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话单字音声调的实验研究

2013-10-24 01:20达震鑫
文山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阴平阳平基频

王 菲,达震鑫

(1.文山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2.昌吉学院 中语系,新疆 昌吉 831100)

一、概述

文山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云南话隶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文山话则是其中滇南片的方言分支。早在1940年、1957年曾有过关于云南方言的大规模系统调查,由于种种原因,鲜有关于文山方言的研究著述[1](P16-17)。1986年吴积才、颜晓云在《云南方音概况》中始有论述,1989年出版的《云南省志・汉语方言志》描绘了文山方言的概况,2005年曹志耘的《汉语方言地图集》再次细致地记录了文山各县方言的情况。对文山话单字音声调的调值,吴积才等认为是:/阴平/——[55],/阳平/——[42],/上声 /——[44],/去声 /——[211][2];曹志耘则认为是:/阴平 /——[445],/阳平/——[32]/[31]/[21],/上声 /——[55]/[44],/去声 /——[22]/[11]/[33][3](P326)。出入较大的在于阴平和去声的调型上,吴积才等认为阴平是高平调、去声是低降调,曹志耘则认为阴平是次高升调、去声是次低平调。另外,关于阳平的调域跨度虽有所差别,但作为一个降调则是公认的。

本研究试图采用与传统口说耳辨法完全不同的声学实验法来对文山单字音声调进行实验分析和研究,获得文山话单字音声调的声学数据,弥补传统研究方法的不足,丰富对该汉语方言的声学研究方法,并把实验结果与传统口说耳辨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对传统结论进行证实或修正,以揭示文山话声调的事实,进而构建出更客观的文山话的单字音声调格局。

二、实验方法和步骤

我们首先根据语音学知识设计发音字表,寻找发音人进行语音录入,然后用praat语音处理软件提取声学参数进行分析,采用相对归一的统计方法进行T值计算,最后得到音高、调长和调域等声调描述值。

(一)发音样本的选择和制作

我们的发音字表设计考虑到声母和韵母对声调的影响,字表中没有选择声母是鼻音、边音和零声母的字,并尽量选择同声母同韵母的字(如表1所示)。林茂璨通过对普通话的声学实验指出,声调开头有弯头段,末尾有降尾段,只有去除了弯头和降尾的调型段负载着声调信息[4]。这为以后的声调实验中基频曲线的切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表1 文山话单字音声调实验发音字表

由于人力物力所限,本研究使用10名当地居民作为发音人,其中5名中年人,为3男2女,都不太会说普通话;5名青年人,也为3男2女,幼年语言环境为文山话,但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先将字表进行随机化,在安静的环境下运用CoolEditPro 2.0声音处理软件进行语音录入。

(二)声学参数的提取

我们以praat为实验工具,分别对每个语音样本进行声学分析。测量点的选取方法是取每一条声调曲线的起点、末点和中间的中点,得到三个点。

(三)语音数据的处理和转化

如何把声学实验所得的基频数据(物理量)转换成与人耳听感相匹配的音高感知(心理量)是声调实验的关键,需要进行基频归一和五度转换。对基频进行归一化处理,一是可以将人耳对声调的感知描绘建立在定量描写的基础上,二是可以减少人际差异。据此得到的研究结果才会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我们的声调分析采用的是T值法(石锋,1986年)[5],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是测量点的频率值,Xmax为调域的上限频率值,Xmin为调域的下限频率值。应注意的是,代入公式的数值不是每个测量点上单个样品的测量值,而是在这个测量点上全组样品经过统计整理的平均值,调域上限频率和调域下限频率分别是全部测量点平均值(即每一组样品各个测量点的频率数据的平均值,在这里为12个平均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测量点频率则是指每一个测量点的平均值,这样计算得出的就是每一个测量点的T值。

根据公式计算的T值取值范围在0到5之间。T值跟五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从0到1之间大体可以看作五度值的1度,1到2之间看作2度,2到3之间看作3度,3到4之间看作4度,4到5之间看作5度。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

音高和音长是描述声调的重要参量。声调的音高主要决定于基频,声调调形的物理基础是语音的基频变化轨迹,它是随着时间和基频高低而不断变化的[6](P123)。因此研究声调就应包括音高、调域和调长。

(一)音高研究

我们用前面介绍的T值法对表2的数据进行归一。图1是根据归一值作的声调曲线图,横坐标是测量点,纵坐标是已经由归一值转化过来的五度值。由于我们只取了三个点,曲线不够平滑,但并不影响调类、调值的判断。

表2 文山话单字音声调基频均值与标准差(单位:Hz)

