四方珍奇玩好之物。狗马在厩,声色在庭,穷口腹之欲,纵耳目之奢,以为快乐。其足以病民而误国者,岂少乎!夫有位之所患者,莫大乎居高堂广室中,上下隔绝,门以内‘予圣’、‘予智’,门以外呼吁无灵;甚而目短心粗、志扬气满,以天下之才为莫己若,自恃聪明,反蔽于左右近习之人而不知,则其害有不可言者矣。”又曾于《野田黄雀行》一诗中写下“田中新播今年谷,啾啾黄雀群窥粟。孰知粒粒皆辛苦,食我一颗珠百斛。……黄雀黄雀只顾腹,不顾农夫八口哭”之句,可见作者对于百姓的疾苦极为留心,而以勤于政事为务。故在任职期间,尽心尽责,颇得时人之称颂。据今人所修之《金华县志》,知雍正二年,浙江金华县的知县为朱与浚,雍正十一年为黄光岳,赵元祚在雍正三年至雍正十年的八年期间,担任金华知县。他在浙江金华县的政绩,据道光《金华县志·官师志》记载:

赵元祚,字永锡,武定人,康熙四十四年以五经荐于乡。雍正三年任,建文昌阁,振兴士类,公馀,课诲弗倦。时岁科童试,鲜获入府学,请于学政,得加拨焉。催科既不扰而勤于劝农,每春,携蒲箑豚酒,所至分别奖赉;与野老耕垊,作家人语。清勤公慎,恤下周至,至今人犹思之。

而光绪《金华县志·人物志》所载基本相同:

赵元祚,字永锡,武定人,康熙四十四年以五经荐于乡。雍正三年任,建文昌阁,以振兴文教为己任。公馀课士,诲之弗倦。异时童试,鲜入府学者,元祚请于学使,于是,岁科各拔数名,遂沿为例。催科不扰而勤于劝农,每春,携蒲箑豚酒,所至分别奖赉;与野老村氓,作家人语。至今人犹思之。

可知在任职间,他建立文昌阁,兴办教育,并且勤于公事,以农为本而毫无官僚作风。其在雍正十一年至乾隆初年期间,任河北成安县知县时,亦以养民、安民为怀。尝曰:“邑虽弹丸,不下万户。士习于淫而无实学则不安,民习于惰而无恒业则不安,工习于伪、商习于欺而以虚矫相往来则不安。鼠牙雀角涉于耳而所断少偏,良苗稂莠淆于目而是非罔辨,催科不善而刑罚不中则不安。祈寒暑雨之怨咨,馁腹冻肌之无告,雀影犬声之窃发,耰锄机杼之或扰,以及水旱灾伤之偶逢,有一于此,则皆不安。然则坐斯堂也,可不思乎?思所以噢咻之,思所以衽席之,思所以变化之,思所以熏陶之,思朝夕纳吾赤子于方寸中而惟恐其不安也,则庶乎成其为安。然而难矣,可不思乎此堂之所由欤?”[2]他又于乾隆六年创建文漪书院,为成安县八景之一。文漪书院,后人或名文漪书房,或云文洞书院。道光《成安县志》云:“文漪书房,在学宫右。康熙六年(笔者按:应为乾隆六年)知县赵元祚建。东临莲花池,每当夏日,莲花盛开,清风绕座,香气袭人,真纳凉胜地也。惜今已残废,每欲修之,以备八景之一,尚有志未逮也。”[3]可见后人对文漪书院的流连。

不仅如此,他还极重伦理、忠孝。曾在康熙五十九年,与朱若功、吴峰、徐翔鲲、王建中诸人修建三纲祠,对昆明忠臣孝子节妇之事迹,无微不考。于明末如傅忠壮公傅宗龙,黔国公沐天波及其属下林启俊之忠义,季氏家族妇女如李氏、刘氏之贞节,清初孝子李应麒之孝行,均撰文表而出之。于《李孝子传》末尾论赞:“孝之道大矣。人子必不自以为孝而当其变,若见其孝矣,俗之偷也。父母百端爱子,而子且不孝,矧不得于亲若李应麒者,可以风矣。”其对忠孝节义之赞赏与推崇,可由此推测。又极重宗族族谱,曾云:“夫宗有祠而族有谱者,何居?祠以萃其涣,示人尊祖敬宗也;谱以联其序,示人敦宗睦族也。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祖,一本也,而分之愈分,则日见其异而且忘乎其同,遂有相遇若路人而不知者矣。且风之颓而俗之靡之也,耰锄德色,箕箒谇语,甚至睚眦细故而尊卑长幼之顿忘,则更有不止于若路人者矣。有谱则统其同而合其异,以明世系,以昭雍睦,以绍前烈,以裕后昆。亲亲之谊笃而孝子出焉,顺孙出焉,义夫节妇出焉。于家为孝弟,于国则必为忠贞;于家为姻睦,于乡则必为任恤。谱之义大矣哉!”[4]赵元祚整个忠孝节义思想当然有其局限性,但其中一些观点,即使在今天,也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赵元祚的基本情况略如上述,最后要叙述的是他对诗歌的看法。他认为诗歌没有一定的形式和内容,凡天地自然之间的一切事物,只要有声音,皆可算是诗。而且,时代的不同,诗人创作的境遇经历的差别,诗歌亦随之不同,反对不顾时代不顾境遇的模拟与造作。其在《我轩诗说》里畅论此义:

诗者,声之章也。凡有声则皆有章也,则皆诗也:上则天籁,下则地籁;大则龙吟,小则蛩语;喜则鹂啭,悲则猿啼;盛则凤鸣,衰则麟泣;达则风薰,穷则兰操。昌黎云:“物不得其平则鸣”,亦有得其平而鸣者矣。六一云:“诗非能穷人,穷而益工耳”,亦有穷而未工者矣。性,静也,感于物而动则生情,情之发则有声,声之畅即为诗。发乎自然元音也,止乎当然正音也。煽于不自知,激于不自禁,纵幻离奇而泄于声之余者,变音也。……诗不一人,人不一格。古今不同世,人物不同遇,即一人之身,欣戚荣悴交错于前后者不同情,而欲以操觚之见,拟唐拟宋拟诸古人,是自忘其面目而假衣冠于他人也。夫中晚之不可为初盛,犹初盛之不可为中晚也,犹皇古之不可为中天,后世之不可为三代也,犹朝夕之不可强而易也。故昨日之咏是物,非今日之咏是物;是物之感于此处,非是物之感于彼处。诗,非诗有所以诗者也。吾闻介葛卢识兽音,公冶子识鸟音,蔡中郎识竹桐音,钟子期识山水音,余则何音乎?姑存之耳。[5]

因此,他的诗,大多直抒胸臆,一吐为快。他于自然山水又极其热爱,故诗歌中颇多吟咏自己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他曾于《观舆图》诗中言:“足迹遍天下,向人索九州。探奇身化蚁,炯炯放双眸。咫尺天涯近,须臾六合游。而我巢蚊睫,闭户良自羞。”故每至一地,必纵目所经,上下流览,一舒胸中之情,常令人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如《过龙冥关长城岭》描写其长城关塞之雄伟云:“石迳盘山上,雄关绝顶横。九州分大脊,一岭锁长城。……旷怀临缥缈,万里一书生。”又如《钱塘观潮》一诗,先云:“吴山山势凌蓬莱,观潮乘舆登高台。解衣槃礡肆睥睨,有客酌我兰陵杯。”随后极力描摹江潮的雄伟壮美,云:“忽见海门白一线,须臾声势何崔巍。有如素练垂天半,并州快剪中分开。一边整齐界尺画,一边变幻争崩颓。横飞斜走直立起,奇形怪状生疑猜。巨鳌抃舞天马骤,鲛珠龙涎纷成堆。……越山隔岸影摇动,千军万马同奔雷。潮头过后水拖碧,余波叠叠复潆洄。逆卷直送百余里,气吸风生云下埋。观者如堵皆散去,天涯孤客仍徘徊。沧溟吞吐极雄伟,直欲入海穷根荄。”由上所引之诗歌,足见作者的创作才情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二、《滇南山水纲目》的内容、价值