图1 文山话单字音声调曲线图

文山话声调可以区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阴平调是从调域中上部到顶部的升调,起点的基频均值为239.23Hz,中点的基频均值为250.40Hz,末点为261.67Hz,调域起伏不大,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对应五度值记为445。阳平调为基本跨越整个调域的降调,起点的基频均值为256.37Hz,中点的基频均值为211.07Hz,末点为190.83Hz,调域起伏是四个调类中最大的,而且整个过程是一个下降的趋势,对应五度值记为532。上声调是主要位于调域中部的次高降平调,起点的基频均值为237.83Hz,中点的基频均值为222.10Hz,末点为216.47Hz,调域起伏为四个调类中最小,对应五度值记作433。去声调是位于调域中下部的中降平调,前半段的降势比后半段明显,起点的基频均值为218.40Hz,中点的基频均值为187.83Hz,末点为172.00Hz,调域起伏不大,对应五度值记为311。

(二)调域研究

一个调系所有基频均值(N*3个)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基频变化范围是这个调系的调域跨度,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调域上下限。调类调域是某一具体调类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基频变化范围[6](P125)。

根据表2的数据,文山话的4个声调是以阴平的末点(261.67Hz)为最高点,去声的末点(172Hz)为最低点确定的调域。单字音声调的调系调域为172~261.67Hz,跨度为89.67Hz,这恰好是一个倍频程的音程。

表3是各个声调的调类调域。阴平的调域为239.23~261.67Hz, 跨 度 有 22.44Hz, 占 整 个 调 系调域的25%。阳平的调域为190.83~256.37Hz,跨度为65.54Hz,占调系调域的73%。上声的调域为 216.47~237.83Hz, 跨 度 仅 为 21.36Hz, 占 调 系调域的24%。去声的调域为172~218.4Hz,跨度为46.4Hz,占调系调域的52%。整个声调格局中阳平的跨度最宽,去声次之,阴平和上声较窄。

表3 文山话各调类调域及其占调系调域的百分比

(三)调长研究

调长是指调型段的时长,具体声调的调长值即为该声调所有样本调长值的算术平均值[6](P125)。表4给出各调类的绝对调长和相对调长,相对调长指各声调调长均值与四个声调调长的总均值的比值。

表4 文山话各调类绝对调长及相对调长(单位:ms)

由此我们得出调长的长短序列:阳平>阴平>上声>去声。这跟前人的结论“去声最短”是一致的,但并不是“上声最长”[6](P145)。这是可以解释的:不同调类的声调发音难度不同,所需的发音时间也就不同。上声是一个中降平调,与普通话里的曲折调不同,故而费时不长。

四、结论

根据所得实验结果,文山话单字调声调格局为:

所得结果分别支持了曹志耘关于阴平、吴积才关于去声的判断,而阳平调和上声调仍有所差别,不过出入不大:阳平与前人的研究一样都是个降调;至于上声究竟是先降后平、或就是个平调,我们认为可能与采样有关,需要进一步验证。

当然,如果我们主要根据声调的调型走势、调层特征和凹凸特征来确定调值,只描述每一声调的主体分布,调型和调层一致时,就没有必要在一度的出入上大做文章。调型即声调平升曲降的型式,如51和55明显是调型区别。调层是声调在调域中依照相对高度所划分的级别、层级,可以划分为高(H)、中(M)、低(L)三级。如53和21调型相同,都是降调,两者区别在于前者是高调层,后者是低调层。而212和213之间的区别并非原则性的差异,两者都是曲折调,并且都处于低调层。

文山话单字音声调格局中四个调类有三个是降调,在调域跨度和调长上却互有区别:阳平从高点起降,止于次低点,跨度最长,历时也最长;去声则从次低点起降,止于低点,跨度次长,历时最短;上声从次高点起降,止于中间,跨度最短,历时较长。另外,除阳平外的其它三个声调都有一个“平”的过程,为“与普通话四声相较,云南方言声调平缓、柔和,四声中抑扬起伏较小”[7]的听感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1]云南语言学会.云南省志・汉语方言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2]吴积才,颜晓云.云南方音概况[J].玉溪师专学报:综合版,1986(4):1-35.

[3]曹志耘.汉语方言地图集・语音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4]林茂璨.音高显示器与普通话声调音高特性[J].声学学报,1965(1):8-15.

[5]石锋.天津方言双字组声调分析[J].语言研究 ,1986 (1):77-90 .

[6]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7]罗常培,群一.云南之语言[J].玉溪师专学报,1986(4):38-57.

猜你喜欢
阴平阳平基频
语音同一认定中音段长度对基频分析的影响
基于时域的基频感知语音分离方法∗
桥面铺装层对中小跨径桥梁基频影响分析
广西柳州寨隆镇壮语老中青三代声调归字差异及其原因探析
偷渡阴平
太谷方言阴平阳平教学初探
45000kHz基频晶体滤波器
调域和时长对韩国学生感知阴平和去声的影响
养子