赵元祚流传至今的作品,除了一些零星的诗文外,尚有《滇南山水纲目》一书。此书据作者《自序》及道光《云南通志》、光绪《昆明县志》等书,可知为二卷,而李硕编著的《云南地方志考》云:“《滇南山水纲目》三卷,清赵元祚撰。”[6](P123)

关于此书的撰写时间,有学者称在康熙四十八年已有刻本[7](P308),有称开始于雍正年间。⑩据作者《滇南山水纲目自序》:

余滇人也。取滇之山水证之,二经(笔者按:二经指《山海经》和《水经注》)多所未解。岂古今名称不同,以致山水变易而不能吻合?抑当日越在西南,传闻考据未尽当欤?澜沧分南北,黑水有东西,金沙殊大小。昔议开通水道达滇,博物君子亦著为辨论,然多未详,且于全滇诸水阙焉弗备,余心憾之。又癖嗜山水,足迹所经,察以目力;目力未经,穷以口力。考诸古书,以耳为食;摹诸版图,以手为食者,已非一日。欲作山水知音,传之好事。终不敢自信轻出,遗亥豕之羞。会今天子绘《广舆图》,遣使四出,以西洋筭法,按度布格,丈量踏绘,其法之精,从古未有。适析津蒋怡轩来守路南,延余至署,因谈山水,出其所携西洋新绘直省十五图并外国诸图,余神游焉。按之足迹所经,无不吻合;其于滇之山水,百不失一。因取余所旧纪者详考互证,为《滇南山水纲目》二卷。

赵《序》中的《广舆图》,即康熙时绘的《皇舆全览图》,始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初步完成。赵《序》又称蒋怡轩来守路南,赵氏见其所携西洋新绘十五省图并外国诸图,奇而好之,乃取与平时所记者详考互证,为《滇南山水纲目》二卷。是赵元祚此书之完成,据其自述,当在蒋怡轩来守路南之同年或者稍后。蒋怡轩,据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等书考证,认为怡轩大概即蒋元楷的别号,他是北直大兴人,贡生,其守路南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

由上可知《滇南山水纲目》一书,是作者在康熙末年,根据自己的游历见闻并参考西洋新式地图而写成的一部有关云南的山川志书。该书分上下两卷。上卷记山,概述云南山脉状况,首泛言全国山脉,次言昆仑山南支入云南境后分的南北两干,而附录永昌山脉、腾越山、永北府山等。下卷记水,主要记载云南各江河概况,此书以金沙江为滇之北界大水、澜沧江为滇西之大水、怒江为滇之西界大水,叙述了它们各自的流向及其沿途所纳支流。可能由于资料的限制,金沙江的叙述较为详细,而其余二水相对简略且多详于云南境内。至于龙川江、大盈江、杨瓜江、八达河等,则附记录于文后。⑪

有清一代,记录云南山川的书极多,如张景蕴的《云南山水考》、檀萃的《滇南山水纲目考》、何应清的《滇南山水考略》、李诚的《云南水道考》等书。然张景蕴有文集,已散逸不传,《山水考》殆为文集中的一篇,亦不传;檀萃著述,其书方国瑜等颇疑有抄袭之嫌,而且亦不传于今,其书是否与赵元祚《滇南山水纲目》有关,颇难详考;何氏的《山水考略》已经散逸,其与赵元祚的《山水纲目》是否有关,亦不得而知⑫;而李诚的《水道考》多详于云南各水道而略于山,其书末尾虽附有《滇南山川辨误》一卷,然多为局部的考证。而赵元祚的《滇南山水纲目》不仅流传于今,而且详细记载了云南境内山川的源流、走向,合山水于一书,作系统的叙述,其价值自不待言。

不仅如此,该书史料价值极高,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如道光《云南通志·舆地图》及其清末绘制的《云南省府厅州县舆图》等就是根据西洋方法绘制的地图而编绘的云南地图。而何其偀的《迤江图说》、黄士杰的《六合总分图说》、孙髯翁的《盘龙江水利图说》等书亦是集合地图和文字叙述,其渊源未必与赵元祚的《滇南山水纲目》无关。故方国瑜教授认为:“据新图考校地理而作书者,当以元祚之书为最先也。”[8](P719)而后世学者在研究云南山川地理时,多参考该书之叙述。如方国瑜教授在《汉晋时期西南山川名称考释》一文中考证青蛉水为泡江时引用赵书中关于泡江的叙述,在考证文象水(即西洋江)之源流时云:“文象水即西洋江,其源流,赵元祚《滇南山水纲目》曰:‘西洋江,滇东南之界水,即粤右江之源也,发源广南府西北者兔塘、红石岩,并城北诸水合而南流四五十里,折而东流百余里至西宁村,会剥隘土富州之水东入剥色埠,经田州府南为右江。’”雷喻义主编的《巴蜀文化与四川旅游资源开发》一书中亦引该书的成果来说明铁桥在塔城关的合理性。

三、《滇南山水纲目》版本

关于此书的版本,则难于详考。《云南丛书书目提要》及《云南地方文献概说》均语焉不详,而《云南地方文献概说》与《历代昆明地方文献述评》均云:“民国元年(1912年)首次刊印行世,剑川周钟岳曾为之写序,后收入《云南丛书》初编。”师范《滇系·艺文系》曾收录赵元祚《滇南山水纲目自序》并评为“文亦磊落自喜”,是曾亲见其书,惟不言是否有刻本。方国瑜在《云南史料目录概说》中说:“《滇系·艺文系》第十二册,载赵元祚《滇南山水纲目自序》,并曾见其书也,惟不言有刻本。宣统元年,周钟岳得此书刻之,辛亥军兴,版片被毁,民国元年秋复刻之,有重刻序记其经过,谓‘友人搜获’,即初刻本,而不言是何时何地所刻。赵藩序谓:‘是书吾乡同人一再重刻’,亦不详其初刻,其流传不获知也。”朱惠荣《历史地理古籍提要》中亦说:“是书嘉庆年间已有传本。宣统元年(1909年)周钟岳得初刻本加以重刊,后版片毁失,1912年复刻,有赵藩序称‘一再重刊’;周序亦谓为‘三刻’。后周本被收入《云南丛书》初编史部,流传较广,惟所附《黑水辨》已阙。”⑬是此书初刻本之情形,难以得知。而《中国古籍总目》史部第七册记录此书,云有三个版本:一为清刻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和浙江省图书馆;一为清抄本,藏云南省图书馆;一为《云南丛书》本。其后又云:“《滇南水纲目》二卷,清赵元祚撰。清抄本(莫棠跋)云南。”今按:云南省图书馆藏有莫棠题跋的清抄本《滇南山水纲目》一册,经比较,应即此所说的《滇南水纲目》二卷,但应改为《滇南山水纲目》二卷方合实情。综合学者对此书版本的研究,可谓说法多样。今据其所见,略为考释于此。

(1)清康熙四十八刻本。此说见邓衍林《中国边疆图籍录》、吕名中主编的《南方民族古史书录》等书,然与作者自序不合。据其自序,《滇南山水纲目》一书的完成,当在康熙五十七年或者稍后,不得云康熙四十八即有刻本。

(2)清嘉庆刻本。是说见朱惠荣《历史地理古籍提要》及《滇南文略》等书。清袁文揆和张登瀛辑《滇南文略》一书,曾于赵元祚《滇南山水纲目自序》一文下评云:“胸次之超旷、识解之精卓、考据之矜慎,读此序已见其概。《山水纲目》刊板行世久矣,滇中必传之书也。”袁文揆、张登瀛为清乾隆、嘉庆时人,其说当可信,而编《滇南文略》时为嘉庆年间。据此,则《滇南山水纲目》一书,在嘉庆时已经有刊本,可惜未得见。

(3)清光绪刻本。《新纂云南通志》卷72《艺文考二》云:“《滇南山水纲目》二卷,清赵元祚撰。……道光《志》已著录,清光绪间重刻,剑川周钟岳有序,收入《云南丛书》,赵藩复序之。”李小缘《云南书目》记载本书亦云:“《滇南山水纲目》2卷。……见《云南丛书》史部第7种。是书有民国元年剑川周钟岳序,赵藩序,棉质木刻。光绪年间刊本,一册。”[9]童振藻《云南方志考》卷五亦云:“《滇南山水纲目》二卷,清赵元祚著,光绪间重刻本,又《云南丛书》刻本。”据以上诸书,又有清光绪刻本。然笔者亦未得见。

(4)清宣统刻本。此见周钟岳《三刻滇南山水纲目序》,略云:“前清宣统纪元,友人搜获昆明赵我轩先生《滇南山水纲目》二卷刻之,板存学务公所。三年九月,义军反正,板片毁失净尽。”周氏既云三刻,则此书在周氏刻印之前当有两次刊刻可知。

(5)民国元年周钟岳刻本。见周钟岳《三刻滇南山水纲目序》,有“今岁秋,余绾学篆,复取旧藏本付图书馆庶务员何君筿泉刻之,嘱图书科科长秦君璞安、科员王君聚五为之校雠。工既竣,问序于余,余惟书之”云云。亦见邓衍林《中国边疆图籍录》、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李友仁《云南地方文献概说》等书。

(6)民国四年赵藩刻本,即所谓的《云南丛书》本。见《中国古籍总目》(史部第七册)《中国图书综录》、《云南丛书书目提要》、《北京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云南地方文献概说》等书。

(7)清钞本(或叫旧钞本)。此见《中国古籍总目》(史部第七册)、《中南、西南地区省、市图书馆馆藏古籍稿本提要》、《云南地方文献概说》等书。

(8)清刻本(清刊本)。此见《中国古籍总目》(史部第七册)、《北京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邓衍林《中国边疆图籍录》等书。惟此所谓“清刻本”,不知是指清嘉庆刻本,还是指清光绪刻本,抑或是清宣统刻本,现均不可知。《中华山水志丛刊》收录此清刻本进行影印,今亦未得见。

以上是笔者所获知的关于该书的各种版本的情况。今此书所能见到的刻本,主要有两种:一为民国元年周钟岳的刻本。此版本扉页为“赵我轩先生著”“滇南山水纲目”及其“后学周钟岳署首”字样,下一页正中为“中华民国元年冬日云南图书馆锓板”十五字,随后为赵藩识语及其周钟岳所作的《三刻滇南山水纲目序》。该刻本每卷下有“我轩赵元祚著”六字,每页十行行二十一字,双鱼尾,黑口,版心上有题,今云南省图书馆藏有一本⑭。一为民国三年,赵藩等编刻《云南丛书》时,将周钟岳刻本收入。是书于周刻本无多大改动,只改周刻本每卷下的“我轩赵元祚著”六字为“云南丛书史部之七”八字,并卷首有“云南图书馆藏板,甲寅年刊”字样及赵藩识语,其后为周钟岳的《三刻滇南山水纲目序》。此即较为常见的《云南丛书》本,今亦存云南省图书馆。至于此两种刻本书前均有赵藩识语(即赵藩序),而学者多不得解,多以为在此书在民国四年收入《云南丛书》时,赵藩复序之。此仅举方树梅为代表,方氏《明清滇人著述书目》即云:“是书……民国元年重刻,剑川周钟岳有序,收入《云南丛书》,赵藩复序之。”其实,在民国元年周钟岳刻印此书时,就请赵藩撰序,故民国元年周钟岳刻本书首赫然便有赵藩的序文。

而笔者在云南省图书馆查阅资料时,竟意外发现此书的清抄本和清刻本(当时,不知此刻本刻书的年月及其刻书者,故暂称为旧刻本,实际即为清刻本)。此清钞本,书皮为蓝色,上有书签,写“滇南山水纲目,一册,清抄本”字样。第一页为三行竖排的毛笔字,从右到左依次为“滇南山水纲目上下两卷”、“我轩赵元祚著”、“丁丑七月十一日高⑮明府松崖持赠”。第二页为署名堂写的题记,云:“此书十余年前,予得于吴门书摊。赵元祚,不详其人,《自序》云‘今天子绘《广舆图》,遣使四出’又曰‘西洋新绘十五直省图’,则犹康乾时矣。遐方志地理之作,不多有,恐未必有刊本,故装潢落弃⑯,并俟遇滇人士访问之。惜乎客岁,未以示陈提学荣昌也。癸丑六月堂记。”据该书中的藏书印知堂即莫堂。⑰癸丑,即民国二年(1913年),向前推十年,即光绪二十九年(1903),莫堂云“十余年前购得”,则此手抄本的年代至少应在光绪二十九年以前。此抄本每半页八行二十五字,小字双行字同,无边框,无行格。⑱该本亦无赵藩识语及周钟岳《三刻滇南山水纲目序》,却有作者赵元祚附的《黑水辨》及《开滇水路议》两文,可以补周钟岳刻本和《云南丛书》本之缺。更弥足珍贵者,该抄本上有几枚藏书印,可以从中推测该抄本的大概流传情形。第一枚位于莫堂题记之下,为红色的篆文印章,上刻“赠藏”二字,不知与书首“丁丑七月十一日高明府松崖持赠”之事是否有关。第二枚印章位于赵元祚《滇南山水纲目自序》之下的空白处,为红色篆文,刻“独山莫氏铜井文房藏书印”。第三枚位于正文《滇山纲目》四字之下的空白处,亦为红色篆文,刻“莫堂藏书印”。第四枚位于《滇南山水纲目自序》之旁,为紫色印章,刻“公历一九五五年叁月十壹日”。第五枚位于《开滇水路议》一文之后的空白页,亦为紫色印章,上刻“晋宁县人民政府移交方氏学山楼藏书”。第一枚印章及书首所谓的“丁丑七月十一日高明府松崖持赠”之语,今已难得而知。李友仁《云南地方文献概说》、金志良《略谈昆明近代私人藏书的特点》(见《云南图书馆》1985年第2期)等认松崖为嵩明李素庵,说此书曾辗转流传,最后为李氏访得收藏,才得见之于滇中。亦不知确否。第二第三枚印章乃莫友芝之侄、莫祥芝之子莫堂之印,所谓的“铜井文房”,乃是莫氏的书斋名。⑲第四第五枚为现代字体印章,所谓的“学山楼”乃指晋宁方树梅先生的藏书楼。从这些印章中,可略知该抄本莫堂于光绪年间曾收藏,后辗转为晋宁方树梅所藏(方氏具体收藏时间今不得知),至1955年,晋宁县人民政府将方氏所藏移交云南省图书馆。现在,云南省图书馆已将此抄本列入“国家珍贵古籍”书目进行珍藏。

而不知刻书年月及其刻书者的清刻本,每半页八行二十四字,双鱼尾,象鼻,黑边,无书耳,版心上有题。此刻本亦无赵藩识语及周钟岳序文,其刻印字迹也较周钟岳民国元年刻本和《云南丛书》本为古拙,其刻书年月当早于周钟岳民国元年刻本,唯不知具体为何年。此刻本封面有“丁巳夏月,滇逸家藏”八字,书尾有一蓝色印章,上写“公历一九五五年叁月十壹日晋宁县人民政府移交方氏学山楼藏书”等字。可知此书曾被晋宁方树梅先生收藏,而署名滇逸氏之人,则难以详考。似乎此旧刻本先为滇逸氏所得,后辗转为晋宁方树梅所藏。

赵元祚《滇南山水纲目》一书,乃作者根据自身实地调查、游历的结果并参考当时较为先进科学的新式地图而撰写成的一部地理著作。昔人评其“于滇南山脉水系,已得其要”,[10](P34)是云南地方文献中的“传世佳作”。[11](P116)然与今日地图相较,则遗漏在所难免。不过在当时的条件下,以私人之力,撰成此书,实为不易,其考证亦足资治历史地理学者之参稽。因此,不虑繁杂,略为考释于此。

注释:

① 师范《滇系》之《艺文系》第12册收录赵元祚《滇南山水纲目自序》一文,但其目录作“《滇南山水纲目考序》”,殆以檀萃的《滇南山水纲目考》而致误。

② 此据张汉《赵葭湄我轩诗序》、师范《滇系》及道光《云南通志·艺文志》等书。《云南地方文献概说》、《历代昆明地方文献述评》、《云南丛书书目提要》诸书作:“元祚,字霞萌。”而《云南丛书书目提要》又云:“亦作霞湄。”萧霁虹《滇南山水纲目的源流》一文又作:“赵元祚,字葭眉。”

③ 此据《滇南诗略》、道光《金华县志》、光绪《金华县志》及光绪《昆明县志》诸书。

④ 方树梅《滇南碑传集·撰人略历》言:“赵元祚,字我轩。”而《云南概况》及《云南资源大全》诸书盖本此,均作:“赵元祚,字我轩。”而《云南概况》等书又云:“赵元祚,生于清乾隆、嘉庆年间。”

⑤ 道光《金华县志》和光绪《金华县志》则云:“赵元祚,武定人。”金华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金华县志》,则据此把“武定”作为赵元祚的籍贯。

⑥ 云南各族古代史略编写组编《云南各族古代史略》附《云南古代史书目简介》云:“《滇南山水纲目》二卷,清赵元祚撰。……作者昆明人,康熙四十年举人。”盖“十”字下脱一“四”字。(见云南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700页。)

⑦ 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及方树梅《明清滇人著述书目》记为十三篇。

⑧ (清)张汉:《赵葭湄我轩诗序》,《滇南文略》卷22,《丛书集成续编》第152册,上海书店,1994年。而《滇系·艺文系》亦载此文,其目录作“我轩诗序”,正文作“赵葭湄我轩诗序”,文字亦与《滇南文略》有所不同。

⑨ 雍正《呈贡县志》卷3。据此文,朱若功在康熙五十九年来昆明,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所引,与此文字稍有不同,且把“康熙五十九年”误作“康熙五十七年”。(中华书局,1984年,第718页。)

⑩ 夏光辅等在《云南科学技术史稿》(云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第161页)中认为赵元祚于雍正年间,看到用科学方法绘制的《皇舆全图》,乃参照自己的考察记录而撰成是书。

⑪ 关于此书的内容阐述,可参阅《云南史料目录概说》及《云南丛书书目提要》《云南地方文献概说》等书。

⑫ 《中国方志大辞典》云:“后人檀萃、何应清等对本书(按:指赵元祚《滇南山水纲目》一书)作过订正、考略。”(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42页。)

⑬ 朱惠荣:《历史地理古籍提要》,载林超民主编:《西南古籍研究(2001)》,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04页。按周钟岳《三刻滇南山水纲目序》,其刊刻此书,当在民国元年,而其友人刊刻此书则在宣统元年。

⑭ 按:《滇南山水纲目》一书,云南省图书馆藏有民国元年周钟岳刻本(一册),其书封皮上有“丁巳夏月,滇逸家藏”,第二页亦有“丁巳秋月滇逸氏置”,书末有“民国六年岁次丁巳孟秋月滇逸俊□置”字样,并有一蓝色的印章,上写“公历一九五五年叁月十壹日晋宁县人民政府移交方氏学山楼藏书”等字,可知此书亦曾为晋宁方树梅所藏。此刻本上并有滇逸氏所作的句读和批注。其书似乎先为署名滇逸氏所藏,后辗转为晋宁方树梅所藏。

⑮ 此字,清钞本字迹潦草,极似高字。然此高明府在地理上似为不类,而《云南地方文献概说》等书作“嵩明府”,似乎可从。

⑯ “落弃”两字,清抄本潦草,姑且依其字迹轮廓暂定为落弃。

⑰ 莫堂,生活于晚清民国间,贵州独山人,字楚生,别号初僧,自号心发主人,贡生,曾历任过广东韶州、琼州等地方官。乃莫祥芝(1826-1889)第三子,莫友芝之侄子。著有《铜井文房书跋》一书,与张元济、缪荃孙、叶德辉、曹元忠、傅增湘等往来,1928年去世。学者多将其与莫友芝相混。李玉安、黄正雨《中国藏书家通典》、湛庐《晚清藏书家莫棠、莫绳孙生卒年考》(载《文学遗产》2008年第4期)、郑伟章《文献家通考》等书均作莫棠(1865—1929)字楚孙,一字楚生,贵州独山人。

⑱ 《历代昆明地方文献述评》对此清抄本有介绍,云:“每半页八行二十五字,小字十四行二十四字,无边,无口,无书耳,版心下无题。”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第187页。

⑲ 莫堂于1911年后定居江南苏州光福镇,因当地有铜井山,遂名其书斋为“铜井文房”,又称“铜井寄庐”。许多学者把此藏书印误认为莫友芝的藏书印。

[1]滇南诗略卷25[Z] //丛书集成续编.第150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

[2](清)赵元祚.思安堂记[Z]//道光.成安县志.卷2.

[3]道光.成安县志[Z].卷1.

[4](清)赵元祚.金氏重修族谱序[Z].滇南文略卷21.

[5](清)赵元祚.我轩诗说[Z].滇南文略.卷10.

[6]李硕.云南地方志考[M].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图书馆学会出版,1988.

[7]吕名中.南方民族古史书录[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

[8]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M].北京:中华书局,1984.

[9]李小缘.云南书目[Z].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1937年铅排本.

[10]方树梅.明清滇人著述书目[Z].民国三十三年国立云南大学西南文化研究室铅排本.

[11]李友仁.云南地方文献概说[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

A Study on life of Zhao Yuanzuo and The Detailed Outline for Southern Yunnan Landscapes

LI Ming-kui
(College of Humanities,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 China)

There are many views about the life of Zhao Yuan-zuo and his works The Detailed Outline for Southern Yunnan Landscapes in academic circles. Based on material collection and systematic researches,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e life of Zhao Yuan-zuo and The Detailed Outline for Southern Yunnan Landscapes, so as to makes a new criticism on some affairs.

Zhao Yuan-zuo; The Detailed Outline for Southern Yunnan Landscapes; edition

K928.3

:A

:1674-9200(2013)05-0036-07

(责任编辑 杨永福)

2013-05-06

云南大学第五届研究生科研资助项目“清代《滇南山水纲目》《盘龙山纪要》点校”(ynuy47)阶段性成果。

李明奎(1990-),男,云南昭通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研究。

猜你喜欢
滇南刻本山水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爱在一湖山水间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A New Species of Trimeresurus Lacépède,1804 (Squamata:Viperidae) from Southwestern China,Vietnam,Thailand and Myanmar
山水之间
滇南彝族传统禁忌基本内涵与社会功能
一处山水一首诗
《山水》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
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